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62.86KB ,
资源ID:68327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8327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福州市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福州市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

1、”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 明朝政府厉行海禁政策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B. 海禁政策影响沿海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价值取向C. 沿海民众及士绅期望通过科举向朝廷反映诉求D. 海禁政策的松紧决定明朝科举取士的人数8、在国内商品流通额中,鸦片战争前粮食占42%,棉布占24%,其次为盐、茶、丝织品等。到了1936年,工业品占34%,手工业品占42%,农产品占24%。这一变化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A、半殖民地经济特征明显 B、国家工业化初步实现C、经济近代化的趋向显著 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

2、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了( )A. 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 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C. 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格局 D. 战争促使中华民族不断反思并最终走向胜利10、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谷玉霖,来远舰炮手,1946年5月18日

3、口述“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大东沟战况析,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A. 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 B. 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C. 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 D. 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11、下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第1军的部分内容(选白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

4、牺牲B.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即已开始C.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D.折射出了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出的巨大作用12、20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歌词意在( )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B. 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C. 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 D. 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1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 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 工业

5、布局发生变化 D. 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14、新中国成立后,广告曾一度在全国各种新闻媒体上绝迹。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电视史上条商业广告,同年4月,财政部颁发文件,明确提出报社是宣传事业单位,但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企业管理的办法。这些变化说明( )A新闻立法成为新闻媒体改革的助推器 B思想解放推动了新闻媒体的体制改革C经济特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 D城市体制改革助力新闻媒体的大发展15、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功后,“包”字进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纷纷搞起了承包,人们相信“一包就灵”,这反映了( )A、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改革 B、农村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城市经济C、“包

6、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D、对外开放调动了人们的思想观念16、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 )A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C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D短任期制使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17、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

7、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 )A. 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B. 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C. 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D. 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18、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这主要是因为( )A.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 B. 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C. 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D. 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19、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

8、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 B. 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C. 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 D. 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20、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你认为当时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 )A. 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 B. 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C. 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 D. 工人阶级需要娱乐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工业革命后发生的

9、世界市场使“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作者主要在说明工业革命( )A. 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B.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C. 形成了东方原料、西方产品的基本格局 D. 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进步扩大22、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 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C. 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 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23、有苏联领导人在1925年评论某项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无产阶级国家所

10、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政策,它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预计到消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下列符合这一经济政策的是( )A利用军事特殊时期将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B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C尽快实现工业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D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刺激生产积极性24、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中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说明( )A. 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 B. 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专业人才C. 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

11、了机遇 D. 美英为缓解经济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25、1936年,美国先后与13个国家签署了互惠贸易协定,关税率平均降低了13%。此后,签署国间关税率进一步下降,到1939年平均关税率降至37.3%。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已经摆脱经济困境 B. 国际贸易秩序趋于正常 C.美国意图拓展国际市场 D. 国际紧张局势逐步缓和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

12、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材料二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

13、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摆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

14、市化的新市民。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4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7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并未给予资产阶级实权,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德国宪政中没有实权的恰恰是相当于议会下院的帝国议会,而皇帝是国家元首、权力中心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德国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

15、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摘编自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的选择、比较及影响材料二清未宪政改革是晚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派员秉承“用备甄采、择善而从”之旨、分赴欧美各国考察政治以后,清政府初步选定德国及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进一步研究、筛选与描摹的对象。最终,清政府锁定与德国一脉相承的日本宪政体制为模板,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摘编自胡凯略论清末宪政改革对德国模板的取舍(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说明此特点所产生的影响。(6分)(2)根据材

16、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宪政改革仿效德国宪政的原因,并说明清末宪政改革与德国宪政建立有何不同。28、(12分)铁路业的发展是19世纪欧美国家经济的一面镜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铁路的出现是由于两种需要而引起的。在企业主方面,他们明显地希望以尽可能更快、更便宜的方法将他们的货物运送到距离遥远的地方。对资本家来说,它还特别是投资场所。那些在纺织业赚了大批财富的英国人,一旦他们付过了工人的工资并把一定数量的资本再转过头来投人他们的工厂后,还保存了一部分剩余利润。他们希望从这部分利润再以体面的、牢靠的方式赚点钱。铁路投资就成了解决他们这个问题的好办法。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17、材料二 促使全国市场进一步联结和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大因素之一就是19世纪末美国铁路运输的巨大发展。铁路建筑吸收了美国工业的很大部分生产能力,并带动了各部门的加速运转。但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营运不足、成本上升;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等因素,1893年危机中全国1/4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摘编自刘绪贻等美国通史完成下列要求:(1) 据材料一,概括引起铁路出现的“两种需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需要”出现的历史条件。(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铁路业的发展与两次工业革命”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8分)

18、(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50字左右)29、【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古代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

19、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1) 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2017-2018学年高三文科历史12月月考测试卷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BCDA26、(11分)【答案】(1)特点:同封建政治体制相结合;以家庭为本位;社会

20、功能多样;持续时间长;科举制度与之密切结合。(2)新变化:户籍管理法制化;与国际接轨;突出私权保障,维护公民权利;解除人身束缚;体现人格平等。原因:商品经济、民族工业的发展;民主政体的建立;欧美户籍制度的影响;民主思想的传播;政府政策调整;社会治理近代化。(3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以家庭为本位”“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的信息归纳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摆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的信息分析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

21、新市民”,联系所学知识,近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城市对自由劳动力需求增加,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促使户籍制度的调整;依据材料二“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归纳出受欧美户籍制度的影响和民主思想的传播的推动,通过材料中多个法律法规的颁布看出政府的政策调整是户籍制度变化的又一重要原因。点睛:解答材料式非选择题要牢记一个基本原则: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中的每一句话都隐含着一个历史信息,我们要将这些隐含的历史信息提炼出来,然后把它们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27、(12分)具有君主专制的色彩;体现

22、了议会民主政治色彩;具有传统与近代的混合性。影响:政治:有利于巩固德国政治上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民主政治的要求;经济:有利于德国利用国家力量进行工业化;军事:使德国富有极端的侵略扩张性。(2)原因:德国宪政中的君主专制性,为清末宪政改革中维护君主专制提供了依据。(2分)不同:清末宪政改革是封建制度专制情况下进行的,而德国宪政是在强化中央集权的基础上完成的;清末宪政改革是为了维护满清贵族的专制统治,而德国宪政在君主专制外更具民主性。【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

23、“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等信息可从具有君主专制色彩、议会民主政治特色、具有传统与近代的混合性等方面概括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即可。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积极(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消极(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等方面分析影响即可。(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清政府锁定与德国一脉相承的日本宪政体制为模板,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德国宪政中的君主专制性,为清末宪政改革中

24、维护君主专制提供了依据方面进行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关于明清末宪政改革与德国宪政建立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目的(清末宪政改革是封建制度专制;德国宪政是在强化中央集权)内容(清末宪政维护满族贵族的家族统治;德国宪政在君主专制外更具民主性)方面进行比较即可。解决本题的三个关键(1)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第一.先读问题,明确答题项“特点、影响”“原因、不同”。第二.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材料。(2)找:最大限度找到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如材料中关键信息“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

25、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 “清政府锁定与德国一脉相承的日本宪政体制为模板,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等。28、(1)“两种需要”:扩大商品销售市场;扩大投资。(2分) 历史条件: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加速了资本积累。(2分) (2)论点方面(2分) 论据方面(6分) 一等 铁路业是工业革的产物工业革命提高了产品与原料的运输需命(或者工业化)求,铁路可以满足这一需求;(1分)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为修建铁路提供了资本;(1分) 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发明、钢铁工业等技术进步为铁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1分) 铁路业是经济发展的

26、动力 (或者铁路业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等 铁路运输有利于企业扩大工业品销售市场和获取工业原料;(1分) 铁路建设本身,拉动了工业生产;(1分) 铁路业的大规模经营,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1分) 论证方面(1分) 层次分明;表达通畅(1分) 注:此处给分应具备以下条件: “论点”两方面答全;“论据”两方面至少各答出2点。 论证过程中提到按点给分。 论点,或者只答到其中一项(1分) 论点偏颇(0分) 按点给分。 三等 四等 论点不合理;无论点(0分) 按点给分。 29、【答案】(1)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

27、步减弱。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发展,社会:社会稳定的需要。思想: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的推动、清末新政的实施;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1)从材料“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基层管理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的治理干预和控制逐步加强,乡村的自治功能逐渐减弱。出现这样的原因,可以按照政治、经济的思路来回答。(2)结合材料“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的角度进行分析,政治上民主革命的推动,清末新政的实施,经济上,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思想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要回答原因类主观题,一般要确定两个方面,一是把握角度(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科技等),二是确立维度(主观、客观或者国际、国内)。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