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116.19KB ,
资源ID:688420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8842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筑智能化及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筑智能化及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docx

1、建筑智能化及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建筑智能化及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知识银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二零一零年五月第一章 建筑智能化业务建筑智能化系统 信息设施系统( ITSI) 信息化应用系统( ITAS) .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BMS ) 公共安全系统( PSS) 机房工程( EEEP) 智能化集成系统( IIS ) 1.1.21.1.31.1.41.1.51.1.61.2建筑智能化业务特点1.2.11.2.21.2.31.2.41.2.51.3建筑智能化工程是高科技领域的项目,专业性强,技术水准高 建筑智能化工程以软件为基础 建筑智能化工程相关产品更新换代快、对从业人员要求高 建筑智能化工程

2、服务水准要求高 建筑智能化工程需要与其它建筑工程相互配合 建筑智能化业务的作用1.3.11.3.21.3.31.3.4提供安全、舒适、高效和便捷的建筑环境 使建筑物具有节能、环保、健康功能 减少设备运行维护费用 提供现代通信手段和信息服务 第二章 建筑节能业务2.12.2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业务2.2.12.2.22.2.32.2.4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BAS ) 建筑机电设备节能改造 机电设备优化运行 能源监测 2.3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第三章 行业主管部门和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3.1 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3.2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第四章 行业竞争态势4.14.24.34.4行业竞争状况

3、4.1.1 建筑智能化行业 4.1.2 建筑节能服务行业 建筑智能化行业内主要企业及市场份额 建筑节能服务行业内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 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市场容量、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趋势4.4.555556.6.77777.7.88889.9.9. 91010111.11. 21.21.21.4.1.4.14151. 61. 6174.4.1市场容量、需求状况及趋势 4.4.2供给状况及趋势 4.5 建筑节能服务行业的市场容量、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趋势4.5.1 市场容量、需求状况及趋势 4.5.2供给状况及趋势 4.6 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原因 第五章 进入建筑智能化及建筑节能服务行业的主要障

4、碍5.15.25.35.45.5从业资质壁垒 技术壁垒 人才壁垒 资金壁垒 定制化生产能力的壁垒.1.9.1.9.2.0.2.0.2.0第六章 影响建筑智能化和建筑节能服务行业发展的因素.206.1 有利因素6.1.16.1.26.1.36.1.46.1.5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和房地产业快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 科技进步 6.2 不利因素 6.2.1 行业基础薄弱,研发投入不足 6.2.2 资金不足、融资能力差 6.2.3 合“同能源管理( EMC )”模式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0.2021212121.2

5、.1.212222第七章 行业技术特点及技术水平、行业特征.2. 27.17.27.37.4行业技术特点 7.1.1 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技术、高新技术7.1.2 是系统集成技术 7.1.3 技术更新换代快 行业技术水平 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7.3.1 工程承包模式 7.3.2 合“同能源管理( EMC )”模式 . 行业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2.2.2222222.3.2.323232.6第八章 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行业的影响.2.68.18.28.3公司所处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上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 8.2.1 有利影响 8.2.2 不利影响 行业中的主要企业 .2.

6、6.2. 72727.2.7第一章建筑智能化业务1.1建筑智能化系统建筑智能化业务是指综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将建筑物建设或改造成为智能建筑的全部工程, 包括建筑智能化方案咨询、规划设计、定制开发、设备提供、施工管理、系统集成及增值服务。建筑智能化业务一般通过承建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方式开展。根据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6年12月发布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06),建筑智能化工程包括信息设施系统(ITSI)、信化应用系统(ITAS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公共安全系统(PSS)、智能化集成系统(IIS)、机房工程(EEEP)

7、等六大系统工程,针对不同用途和特点的建筑,其系统和子系统的配置有所不同。通过其中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提供建筑节能服务,建筑智能化工程一般包括下图所示的系统和子系统工程:1.1.1信息设施系统( ITSI )信息设施系统(In formatio n Tech no logy System In frastructure)是指为确保建筑物与外部信息通信网的互联及信息畅通,对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 等各类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等进行综合处理的信息设 备系统。一般包括通信接入系统、电话交换系统等子系统。1.1.2信息化应用系统( ITAS )信息化应用系统(In form

8、ation Tech no logy App licatio n System)是指以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物设备管理系统为基础, 为满足建筑物各类业务和管理功能 的多种类信息设备与应用软件而组合的系统。 一般包括办公业务系统、 物业运营 管理系统等相关子系统。1.1.3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BMS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主要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及其与公共安全系统(PSS)联动管理的综合系统。BAS 主要包括空调控制、制冷控制、热力控制、电力控制、给排水控制、照 明控制、电梯控制等子系统,可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空调与通风、变配电、照

9、 明、给排水、热源与热交换及电梯等设备进行集中监视、自动控制和管理,实现 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和最佳运行状态。1.1.4公共安全系统( PSS)公共安全系统(Public Security System)是指为维护公共安全,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以应对火灾、 非法侵入、重大安全事故和公共卫生事故等各类突 发事件而构成的技术防范系统或保障体系。 一般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安全技 术防范系统、应急联动系统等子系统。1.1.5机房工程( EEEP )机房工程(Engineering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Plan)是指为提供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和装置等安装条件,以确保各系

10、统安全、稳定和可靠地运行与维护而实 施的工程。包括信息中心设备机房、通信系统总配线设备机房等。1.1.6智能化集成系统(IIS)智能化集成系统(Intelligented Integration System)是指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子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 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通过智能化集成系统管理员可以监控各子系统的运 行状况信息并进行管理控制,该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中枢系统。1.2建筑智能化业务特点传统的建筑工程主要涵盖三块工程业务:土建工程、机电安装工程、装修装 饰工程。随着人们对办公及居住环境健康、安全、舒适、高效和便捷的要求,社 会可持

11、续发展对建筑节能降耗、环保的要求,建筑工程中形成一个新兴业务即建 筑智能化工程业务,可称之为建筑电子工程,其投资一般占建筑物全部预算的5%-10%。现代建筑工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建訥土建工崔匚机电女我匸松建筑智能化工程处于建筑工程的第三阶段,其目的在于为现代建筑提供安 全、舒适、高效、便捷的人居空间和管理支持,同时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建筑智能化工程不同于传统的土建工程、机电安装工程、装修装饰工程,其核心 和基础是信息化,属于计算机服务业范畴,其与一般建筑工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2.1建筑智能化工程是高科技领域的项目,专业性强,技术水准高建筑智能化工程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 综合了智

12、能化技术与建筑技术, 技术 含量高,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技术跨度大、知识更新快。1.2.2建筑智能化工程以软件为基础软件是维持和增强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竞争力的基础, 软件开发需要满足不 同用户的具体需求,需要实施企业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1.2.3建筑智能化工程相关产品更新换代快、对从业人员要求高建筑智能化工程运用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计算机系统产品更新换代快, 而 重大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投资额度大, 需要工程设计与实施企业具有前瞻性、 确保 技术的先进性;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快速掌握先进技术的 能力,还要知识面宽,通晓国家有关信息行业标准规范,精通软件工程学,熟悉 软件开发

13、过程的国际标准和惯例。1.2.4建筑智能化工程服务水准要求高建筑智能化工程处于发展中的高科技领域, 高新技术发展迅速, 新开发的技 术项目工作量大, 创新成分多; 客户对智能化技术的需求个性化差异很大, 工程 中根据客户特殊需求开发的成分高; 工程涉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以及多学科 技术领域,对系统集成商的服务水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2.5建筑智能化工程需要与其它建筑工程相互配合智能化系统依附于建筑体内,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实施需要与机电安装工程、 土建工程、装修装饰工程密切配合。1.3建筑智能化业务的作用通过实施建筑智能化工程, 将传统建筑建设或改造成为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工程业务的主要作

14、用如下:1.3.1提供安全、舒适、高效和便捷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拥有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可对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进行 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提供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新风、照明以及多媒体音像系统,提高人们的舒适感;公共安全系统(PSS)可确保人、财、物的安全。1.3.2使建筑物具有节能、环保、健康功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 )是实现建筑物节能的主要手段,该系统可监控管 理建筑物内各机电设备的工作状况, 对机电设备的启停进行全面有效的集中控制 和基于日历时间的自动控制, 并自动调节建筑物内的温度、 湿度等, 从而实现机电设备的节能,用最少的能源消耗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环保的环境。

15、在类似的室内温度、湿度等条件下,智能建筑与传统非智能建筑相比,可节能10%-30%。 (资料来源: 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年8月第一版)1.3.3减少设备运行维护费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可使建筑内各类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 保养维修自动化, 减 少人工成本,降低机电设备的维护成本。1.3.4提供现代通信手段和信息服务智能化系统具有的信息设施系统(ITSI),可以多媒体方式高速处理各种图、 文、音像信息;通过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使得在智能建筑内,能高效完 成行政办公、商务等业务。第二章建筑节能业务2.1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是指建筑物在规划、设计、新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

16、执行建筑 节能标准,通过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加强建筑物 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通道系统的运行 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 减少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等能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的活动。2.2建筑节能业务一般的建筑节能业务是指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新工艺、 新材料、新设备,建立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实施建筑机电设备节能改造、机电设备优化运行、能源监测等各种手段,实现建筑物能耗降低的各项业务。具体如下图所示:通过在新建建筑中建立BAS,对既有建筑运用智能化技术实施的建筑节能

17、,机电设备(主要是中央空调、照明、电梯)进行节能改造、机电设备优化运行、 能源监测等手段来实现。2.2.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BAS可监控管理建筑物内各机电设备的工作状况, 对机电设备的启停进行全面有效的人工集中控制、 基于时间的自动控制, 以及对温度、湿度等参数的自动控制,实现机电设备节能。2.2.2 建筑机电设备节能改造对既有建筑的机电设备, 可通过更换新型高效的空调主机、 水泵、节能灯具、加装自动控制、变频系统,以及运用能量回收技术等手段进行节能改造。在建筑机电设备中, 中央空调系统能耗一般占建筑总能耗的 40%-60%(资料来源: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中国建

18、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 2007 年)。中央空调系统包括负责制冷的主机系统、 输送冷冻水和冷却水的水系统以及通过与冷冻水热交换产生冷风的末端风系统, 三大子系统一般分别占中央空调系统能耗的40%、 35%和25%。导致中央空调能耗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不合理的建筑设计与建筑通风导致空调冷负荷过高; 二是不合理的系统和设备选型以及运行方式, 导致空调系统效率过低,即绝大部分大型公共建筑中的中央空调系统在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过程中通常按极端工况(最热的气候、最大人流量)设计,并留有 10%左右的余量,而实际运行时极端工况时间仅占 5%-10%,导致长期存在 “大马拉小车 ”的现象;三是不合理的运

19、行制度导致空调系统各耗能设备的运行时间过长、不完善的设备保养措施导致系统效率降低。中央空调节能改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利用仿真软件优化设备选型, 采用技术先进、 高效匹配的设备,更换运行效率低的设备如主机、水泵等;利用自动控制和变频调速技术, 自动实时地检测用能负荷的变化,通过改变主机运行设定参数和风机水泵转速等,保证能耗设备始终工作在高能效区间。2.2.3 机电设备优化运行从管理节能的角度出发, 通过采集建筑物内外环境参数、 机电设备运行参数、能耗数据,结合峰谷平电价,得出系统节能运行方式,包括顶峰需求控制、夜间吹洗、设备调度、时间调度、新风量调节等。224能源监测能源监测是机电设备节能

20、改造和设备优化运行管理节能的基础。 通过提供能耗监测、设备运行检测及各种能源统计分析报表, 可对用能区域或单位的实时能耗进行监测和公示,提供监督考核依据、加强用能精细化管理。2.3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综上所述,建筑智能化系统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2005年10月,在建设部与科技部联合发布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中明确指出: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调节控制能源的使用、降低建筑物各类设备的能耗,保证建筑物的使用更加绿色环保、高效节能。 ”建筑节能服务与建筑智能化业务的关系如下图所示:IIti八、析村料Hl:r_3- !jrJ注:ITSI 信息设施系统、ITAS 信息化应用系统

21、、PSS公共安全系统、IIS智能化集成系统、EEEP 机房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的 BAS是连接建筑节能服务”与建筑智能化业务”的纽带。通过设计、建立建筑智能化系统的 BAS,并开展基于智能化技术的建筑机电设备节能改造、机电设备优化运行和能源监测等,是开展建筑节能服务的主要方式。建筑节能也是建筑智能化业务的发展趋势之一。国际上一些从事建筑智能化业务的大型公司如霍尼韦尔、西门子、江森自控等同时也从事建筑节能服务。第三章 行业主管部门和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3.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建筑智能化及建筑节能服务行业为竞争性行业。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 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改委通过研究拟订资源节约综

22、合利用规划, 提出 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政策等, 对建筑节能产业进行宏观管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对全国的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建筑行业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三部分: 一是 对市场主体资格和资质的管理; 二是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 三是制订和 推行行业标准。国家有关行业协会协调指导本行业发展。 公司所属行业协会为中国建筑业协 会智能建筑分会和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公司是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 中国 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委员单位、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单位。3.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节能服务产业, 受

23、国家法律法规和多项政策支持。其中主要有:1)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5 年本),将本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的 “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开发;智能建筑产品与设备的集成技术研究;信 息产业数据通信网建设; 智能网等新业务网建设; 宽带网络设备制造及建设; 节 能、节水、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应用 ”等列入 “鼓励类 ”项目。2)自1998 年3 月 1 日实施的建筑法,对建筑工程施工许可、从业资格、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建筑工程监理等作了明确规范。3)2007 年10 月28 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 节约能源法明确规定: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

24、发并举、 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对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公 共机构节能等作了明确的规定。4)国务院 2006 年7 月出台的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国发200628 号)指出: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工作的紧迫性,增强忧患意 识和危机意识, 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把节能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 务,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下大力气,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实现 “十 一五 ”能源节约的目标。 ”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加快节能服务体系建设的指 导意见,促进各级各类节能技术服务机构转换机制、创新模式、拓宽领域,增强 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推行

25、合同能源管理,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 “十一五 ”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的约束性指标。6)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发 200715 号)指出: “制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指导意见,促进节能服务产 业发展。培育节能服务市场, 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 公司为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 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 设计、 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在 25 个示范省市建 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

26、公示、能耗定额制度 ”。7)建设部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科 2007245 号)指出: “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 资金,支持重点节能工程、节能新机制的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等。中央财政 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节能监管 体系,推进节能运行与节能改造。 地方财政也应切实加强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支持。 ”8)2008 年 8 月1 日,国务院颁布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531 号),明确了 “公共机构可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委托节 能服务机构进行节能诊断、设计、融资

27、、改造和运行管理。 ”9)建设部针对建筑智能化行业制定的相关管理规定包括: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建设 1997290 号)、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 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建设 1998194 号)、建筑业企业资 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 87 号)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 (建建 200182 号)、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建市 200640 号)、民用 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 143 号)等。国家已经制定的建筑智能化行业标准规范主要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1-2007)、综合布线

28、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 50312-2007)、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程(GB50339-2003)、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建筑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等。第四章 行业竞争态势4.1行业竞争状况4.1.1建筑智能化行业建筑智能化行业是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 在国际上, “智能建筑” 是20 世纪80 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 等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而兴起的。 在我国, 智能建筑产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仅 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始阶段( 1990-199

29、5 年):建筑智能化的对象主要是宾馆和商务楼,智能 化系统的各子系统相互独立。没有行业管理的统一标准,形成自由发展的局面。规范阶段( 1996-2000 年):随着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及验收规范的陆续出台, 建筑智能化的对象已经扩展到办公楼,包括写字楼、图书馆、医院、校园、博物 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以及智能化住宅小区。发展阶段( 2000 年至今):建筑智能化技术呈现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 的发展趋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智能建筑领域, 如无线技术, 数字视频技术 产品等,同时,建筑节能也逐渐成为建筑智能化领域新的关注点和竞争点。目前,智能化系统已在我国建筑及住宅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持续、稳定的

30、国 民经济增长促进了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的迅速发展,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也日趋 成熟,我国不少智能建筑技术研发成果接近国际水平, 作为新兴行业的建筑智能 化行业已经成为充分竞争的行业。国际上本行业的技术领先者以霍尼韦尔、江森自控、西门子等大企业为主。20 世纪90 年代,这些公司作为楼宇自控设备的主要供应商, 凭借品牌和技术优 势在国内高端写字楼等领域的智能化工程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但随着建筑智能化 系统从单一的楼宇机电设备控制发展到信息设施系统、 信息化应用系统、 公共安 全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综合集成, 单一设备供应商的优势逐步丧失; 同时, 由于工程项目的地域性、人工成本、服务的便捷高效、文化环境等特殊性,这些 公司在国内市场份额正迅速减少。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期,一些有自动化、 计算机、 通信等技术背景的国内 企业逐步进入国内建筑智能化市场参与竞争。 目前国内从事建筑智能化行业、 具 备建筑智能化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