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3.06KB ,
资源ID:68350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8350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易错易混问题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易错易混问题Word格式.docx

1、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2. 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原因1) 政治经济原因:经济是基础,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纵观我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其繁荣时期无不是国家政治稳定、民族统一、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2) 文化原因: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扬,也是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的重要原因。3) 中华文化自身的包容性:在这些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华文化广泛吸收了外来文化,在这种兼收并蓄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得到了充实。4) 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升华。5) 国家政策推动,如开放的对外政策和科举制度。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义:

2、源远流长是相对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的断代而言的,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重要标志。源远流长的原因:第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第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第三,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含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指它形式的丰富多彩,内容的精妙、深刻、厚重,在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独领风骚”,享有极高的声誉,占据重要

3、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的,其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博大精深,囊括了思想、教育、宗教、典章制度、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科学技术、文化典籍、民俗风情以及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表现:第一,独特性,中华文化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突出表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第二,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第三,民族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 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区别与联系区别:角度不同,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说的,博大精深是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

4、的。侧重点不同:源远流长侧重从动态上,既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侧重于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两者的见证或表现不同,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联系: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特征。4.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虽历经磨难,但从未中断,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应从含义、表现和意义角度入手。1) 含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1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如历史上中国对所有的外来宗

5、教都一视同仁,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都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自由传播,在中国的许多寺庙中,甚至把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是中华民族文化包容性的一个很好注脚。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即在与外来文化接触时,既包涵兼容,又始终保留自身的体系和特点。2) 表现: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存而不相悖”。正是这种包容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中华民族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3) 意义: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6、除了不断创新、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创造力之外,还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5. 文化、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文化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概念不同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中华民族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定内涵,以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或其他遗存构成这一地区的文化重心,经过一定的研究开发而形成的具有该地区特点的文化是民族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

7、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特征不同具有多样性继承性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具具体的地域性特征;区域文化研究的对象是特定的对象是特定范围的族群或社区;民族性的特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涵延性与主导性的并存、兼容性与选择性的一致1)文化与中华文化,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中华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2)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区域文化研究的视野来看,中国文明是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一起构成了世界文明。基于现实的与区域文化的研究视野,中华文化包括具体的齐鲁文化、

8、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区域文化。自文化外部看是一体,以汉文化为主导;自文化内部视之,则呈现出强烈的区域性特征,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3)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从研究中华文化的角度讲,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4)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前者包括后者。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6. 中华民族精神1)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所以中华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民族

9、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之中。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时期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同时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

10、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吸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可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吸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具有一致性,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吗中国共产党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历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既要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也主张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与文化、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同世界上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振兴。但是,中国的发展不是走西方发达国家那种依靠经济掠夺、军事扩张实现现代化的民族扩张道路,而是

11、通过振奋民族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平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国家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目的是为了吸取世界各国的长处,促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而不是掠夺和侵略。西方国家的一些人害怕我们因为弘扬民族精神而发展得更快,就居心叵测地将弘扬民族精神污蔑为搞狭隘的民族主义,这只不过是所谓“中国威胁论”的一个翻版。7. 文字与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的雏形,是六千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甲骨文是汉字的正式形成,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12、行书和草书是两种辅助性字体。统一的汉字成为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吗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与史书典籍,有其合理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史书典籍的出现,能够使大量的历史经验、资料史实记载流传下来。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9.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指我们的优秀文化能被其他民族文化吸收、借鉴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前者指它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后者指它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

13、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故包容性不只指向兼收并蓄,还指向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而不仅是中华文化被其他文化所吸收。10.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是指其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特性,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二是区域性,即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三是民族性,即不同民族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11. 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但不等同于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共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征,又有中华文化的共

14、性,各兄弟民族的文化和睦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12. 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和时代特征1) 民族精神的作用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

15、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辨析: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4)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6、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浓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1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17、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吸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阴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只有不到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18、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14. 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国主义不是我们民族所独有的,也不是民族精神的唯一内涵。1) 从爱国主义对于中华民族的独特价值

19、来看:作为对待个人与民族、国家之间价值关系的态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整体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中华先民很早就意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独特的生存意识逐渐深化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群体意识,形成集体主义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看来,整体包含部分,部分之间的联系构成整体,整体相对于部分具有至上性。这种价值观视民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体的人对社会,义务重于权利,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有所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离开了社会,个人将一事无成。在整体主义背景下,以维护国家统一、为民族国家献身为无尚光荣,以危害民族、国家,谋求一己之利为最大耻辱的观念,逐渐内化为中华儿女高度自

20、觉的意识。2) 二是着眼于中华民族内涵的内部关系,说明爱国主义在民族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15. 民族文化的价值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和文化的特质)。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民族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存在、延续和发展的血脉。一个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即使消亡了,只要其文化还存在,就有重建的可能与再生的希望;一个民族的文化消亡了,也就意味着这个民族失去了灵魂和再生的希望。所以,我们说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只有具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的支持,一个民族才能挺起自己的脊梁骨,在综合国力的

21、竞争中奋发图强、蓬勃向上。16.文化的“引进来”与“走出去”1)坚持文化开放与维护文化安全的关系。只有直面开放的文化环境,才能真正抵御敌对势力的文化侵蚀;只有坚决反击敌对势力的文化攻势,才能真正保证开放的文化环境是健康的。 2)提升文化竞争力与加强文化合作的关系,要理解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可以是并行不悖的、正相关的关系。文化竞争,表现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个方面,尽管激烈,而且越来越激烈,但并不排斥合作。通过合作,可以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本国文化的影响力。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来说,文化竞争力越强,越有利于开展文化合作;文化合作开展得越多,越有利于提升文化竞争力,特别是国家文化软实力。3)正确态

22、度是:既不惧怕竞争、勇于竞争:又不拒绝合作、积极合作。17.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1)区别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民族文化:就是民族这一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2)联系: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共性。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渗透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

23、独有的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一个具体体现。18.认识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先进性1)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民族精神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容。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

24、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之魂,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3)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哪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最宝贵的,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是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

25、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解析: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党人们回眸抗日战争时期的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眠灭?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在于其能够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中华文化的特征角度看,在于中华文化能够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中吸收其积极成分而不断发展。组织答案时应将文化生活的基本理论与中华民族精神做到有机结合。答案: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2)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造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