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1 ,大小:267.68KB ,
资源ID:68958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8958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篇名儒门事亲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篇名儒门事亲Word下载.docx

1、,无致补泻之偏胜,使斯民同跻于仁寿之域矣!x正德辛卯八月望日渡边荣元安甫书于洛阳松下睡鹤轩x 重刊儒门事亲序是书也,戴人张子和,专为事亲者着。论议渊微,调摄有法,其术与东垣、丹溪 并传。名书之义,盖以医家奥旨,非儒不能明;药品酒食,非孝不能备也。故曰为人子者 ,不可不知医。予幼失怙,慈母在堂,逾七望八, 髓既具,未尝不防以药物。每虑当有所馈, 委之时医,恐为尽道之累。将欲遍阅方书,诸家着 述繁杂。窃为是皇皇者数载矣。近得是书,如获宝璐,执是以证,何虑臆说之能惑!惜其板 久失传,本多亥豕之讹。因付儒医闻忠,校订锓梓,与世之事亲者共云。x嘉靖辛丑三月戊子,复元道人邵辅序x 儒门事亲后序医道之大尚矣

2、,其上医国,其下医人。而身之所系,抑岂小哉!观抱朴子之 金柜肘后,其用心亦以精矣,功亦溥矣,大矣。邵君柏崖,以玉牒之亲存,以于天下 后世,乃以是书命愚机之寿诸梓,以广其传,功岂在抱朴子下哉!愚不学,恐成后人之 诮,幸柏崖之去, 然日夜是惧,不敢语尽以力。至于析微剖奥,剔谬辨非,尚俟后之君子。x嘉靖十九年岁次庚子孟冬朔日 钱唐者相闻忠机于南圃陋室中x 卷一七方十剂绳墨订一方有七,剂有十,旧矣。虽有说者,辨其名而已,敢申昔人已创之意而为之订。夫方者,犹方术之谓也。易曰方以类聚。是药之为方,类聚之义也。或曰方谓五方 也。其用药也,各据其方。如东方濒海卤斥,而为痈疡;西方陵居华食,而多 赘瘿;南方瘴雾

3、卑湿,而多痹疝;北方乳食,而多藏寒满病;中州食杂,而多九疸食痨中满、留饮、吐酸、腹胀之 病。盖 中州之地,土之象也,故脾胃之病最多。其食味、居处、情性、寿夭、兼四方而有之。其用药也,亦杂诸 方而疗之。如东方之藻带,南方之丁木,西方之姜附,北方之参苓,中州之麻黄、远志,莫不 辐辏而参尚。故方不七,不足以尽方之变;剂不十,不足以尽剂之用。剂者,和也。方者, 合也。故方如瓦之合,剂犹羹之和也。方不对病,则非方;剂不蠲疾,则非剂也。七方者,大、 小、缓、急、奇、偶、复也;十剂者,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也。夫大方之说有二有君一臣三佐九之大方,有分两大而顿服之大方。盖治肝及在下而远者, 宜

4、顿服而数少之大方;病有兼证而邪不专,不可以一、二味治者,宜君一臣三佐九之大方。王 太仆以人之身三折之,上为近,下为远。近为心肺,远为肾肝,中为脾胃。胞 胆亦有远近。以予观之,身半以上,其气三,天之分也;身半以下 其气三,地之分也。中脘,人之分也。又手之三阴阳,亦天也,其气高;足之三阴阳,亦地也, 其气下;戊己之阴阳,亦人也,其气犹中州。故肝之三服,可并心之七服;肾之二服,可并肺 小方之说亦有二,有君一臣二之小方,有分两微而频服之小方。盖治心肺及在上而近者,宜 分两微而少服而频之小方,徐徐而呷之是也。病无兼证,邪气专,可一、二味而治者,宜君一臣 二之小方。故肾之二服,可分为肺之九服及肝之三服也。

5、缓方之说有五。有“甘以缓之”之缓方,糖、蜜、枣、葵、甘草之属是也。盖病在胸膈,取甘能 恋也。有丸以缓之之缓方。盖丸之比汤散,其气力宣行迟故也。有品件群众之缓方。盖药味众,则各 不得骋其性也。如万病丸,七、八十味递相拘制也。有无毒治病之缓方。盖性无毒则功自缓 矣。有气味薄药之缓方。盖药气味薄,则长于补上治上,比至其下,药力已衰。故补上治上, 制之以缓。缓则气味薄也。故王太仆云治上补上,方若迅急,则上不任而迫走于下。制缓 方而气味浓,则势与急同。急方之说有五。有急病急攻之急方,如心腹暴痛,两阴溲便闭塞不通,借备急丹以攻之。此 药用不宜恒,盖病不容俟也。又如中风牙关紧急,浆粥不入,用急风散之属亦是也

6、。有汤散 荡涤之急方,盖汤散之比丸,下咽易散而施用速也。有药性有毒之急方。盖有毒之药,能上 涌下泄,可以夺病之大势也。有气味浓药之急方。药之气味浓者,直趣于下而气力不衰也 故王太仆云治下补下,方之缓慢,则滋道路而力又微,制急方而气味薄,则力与缓等。奇方之说有二。有古之单方之奇方,独用一物是也。病在上而近者,宜奇方也。有数合阳数 之奇方,谓一、三、五、七、九,皆阳之数也。以药味之数皆单也。君一臣三,君三臣五, 亦合阳之数也。故奇方宜下不宜汗。偶方之说有三。有二味相配之偶方,有古之复方之偶方。盖方之相合者是也。病在下而远者 ,宜偶方也。有数合阴阳之偶方,谓二、四、六、八、十也,皆阴之数也。君二臣四

7、,君四 臣六,亦合阴之数也。故偶方宜汗不宜下。复方之说有二。方有二方三方相合之复方,如桂枝二越婢一汤。如调胃承气汤方,芒硝、甘 草、大黄,外参以连翘、薄荷、黄芩、栀子以为凉膈散。是本方之外,别加余味者,皆是也。有分 两均剂之复方。如胃风汤各等分是也。以内经考之,其奇偶四则,反以味数奇者为奇方,味数 偶者为偶方。下复云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及观仲景之制方,桂枝汤,汗药也,反以三味 为奇;大承气汤,下药也,反以四味为偶。何也?岂临事制宜,复有增损者乎!考其大旨, 王太仆所谓汗药如不以偶,则气不足以外发。下药如不以奇,则药毒攻而致过,必如此言。是奇则单行、偶则并行之谓也。急者下,本易行,故宜单;汗

8、或难出,故宜并。盖单行则 力孤而微,并行则力齐而大,此王太仆之意也。然太仆又以奇方为古之单方,偶为复方,今此 七方之中,已有偶又有复者,何也?岂有偶方者,二方相合之谓也;复方者,二方四方相合 之方欤!不然,何以偶方之外,又有复方者欤?此“复”字,非“重复”之“复”,乃“反复”之“复”。何以言 之?盖内经既言奇偶之方,不言又有重复之方,惟云“奇之不去则偶之,是为重方”。重 方者,即复方也。下又云“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由是言之, 复之为方,反复,亦不远内经之意也。所谓宣剂者,俚人皆以宣为泻剂,抑不知十剂之中,已有泻剂。又有言宣为通者,抑不知十 剂之中,已有通剂。举世皆

9、曰春宜宣,以为下夺之药,抑不知仲景曰,大法春宜吐,以春则 人病在头故也。况十剂之中,独不见涌剂,岂非宣剂,即所谓涌剂者乎!内经曰“高者 因而越之”,“木郁则达之”。宣者,升而上也,以君召臣曰宣,义或同此。伤寒邪气在上,宜瓜蒂散 头痛,葱根豆豉汤。伤寒懊 ,宜栀子豆豉汤。精神昏 愦,宜栀子浓朴汤。自瓜蒂以下,皆涌剂也,乃仲景不传之妙。今人皆作平剂用之,未有发 其秘者。予因发之,然则为涌明矣。故风痫中风,胸中诸实痰饮,寒结胸中,热蔚化 上,上而不下,久则嗽喘满胀,水肿之病生焉,非宣剂莫能愈也。所谓通剂者,流通之谓也。前后不得溲便,宜木通、海金沙、大黄、琥珀、八正散之属;里 急后重,数至圊而不便,宜

10、通因通用。虽通与泻相类,大率通为轻,而泻为重也。凡痹麻蔚滞,经隧不 湍,非通剂莫能愈也。所谓补剂者,补其不足也。俚人皆知山药丸、鹿茸丸之补剂也。然此 乃衰老下脱之人,方宜用之。今往往于少年之人用之,其舛甚矣。古之甘平、甘温、苦温、辛 温,皆作补剂,岂独硫黄、天雄然后为补哉!况五脏各有补泻,肝实泻心,肺虚补肾。经曰 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大率虚有六表虚、里虚、上虚、下虚、阴虚、阳虚。设 阳虚则以干姜、附子,阴虚则补以大黄、硝石。世传以热为补,以寒为泻,讹非一日。岂知酸苦甘辛 咸,各补其脏。内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善用药者,使病者而进五谷者,真得补 之道也。若大邪未去,方满方闷,心火方

11、实,肾水方耗,而骤言鹿茸、附子,庸讵知所谓补剂 所谓泻剂者,泄泻之谓也。诸痛为实,痛随利减。经曰实则泻之。实则散而泻 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大黄、牵牛、甘遂、巴豆之属,皆泻剂也。惟巴豆不可不慎焉。盖巴豆其 性燥热,毒不去,变生他疾。纵不得已而用之,必以他药制其毒。盖百千证中,或可一、二用之。非有 暴急之疾,大黄、牵牛、甘遂、芒硝足矣。今人往往以巴豆热而不畏,以大黄寒而反畏,庸讵知所谓泻剂者哉!所谓轻剂者,风寒之邪,始客皮肤,头痛身热,宜轻剂消风散,升麻、葛根之属也。故内经 曰因其轻而扬之。发扬所谓解表也。疥癣痤痱,宜解表,汗以泄之,毒以熏之,皆轻剂也。故桂枝、麻黄、防风之流亦然。设伤寒冒风,头

12、痛身热,三日内用双解散及嚏药解表出汗,皆轻剂之云尔。所谓重剂者,镇缒之谓也。其药则朱砂、水银、沉香、水石、黄丹之伦,以其体重故也。久 病咳嗽,涎潮于上,咽喉不利,形羸不可峻攻,以此缒之。故内经曰重者,因而减之。贵其渐也。所谓滑剂者,周礼曰滑以养窍。大便燥结,小便淋涩,皆宜滑剂。燥结者,其麻仁、郁李之 类乎!淋涩者,其葵子、滑石之类乎!前后不通者,前后两阴俱闭也,此名曰三焦约也。约, 犹束也。先以滑剂润养其燥,然后攻之,则无失矣。所谓涩剂者,寝汗不禁,涩以麻黄根、防己;滑泄不已,涩以豆蔻、枯白矾、木贼、乌鱼骨、 罂粟壳。凡酸味亦同乎涩者,收敛之意也。喘嗽上奔,以 汁、乌梅煎宁肺者, 皆酸涩剂也。

13、然此数种,当先论其本,以攻去其邪,不可执一以涩,便为万全也。所谓燥剂者,积寒久冷,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上下所出水液,澄沏清冷,此为 大寒之故,宜用干姜、良姜、附子、胡椒辈以燥之。非积寒之病,不可用也。若久服,则变 血溢、血泄、大枯大涸、溲便癃闭、聋瞽痿弱之疾。设有久服而此疾不作者 ,慎勿执以为是。盖疾不作者或一、二,误死者百千也。若病湿者,则白术、陈皮、木香、防 己、苍术等。皆能除湿,亦燥之平剂也。若黄连、黄柏、栀子、大黄,其味皆苦。苦属火,皆能燥湿,此内经之本 旨也。而世相违久矣。岂独姜附之俦,方为燥剂乎?所谓湿剂者,润湿之谓也。虽与滑相类,其间少有不同。内经曰辛以润之。盖辛 能走

14、气、能化液故也。若夫硝性虽咸,本属真阴之水,诚濡枯之上药也。人有枯涸皴揭之病,非独金化为 然。盖有火以乘之,非湿剂莫能愈也。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二风痹痿厥四论,内经言之详矣。今余又为之说,不亦赘乎!曰“非赘也 ”为近世不读内经者,指其差玄也。夫风痹痿厥四证,本自不同,而近世不能辨,一概作 风冷治之。下虚补之,此所以旷日弥年而不愈者也。夫四末之疾,动而或劲者为风,不仁或痛者为痹 ,弱而不用者为痿,逆而寒热者为厥,此其状未尝同也。故其本源又复大异。风者,必风 热相兼;痹者,必风湿寒相合;痿者,必火乘金;厥者,或寒或热,皆从下起。今之治者, 不察其源,见其手足 曳,便谓之风。然左传谓风淫 末疾。岂不

15、知风、暑、燥、湿、火、寒六气,皆能为四末之疾也哉!敢详条于下,有意于救物者,试择焉可也。夫风之为状,善行而数变。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掉摇眩运,非风木之象 乎?纡曲劲直,非风木之象乎?手足掣颤,斜目 口,筋急挛搐,螈 惊痫,发作无时,角弓反张, 甚则吐沫,或泣或歌,喜怒失常,顿僵暴仆,昏不知人,兹又非风木之象乎?故善行而数变者 ,皆是厥阴肝之用也。夫肝木所以自甚而至此者,非独风为然。盖肺金为心火所制,不能胜 木故也。此病之作,多发于每年十二月,大寒中气之后,及三月四月之交,九月十月之交。何以言之?大寒中气之后,厥阴为主气,巳亥之月,亦属厥阴用事之月,皆风主之时也。故 三月四月之交,多疾风豪

16、雨。振拉摧拔,其化为冰雹。九月十月之交,多落木发屋之变。风木郁极甚者,必待此三时而作。凡风病之人,其脉状如弓弦而有力,岂敢以热药投之, 更增其势哉!今人论方者,偶得一方,间曾获效,执以为能。着灸施针,岂由病者!巧说病 人,使从己法。不问品味刚柔,君臣轻重,何脏何经,何部何气,凡见风证偏枯,口眼 斜 ,涎潮昏愦,便服灵宝、至宝、清心、续命等药。岂知清心之杂以姜桂,灵宝之乱以起石、硫 磺,小续命汤藏以附子!惟夫至宝,其性尚温。经曰风淫于内,治以辛凉。如之何以 金石大热之药,以治风耶?有以热治热者,一之为甚,其可再乎!故今之刘河间自制防风通圣散、搜风丸 之类,程参政祛风丸、换骨丹,用之者获效者多矣。

17、而谤议百出,以诬其实。余尝见内经 气交变论中,言五郁之法,郁极则为病。况风病之作,仓卒之变生。尝治惊风痫病,屡用汗、下 、吐三法,随治随愈。内经中明有此法。五郁中木郁达之者,吐之令其条达也。汗者是风随 汗出也;下者是推陈致新也。此为汗、下、吐三法也。愈此风病,莫知其数,如之何废而不用也?余恐 来者侮此法,故表而出之。昔项开完颜氏风病搐,先右臂并右足,约搐六七十数,良久,左 臂并左足亦搐六、七十数,不瘥,两目直视,昏愦不识人。几月余,求治于余,先逐其寒 痰三、四升;次用导水禹功丸、散,泄二十余行;次服通圣散辛凉之剂,不数日而瘥,故书此以证之。夫痹之为状,麻木不仁,以风湿寒三气合而成之。故内经曰风

18、气胜者为行痹。风则阳受之,故其痹行,旦剧而夜静。世俗莫知,反呼为走注疼痛虎咬之疾。寒气胜者为痛痹。寒则阴受之,故其痹痛,旦静而夜剧。世俗不知,反呼为鬼忤。湿气胜者为着痹。湿胜则筋 脉皮肉受之,故其痹着而不去,肌肉削而着骨。世俗不知,反呼为偏枯。此疾之作,多在四时 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阳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为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 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津湿,痹从外入。况五方七地,寒暑殊气,刚柔异禀,饮食起居, 莫不相戾。故所受之邪,各有浅深。或痛或不痛,或仁或不仁,或筋屈而不能伸,或引而不 缩。寒则虫行,热则纵缓,不相乱也。皮痹不已,而成肉痹。肉痹不已,而成脉痹;脉痹 不已,而成

19、筋痹;筋痹不已,而成骨痹;久而不已,内舍其合。若脏腑俱病,虽有智者,不 能善图也。凡病痹之人,其脉沉涩。今人论方者,见诸痹证,遽作香港脚治之,岂知内经中 本无香港脚之说。或曰诸方亦有香港脚统论,又有香港脚方药,若止取素问,则诸方皆非耶!曰 痹病以湿热为源,风寒为兼,三气合而为痹。奈何治此者,不问经络,不分脏腑,不辨表里, 便作寒湿香港脚,乌之附之,乳之没之,种种燥热攻之;中脘灸之,脐下烧之,三里火之, 蒸之熨之,汤之炕之。以至便旋涩滞,前后俱闭,虚燥转甚,肌肤日削,食饮不入,邪气外 侵,虽遇扁、华,亦难措手。若此者何哉?胸膈间有寒痰之故也。痹病本不死,死者医之误 虽亦用蒸之法,必先涌去其寒痰,

20、然后诸法皆效。内经曰五脏有俞穴,六腑有合 穴。循脉之本分,各有所发之源,以砭石补之,则痹病瘳。此其内经中明白具载,如之 何不读也?陈下酒监魏德新,因赴冬选,犯寒而行。真气元衰,加之坐卧冷湿,食饮失节, 以冬遇此,遂作骨痹。骨属肾也。腰之高骨坏而不用,两胯似折,面黑如炭,前后廉痛,痿 厥嗜卧。遍问诸医,皆作肾虚治之。余先以玲珑灶熨蒸数日,次以苦剂,上涌讫,寒痰三、二 升。下虚上实,明可见矣。次以淡剂,使白术除脾湿,令茯苓养肾水,责官桂伐风木。寒气 偏胜,则加姜、附,否则不加。又刺肾俞、太溪二穴,二日一刺。前后一月,平复如故。仆尝用 治伤寒汗、下、吐三法,移为治风痹痿厥之法,愈者多矣。痿之为状,两

21、足痿弱,不能行用。由肾水不能胜心火,心火上烁肺金。肺金受火制,六叶皆 焦,皮毛虚弱,急而薄着,则生痿 。 者,足不能伸而 肾水者,乃肺金之子也。令肾水衰少,随火上炎。肾主两足,故骨髓衰竭,由使内太过而致。然至真要大论云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者,上焦也。三焦者,手少阳相火也。痿、喘、呕三病,皆在膈上,属肺金 之部分也。故肌痹传为脉痿;湿痹不仁,传为肉痿;髓竭足 ,传为骨痿;房 室太过为筋痿,传为白淫。大抵痿之为病,皆因客热而成,好以贪色,强力过极,渐成痿疾。故痿 属肺,脉痿属心,筋痿属肝,肉痿属脾,骨痿属肾。总因肺受火热,叶焦之故,相传于四脏,痿病成 直断曰痿病无寒。故痿之作也,五月、六月、七月,皆

22、其时也。午者,少阴君火之位;未者,湿土庚金伏火之地;申者,少阳相火之分。故痿发此三月之内,以为热也。故病痿之人,其脉 浮而大。今之行药者,凡见脚膝痿弱,难于行步,或一足不伸,便作寒湿香港脚治之,骤用乌、 附、乳、没、自然铜、威灵仙之类,燔针、艾火,汤煮、袋蒸,痿弱转加,如此而死,岂亦天乎!夫 治痿与治痹,其治颇异。风寒湿痹,犹可蒸汤灸燔,时或一效。惟痿用之转甚者,何也?盖以痿, 肺热为本,叶焦而成痿,以此传于五脏,岂有寒者欤?若痿作寒治,是不刃而杀之也。夫痿 病不死,死者用药之误也。陈下一武弁宋子玉,因驻军息城,五、六月间,暴得痿病,腰胯 两足,皆不任用, 而不行,求治于予。察其两手,脉俱滑之

23、而有力。予凭 内经火淫于内,治以咸寒,以盐水越其膈间寒热宿痰。新者为热,旧者为寒。或宿食 宿饮在上脘者,皆可涌之。宿痰既尽,因而下之。节次数十行,觉神志日清,饮食日美,两足渐举,脚膝渐伸。心降 肾升,便继以黄连解毒汤,加当归等药,及泻心汤、凉膈散、柴胡饮子,大作剂煎,时时呷之 经曰治心肺之病最近,用药剂不厌频而少;治肾肝之病最远,用药剂不厌顿而多。此法人皆怪 然余治痿,寻常用之,如拾遗物。予若以此诳人,其如获罪于天何?此宋子玉之证,所 以不得不书也,且示信于来世。故内经谓治痿之法,独取阳明经。阳明经者,胃脉 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主润养宗筋。宗筋主束骨。束骨在脐下阴毛际上是也。又主大利机关。机关

24、者 ,身中大关节也,以司曲伸。是以阳明虚则宗脉纵,宗脉纵则大脉不伸,两足痿弱。然取阳 明者,胃脉也。胃为水谷之海,人之四季,以胃气为本。本固则精化,精化则髓充,髓充则 足能履也。阴阳应象论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味者,五味也 五味调和,则可补精益气也。五味、五谷、五菜、五果、五肉,五味贵和,不可偏胜。又曰 恬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若用金石草木补之者,必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 而久,夭之由也。所以久服黄连、苦参者,而反化为热,久服热药之人,可不为寒心哉?余尝用 汗、下、吐三法,治风痹痿厥,以其得效者众,其敢诬于后人乎!厥之为状,手足及膝下或寒或热也。举世传香港脚

25、寒湿之病,岂知内经中无香港脚之说?王太仆亦云本无香港脚,后世广饰方论,而立此名。古之方谓厥者,即今所谓香港脚者也。然 厥当分两种,次分五脏。所谓两种者,有寒厥,亦有热厥。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 为热厥。热厥为手足热也;寒厥为手足寒也。阳经起于足指之表;阴经起于足心之下。阳气 盛,足下热;阴气盛,足下寒。又曰阳主外而厥在内,阴主内而厥在外。若此者,阴 阳之气,逆而上行故也。夫春夏则阳多阴少;秋冬则阴壮阳衰。人或恃赖壮勇,纵情嗜欲于秋冬 之时,则阳夺于内,精气下溢,邪气上行。阳气既衰,真精又竭,阳不荣养,阴气独行,故 手足寒,发为寒厥也。人或醉饱入房,气聚于脾胃,主行津液,阴气虚,阳气入

26、,则胃不和 ,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四肢不荣,酒气与谷气相搏,则内热而溺赤,气壮而 悍。肾气 既衰,阳气独胜,故手足热,发而为热厥也。厥亦有令人腹暴满不知人者,或一、二日稍知 人者,或卒然闷乱无觉知者。皆因邪气乱,阳气逆,是少阴肾脉不至也。肾气微少,精血奔逸 ,使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助,令身不仁,又五 络皆会于耳中,五络俱绝,则令人身脉皆动,而形体皆无所知,其状如尸,故曰尸厥。有涎 如拽锯声在喉咽中为痰厥;手足搐搦者为风厥;因醉而得之为酒厥;暴怒而得之为 气厥;骨痛爪枯为骨厥;两足指挛急,屈伸不得,爪甲枯结为臂厥;身强直如椽者为肝厥;喘而 者,狂走攀登为

27、阳明厥,皆气逆之所为也。今人 HT着掠着,此是何等语也?非徒其名之谬,因其名之谬,而乖其实也。既言HT 着、中着、掠着,必归 之风,此清心、灵宝、至宝,又为先驱矣!鼻中嗅药,身上 火。岂知厥之为病,如前所说者耶?顷西华季政 之病寒厥,其妻病热厥,前后十余年。其妻服逍遥十余剂,终无寸效。一日,命余诊之,二 人脉皆浮大而无力。政之曰“吾手足之寒,时时渍以热汤,渍而不能止。吾妇手足之热,终 日以冷水沃而不能已者,何也?”余曰“寒热之厥也,此皆得之贪饮食,纵嗜欲。遂出内 经厥论证之。”政之喜曰“内经真圣书也!十余年之疑,今而释然,纵不服药,逾过半矣。”仆曰 热厥者,寒在上也。寒厥者,热在上也。寒在上者

28、,以温剂补肺金;热在上者,以凉剂清心 火。分处二药,令服之不辍。不旬日,政之诣门谢曰寒热之厥皆愈矣。其妻当不过数月而 有娠,何哉?阴阳皆和故也。凡尸厥、痿厥、风厥、气厥、酒厥,可一涌而醒,次服降心火 ,益肾水,通血和气之药,使粥食调养,无不瘥者。若其余诸厥,仿此行之,慎勿当疑似之间,便作风气,相去邈矣。立诸时气解利禁忌式三春之温病,夏之热病,秋之疟及痢,冬之寒气及咳嗽,皆四时不正之气也,总 名之曰伤寒。人之劳役辛苦者,触冒此四时风、寒、暑、湿不正之气,遂成此疾。人之伤于寒 也,热郁于内,浅则发,早为春温;若春不发而重感于暑,则夏为热病;若夏不发而重感于湿,则 秋变为疟痢;若秋不发而重感于寒,则冬为伤寒。故伤寒之气最深。然而伤寒及温热,但发 必先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者,一日在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