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187.60KB ,
资源ID:68234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8234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选中考物理总复习题集声音部分物理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选中考物理总复习题集声音部分物理知识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

1、传播距离:S(距离)V声t 回声测距:dS/2V声t/2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A有声源. B有传播的介质. C有良好的接收装置.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外耳道鼓膜三块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练习.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 )A.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都能听见 B.物体发出的声音都是优美动听的 C.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物体发出的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随介质的不同而不同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而只与温度有关.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

2、声 B.我们听到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金鱼受惊,这时金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水金鱼 B.空气水金鱼 C.鱼缸水金鱼 D.水金鱼.下雨时,楼板上会听到“嘀嗒”的响声,这时声源是( )A.雨点 B.楼板 C.空气 D.都对.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有声源 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C.有听觉器官 D.以上三者缺一不可.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是用来描述回声现象的( )A.隔墙有耳 B.余音绕梁 C.震耳欲聋 D.掩耳盗铃.老师在教室里讲课,听不到回声,原因

3、是( ) A.教室的墙壁修建得不能反射声音,也就听不到回声B.教室的窗户开着不能反射回声 C.教室的墙壁把声音全部吸收了D.教室的四周墙都较近,将反射回来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了一起区分不出来二.声音的三个特征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1.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频率: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 单位:HZ影响音调的因素声源的振动频率. 声源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声源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波形图中音调的关系:相同时间内,波的个数多则频率高,音调高.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人的发声频率范围:85HZ1100HZ. 儿童说话的音调比成人高,女孩说话的音调比男孩

4、高.弦乐器的音调影响因素:弦越细、弦越短、弦越紧则音调越高.2.响度: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俗称音量或声量.影响响度的因素声源的振动幅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 A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波形图中响度的关系:振幅(波峰与波谷间距)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的计量:单位:dB. 人耳能感觉到的最弱声音的强度为0dB,这是听听觉下限. 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dB40dB;3.音色: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又称为音品. 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影响音色的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决定.4.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及辨别:“回音壁”与“三音石”利用声音的反射原理. 用

5、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以及判断西瓜的生熟. 用音调可以检查器件的破损. 单凭响度不能判断出声源的振动幅度或是距离声源的远近. 响度大的声音可能是由于声源的振幅大,也可能是由于接收声音的物体距声源较近的原因,所以不能确定是是其中的某一个原因.练习.有两个发声体,第一次由甲单独发声,测得为88dB.第二次由乙单独发声,由固定在同一地方的仪器测得为56dB.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发声体振动快 B.乙发声体距仪器一定远 C.甲发声距仪器可能远 D.乙发声体振幅一定大.在森林中,一只老虎大吼,老鼠听了发出“吱吱”的叫声逃跑了.两者相比( )A.老虎音调高,响度大 B.老虎音调高,响度小 C.老虎音

6、调低,响度大 D.老虎音调低,响度小.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 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电子琴能模仿小号、双簧管、钢琴等多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衡量模仿的声音与乐器发出的声音相似程度的物理量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体的质量,以下做法中不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 B.瓜家用手拍打西瓜 C.顾客用手轻打瓷器 D.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

7、“震耳欲聋”这句成语听过吧,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 B.它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C.它说明噪声的危害很大 D.它说明物体振动得快三.听不到的声音及其应用超声和次声1.超声及其应用: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 超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A超声波作为信息载体(传递信息):研究物质结构及性质、超声定位(声纳)、通信、医学诊断、声电声光器件、超声测距离,工业检测与控制等. B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工业超声处理加工、超声医疗(碎结石)、超声处理种子、空气离子加湿器等.2.次声及其利用: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次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次声定位可以确定火

8、箭发射和落地的位置.利用次声可以监测核试验的爆炸时间、地点、强度以及方式等.利用“水母耳”的次声预报仪可以预报火山、海啸、台风、地震活动等.练习.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觉,原因是超声波的(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

9、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振动波及半个中国.灾情发生后,天翔迅速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地震的频率范围大约是1HZ100HZ.在传播途中振动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频率越高衰减得越快.请结合这些信息在下列说法中选出错误的一项( )A.5月12日14时28分,江西全境也产生了强烈震感 B.在南昌,人们可能感受到了震动,但可能听不到声音C.发生地震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D.在汶川,人们可以听见地震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比较低沉.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灾害.地震时产生的 (选填“超声波”

10、,“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 Hz,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四.噪声的区分以及控制和减弱方法: 1.噪声的标准:从物理学角度定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定义: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2.噪声的控制和减弱方法: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接收处(人耳)减弱其中最根本的环节是在声源处控制和减弱噪声. 一般在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消声、吸声、隔声.练习.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

11、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主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刷黑、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声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减少大气污染 B.降低噪声污染 C.缓解“热岛效应” D.绿化居住环境.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12、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图1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五.利用身边器材做与声音有关的实验: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压钢尺,尺振动发声.2.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发声音调不同.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用不同的力敲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4.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可能传声)塞住耳朵,牙咬住尺敲尺可以听到声音.六.声音的多普勒效应:当火车迎面开来时,我们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升高,当它离我们远去时音调就明显降低.七.声音的双耳效应:人的双耳的位置在头部的两侧,如果声源不在听音人的正前方,而是偏向一边,那

13、么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就不相等,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与相位就有差异,人头如果侧向声源,对其中的一只耳朵还有遮蔽作用,因而到达两耳的声压级也有不同.人们把这种细微的差异与原来存储于大脑的听觉经验进行比较,并迅速作出反应从而辨别出声音的方位.八.声音现象的几个具体应用:1.利用波形图判断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以及乐音和噪声的区别:A.几个图中波的个数相同的音调相同,波的个数多的音调高,波的个数少的音调低.如图中甲和乙音调相同,丙的音调比甲乙都高.B.几个图中波的幅度相同的响度相同,波的幅度大的响度大,波的幅度小的响度小.如图中乙和丙响度相同,甲的响度比乙丙都低.C.几个图中波的形状相同的音色相同. 如

14、图中甲乙丙的音色都相同.D.几个图中波形有规律的为乐音,波形不规则的为噪声. 如图中丁为噪声,其它为乐音.2.判断装水的瓶子发声的原因及音调的影响因素:.向瓶中倒水时:主要是瓶内水面上方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此时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瓶内上方空气柱的长短.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如图中所示D的音调最高).用物体敲打瓶子时:主要是瓶子和水振动发声/此时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瓶内水的多少.水越少,水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如图中所示E的音调最高)3.二胡、琵琶等弦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取决于弦的长短、弦的粗细和弦的紧张程度.弦越长、弦越细、弦越紧音调越高.4.笛子、唢呐等管乐器发出声音

15、的音调取决于管内空气柱的长短. 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5.口琴发出声音的音调取决于内部的金属簧片的长短粗细. 簧片越短越细,音调越高.声音部分中考题型实例训练:1.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B.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

16、能量3.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立即消失B.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C.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 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4.我们生活在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5.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

17、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框,说明声具有能量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B.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人歌唱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 D.禁止鸣喇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 C.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B.只要物

18、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可以有效减弱噪声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便停止传播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10.关于声学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的深度B.控制噪声的措施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来判断的 D.回声是声音的一种反射现象11.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

19、.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12.如图1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挂一个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3.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B.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C.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D.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14.如图2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

20、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15.下列现象中不是依靠声音获得信息的是( )A.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B.人们买西瓜要拍两下听声音来分辨西瓜的好坏 C.有经验的养蜂人听蜜蜂的“嗡嗡”声就知道它是否采了蜜 D.小明往水瓶里倒开水,能听出水瓶里的水装得满不满 16.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

21、作的人戴耳罩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17.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出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面,水上溅起水花 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D.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18.下列关于声音的传播,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的传播不是靠发声体自己产生的波进行的B.声音在顺风中传播远且大,在逆风中传播的近且范围小C.频率高的声音和频率低的声音空气中传播的一样快 D.响度大的声音比响度小的声音传播的远且大19.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

22、.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B.听诊器能使振动的幅度增大,是响度增大 C.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是音调变高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20.关于甲、乙、丙三个正在振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甲: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 乙:蝙蝠的嘴发出频率为1105Hz的振动 丙:被小锤敲击的频率为256Hz的音叉A.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甲、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 C.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D.甲、乙、丙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21.下面不是由于

23、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的是( )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B.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 C.大象判断声源的位置比人判断更准确D.舞台上的立体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2.地震前夕,狗往往叫声频繁,这种异常的现象表明( )A.狗能发出与地震波频率相同的次声波B.人耳听不到地震波是因为耳朵的听觉范围不包括次声波C.狗的耳朵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大 D.地震波人耳感觉不出,因为没有次声波产生23.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24、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的美观些24.乌鲁木齐市某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80 dB.如果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A.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B.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C.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25.下列各项中,是利用次声的是( ) A.电视机接收的电视信号B.利用听诊器听心跳 C.利用声波粉碎肾结石 D.利用仪器监听导弹发射实验26.如图3所示为两个振动物体发声时的波形图.比较甲、乙两图,我们可以知道( )A.甲的音调低,乙的音调高 B.甲的音调高,乙的音调低 C.甲的响度大,乙的响度小 D.无

25、法确定2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28.“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声 B.锣鼓声响度很小 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 D.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29.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右表

26、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蝙蝠1000Hz120000Hz海豚150Hz150000Hz猫60Hz65000Hz大象1Hz20000Hz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30.如图4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A.次声波 B.无线电波 C.可见光 D.紫外线31.下图5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丙实验说明音叉

27、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32.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6).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被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33.我们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按键能改变电视机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传播速度34.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救援人员使用了一种先进的生命探测仪抢救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这

28、种仪器可以隔着厚厚的掩埋层探测到仅有微弱呼吸、心跳的人体,你认为这种仪器的工作原理最没有可能的是( )A.碳-14测定 B.声波探测 C.电磁波探测 D.红外线探测35.以下关于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最佳的是( )A.静下来等待营救人员营救B.大声呼救 C.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D.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36.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36.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造成数万人员伤亡.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往往对人体健康有害,次声

29、波的特点是( )A.频率高,人耳听不到 B.频率高,人耳能听到 C.频率低,人耳能听到 D.频率低,人耳听不到37.人们倾听地声,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这是利用了( )A.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B.固体比较坚硬,振动强烈 C.固体传播声音比较完整 D.固体传播振动均匀38.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说明大钟还在振动C.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D.大钟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39.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男同学的声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其原因是( )A.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比女同学的高 B.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比女同学的低C.男同学声带振动的振幅比女同学的大 D.男同学声带振动的振幅比女同学的小40.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41.下面说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