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4 ,大小:183.92KB ,
资源ID:6813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813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陕西省华阳古镇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陕西省华阳古镇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docx

1、陕西省华阳古镇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华阳古镇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第一章 总体思路 1.1 华阳城镇现状及建设条件 见华阳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1.2 规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3)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标准 (4)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5)洋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年) (6)长青-华阳旅游区总体规划(2006-2020年) (7)洋县华阳古镇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2020年) 1.3 总体规划纲要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1.3.1 总体规划纲要的思路 (1)指导思想 以发展生态、人文、红色旅游为契机,以强化保护自然保护区

2、和历史文化遗址街区为目标,以建设人地和谐、宜于人居并彰显陕南地方风味的城镇环境为核心,打造具有“汉文化源”和“古蜀道商贸”文化特征的丽江式古镇。 (2)发展战略 以自然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古城人文历史环境格局保护为主线构建未来的旅游空间开发,以发展完善城镇旅游业软硬件服务体系为行动纲领,在加快古镇旅游景观有序分段建设的同时,通过创品牌、出精品、促营销、优服务实现规划期内的战略目标。 (3)战略目标 华阳力争在“十一五”末或古镇建成一定规模后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并在规划期内将其打造成为陕西旅游名镇、自然保护和特色产业服务基地镇、国家级风景园林城镇及“小康镇”,实现“北方丽江”的城镇形象发展目标,

3、使华阳镇成为中国国家中央公园-秦岭生态旅游经典目的地,以西安为主及其周边大城市的度假休闲目的地之一。 (4)战略重点 全面保护修复古镇历史遗迹遗址,力争在“十一五”末或建成一定规模后申报成功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保持古镇生态风貌的完整性,使古镇成为陕西省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特色、旅游优势突出的旅游城镇。 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形成35-50万游客的接待能力,成为陕西省旅游名牌城镇。 重点开发建设古商贸街道为主的形象品牌景区(群)。 (5)旅游形象设计定位 总体意境形象定位 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华阳古镇处于号称中国的国家中央公园的秦岭腹地, 周边的北、东、西三面有太白、周

4、至、佛坪、老县城、长青等自然保护区,原生环境优美,同时有古蜀道、古城镇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其总体形象定位为“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 “南有丽江,北有华阳”景观具象定位:“南有丽江,北有华阳”的形象依据和思路:利用华阳富水近山的风水地理,建设华阳秀美水城,即城卧水环,水在城中,街在水边,房水比肩,山清水秀,翠(林和水)黛(传统建筑)相拥;保护和利用华阳浓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老的街巷,戏台、古塔、古桥、古堡及其质朴淳厚的乡民乡风;保护周边原始浓郁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古镇犹如绿海波涛中的诺亚方舟;新开发区域的建筑拟古仿古,风格造型色彩与古建筑匹配;已有现代建筑进行外立面整修和装饰,使

5、之与古建筑匹配。 1.3.2 总体规划纲要要求 (1)城镇性质 华阳城镇性质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秦岭南坡生态-山水旅游名镇,华阳-长青旅游区服务基地,洋县北部地区重要中心城镇。 (2)城镇规模 人口规模:近期规划人口为3095人,远期为4930人。规划考虑一定的弹性,近期人口规模按3000人进行控制,远期按5000人进行控制。 用地规模:规划建设用地57.14公顷(不包括镇区东侧的古城堡、烈士纪念碑、城镇绿心、旅游度假用地和秦岭植物园用地),人口5000人,人均114.28平方米。 (3)用地布局 用地的发展方向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量保存城镇基本格局,主要在南北两个方向上拓展城镇发

6、展空间;二是满足旅游发展的要求,把城镇南部(包括东水河东岸的部分土地和古堡)作为旅游开发的主要地段;三是要通过用地调整,安排好各项基础和服务设施用地,方便和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的需要,建设人居环境良好的宜居宜游城镇;四是考虑未来发展要求,留有余地。 (4) 功能结构与形态结构 功能结构规划 规划的城镇功能区分为八部分。 生活居住区:位于城镇的北部,形成现代化的综合性居住社区。规划自城镇北部引东水河河水,建设亲水型、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居住片区。 商贸服务区:位于生活居住区南侧,是城镇的核心区域,塑造亲水型仿古商贸街和中心广场,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服务。 古街观光区:位于城镇南端,通过建筑和环境的整

7、治,恢复传统街区的建筑和环境风貌,整治重点是维修整治铺板门街的民居和建筑立面、南端河道和滩头整治、铺板门街东侧滨水汉文化步行街的建设、古戏楼地块的整治、原廊桥的修复和河流堤防岸线的整修等。 城镇绿心:在东水河的东侧,包括烈士陵园岗地及其以南几个小岗,通过绿化的建设,形成城镇核心公共绿地,为东水河以西的城镇人口密集区提供绿色开敞空间。 旅游度假区:位于城镇绿心的南侧,利用东水河东面的土地提供以度假、休闲、会议、娱乐、健身等活动为主体的大型高档次旅游服务区。同时,该地区的民居可以开发为农家乐旅社,利用山茱萸林等开展农家乐旅游; 古堡展示区:位于城镇绿心的西侧,重在保护,少量建设。主要功能是为旅游者

8、提供古代武衙门观光等各项活动。 自驾车服务区:位于城镇的西南部,西水河以南,华太公路旁,主要功能是为自驾车旅游者和蜀道探险徒步旅游者服务。 秦岭植物园:位于镇区东北部,主要功能为秦岭的各类竹类和珍稀树种的栽植。 形态结构规划 建成区现状形态为船形,规划城镇形态保持原有格局,即华阳如古船泊港,传统民居区居于船头,中心为商贸服务区,而生活居住区位居船尾,索桥如锚链,古塔如船桩,而旅游度假区和自驾车服务区则如繁忙的港栈;在这艘古船上,古镇居民如好客船员,来访游客象匆匆旅客,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5)水城规划 华阳水城规划共7条水系构成,分别为:古护城河、东水河、西水河、西山截洪沟、中心街北水

9、渠、中心街南水渠和古排水渠。 (6)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的总体构思主要包括: 创造城镇的绿地大背景,加强周围山体的绿化工作,建立城外绿环。 通过滨河绿色走廊和引入城镇中的水系,串联起生态隔离绿地和城镇公园。 以上两个层次的绿地将共同构筑城镇内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形成华阳镇“一轴、一带、四片”的绿化格局(一轴即穿过华阳镇的酉水河水轴;一带即沿河形成的带状绿化;四片即华阳镇周围的的4片山林绿地)。 (7)景观特色塑造 规划的基本思路:宏观上,结合城镇宏观环境分析,突出“水、绿、古”三项城镇特质要素的联合塑造,明确华阳城镇整体形象为“绿景、水网、天蓝、城美”总体氛围。中观上, 通过城镇建筑、

10、建筑群体以及整体城镇空间的主次、高低的协调,主城区与背景山色的协调,形成以城镇中心为主体,以四周山体为景观制高点并由此向中心辐射,形成富有节奏、韵律起伏的整体空间构图。微观上,进行华阳古镇古街、滨河、岗丘、广场、桥梁、园林等景观特色的精心创造,使古镇处处透着浓郁清新的格调。 滨河景观带:主要通过“软质景观”体现城镇自然风貌。结合带状城镇特色,利用酉水河两侧,特别是古街东侧沿河绿轴自然景观游览带,串联城镇的主要景观带。 城镇景观轴:主要通过城镇发展轴体现城镇人文景观的发展,即由居住生活区至传统历史风貌街区的南北向干道沿线。 重点景观设计地段:主要包括旅游服务区、城镇绿心、城镇仿古商贸中心街、居住

11、生活中心、历史风貌街区、古堡遗址等。 城镇开敞空间的创造:规划广场4处,为游客和居民提供各种活动的交往空间。 城镇视线走廊的控制:古商贸铺板门街及其周边地区建筑高度不超过7米,中心旅游商业区建筑高度控制在10米以内,北部居住区建筑高度控制在14米以内,南部旅游接待区建筑高度亦在7米以内。在景观制高点之间形成通透的视线走廊,引入周围绿地大背景,形成“山上看城、城中观山”的良好视觉效果。 入口设计:对城镇的南、北、西等3个入口处进行道路交通组织,建筑、雕塑和小品的设计。 (8)古镇保护规划 保护规划框架:根据华阳现状的实际情况,规划分三个层次:古镇区整体风貌的保护控制、古镇区重点地段风貌控制整治、

12、单体文物点的保护控制。古镇区重点地段风貌控制整治主要是对古船头地区进行控制,不仅要保护铺板门街的空间格局,古民居的历史遗存,更重要的是对整个镇区空间格局的控制规划,注意现代社区与古镇区的衔接统一。单体文物点的保护控制主要是对古戏楼、古塔、铺板门街、红二十五军政治部、古城堡、东岳庙、革命烈士纪念碑等进行保护。 保护范围规划: 在保护范围内所有古建筑一律不得拆除,禁止新建建筑物,对其中的濒危古建筑进行抢救修缮。建设控制地带为规划新建檐口高度控制在二层以下,一层檐口高度不超过3米,二层不超过6米,对于现有建(构)筑物檐口高度超过6米的,可按9米进行控制。民国(包括民国)以前的古建筑不得拆除,经审批后

13、少数损坏严重、价值不高的方可拆除。在原址上建造新建筑,不得扩大原有面积。对影响景观风貌环境的新建筑载进行有效的改造,使之与古建筑协调一致。 1.3.3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1)用地编码 为了与旅游土地开发出让以及城市建设的具体要求相适应,规划充分考虑功能布局的同时,对用地进行了细分。地块细分按照分层控制原则,从高到低、从大到小进行。 (2)用地划区 根据地形条件,依据旅游和城镇功能的不同,在总体规划中,将规划区共划分为A、B、C、D共4个区。 A区为居住街区。该区为华阳古镇本地居民的居住用地,是华阳古镇总体布局的重要地区,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服务于本地居民,在旅游开发方面主要以古塔为中心

14、。该古塔从旅游角度与景观耦合的角度来看,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体现该区的风貌及文化内涵,必须对其建筑及道路进行控制。该地区开发方向主要是体现华阳古镇旅游区北大门的特色、华阳古镇传统民居特色。 B区为中心街区。其位于华阳古镇中部,是整个镇区范围内重要的旅游接待区和仿古商贸街区,同时也作为古镇居民主要的活动区,整个区域作为重要的商业街区,应重点保护组团间的生态隔离绿地,防止连片发展,体现古镇的城市布局特点。 C区为古商贸街区,是华阳古镇旅游的重要节点,具有枢纽作用。由于旅游开发方面主要以古商贸文化为内涵,反映其文化的建筑和交通道路都需要保护、修缮,因此其控制的内容应该多方面考虑。 D区为外围区,包括旅

15、游接待服务区、城市绿心、华阳古堡、自驾车服务区、秦岭植物园和山茱萸园等几部分。 (3)用地细分 按路网框架划分街区,每个街区又划分为地块。规划区共划分为96个地块。每个地块为一个用地性质。地块用地界线及地块内的小区道路可根据实际开发中的需要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进行调整,但必须符合分图图则提出的控制指标要求。用地细分体现政府所有和向社会出让两种方式,将河流水系以及凭借水系形成的绿地系统,及与公共服务设施和联络的公共空间划出,统一由政府做一级开发,统一进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成本可按比例分摊到周边细分地块中。细分地块可向社会出让,要求比较简单,便于实施操作和融入整个系统。细分后的地块作为最小出让单位,

16、最小出让单位不允许再细分。 1.3.4 土地使用控制 (1)居住街区 开发强度控制:该街区中所有建筑物、构筑物改建、扩建、新建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不得超过分图图则中规定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的限制。在建筑开发方向以低强度的开发为主,建筑密度可控制在35,容积率控制在1.0左右。古塔地块建筑开发为低强度。 建筑建造控制:古塔保持原貌并予以整饬,其周围建筑高度控制在10m以内。凡16m和12m宽的道路,建筑后退红线3m,其余道路建筑后退红线1.5m。建筑色彩为青灰-白色系列。建筑密度控制在33%,容积率控制在0.8-1.2之间。为减少建筑对古塔景观的影响,利用建筑密度和高度控制指标控制单个建筑的体量,最

17、大限度地限制过大建筑对景观的影响。建筑风格为陕南传统汉中民居建筑风格。新建建筑与街道、绿化环境相结合。应重视绿化效果,提倡多树种,形成完整的视觉景观。通过水渠、绿地等景观要素营造古镇住宅区良好的居住环境,创造一个充满古镇特色风貌的独特的环境景观。 环境容量控制:常住人口可控制在1500人左右。游客容量控制在每日接待800人次左右。 交通负荷能力控制:华阳北路为华阳古镇旅游景区的主要交通纵轴,但通行的机动车辆应进行控制。除政府车辆、旅游车辆及居民生活车辆外,其它过境车辆应从其他线路绕行通过。各地块居住区开口宜在华阳北路方向,其内部小巷禁止机动车通行。 (2)中心街区土地使用控制 开发强度控制:古

18、镇中心街区应注重营造仿古商业氛围,同时也要保持与北部古镇新中心区的协调,维护古城的纹理和肌理、格局和社会结构的完整,塑造以人为本的居住空间。因此,其开发强度应保持低密度、低容积率:古镇中心街的居住地块容积率控制在0.5-1.0;商业地块的容积率控制在0.5-1.2;其他用地地块的容积率控制在0.5。 建筑建造控制:规划范围内所有建筑物、构筑物不得超过分图图则中规定的建筑限高。中心街沿街建筑为低层建筑(12层),建筑控制高度为7米,居住、商业地块内建筑控制在12米,建筑形式为陕南汉中传统院落风格,建筑色彩为青灰-土黄色。凡建筑红线为12米,建筑后退界限为3米;其余低等级道路,建筑后退界限控制在1

19、.5米。 景观环境控制:规划通过人工水渠将河水引入古镇,滨水空间作为城市艺术构图的主要要素,建设生态型带状绿地与桥头广场绿地相结合的滨水空间,成为集中体现古镇城市特色的生态文化景观长廊。规划的广场空间在行政中心区,安排建设两处较有规模的新的古镇新区中心绿化广场,以及均衡地布局的小型休闲广场。规划的入口空间是重点搞好古镇西侧的城市入口景观风貌建设,以绿化为主,辅以具象或抽象的雕塑小品,展现或提示古镇的地域文化和个性特征。公园空间按照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以植物造景为主,塑造各具特色的街头公园。注重传统街市空间的塑造,包括仿古商业街区的修建,力求营造风貌古朴、尺度宜人、商市繁盛,别具古镇特色的街市空间

20、。 环境容量控制:常住人口可控制在2500人左右。游客容量控制在每日接待3000人次左右。 交通负荷能力控制:古镇中心街区控制的原则是建设合理、低密度的交通空间。中心街区道路控制在12米,两侧绿化带控制在2.5米。 (3)古商贸街区土地使用控制 开发强度控制:古商贸铺板门街开发的主导思想保持原有的铺板门街商业-居住建筑风貌。其建筑布局、样式和色彩体现原有建筑的文化内涵。为了保护街区的传统风貌,古街的街巷宽度应定在步行尺度,不可拆除重建,重点在保护古城的纹理和机理、格局和社会结构的完整。因此,其开发强度应保持低强度,建筑密度控制在45%,容积率控制在0.6左右。历史街区的居住地可作为重点展示地。

21、 建筑建造控制: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综合评定是根据建筑的质量、风貌和层数等因子,综合评定建筑的保护、保留、改善、更新和整饰的类别。建筑高度控制在5-9米,建筑风格保持原有的古铺板门街的商业-居住建筑风格,现代建筑可进行外观色彩修饰,沿街建筑红线以道路红线为准。 环境容量控制:常住人口可控制在90户左右。游客容量控制在每日接待2500人次左右(每年旅游天数按200天计算)。 交通负荷能力控制:古商贸步行街控制的原则是:“以人为本、注重历史、求精求美、突出特色”。古街中央道路为步行街,其宽度保持现状,道路面铺以仿青石长砖,保持其古街特色。古商贸街的道路宜规划为步行街,除残疾人轮椅外,在该区内禁止一切

22、车辆通行。 (4)旅游接待服务区土地使用控制 现状: 该地块位于古商贸铺板门街南端对面的河流东岸,古堡西南,内部地形较为平坦,可分为河漫滩、一级阶地和小岗,现状有少量农舍,其他大部分为树园和农地。沿河一侧有大量河流洪积形成的乱石河漫滩,是人工开发与河流相间的缓冲地带。 开发强度控制:对旅游服务地块开发强度进行严格控制,总体上容积率控制在0.8以内。内部地形较为平坦,可分为河漫滩、一级阶地和小岗,现状有少量农舍,其他大部分为树园和农地,所以必须处理好用地与河岸的关系,做好河堤、内外水域的工程处理。同时对民居建筑进行整饰,以符合整体景观要求。 建筑建造控制:以度假休闲和住宿服务为主,为旅游者提供高

23、档次的、具有汉中建筑风韵的亲水型园林度假区。建筑建造采取小尺度、多种群体组合的形式。该区民居建筑采用汉中传统古建筑形式。旅游接待区内建筑高度控制在10米以下,居民住区建筑高度控制在7米以下。 环境容量控制:提供500-700个床位的旅游住宿接待设施,同时能够满足其它旅游接待活动如文化表演、古民俗展示等旅游活动的需要。 (5)城市绿心土地使用控制 现状:烈士纪念碑及其以南,沿河岗丘起伏连绵,区域内植物种类单一,植被稀少,景观要素不良,影响河对岸步行街游客的景观视觉感受。 开发强度控制:规划以常绿树种进行全面绿化,并在山岗丘制高点建设观景亭廊,形成城镇核心公共绿地,与河对岸的滨水汉源文化步行街形成

24、对景。 建筑建造控制:采用亭、台、楼、阁等丰富的园林建筑形式,结合地形,营造符合整体景观的若干节点。 环境容量控制:该区是为整个古镇的居民和游客提供户外活动和观光活动的场所,同时为保持古镇整体绿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华阳古堡土地使用控制 现状:古堡地处华阳古镇南侧,现存有部分残旧城墙,古堡内两侧现已是农田,中间区域有冲沟,古堡南北两侧有护城河遗址。 开发强度控制:采用低密度、低容积率的开发方式,旨在恢复古堡遗址的历史文化氛围,同时营造古堡周围的完整绿化环境。 建筑建造控制:对现存古堡的城墙进行重新梳理、修复,对古堡内部空间进行修建,城内道路为青石板铺设。在古堡内重建武衙门,整个古建群

25、让游客浏览古代的繁华,再睹昔日军族的艰辛。 环境容量控制:考虑到对古城墙遗址的保护,游客数量控制在2000人次/日。 (7)自驾车服务区土地使用控制 现状: 该地块位于西水河南岸,紧靠华太公路,内部地形较为平坦,可分为河漫滩,现状主要为农田并有少量农舍。该地块南侧为森林茂密的山地。 开发强度控制:对旅游服务地块开发强度进行严格控制,总体上容积率控制在0.4以内。现状农宅保留,并拓建为院落式,同时对民居建筑进行整饰和开发用作农家乐接待,以符合整体景观要求。 建筑建造控制:以自驾车停靠服务、蜀道徒步探险优服务和餐饮为主,为旅游者提供驾车途中停靠服务、休息和蜀道徒步游组织和培训及农家乐服务。建筑建造

26、采取小尺度、多种群体组合的形式。该区民居建筑采用华阳传统古建筑形式。旅游接待区内建筑高度控制在10米以下,居民住区建筑高度控制在7米以下。 环境容量控制:提供 300个床位的自驾车和蜀道游旅游住宿接待设施及200个车位,同时能够满足其它旅游接待活动的需要。 1.3.5 观视走廊控制 (1) 视点与廊道规划 依据华阳古镇“山水城”的空间格局,以规划区内相对高差较高的得意阁西部台地、将军山、三台山、东部高岗和古堡城墙作为制高点或眺望点。其中得意阁西部台地是古街船头的最佳观赏点;将军山可以俯瞰古镇全貌;三台山南望酉水河涛涛奔腾向前,北望秦岭群峰绵延万里;东部高岗将商贸服务区、古街观光区、旅游度假区、

27、自驾车服务区、古堡展示区和城镇绿心尽收眼底;古堡城上可以尽情领略沧海桑田,发思古之幽情。五个观视点之间形成主要观视走廊。在五个观视点与古镇景观节点、城市广场之间又形成数条次要观视走廊。 (2) 廊道控制 各观视走廊之间相互重叠和交错,参照华阳古镇现有古建筑及现状高度,在观视走廊内的新建建筑或修复建筑限高7米(因文物保护而特别规定的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区域内的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在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和视线分析后可超过7米。随着距限高7米区距离的增加建筑高度可以逐渐增加,在北部居住区可以逐渐增加到14米。 1.3.6 街景控制系统 (1)建筑类型及其色彩的选择与控制 除了现有的古商贸铺板们

28、街具有“近秦风而有楚俗”的原有铺板门商业-居住建筑应以原汁原味恢复以外,华阳镇内其他所有建筑,包括普通民居、居民楼、商业楼、公建及其他构筑物的外立面(包括坡屋顶)都应体现汉中传统建筑风貌元素。街景建设时对商业店铺招牌要有统一要求,使之与沿街建筑相配属。 该镇的建筑色彩应以素白、青灰、浅黄褐为建筑主色调,土红和土黄为次色调。普通民居、居民楼及商业建筑应选择主色调为主,公共建筑、公共构筑物和行政办公建筑可以主次色调结合使用。 (2)道路景观控制 道路景观规划要求道路两侧的建筑界面有一定的呼应,在特征区边界应有明显的提示,同时,道路空间的封闭与渗透应该形成空间序列韵律,通过绿化掩映和广告标识的点缀,

29、塑造不同的街道景观。 1.4 规划设计的总体思路 1.4.1 规划设计的原则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华阳的形象业已界定,在规划设计中应着力体现“南有丽江,北的华阳”、“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的旅游形象。结合此形象要求,对全镇提出以下四个主要的设计目标: 可识别城市; 山水城市; 可驻留城市;有序城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规划设计的整体性原则。 1.4.2 全镇详细规划构思 (1)规划范围和年限 本次规划范围为华阳全镇区,规划建设年限为2007-2020年(注:一般修建性详细规划只涉及短期,约五年,但是,本次规划由于涉及到全镇区的规划设计,且不可能在五年内完全实施规划,因此,规划时限规定达到13年

30、的实施期)。 (2)空间意象构思 为了实现“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的空间意象,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山水和植被繁茂的有利自然地理条件,在基本上不改变原有古镇已经形成的类似古船城的形态的情况下,形成新的特色突出的秦岭第一城镇的形象。从全镇的整体看,在东水河以西的城镇主体仍然类似一条大船。这条大船的船头是整饰一新的古商贸铺板门街(包括沿东水河的滨水步行街),其中部的商贸区如同船桅所在的船桥(古塔如桅杆),船的北部如尾仓。三个部分由作为主街的华阳南北街和铺板门街(如船上的龙骨)连接,其中的东西向横街如同船的舫骨,使古船看起来构成有一定宽度的宝船。船的南端有两座风雨桥,如同两个船锚,把古船系泊于秦岭山水之间。新规划的旅游接待服务区和自驾车服务区如同大船系泊的两个船坞码头,为供游客驻足登船之地。而古堡如同守卫古船和码头的军队住所,保卫着古船和码头的安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