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4.64KB ,
资源ID:68536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8536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进展.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进展.docx

1、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进展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进展摘要: 目前, 供应链协同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回顾供应链协同管理提出的背景, 简要分析供应链协同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差别, 重点从战略协同、策略协同和协同技术三方面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现状进行综述及其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关键词: 供应链协同管理; 信息共享;战略协同; 策略协同; 协同技术一、供应链协同管理概述20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使得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在增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业务外包和企业间的合作越来越广泛,供应链战略经受着巨大的变革。企业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已不仅仅是为了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高顾客满意

2、度。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供应链的协同,只有协同才能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增强对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快速反应。1999 年4 月,全球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David Anderson 和Hau Lee 发表了题为“协同供应链:新的前沿”的文章,明确指出新一代供应链战略就是协同供应链。(一)供应链协同的概念理论界关于供应链协同的定义很多,本文采用国内著名供应链专家马士华的定义。供应链协同是指信息能无缝地、顺畅地在供应链中传递,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过量生产、过量库存的现象,使整个供应链能根据顾客的需求而步调一致,也就是使供应链获得同步化来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供应链协同管理就是针对供应链网络内各职能成员

3、间的合作所进行的管理。(二)供应链协同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差别1.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弊端市场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一个横向的集成, 通过通讯介质将预先指定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依次联系起来1 它仅限于点到点的集成1,一个环节断了,整个供应链就不能进行。其弊端:(1)变化能力迟钝由于大多数传统企业没有使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很低,其内部的业务流程和信息传递方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使得整个供应链无法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作出快速相应。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和预测的准确度降低,不仅造成库存积压,增加库存成本,而且会因供货不及时而降低客产的满意度。(2)各成员企业之

4、间缺乏信赖由于供应链的各参与成员是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实体,相互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这种利益冲突常常会导致各成员间对抗行为的产生。而且,他们习惯于以自己的文化、组织、战略目标来理解和看待彼此间的合作关系,从而容易对对方企业的行为不理解或者不信任。另一方而,供应链各成员在参与合作中,担心将企业机密暴露给对方,往往会采取一系列保护和防范措施,有保留地进行合作,导致供应链各方信任与亲密程度降低,使供心链的效率受到极大的抑制。(3)供应链失调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如果供应链的每一个阶段只追求各自目标的最优化,而未考虑对整条供应链的影响,就会导致供应链失调。存在供应链失调的情况下,由于各成员企业的信息不

5、能共亨,企业只能依据各内独立的预测和需求信息确定其运营策略,从而导致供应链“牛鞭效应”的产生,对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将产生负面影响。2. 供应链协同管理及优势供应链协同是指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而进行的彼此协调和联合努力。供应链协同管理就是针对供应链网络内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所进行的管理。供应链协同管理与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相比:(1)不再孤立地看待各个企业及部门,而是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外联系, 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把整个供应链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各节点企业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以提高整体供应链最优为目标,进行相互沟通后协同决策。协同化决策不仅摆脱了各节点企业单纯以自

6、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分散地进行决策所造成的供应链整体绩效低下,也克服了传统集成式供应链管理中由单一的决策制定者来制定决策的理想化管理所带来的诸多障碍。(3)各节点企业的构成框架及其运行规则主要是基于最终客户的需求和整个价值链的增值,各合作伙伴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即树立“共赢”意识,变敌对关系为紧密合作关系。(4)供应链协同关系的形成不仅可以使企业借助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形成、维持甚至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也将帮助自己的供应商和客户最大限度地提升他们的客户满意度,使整个供应链创造的价值最大化。二、供应链协同研究进展供应链协同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崭新的和最为现实的模式, 已经受到理论界和企业

7、界的广泛重视。目前,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主要涉及战略层协同、策略层协同和协同技术三个方面。1.供应链协同框架根据Togar M.Simatupang和Ramaswami Sridharan的观点,利用关联分析法可将供应链协同框架分为五个构成要素,即:协同绩效系统、信息共享、决策同步、激励联盟和整合的供应链过程。在整个供应链协同框架中,以上五个要素构成了供应链协同框架的核心,每一个要素都可被看作促进供应链协同实施的关键要素,五个要素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是构成供应链协同框架的充要条件。2.供应链协同范围供应链协同有多种形式,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垂直协同(与顾客协同、节点企业职能部门间的协同和与

8、供应商的协同);水平协同(与竞争对手的协同、节点企业内部的协同和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协同)。一般来说,企业实现垂直协同可分为基础建设、职能集成、内部供应链协同、外部供应链协同四个步骤。其中最关键的是企业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商及客户的协同,这也是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精髓所在3. 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进展。供应链协同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崭新的和最为现实的模式, 已经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目前,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主要涉及战略层协同、策略层协同和协同技术三个方面。(1) 战略层协同战略层协同以概念模型和协同管理思想为基础, 对整个供应链的协同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它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关

9、键要素、预期协同价值收益、协同机制等方面的建模分析。例如,Frank Quinn研究了关于文化方面对供应链协同的影响,分别指出了实现供应链协同各节点企业应该具有的文化理念和阻碍协同实现的特定思想行为因素,着重研究了协同的价值受益.Akkemans 和Paul Bogerd建立了供应链协同的理论模型,通过对计算机支持的高科技电子供应链的案例研究,证明了在技术支持下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联合努力、信任和透明度是实现供应链协同的关键要素,指出合作伙伴努力建立信任,实现可视化的过程就是供应链协同成功的过程。Kirstin Zimmer研究了生产商和供应商之间具有不确定EFG 交货下供应链协同,建立惩罚和奖

10、励两种协同机制,实现了供应链成本在协同企业之间的柔性分配$ H &。正是对供应链战略层次的研究说明了供应链协同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崭新和最为现实的模式。只有在战略高度确定了供应链协同管理思想,才能按照供应链协同模型进一步改进供应链管理,增强行业竞争能力,最优化解决供应链协同中的各类问题。( 2) 策略层协同策略层协同是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的中心问题。主要包括具有直接供需关系的上下游企业间的需求协同策略、产品设计协同策略、库存协同策略、生产协同策略、物流协同策略、采购协同策略等。对于供应链协同策略层的研究是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 许多学者给予了高度重视,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于供应链中需

11、求的研究, Frank 等人分析证明了集中需求信息可以抑制“牛鞭效应”,但是不能完全消除。Helo 应用系统动态仿真方法分别研究了供应链中需求放大作用、能力波动作用和能力与拖期间折中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少的订货量、各级同步和能力分析可以作为供应链响应能力的方法。对供应链中需求的研究说明了需求协同对提升供应链能力的重要性。需求计划不仅包括预测, 还经常被视为销售和运营计划, 需求协同过程就是在需求计划过程中企业或企业各部门之间产生一致意见的协调性过程。目前, Oracle 公司的Oracle Demanding Planning 就为协同需求计划和预测提供了一个强健的、基于互联网的框架, 它可

12、以支持全部的协同计划流程, “协同计划、预测与补给”就是这种协调性流程的一个例子。库存系统问题一直以来是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的经典性问题 。因此, 库存协同也是供应链策略层协同的核心问题 。1995 年, 由国际著名的商业零售连锁店Wal-Mart 等5 家公司联合研究提出的协同计划、预测与补给( CPFR) 是一种协同式的库存管理技术。它在供应链运作的整个过程中, 应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 对供应链不同客户、不同节点的执行效率进行信息交互式管理和监控, 对商品资源、物流资源进行集中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 提高预测的准确度, 最终达到提

13、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的目的 , 它体现了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思想, 能够实现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 是面向供应链的有效策略 。Yong hui Fu 和Rajesh Piplani建立了基于库存的评估供应方协同的模型, 通过对传统供应链和协同供应链的分别建模, 利用仿真对分销商实施协同前后的绩效进行评估,计算结果显示供应方协同可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绩效。易东波对面向随机需求的两级库存协同控制进行了建模分析 关于生产计划与协调控制的研究,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如Pankaj 研究了生产与销售协调/ 整合计划问题, 重点考察了协调生产与销售计划对于现实整个企业

14、收益的贡献。而所谓的生产协同是指生产商将车间层与外部系统以及内部的生产制造过程、业务过程与外部合作伙伴的业务过程有效协同, 将生产的敏捷性与业务过程同步进行的能力结合起来, 灵活快捷地响应客户的需求。美国著名ARC 咨询公司研究了协同生产计划策略,提出了基于车间层的多维协同 。周金宏、汪定伟研究了分布式多工厂、多分销商的供应链生产计划, 并试图通过系统工程方法获得最优生产计划, 但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确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另外, Johnson 分析了随着业务外包和全球化的发展, 产品设计的协同可以快速缩短产品设计时程, 增强供应链对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曹健等人对协同产品开发中的协商方法

15、进行了研究。在物流协同方面, Alex ander E . Ellinger 通过分析激励机制、跨功能协同、营销与物流部门的有效集成和服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企业内部供应链市场营销与物流的跨功能协同。( 3) 协同技术协同技术提供了新的连接合作伙伴的方法, 同时增加了端到端的透明度, 提高了决策的快速性及有效性。它是供应链实现协同的基础和关键, 为战略协同和策略协同提供有力的支持。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实现供应链的同步运作和信息协同。供应链的协同运行是建立在各节点企业信息共享的基础之上, 协同的优劣取决于信息共享的程度, 因此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是供应链能够实现协同的关键。从支持信息协同的网络技术

16、来看, Internet 技术的发展, 使得跨企业的协同工作平台成为可能。目前, 支持协同的平台技术主要有IBM 的Lot us Domino 平台、微软公司的. Net 平台、点击科技的竞开协同之星( GK-St ar) 等。其中, 微软. NET 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要搭建第三代互联网平台, 这一网络平台将解决网站之间的协同合作, 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NET 框架将具有可扩展的体系结构、跨平台的信息表达和传递、无缝地实现与各种信息终端的集成以及能从静态信息显示模式转换成丰富的智能化动态交互的特性, 它将为创造一种全新的协同工作模式提供基础平台。多智能体技术采用协商的决策, 能够在相同环

17、境中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 具有并行性、智能性和柔性。它的研究十分广泛, 通常应用在比较复杂的、柔性高的、动态的、开放的分布式环境中, 为系统集成、并行设计、实现智能制造、敏捷制造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工作流管理技术则是实现企业业务过程建模、仿真优化分析、过程管理与集成, 最终实现业务过程自动化的核心技术。至于支持协同的应用软件技术, 如企业资源计划( ERP) 、供应链管理( SCM) 、供应商关系管理( SRM)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CRM ) 、业务流程再造( BPR) 、供应商管理库存( VMI ) 等大量可供企业选择安装的应用软件, 已经以某种形式存在了相当一段时间, 这些软件是促成协

18、同管理的关键和基础。另外, 近年来随着供应链协同管理思想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很多软件公司致力于供应链协同技术的研发, 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例如SAP 公司的my SAP 供应链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构建自己的协同网络, 使供应链管理从线性连续性进程转化为合作的共同体, 使客户和业务伙伴在工作开始时交流更为直接, 并能共享更多的信息. IBM 公司的协同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 以协同决策、透明化的信息传递为基础, 通过强化进度安排、优化库存水平、避免失误、过程自动化等来实现以最低的成本、最好的服务、最快的速度来满足客户的需求.目前已经 被美国很多的超级市场所使用来改善和销售中心、零售点及供应商之

19、间的信息交流和产品交易。其它如EDS 公司的TeamCenter 系统软件、PT C 公司的Windchill 系统软件、Mat rixOne 的产品eMatr ix 系统软件、S marT So lution公司的SmarTeam 系统软件、Finmatica 公司的FineChain软件都是面向供应链协同管理的解决方案。目前, 据美国著名的分析师、分析机构对大型企业未来采购行为的调查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 在未来的两三年之内, 协同应用将会成为一种全新的、高速增长的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具备随需而变特征的协同应用软件必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新趋势。三、供应链协同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一)汽车供应

20、链外部行为的协同供应链外部行为的协同包括生产计划的协同和经营管理的协同。供应链协同管理最强调的是对外部伙伴的管理, 汽车供应链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供应链体系之一, 整条供应链相对较长、关联性也比较紧密, 它需要有设计研究、各级供应商、零配件的配套、汽车总装下游的经销商、零售商和售后服务网络以及物流运营服务等一系列的协同作业, 更注重对外部伙伴的管理。行为协同管理是基于一套标准化工作流程的, 这一套标准化工作流程实际上就是经销商、供应商、分销商之间按照一个共同的游戏规则来进行交互的业务操作。而汽车供应链则更侧重于各个零部件供应商与整车厂在外部行为上的协同。行为的协同管理是通过打造一套成熟的协同行为

21、标准来实现交易成本控制、资源优化配置和管理一体化的。汽车供应链行为协同的目标就是所有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厂都是在同一协同标准下生产, 供应商、经销商、分销商、服务企业、生产商通过对行为的控制, 实现经营管理的敏捷化, 最终达到外部协同行为一体化。因此, 行为一体化在汽车供应链方面的应用将成为基础。(二)采购端的汽车供应链协同汽车供应链协同包括采购协同、库存协同、生产过程协同、质量控制协同、财务管理协同以及成本核算与控制协同。今后必将逐渐提高各个方面的协同性, 使整条供应链获得更大的效益。由于汽车行业供应链的复杂性, 必将采购协同作为重点。同传统的采购相比,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强调协同采购的理

22、念, 它包括四大部分: 企业内部协同、企业外部协同、“ 为库存采购”转化到为订单l T(Just in time) “采购”、采购过程中的外部资源管理。建立基于供应链协同环境下的采购模式对供应和采购双方是典型的双赢模式。对于采购方来说, 可以降低采购成本, 在获得稳定且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 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 还能取得更好的产品设计和对产品变化更快的反应速度。对于供应方来说, 在保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的同时, 由于同采购方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能更好地了解采购方的需求, 改善产品生产流程, 提高运作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获得比传统采购模式下更高的利润。汽车供应

23、链是最为复杂的供应链系统之一。整条供应链相对较长、关联性也比较紧密, 它需要有设计研究、各级供应商、零配件的配套、汽车总装下游的经销商、零售商和售后服务网络以及物流运营服务等一系列的协同作业。在引人供应链协同思想后, 汽车零配件采购物流的理论内涵、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等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 零配件采购活动已从过去局部的片断的、不连贯的运动变成了全球化的、一体化的运动过程, 成为有效运行汽车供应链的先锋。在汽车的整个供应链体系中,零配件采购物流组织得好, 可以大幅度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供应链管理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敏捷度和柔性, 所以它也是汽车连带行业增强供应链竞争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设

24、计过程的协同关于供应链协同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目前虽然主要集中在定点采购和生产性采购等领域。随着下一步的发展, 鉴于产品上市时间的压力, 人们将会更加关注计划过程的协同。外部供应商将承担更多的产品开发责任, 并随着汽车工业里代工制造的逐步普及而变得更加流行。但是, 汽车企业仍然会受到从产品设计转向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困扰, 主要在于:(l) 在遇到产品和工程更改时, 按照协同设计的要求, 需要有合作伙伴实现机器到机器的快速信息交换;(2) 数据在各系统之间频繁而快速的转换和移动不是太容易;(3) 鉴于有越来越多的合作方加人到产品开发中, 需要制定一个安全、通用的数据传输方式, 来实现供应链各

25、企业之间透过防火墙进行通信的基本要求;(4)良好的网格安全性: 保证系统安全、数据传输安全和信息存储安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达到设计过程的协同, 将成为供应链协同在汽车行业应用的研究热点。四、结束语21世纪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是供应链的协同,协同有力,则供应链存供应链竞争力强;协同不力,则供应链亡,供应链竞争力也无从谈起。我国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起步不久,国内已经发展起来的供应链管理,也主要涉及单个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和供应链上、下游之间依然通过原有的、游离于系统之外的方式沟通,缺乏协同意识,供应链协同运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参考文献1. 张翠华1

26、, 2, 任金玉1 , 于海斌2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进展J 2. 郝千瑶, 路越平, 张海姣 供应链协同管理价值与障碍研究J 3.徐琪, 徐福缘. 供需网的一个节点: 供应链协同管理与决策 J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3, (8): b31-354.徐浩鸣, 康姝丽, 徐建中. 面向客户的中国企业供应链纵向协同研究 J . 工业技术经济, 2003, 127(3): 67-725.曹伟. EIP 企业的协同应用 J . 管理与软件, 20036.曹健, 张审生. 协同产品开发中的的协商方法研究 J .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1, 7( 6) : 3034.7.秦荪涛, 李承娟.

27、 基于多智能体的供应链协同机制研究 J . 科学管理研究, 2004, 22( 3) : 13.8.王志东. 协同应变, 信息化的新趋势 J . 软件世界, 2004, 209( 7) . http:/ / media . .9.但斌, 张旭梅. 面向供应链的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 J . 工业工程, 2000, 3( 1) : 3537, 42.10.方针, 俞东慧, 黄丽华. 用户接受: 企业信息技术实施的新视角J 科技导报, 2(X) 5 , (2) : 5 一5711. 马燕, 陈伯施等.虚拟企业: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IJ. 物流技术, 2 侧 4(8 ): 39 -4212.彭俊松.汽车行业供应链战略、管理与信息系统仁M J 七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13.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4.韩龙士. 供应链管理下的汽车物流研究J. 汽车工业研究 ,2003,(11) 32.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评审表姓名邹学艳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学 号100210037专业班级管理1001题目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进展评审意见评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职称时间 年 月 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