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0.25KB ,
资源ID:6910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91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乌合之众”读书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docx

1、群体的力量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摘要:勒庞认为,现代生活逐渐以群体的聚合为特征,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做出单个个体无法表现的行为。而这样的结论在现代的社会不一定都适用,甚至有一定的偏差。关键词:群体 心理 领袖 引言:从1895年乌合之众第一次出版后,到现在21世纪,已经翻译成近20种语言,在全球的书店或者互联网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广东省委推荐各级领导干部12种必读书指定读本之一。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这样评价此书:“勒庞的大众心理研究 指乌合之众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的心态。” 这本书的时代是

2、工业革命期间,世界变革的时代。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这本书能带给我们什么?这些观点在现代还能适用吗?我会结合此书与现代社会来进行研究。一:本书概况法国人勒庞在两个世纪之交写下的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尤其是这本乌合之众,不应该受到我们的忽视。但是,在近代以来,国人长期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摆脱不了那种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之类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态,像此书这种反集体主义的著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进入我们的视野。勒庞在此书的学术成就遍布各个领域,例如大众心理学、犯罪心、传播学等等。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墨顿是这样认为“只有在极少数思想家中,才能看到这种不断发现有研究价值问题的本领,勒庞的乌合之众所关注的问题无

3、一例外地注定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Reborn Merton, ”The Ambivalences of Le Bons The Crowd”. 此文为墨顿为乌合之众简装版本所写的序言,有删改。二、主要内容我花了2天来看这本书,可能给人看来有点快,理解不了当中的内涵,但是我可以说,正是这本书引人入胜的文字,让我安静地坐在书桌前,一口气把它读完。勒庞主要介绍两个主体,主要是群体,次要的是领袖。这本书的观点,在我这个深受高中哲学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看来,是非常片面而又偏激的。在书中,勒庞多次用“愚蠢”、“无智慧”、“极端”等词语来描写群体。虽然,他的观点只从一个方面考虑,但是,又不能否认,他

4、的观点是直接明了,具体地写出了“乌合之众”的形象。他认为群体就是由一群“无名氏”组成,就算个人之前有多么强,有多么强大的自我控制力,在群体里面只能跟着群体的思想走,而法律是对个人责任为基础,这样对“无名氏”,法不责众的经验就会让他意识到不用承担责任。勒庞提出,决定群体的特点有三个。首先,是数量多,个人的行动可能会经过很多的思考,但是群体的行动,可以说是非理性的,有一种群体的宣泄。其次,是传染,群体中每种感情和行动都有传染性,其程度足以让个人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他的个人利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暗示。群体内部的人就像被催眠一样,在某种暗示下,会难以抗拒的冲动而采取某种行动。在我看来,这个观

5、点在现代依然是精妙的。例如,钓鱼岛事件,中国内地出现了抗议演变成打砸抢的事件,很大程度上,符合这个观点。抗议的人群里面,这就是一个群体,又游行示威变成打砸抢,都符合勒庞所说的这三个特点。再用他的观点来说,就可以把那些人划分为一堆“无名氏”在受到煽动,极度情绪化。这个煽动者就是书中就给描述是群体里面的领袖。勒庞这样分析道,领袖有两种,一种有活力,但意志力只是一时的坚强;另一种是意志力坚强到可以摧毁一切。前者只能在一时中带领群体,可能在某些情况发生的时候,就会轰然倒下;而后者则能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并影响深远。领袖在群体中常有的方法有断言法、重复法和传染法,这跟现代传播媒体的方法非常相似。领袖

6、利用这些方法,对群体的进行指挥,达到目的。勒庞那个时代的法国各种革命,就是最好的例子,无论是雅各宾派的罗伯斯比尔,还是拿破仑,在几乎没有什么理论指导下,靠澎湃的演讲、亲力亲为的上战场,感染法国人民这个大群体。现代的传播日益发达,就像在二战中,希特勒曾这样说过“谎言说一百遍也能成为真理”,他就是靠广播在不停地传播法西斯的内容,让德国人民陷入一种狂热之中。勒庞在这本书中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是结合了当时法国及欧洲社会各种大型群体活动,例如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的帝国。所以在现代人看来,很多观点都非常片面或者偏激,但并不妨碍勒庞和乌合之众成为经典。四、我的观点在前面我也提到,勒庞书中有很多的观点是对当时的社

7、会一些现象解释,并且分析的并不全面,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1、勒庞在书中,是比较片面地认为群体是不善推理的,只有愚蠢,无智慧,具有简单而极端的感情,专横和偏执,几乎都是贬义的词语,很少会提及群体其积极的一面,。我认为,勒庞只看到其中一面。他为什么会这样写呢?因为在那个年代,法国的人民很多群众运动都演变成了革命,社会动荡不安,所以这样就可以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的写。而在现在的社会,不可否认,群体的那种“劣根”依然存在,也会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这是一个意识的流传。但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里面,那些人就不再是“无名氏”,他们能够为这个群体有意识地做各种活动,为群体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由此可以看出,改

8、变一群“乌合之众”的方法就是组织机构,有规章制度的机构。再看勒庞书中的群体,大部分是市民,忽略其他的群体,主体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也可以这样理解,他所写的真的是“乌合之众”的特征等,但是以偏概全,代表整个群体就有偏差了。2、勒庞谈到的领袖,在我看来,如果谁想当领导,必须一看。他谈到领袖的几个方面,上文我曾经提到过两个,活力和一时的意志力及持续的意志力,还有一种就是名望。他也把名望分开为两种,一种是先天的名望,这里的“先天”并不是现在所说的“X二代”而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财富、荣誉等等;而另一种名望称为个人名望,用今天比较潮流的词语来说就是“气场”,不能靠物质来维持的,而是本身的性格、个人魅力、

9、品质等等。他也举了一个例子,拿破仑第一次下台被软禁的时候,可以说物质上的“名望”已经输清光了,但是他一回国,拥戴者全部前呼后拥地迎接的,个人名望没有丝毫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群体对一个领袖有一定的依赖,但是前提是这个领袖必须拥有极高的魅力。当然,这个魅力不一定是好的,战争狂人墨索尼里、希特勒这种也有极高的“魅力”,在动员群众也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我们学习的当然不是那种“邪恶”的领导方法,将勒庞的几个说服手法加上自己的个人学识、品质,成为一个好的领袖不是难事。五、总结总的来说,乌合之众这本书的观点有着持续的影响力,百年来对群体的研究有着极大的贡献。有人跟我说,他看不懂这本书,觉得就是写写理论然后举几个例子。我认为,如果只是为了读书交作业应付式地去看书就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静下心来去读,可能更深刻地理论现在理解不了,但是在以后的生活阅历中,可以慢慢发现。 陈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