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1 ,大小:44.80KB ,
资源ID:68105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8105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1、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第一章概 述1.1项目名称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1.2项目单位及项目法定代表项目承办单位: 法定代表人:1.3项目建设性质2016-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1.4搬迁规模及安置类型本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涉及的20个乡镇7340名贫困口人,集中安置在50个集中安置点。1.5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估算158,294.14万元。1.7项目实施期限项目规划实施期3年,即2016 2018年。1.7编制依据1.7.1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通知(中发201110号);1.7.2国家计委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2001年);1.7.3中共中央

2、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1.7.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地区20142174号);1.7.5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1.7.6省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1.7.7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1.7.8省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指南;1.7.9市委关于全力以赴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1.7.10委关于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1.7.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1.7.12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纲要(2011-2020年);1.7.13易地扶贫搬迁十年规划(2011-2020年)。1.7.1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7.15生态移民规划(2008-2015);第二章项目区域概况2.1基本情况2.1.1地理位置位于。2.1.2地质地貌全境地质属东部地台区,县境地质构造介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川东新华夏系构造和仪陇、莲花状构造复合交接部位, 山高坡陡,地形零碎,沟谷纵横。县境地貌属盆地外围山地区,大巴山山地, 分为山原、低、低山、深丘、台地、平坝6个基本类型。山脉呈西北至东南走向,略呈向西南方向凸出的弧形,山顶有平坦顶面,最高海拔1338.8

4、米,最低海拔350米,相对高差500米,大多数山高700-1000米,农耕地一般在海拔700米左右;县境丘陵分布在海拔380-480米之间的白衣、岳家、高峰、金龙、元沱等地,面积30万亩,占总面积的9%。地表形态为高丘地貌长条形。2.1.3气候水文属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多年日平均气温为16.8,除北部低山区外,都能稳定通过在0以上。县境降水,主源于太平洋暖气流夹带的大量水汽,在大巴山的阻滞和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年降水夏多,冬少,常出现冬春偏旱,夏秋偏涝现象。县境年平均日照时数1366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12毫米,全年雾多,风速小,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县境属渠

5、江水系,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33公里。河流总长度747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1条,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河流11条,流域面积2229.12平方公里。河流在洪水期猛涨猛降,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丰富。其中巴河,源于南江县玉泉乡分水岭,从巴州区复兴乡进入县境澌岸乡木连溪,经雷山、兰草、白衣等地至元石乡的黄梅溪出境,入江陵乡。流域面积17666平方公里,境主河道长79.3公里。通河,源于省市广家店乡长梁,从通江县爱国乡入境,进入澌滩乡,经云台、元山、江口镇等汇入巴河,境河道长43.8公里,流域面积8958平方公里。这是一块绿色宝地,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地表水、地下水均没受到污染。

6、2.1.4土壤条件县境土壤分为4个土类、7个亚类、22个土属、45个土种,68个变种。西南低山、高丘棕紫泥土区土壤类型以棕紫泥为主,红棕、灰棕、黄红等紫泥次之,另有极少冲积土和老冲击黄泥土,土种有大土泥、夹沙泥、石骨子,肥力中等;西北低山黄红紫泥区土壤为黄红紫泥,土种以大土泥、夹沙泥、糯红泥为主,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肥力中等;东北低山黄红、棕紫泥区土壤类型以黄红紫泥、棕紫泥为主,土种以夹泥居多,土脚浅、后劲差。2.1.4人口经济辖43个乡镇(25个镇、18个乡)、3个管委会、1个街道办事处,549个行政村(居)委会(村521个、居委会28个),39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7.1万人,其中

7、农业人口86.16万人,农村劳动力48.62万人,耕地62.6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6亩,有效灌溉面积23.12万亩,森林覆盖率52%。2014年全县国生产总值110.13亿元,同比增长8.6%,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85元,同比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6871元,同比增长12.4%。2.2易地扶贫搬迁区域现状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2413户共112041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13%。本项目易地扶贫搬迁围共涉及19个乡镇241个自然村。2.2.1片区覆盖9个乡镇129个村(居),幅员429.94平方公里,总人口45387户1

8、90627人,其中农业人口34832户146293人;有贫困村29个、贫困人口6001户19989人;有耕地149669亩;森林覆盖率49%;境道路总里程815公里,通水泥(油)路的行政村比例96%;水利工程常年蓄水量548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620公顷;通自来水行政村54个,用户29113户。片区重点解决交通畅通、产业发展问题,着力发展旅游、康养产业、茶叶、中药材、花卉,为达州、主城区提供服务。片区的贫困人口现状见表2-1:表2-1 片区贫困人口现状序号片区乡(镇)行政村(个)贫困户数(户)贫困人数(人)118824277129529196531076019784759721215115

9、97200261645216577105741966812482189093611863639小计1296001199892.2.2片区覆盖5个乡镇57个村(居),幅员254.86平方公里,总人口25556户107335人,其中农业人口23138户 97180人;有贫困村17个、贫困人口4251户14937人;有耕地83149亩;森林覆盖率48%;境道路总里程451公里,通水泥(油)路的行政村比例97%;水利工程常年蓄水量365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300公顷;通自来水行政村26个,用户6481户。片区重点解决库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问题,着力发展旅游、核桃、花椒产业和生态养鱼。片区的贫困人

10、口现状见表2-2:表2-2 片区贫困人口现状序号片区乡(镇)行政村(个)贫困户数(户)贫困人数(人)1211107377028739277531088032004118832843576422349小计574251149372.2.3片区覆盖5个乡镇55个村(居),幅员241.25平方公里,总人口27952户117399人,其中农业人口19708户82774人;有贫困村17个、贫困人口3823户13250人;有耕地69779亩;森林覆盖率48%;境道路总里程375公里,通水泥(油)路的行政村比例95%;水利工程常年蓄水量12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860公顷;通自来水行政村22个,用户323

11、4户。片区重点解决等乡镇边远地区交通外环线和产业培育问题,着力发展花椒、茶叶等产业。片区的贫困人口现状见表2-3:表2-3 片区贫困人口现状序号片区乡(镇)行政村(个)贫困户数(户)贫困人数(人)1龙岗片区佛楼镇975926432土垭乡1073524283龙岗镇1488929834响滩镇19113941135黑水乡83011083小计603823132502.3贫困现状及贫困类型分析2.3.1贫困现状近年来,坚定不移地实施省委“三大发展战略”,按照市委“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奋力推进“1+6”扶贫攻坚行动,扶贫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

12、,整体贫困没有根本改变,区域贫困更加突出,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繁重。2.3.1.1是整体贫困没有改变。属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不仅贫困程度深,而且贫困面大,不仅农村贫困,而且城镇发展滞后,呈现区域整体贫困的特征,其中县域东北部、西南部部分区域又是全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三大片区。2.3.1.2是扶贫攻坚难度更大。通过几轮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目前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边远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差,改善难度大,投入成本高;贫困人口分布更加分散,自我发展能力欠缺;因灾、因病、因残等返贫现象严重;贫困代际性传递问题突出,解决起来难度更大。2.3.1.3是致富奔康任务艰巨。目

13、前全县还有贫困村146个,贫困人口11.2万人,按照市委要求,到2018年全面脱贫,每年要消除贫困村48个,减少贫困人口2.8万人,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2.3.2贫困类型分析一是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并存,贫富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二是区域贫困与插花贫困并存,扶贫成本仍在继续增加。一方面,一些贫困人口聚集区远离城镇经济社会中心,生产生活条件差,水、电、路、通信和公共服务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脱贫难度大。另一方面,一些插花贫困人口居住分散,很容易作为少数人群而被忽视、被边缘化。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灾频发的地方,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一遇灾病和市场波动,不少人又会饱而复饥、暖而复寒。三

14、是生存贫困和发展贫困并存,自我脱贫能力难以提高。贫困人口家庭大多呈现“一多两少两低”的特点,即家庭病号多,劳力少、现金收入少,文化程度低、非农就业比例低,家底薄弱,收入单一,增收渠道窄,维持生计难。同时,这些穷困户素质偏低、缺技术、缺积累、生活负担重、生产生活条件差、可以利用资源少、获取市场信息难,既难以贷款发展生产实现自我脱贫,又难以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家庭变故风险。第三章 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易地扶贫搬迁的必要性3.1.1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贫困问题的现实选择。 目前贫困人口主要分布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洪水淹没威胁区,因受其偏远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长期堆积

15、而成的种种社会与经济问题的制约,自我脱贫能力不足,而仅靠开发基本农田、建设经济林、发展养殖业等常规的扶贫开发措施,财力、物力投入很大,但实际扶贫效果并不理想。改革创新扶贫开发策略,变大量投入、就地扶持开发为易地扶贫搬迁、异地扶持发展,是跨入新世纪扶贫政策、扶贫理念、扶贫方式的现实选择。3.1.1.1贫困人口所处的特殊自然和社会环境决定了其要脱贫先搬迁。(1)缺土少水,这方水土难以养活这方人。受地质构造影响,形成的多元化的山地地貌。这种山地地貌,自然灾害多发,水土流失严重;缺水现象严重,人畜饮水较困难;缺少耕地,且无稳产高产农田;农民择土而居,东一户、西两户。这些散居在自然村庄农户多数严重缺水,

16、多数靠天吃饭。生存环境差,生态条件恶劣。乡村公路通而不畅,60%村到社不通公路,距离场镇远,子女上学难,看病就医难,信息不灵,脱贫难,难致富,生活生产条件十分艰苦,生存环境极其恶劣。3.1.1.2贫困人口所处地区难以创造稳定的脱贫基础。这些地区“丰年越温、灾年返贫”的现象普遍存在,往往是好的年景能勉强温饱,遇到灾害年份就更加困难。国家虽然可以扶持其修路、通电、建校和改善吃水、就医条件,但由于地方偏僻,地形复杂,使施工难度大,投资大,一方面财政无法承受,另一方面由于其居住人口少而分散,利用效益低,也难以长期维持下去。3.1.2易地扶贫搬迁,不仅对消除贫困而且对整个社会发展都有效益。 3.1.2.

17、1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扶贫好方式。实施易地扶持,把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洪水淹没威胁区的贫苦户迁出,不仅能为国家节省大量的扶贫资金,而且能在短期改变这部分人的生活状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的生存环境。 3.1.2.2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一条让贫困户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捷径。国家只要把投入这些山村改善各类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扶贫资金集中用到移民搬迁项目上,短期就可使贫困农民彻底改变生产和生活环境,尽快解决温饱问题,靠自己的劳动脱贫致富。 3.1.2.3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有利于生态建设。散居于各处的村庄,除了大量开垦以外,对树木和野生植被的过量砍伐

18、也使当地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易地搬迁以后,经过自然的休养生息,这些地方的植被环境将有较大改观。同时,搬迁地区域的各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促进区域再建设,将多年闲置的深沟大山综合治理成林牧基地,走上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农业发展路子。3.1.2.4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有利于村级管理和节省行政开支。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之后,村庄相对减少,人口居住较为集中,交通、通讯等社区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农村人口、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社区环境等综合治理,使行政管理的难度大大降低,易于发挥管理效能。 3.2易地扶贫搬迁的有利条件3.2.1贫困群众有迫切需要。穷地方穷人思变心切,贫困人家的大多数中青年人要求异地发展,

19、已外出打工谋生的,不愿回家婚配育子,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正想办法迁居他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促进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的,工程的实施,对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合民心,顺民意,必将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群众积极性高,工程实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3.2.2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出台,为扶贫攻坚和易地扶贫搬迁提供了政策机遇。中国农村扶贫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逐步增加投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将连片特困区确定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战场,为我县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难得机遇。3.2.3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扶贫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创了新局面。中央将加大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

20、支付力度,用于教育、医疗、社保、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专项转移支付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投资项目也将重点投向西部地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领域。 3.2.4省委、市委和县委扶贫攻坚信心坚定。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市委关于全力以赴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以及委关于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到2018所有贫困村摘帽、所有贫困户脱贫,到2020年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3.2.5积累经验。通过扶贫搬迁区域的划定,摸清了生态脆弱区域农户的分布情况和总量,为易地扶贫搬迁做好了基础数据工作;连续实施了扶

21、贫搬迁项目,不仅为生活在“一方水土养成不活一方人”的农户树立了脱贫致富的榜样,还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第四章项目实施原则和目标4.1基本原则4.1.1坚持因地制宜,就近安置为主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合理确定搬迁式扶贫对象,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宜移则移,宜留则留,做到搬走能致富,留住能脱贫;适度确定搬迁式扶贫规划及安置方式,合理确定安置方式,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宜农则农、宜工则工4.1.2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专项扶贫工程,必须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对符合扶贫搬迁条件的农民由其自愿申请,自主选择安置方式,政府主要是用优

22、惠政策措施,靠优化服务环境引导农户,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期分批实施扶贫搬迁。4.1.3坚持自力更生,各方支持的原则。在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动员引导各方力量共同支持的同时,充分发挥搬迁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尽快实现自我发展脱贫致富。4.1.4坚持开发与环境治理结合的原则。发挥迁入地比较优势,围绕特色农业建基地,向产品质量要效益。同时,合理制定迁入区土地的治理方案,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切实加强迁入区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严禁乱开滥垦,破坏环境。4.1.5坚持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原则。根据安置资源条件和资金筹措能力,科学编制实施规划,优化安置方案,区分轻重缓急,明确搬迁目标任务和

23、建设时序,按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4.1.6坚持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的原则。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布局安置区域,合理确定搬迁重点和规模,结合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优先安排自然环境特别恶劣地区深度贫困群众。4.2基本目标按照“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要求,每年减少贫困人口2.8万人以上。2018年,实现所有贫困村摘帽、所有贫困户脱贫;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乡乡“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便民服务中心”,村村“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户户“有安全饮用水、有广播电视、有增收门路”,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

24、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把建成扶贫开发先行区、统筹城乡示区、绿色经济核心区。项目实施期的基本目标详见表4-1、表4-2。表4-1 主要发展指标表指 标单位十二五期末十三五期末指标属性农民人均纯收入元783310450预期性贫困人口万人11.2预期性贫困发生率%13.2预期性通畅行政村比例%97100预期性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23.56.4预期性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比例%9.82.2预期性义务教育巩固率%99.5100预期性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4.687.5预期性有合格村卫生室行政村比例%54.2100预期性通宽带行政村比例%25100预期性有村务活动室行政村比例85100预期性新

25、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100预期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8095预期性表4-2 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表乡镇目标任务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贫困村摘帽(个)减贫(人)贫困村摘帽(个)减贫(人)贫困村摘帽(个)减贫(人)贫困村摘帽(个)减贫(人)贫困村摘帽(个)减贫(人)合计1461E+052602943289364729189562794153770752110062101021002319663951525153015166699813631187921881318754264893015731580256541094220129312942287322654

26、491605160716043264353117051708169931680570137313751362323497841524152615152277555517431750727310833601251125512174363910441882189528183209641915641565154843880777110381104221023210822101295129827932195440159015941571429835961807181227682212174214641469446316783361450145414383299860018121816177033250

27、650187118751854319654201523152814944250649316801685264831978698143114381411318903791512151614832158431714271436404230256071811181579232002407153515421518530686171822283027993235747216331641161154084816110921110931067324284861655165816293300260018061813178331101221130213111267432001106170617142674320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