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7.07KB ,
资源ID:68057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8057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延期开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测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延期开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测试题.docx

1、北京市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延期开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测试题交大附中延期开学初一语文 4 月测试题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考试时间:90 分钟 总分:60 分一、基础运用(共 13 分) 学校举行“走近苏轼”的主题活动。阅读下面相关的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苏轼曾经在书房写过一副对联:发奋遍识人间字,立志读尽天下书。从先秦百家,汉代大赋,再 到唐代诗歌,他无一不通,无一不精。他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之法”。诸子百家 无所不窥,儒释道三家经典驾轻就熟。儒家给了他家国天下的使命,道家给了他潇洒豁达的心态,佛 家给了他看淡一切的心胸。也因此,苏

2、轼一生著述甚丰。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在【甲】文学小言【甲】 中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乙】可见对苏轼评价之高。苏轼少年出川,之后伴随着升迁、调任、贬谪,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见过暗红的赤壁,见 过杭州的西湖;吃过黄州的猪肉,也吃过儋州的荔枝。读书是读有字之书,行路则是读无字之书。阅 读山川河湖,阅读人情风貌,阅读一草一木。经历繁华,使人生变得厚重;走过世界,使心胸变得开 阔。父亲苏洵不畏强权,对抗权倾朝野的王安石,他开始明白什么是 ;妻子王弗温柔大方,却不幸早逝,让他明白什么是 ;弟弟苏辙受自己连累而一路贬谪,对哥哥却始终没有怨言,让他明白 什么是 ;朋友章惇强势逼

3、人,因为党争对他落井下石,让他开始学会 ;密州的难民,让他 明白为生民立命的意义;黄州的醉汉,让他开始放下名位和骄傲;海南的土著,让他坚守传道的决心 他们让苏轼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走过的路,使人开阔眼界,放大心胸;遇见的人,让人心怀感恩, 懂得珍惜;读过的书,使人改 变气质,沉淀智慧。(1)下列词语与文段中“强权”的“强”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 倔强 B. 强迫 C.强劲 D.勉强(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甲】 “” 【乙】 。” B.【甲】 “” 【乙】 ”。C.【甲】 【乙】 。” D.【甲】 【乙】 ”。(3) 根据语境,

4、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风格 无奈 友情 宽厚 B风骨 无常 亲情 宽容 C风格 无常 亲情 宽厚 D风骨 无奈 友情 宽容(4)画线句作为全文总结句在结构安排方面欠考虑,请将修改好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2 分) 答:(5)活动中,同学们在留言簿上纷纷写下感受,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苏轼诗文中的成语。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苏轼的文章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B苏轼取得多方面的创作成就,自然山水是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C苏轼虽然历经磨难,但难能可贵的是,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D苏轼的诗词既慷慨豪放,又饱含

5、哲理和趣味,彰显了鲜活的生命力,堪比明日黄花。2. 苏轼不仅是诗文大家,在对联方面也造诣颇深。下面是苏轼的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2 分)舞袖翩翩, 摇千尺龙蛇动。 歌喉宛转, 撼 风雨寒。A影 声 云霄 B影 声 半天C声 影 云霄 D声 影 半天3. 王国维提到的“屈子、渊明、子美、子瞻”四位文学家, “子美”是 的字,“子瞻”是苏轼的字。(1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22 分)(一)默写(共 9 分)4. , 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1 分)5. ,决眦入归鸟。(望岳)(1 分)6. ,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1 分)7. ,寒光照

6、铁衣。(木兰诗)(1 分)8.杨花榆荚无才思, 。(晚春)(1 分)9.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1 分)10. ,双袖龙钟泪不干。(逢入京使(1 分)11.望岳一诗中体现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 。(2 分)(二)阅读己亥杂诗,完成 12-14 题。(共 6 分)己亥杂诗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2. 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C. 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

7、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3. 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是如何将“离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的?(2 分)答: 14.“落红”即落花。古诗词中,常借助“花”来传达诗人的情感。请从你读过的诗句中,再写两句含有 “花”字的诗句(本诗除外)。(2 分)(1) (2) (三)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 15-17 题。(共 7 分)【材料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

8、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材料二】(诸葛亮诫子书)四弟来信甚详,其发愤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 易耽搁不如出外较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读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 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 真耳。 (节选自曾国藩与诸弟书)【材料三】夫战,始如处女,及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节选自孙武孙子九地有删改)15.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9、是( )(2 分) A. 其发愤自励之志 非志无以成学B. 意与日去 此何意也C. 将复何及 及敌人开户D. 夫君子之行 热闹之场16. 对文中三处画线语句的翻译及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甲】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除了内心恬淡以外,没有什么不可以拿来明确志向的,除了摒除杂念和干扰以外,没什么不可以拿 来达到远大目标的。理解: 强调“淡泊”“宁静”对于确立并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性。【乙】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理解:这句话间接说明“淡泊”“宁静”的重要性。【丙】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翻译:只能悲哀地

10、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理解:诸葛亮谆谆教导儿子,要想成为济世之才,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这样后悔就来不及了。 17. 三段文字都谈到“静”的重要性,但又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出每则材料的侧重点。(3 分)【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三、名著阅读 (5 分) 18.老舍在骆驼祥子里写道:“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 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义”可以理解为“善良、仁义、义气”。请各举一例说说 小说中的“义人”和“不义的人”分别指什么人,并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们的“义”或“不义”表现在哪 里。(2 分)义 人: 表

11、现: 不义 人: 表现: 19.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去也。”请结合孔子这句话谈谈你对经历了“三起三落”后的祥子的看法。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 20 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0-22 题。(共 7 分)【材料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 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 站在哪个点上,眼前 是一 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 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

12、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 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 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 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 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 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材料二】扬州“个园”如同其他中国古典园林一样,亦是集建筑、山水、花木等于一身的园林。是物

13、质要素和 精神要素的结合体,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统一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个园”讲求生命意趣。四季时节不同,不同的植物也会呈现不同的姿态变化或色彩变化,这正是自 然界生命气象的展现。“个园”园名即以竹命名,旨在突出该园的主题与园主的雅好品味。绿竹在“个园” 中既作绿化,又作营构主题之用。园内有刚竹、紫竹等六十多种。绿竹在“个园”中或散植、或丛植、或 孤植。“个园”北区是最佳赏竹处,有“竹西佳处”匾额点题。此外,“个园”中还植有枫、桂、松、桐、 梧、柳、荷、腊梅、天竺、紫藤等植物。以落叶树木点缀园中,衬托常绿之松竹。园内绿竹苍翠欲滴、与 松柳碧水相互辉映,冉冉绿色浸粉墙,仅是这满园的翠绿就足以让

14、人沉思内省、神思飞扬,此乃自然之色 给人带来的心理共振,亦即生命与生命的碰撞。【材料三】颐和园,也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颐和园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 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造园匠师在前山建筑群体的布局上相应地运用了突出重点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 丰富的中央建筑群,从湖岸直到山顶,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将山坡覆盖住,构成贯穿于前山上下的纵向 中轴线。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后 者就其体量而言是园内最大的建筑物,阁高约 40 米,雄踞于

15、石砌高台之上。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攒尖 顶的形象在园内园外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轩昂,凌驾群伦,成为整个前山和昆明湖的总览全局的构 图中心。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共 273 间,全 长 728 米,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前山其余地段的建筑体量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 和山脊上,镶嵌在葱茏的苍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庄、典丽的中央建筑群。20. 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尽管 都 B.无论 总C.因为 所以 D.如果 那么21.阅读【材料二】,说一说“个园”的独特之处。(2 分

16、)答: 22.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南北方园林在整体布局上的异同。(3 分)答: (二)阅读一个人和一座博物馆,完成 23-25 题。(共 8 分)一个人和一座博物馆 舒晋瑜雨后的莒县博物馆,巍峨的气势中又有几分清新素朴。80 岁的老馆长苏兆庆正给参观者讲解。这座 20000 平米的博物馆,留下苏兆庆几十年不停歇的脚印。 我说,看着一件件展品,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他笑了,说:“成就感觉不到,文物好比是自己的孩子。 我的生命就靠博物馆支撑着。”苏兆庆从文化馆的一名职员,成长为一名文物专家,见证了莒县博物馆从 无到有的艰辛历程。20 平米200 平米2000 平米20000 平米1976 年,苏兆

17、庆在莒县文化馆负责文物征集工作。有一回,他花 60 元收集了 4 件文物,却被馆长批 评“乱花钱”。苏兆庆一气之下找到了县委书记,说想成立文物管理所。书记问他,经费怎么办?他说: “我自己想办法!”听上去,成立 20 平方米的莒县文管所,是苏兆庆一时负气的行为。但实际上,他自打走街串巷收集 文物的时候起,就爱上了这一行。他收集文物,有好几招。 一是守。在莒县,老苏几乎是个妇孺皆知的人物。大家都知道他喜欢文物,懂行,有“好东西”都愿意拿来给他看。1980 年,有人拿来一件文物,苏兆庆一看,是玉琮,中间有圆孔,四边圆滑,是原始氏 族部落礼地神时使用的礼器。苏兆庆说:“入了账,可就是国家的了,你是为

18、国家贡献了文物,应该奖励 你。”二是劝。苏兆庆听说莒县的赵明禄家里有“好东西”,苏兆庆就经常去找他聊天,有一次聊到得意处, 赵明禄搬出了董其昌的行书中堂让老苏看。苏兆庆劝他捐给国家,可他就是不松口。后来,苏兆庆听说赵明禄要盖房子,手头有些紧,就又来劝他捐给国家,并答应奖励他 25 元。这一次,赵明禄不但捐出了董 其昌的行书,还捐出黄慎的水墨写意画渔家乐。三是磨。80 年代初,一个熟人说邻居有个壶,苏兆庆赶紧去看,壶盘口细短颈,圆鼓腹,腹上塑一 龙,龙身钻入壶内,又从壶腹对侧伸出头来,整个器物构思独特,制作精美。苏兆庆知道遇见了好文物, 多次上门,最终成交。后来经鉴定,这把壶属国家一级文物。19

19、79 年,随着古物的增多,20 平的小房子渐无苏兆庆立足之地。在经过多重努力之后,“博物馆” 从 20 平米的小屋变成了 200 平米的独立小院;1989 年,莒县博物馆在县城建起陈列楼,建筑面积达到 2000 平方米;新世纪以后,文物还在不断地增加,2009 年,莒州博物馆开馆,总建筑面积达到了 20000 平方 米。苏兆庆说,他喜欢到处跑,抢救发掘,好多文物就是这么一件件积累起来的,几乎每一件背后都藏着 故事。他自豪地说,齐鲁文化用文献可以摆出来,莒文化可以用文物摆出来,5000 年的文明之路,竟然 通过苏兆庆的考古人生将其一步步摆在博物馆的玻璃橱窗里。大炮弹日月山大口尊1960 年夏季的

20、一天,莒县普降暴雨,山洪暴发。苏兆庆接到电话:“河崖里冲出三个大陶罐,看起 来像三个大炮弹!”他不顾土路泥泞,蹬上自行车就赶到现场。他发现每件器物的胸部都刻有图画,便以 图画称这三件文物为:“日月山”“锛”和“斧”的“大炮弹”。1969 年,苏兆庆带着这三个“炮弹”进京参加展览。他将重约 200 斤的 3 个“大炮弹”装箱,其中 两个用绳子拴着,挂在胸前和后背,左手再拎一个,右手还拿着随身物品,就这么上下汽车和火车。后来 提及此事,学界都惊出一身冷汗。“我当时的情景就像个逃难的一样。”苏兆庆回忆说,自己当时敢这么 干,是因为确实不知道这三个“炮弹”是改写中国文明史的无价之宝。原来“大炮弹”是大

21、口尊,被古文 字学界称之为中华 5000 年文明史的物证。随着“陶文大口尊”在国内外的展览,它就像当年发现的“甲 骨文”一样,为考古、历史、古文字、天文学界所瞩目。有专家指出,大口尊外部刻画的“日月山”图形是一个会意字“旦”,“山上的云气承托着初出的太 阳,其为早晨旦明的景象,宛然如绘。”苏兆庆受到启发,他想,先人在陶文上刻的图形,不可能是为了 创造文字,而是生产生活的需要。在查阅了大量资料之后,他大胆设想如果在聚落居住的地方有突出的山 峰,只要观测点选择得当,就能看到陶文所示的景象。为了验证这个判断,苏兆庆曾在春分、秋分季节,先后十次骑着自行车去陵阳河遗址发掘点中央观察 日出现象。“春分时太

22、阳升到山峰之巅,就能出现陶文的图景,它可能是东夷民族一个部落天文观象台的 遗址。”苏兆庆说。遗址东方也有一个高耸的孤峰,从前高峰处有一个塔,被称为莒城八景“屋楼春晓”。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已用日出方向确定春分,用测量日影确定二至。我国天文历法产生的年代,当追溯到 5000 年前。拂去历史的尘埃,古老的莒地文明终于在她的后代面前露出了真容。金点子( )文物之外的功夫1957 年接触文物时,苏兆庆几乎是一窍不通。他完全是在实践中学习,家里的十几架书,都是和文 物考古历史有关。无论是文献资料、实物资料,还是民间资料,苏兆庆都“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他经 常对学生们说,研究文物要在文物之外下功夫。“历

23、史是一个大课题,我们怎能一下子明白?所以要扎扎 实实一步步来。这是对文化和历史本身的负责,也是对祖先、民族和未来的负责。”最初在陵阳河发现的三口大尊皆是洪水冲出来的,学界一直有人怀疑是否真是莒地出土,要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陵阳河再挖出一个来。1979 年,在苏兆庆的多方努力下,新一轮的挖掘工作开 启。但是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几无收获,失望的挖掘负责人因与苏兆庆观点不合愤而离去。现场只剩 苏兆庆与支持他观点的赖非、万良三人。人手不足,苏兆庆以每天 1.20 元的价格从附近村子里雇用 60 位 民工,沿陵阳河沟深挖。一天,一直挖到中午仍然一无所获,挖掘队放工,苏兆庆到河沟中洗手,忽然发

24、现不远处有一角陶片, 凭直觉,苏兆庆兴奋地高呼:“大口尊。”几人高兴得顾不上吃饭顾不得找工具,直接用手扒了起来。直 到把它扒出来,苏兆庆才感觉到磨出血的两手生疼。考古界称,老苏和赖非“洗手得宝”。2012 年,苏兆庆听说有人发现石头上有字,第二天他就带着宣纸和拓片工具去了,先后考证了 14 次, 确定是岩画,上有圆,下有方,中间是人。这一大发现,填补了山东没有原始岩画的空白。有人对苏兆庆说,这个老头真有福!苏兆庆就乐了,他说,挖不着是正常,挖着了是侥幸。恰恰他挖 到的都是精品,这是福分和勤奋努力结合的结果。博物馆中的每一件藏品,苏兆庆都能讲出一段故事,他 们有的来自苏兆庆的慧眼识珠,有的来自四

25、里八乡慕名人的无私奉送。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苏兆庆 将她们一一收藏进馆,无一私藏,也正是苏兆庆这份公心,让今天的莒州博物馆成为国内学界知名的文物 藏馆,更成就了今天莒县的文化高度,让沉积千年的莒文化重放光彩。(有删改) 23.根据第三个小标题下面的内容,补全这个小标题。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甲】有才气 【乙】笨力气 【丙】凭运气 24.苏兆庆“从文化馆的一名职员,成长为一名文物专家”,你从他的经历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大炮弹日月山大口尊”的内容进行简要说明。(4 分)答: 25.这篇纪实文学讲述了苏兆庆与莒县博物馆之间真实的故事。阅读文章,谈谈你对题目“一个人和一座博物馆

26、”的理解。(2 分)答: (三)阅读追梦意味着“专心用功”,完成第 26-27 题。(共 5 分)追梦意味着“专心用功”选择一份志业,为它专注用功,希望再过十年,我们也会感激今天的自己。“自古人生于世,须有 一技之能。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今年春晚的戏曲节目一开场, 小演员们在舞台上高声喊出这几句话。有网友说,在他们身上看到的真诚与努力,实在让人感动。这几句话源自著名京剧科班富连成的训词。戏曲行业有其特殊性,讲究科班出身、练童子功,但“以 后名扬四海”所代表的美好期待,也是各行各业年轻人的共同憧憬。而不管具体的梦想是什么,追梦的路 上总离不开“专心用功”。“

27、专心”,便要认清并专注于自己的志业。“戏比天大”“择一业终一生”,很多戏曲演员是这么说的, 也是这么做的,用敬业精神传承了文化,也成就了自己。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不管是校园里还是职场上, 想要做到专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学生时,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要上课、泡图书馆,要做社 团学生工作,又想多做几份不同类型的实习,还想做交换生去国外看看;进入职场,现在又流行做“斜杠 青年”上班时间是程序员,下班时间当作家,业余时间再做做摄影师“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确认自己的热爱与核心竞争力,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是 专心于此的前提。广泛的尝试与探索,固然可以让生活丰富多彩,但一个人的精力总是

28、有限的,若想把一 件事做成、做好,还是需要专心的力量。确认专心之处后,“用功”则是锤炼一技之能的不二法门。“你们既是入了这一门,就得研究这一门 的学问。”这是富连成科班训词里的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演员技艺精湛背后所下的功 夫自不必说。其实,下苦功夫、出好成果,在各行各业都是普遍的道理。电影飞驰人生中的一句台词说,一招必胜的“绝招”只有两个字奉献,“把你的全部奉献 给你所热爱的一切”。专心用功就是一种为理想的奉献,一如电影里的赛车手把刻苦练习奉献给赛场,一 如春晚上戏曲演员们把汗水奉献给舞台。梁漱溟说,“一个人一生都有他的英雄时代,此即吾人的青年期。”专心用功,最好还要趁年轻时。

29、 “戒抛弃光阴”,是富连成科班训词“四戒”中的一条,劝导学生们“趁着这年纪练功夫,学本领”“千万 不可把他抛弃了”,而这也正印证了“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最近,社交媒体上流行“十年挑战”,很多人发出自己十年来的对比照。十年 前许多青涩的少年,十年后已经小有成就;十年前的很多梦想,十年后已经实现,可以说是回首往事心中 无愧。而这些变化的根基,便是年轻时的努力与坚持。选择一份志业,为它专注用功,希望再过十年,我们也会感激今天的自己,“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26.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与本文中心论点表述最相近的一项是( )(2 分)A、学而不思则罔 B、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27.请你阅读下面两则材料,选择出适合作为第段论据的材料,并说明理由。(3 分) A.董仲舒三年目不窥园,专心攻读,孜孜不倦。虽然他的书房后有一个吸引人的花园,但他只是专心读书 学习,三年时间里从来没有进园观赏一眼,他如此专一地钻研学问,最终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B.跳水运动员郭晶晶非常刻苦用功,每天 6 点起床,练习到 8 点再吃早餐。中午別人午睡时,她顶着炎炎 烈日,在晒得发烫、反着白光的马路上跑步。下午还要继续上高强度跳水训练课。她如此用功十几年终于 修成正果,成为跳水女皇。答: 一、基础运用 (13分)交大附中

31、延期开学初一语文4月测试题答案1.(1)C (2分) (2)C(2分) (3)B (2分)(4) 读过的书,使人改变气质,沉淀智慧;走过的路,使人开阔眼界,放大心胸;遇见的人,让人心怀 感恩, 懂得珍惜。(2分)(5)D(2分)2B(2分) 3杜甫 (1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22分)(一)默写(9分) 4.念天地之悠悠(1分)5.荡胸生曾云(1分)6.箫鼓追随春社近(1分)7.朔气传金柝(1分)8.惟解漫天作雪飞 (1分)9.夜泊秦淮近酒家 (1分)10.故园东望路漫漫 (1分)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分)(二)古诗鉴赏(6分) 12. C (2分)13. “浩荡”指水势汹涌壮阔。以“浩荡”修饰“离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离愁的深广;又运用环境描写,写出 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2分)14.(2分 ) 示例: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还来就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