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104.15KB ,
资源ID:69263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9263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

1、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第一章 建设现状与发展条件评价一、地理位置与区位分析XX村为X县XX乡乡政府驻地,位于X县东南部,距离县政府驻地40公里。XX乡东临东会乡,南与临县接壤,西连康宁镇,北接蔚汾镇,村内主要交通要道为一条乡村公路,与省道相连,交通较为便利。 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XX村地处X县中部黄土丘陵区,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类型多为灰褐土,沟谷川道有沟淤粗灰褐土,土壤保水性差,抗侵蚀能力弱,土地肥力相对较弱。2、气候水文XX村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较短,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降水强度减弱,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冬春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

2、南风。年日照时数为2700小时,年平均气温7 .4oC;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低于-8-10.0 oC之间;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3.0 o C左右;大于等于10 oC的积温在30003250 oC之间;无霜期174天左右。年降雨量为500毫米左右。农业气候区属于中部温和半干旱气候区,灾害性天气如干旱、秋霜和冰雹危害较多。 XX村为X县富水区,属于碳酸盐岩类岩溶含水岩系。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类型属于孔隙水。有两条沟道河流在村东交汇,形成XX沟,河流常年流水,水量大小受季节性降水影响。3、自然资源XX村总面积约7300亩,村庄建成区占地面积450亩。村拥有土地总量 4500 亩,其中耕地面积 2

3、400亩,粮食面积2300亩,种植农作物主要有玉米、谷子、土豆、黄豆、黄芥、小杂粮等。2007年退耕还林900亩,建设生态林2000亩。 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XX村现总人口1960人,户数460户,在村常住人口1300人左右,加上所含自然村总人口2519人。村内现有劳动力 520 人,其中已转移劳动力360人。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与外出打工的收入,农业为典型的家庭种养,种植业科技投入少,基本靠天吃饭,土地产出有限。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约3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元。四、村庄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1、居住建筑发展现状XX村建筑沿村内主干路呈带状分布,早期建筑凌乱,后期建筑局部分布较为

4、规整,但受地形条件限制,以及规划管理不到位,自发建设状况严重,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用地较为凌乱。依据建筑时期不同,民居建筑样式主要分为三种,早期民居以土窑依山势建,由于年代久远 ,建筑质量较差,现多为破旧废弃建筑;中期民居多以独立建造的窑洞式房屋建筑为主,建筑质量一般,是村内主要建筑形式;近几年新建民居为砖混院落式单体住宅,主要沿村内主干道两侧改建或村边新建,建筑质量较好。因各家的经济状况有所区别,体现在各家建筑的大小和数量不同,颜色和建筑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村庄的整体建筑风貌。2、基础设施发展现状村内基础设施落后,主要体现在道路建设不完善,村内除主要道路硬化外,均为土路,且硬化道路破坏严重

5、,道路网密度低,道路红线普遍偏窄,不能满足需要。有集中给水设施,无相应的排水设施,且饮用水无净化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不健全。现状公建主要包括乡政府、卫生院、信用社、小学等。乡政府位于村庄西部,XX村小学和中学位于村庄东边,分别形成村内的公建中心。教育资源整合后,XX村中学撤消,现改为小学,配套设施不完善,运动场地未硬化。3、人居环境发展现状由于村内基础设施发展滞后,路面浮尘多,雨天经常积水不断,垃圾处理处于无序状态,村内牲畜随意放养,街道常积有牲畜粪便,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给村民造成极大不便。绿化系统不完善,绿化率低,没有相应的公共活动场所,人居环境急需改善。五、发展条件综合评价优势分析

6、:XX村村域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城市支持农村条件成熟。劣势分析:村内产业基础、集体经济力量薄弱。 综合评价:XX村作为2008年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作为乡政府驻地,基础设施虽不完善,但具备一定的发展条件,虽在资金、技术等方面面临挑战和劣势,但面临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契机,新村的规划建设在大区域范围内利大于弊,新一轮的规划中,必须立足现状,扬长避短,协调各区域间的统筹发展,开发相关产业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规划XX村为农业工贸型城镇中心村。第二章 指导原则与总体目标一、规划的目的与作用1、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十七大”精神和山西省、吕梁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7、村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X县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快小城镇体系的健康发展及其广大的农村腹地持续发展,必须编制合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用以支撑各项行动的科学实施。2、以规划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村镇生产和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从建设的角度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民富裕,提高全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3、通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管理,合理、科学的发展农村事业,以规划指导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完善基础设施和

8、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程度,有计划有步骤的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永续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二、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6、镇规划标准7、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8、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9、山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10、山西省村庄治理技术细则11、X县县城总体规划(2007.4)11、国家及地方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12、XX村建设和发展现状以及XX村数字化现状图。三、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

9、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保障农民权益,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

10、立永续和谐新农村。四、规划原则1. 公众参与原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都是农民。因此在村庄建设规划的过程当中,必须尊重民意,大量征求公众意见,使规划更合理、更可靠。2. 统一协调原则统一协调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第一,本次规划要与上一层次规划统一协调;第二,本次规划内部各种用地、各种空间之间要统一协调;第三,本规划区要与外部用地、空间统一协调;第四,规划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其它各项活动统一协调。3. 安全、完善原则村庄建设规划首先要体现各种安全规划,防止各种灾害;同时,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规划,使农村的人居环境尽快得到改善。4. 因地制宜原则首先,规划要分析

11、地方特色,尽量制造和壮大特有的农村风格,发展特色人居环境;第二,规划要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千篇一律,搞城市化。5. 注重生态原则在村庄建设规划过程之中,必须注重生态保护,加强地方生态培育,使村庄的绿地景观系统与大生态系统和谐共生。6. 尊重文明原则农村作为一种生活形态,有其独有的农村文明,这种文明反映在布局、空间、建筑形态、景观等各个方面,承载着广大农民的记忆和爱恨。规划不能武断、粗暴的加以否决,应该是借鉴中发展,保护中壮大。五、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1、人口预测XX村现总人口1960人,户数460户,而实际在村常住人口约1300人,其中下属五个自然村在村人口分别为:苏家沟20人,弓角底200

12、人,碾墕25人,卧羊10人,根据近几年人口自然变动资料确定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考虑移民并村政策以及村内人口外迁,人口机械增长将会有较大的变动,本次规划近期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规划预测近期村内实际常住人口为1500人。远期规划XX村五个自然村合并到XX村,根据X县总体规划以及XX村现状实际居住结构、村内建设环境容量,综合考虑当地发展条件、建设条件、环境和生态状况以及城镇结构变动,预测到2020年XX村常住人口为1800人。2、用地控制规划2020年村庄建设用地控制为15.12公顷,人均约84平方米。3、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08年至2020年。近期为2008年至2010年,远期

13、为2011年-2020年。六、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1、农村经济与产业发展目标依托区域经济的发展,整合现有土地资源,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发展农产品种植、经济林、畜牧等产业。提高一、二、三产业的效益水平和优化配置,保证农业的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完成农村富裕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空间转移过程,推进XX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具体为:一是培育一项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培育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确保农民稳定增收。二是建设一个农业示范园区,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一县一乡一业一园”的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科技

14、集聚,加工集聚,建成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农业园区。三是培养一批经济发展带头人,充分发挥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作用,支持和鼓励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担任村干部,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新的活力。四是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合作化组织化程度。2、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以城镇化要求衡量村庄发展,力争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在年内完成“五个一工程”有突破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社会事业的发展,具体目标为:一是建设一个标准化学校,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二是建成一个计生卫生所,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三是建成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四是建成一个便民连锁店或超市,方便群众

15、购物。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有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完善农村文教卫体和公建系统,改善教育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小街巷得到全面整治;通过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营,真正建立起村镇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较大改善。 3、人居环境目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一是建成主要街道,全面搞好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提高新农村品位。二是建成一个休闲健身场所,为丰富农民体育文化生活搭好平台。三是建成一个文明院落,认真实施改厕、改圈,建设卫生干净

16、、环境优美的院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是建成一个清洁卫生厨房。以改水、改厨为重点,改变农村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满足村民日益提高的生活要求的前提下,逐步改变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营造蕴涵地方特色文化的乡村聚落;在充分挖掘本地村民的审美情趣的前提下,建设富有特色的村容村貌,建造安定、安全、抗御自然和人为危害的安居环境;营造优美、祥和、充满文化氛围、使人心理和生理舒适的场所;塑造丰富、多姿,能激发心智,促进个体心智发育成长的住区;形成现有资源的可再生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的可持续发展运行系统;强调要素间的“共构”,即山水环境与村镇、人与自然、地形气候与建筑的共生;环境容量与人需空间的共

17、存;构成要素的整体有机发展、邻里和睦同融;“阴阳合德”中和美、以形表意、借景抒情的公乐思想;积淀人文精神,继承历史文脉,培风脉壮人文的共雅观念。保证有一套满足生产生活要求的完全的供电系统,家家通电话、有线电视;远期考虑进行全村集中供热 ,建立一套有序、合理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处理体系。着力推进“四化四改”,整治村内“脏、乱、差”,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倡导和弘扬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4、发展动力与机制保障目标在发展动力上,一是编制一个发展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合理、科学、切合实际的指导文本。二是建设一个好班子,领导农民共同致富。三是制定好一个村规村约,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是每户

18、培养一个科技明白人,牢固掌握1-2项种养加实用技术。在投入机制上,一是加大单位帮建力度,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二是加强企业帮扶工作,构建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三是抓好项目捆绑、资金整合工作,最大程度发挥好资金效益。四是加大财政投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强化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第三章 村域总体布局与产业发展规划一、村域发展总体布局规划XX村现有土地4500亩,根据村内土地利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目标,规划村内建设区外的农耕地保持现状不变,根据耕种情况适当地进行退耕还林草工程,发展畜牧养殖业。总体布局分为粮食种植区、经济林种植区、养殖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和村庄建设区。XX村域内有驻地煤

19、矿,但不属于村内企业,距离村庄建成区3.5公里,现状年生产规模30万吨,扩建后年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煤矿开挖方向主要是向北,对村内建设无影响。二、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进一步完善现有农业基础设施,培育以核桃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创办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兴建养殖园区,依托区域煤炭工业发展,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工矿互补,拉动村内经济发展,完善村内公路经济带,实现农村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产业转移。规划期内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80万元。三、产业发展布局依据XX村现有产业生产模式和实际情况,本着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目的,结合县乡两级的产业布局规划和本村可发展的产业,改变种植业现状,大力培育经济林,

20、主导产业逐渐由传统农作物种植转向经济林种植,逐步发展其相关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规划期XX村产业布局形成四个产业区块:粮食种植区、经济林种植区、养殖区、农副产品加工区。XX村各产业收入及比重现状及规划表时间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其 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基期2007年3601000260产业结构100%28%072%近期2010年47012020330产业结构100%26%4%70%远期2020年1080440120520产业结构100%41%11%48%四、产业发展措施1、粮食种植区位于XX河沿岸平地,

21、粮食种植主要为玉米、谷子、小杂粮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鼓励农民将薄产田和河滩地改良,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农作物总产量。2、经济林种植区,利用村庄周边山地大量种植核桃,通过土地改造,核桃林的种植面积可达3000亩,按每亩种植核桃树30株,总株数可达114000株,育成后每株产量按30斤,每斤按市场价8元计算,年收益可达2200万元。在规划期内将核桃种植业发展成为XX村最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与甄家庄核桃园区连接起来,同时辐射周边,利用已经成熟的种植经验和已形成规模的核桃园区带动周围村庄共同种植核桃,将XX乡建设成为X县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同时在核桃林中可套种黄豆、土豆、黄芥等作物,重点种植黄芥

22、(油料类经济作物),提高土地收益和村民收入。3、在逐步完成经济林建设的基础上,可开拓相关加工业、运输业的发展,可在村内兴办核桃加工企业,进行规模化加工。规划在村庄西边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区,近期主要以核桃去皮、晾晒脱水等粗加工为主,远期建设榨油、制奶等高附加值加工产业,推动村庄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4、养殖园区规划建在村庄南部吴城沟一带,以养殖肉牛、肉羊为主,在周边经济林间种植优质饲草,为圈养提供优质草料,待市场逐步成熟和养殖经验丰富后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同时规划在村西头建设一个小型养殖小区,主要养猪、鸡等。养殖小区建成投产后,要利用科技的手段搞好卫生防疫工作。5、劳务输出要作为村内一项重要的产业来

23、抓,必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非农收入比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首先,成立农村劳务开发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规范劳务输出管理;第二,切实加大劳务输出宣传力度;第三,实施劳务输出的梯度开发战略。从本村村情出发,农村劳务输出要走梯度开发的战略,即数量扩张与质效提高相结合、就地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村内转移与村外转移相结合,巩固地前进;第四 ,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输出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技能素质、法律素质、道德素质等,提高劳务输出水平和效益。第四章 村庄总体布局规划一、 规划原则1、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将自然环境充分融入到村庄内部,并注重对生态环境

24、的保护,力求创造“以人为本,人居和谐”的良好自然生态式村落;2、创造积极向上的公共开敞空间,同时结合联排式院落组织开敞绿地,创造不同的空间景观效果,满足人们生活、休闲的各种不同需要;3、设计顺畅而方便的道路网,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规划理念;4、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紧凑发展、先易后难、滚动开发。二、规划理念规划不仅要解决物质层面的村民居住问题,而且也要解决精神层面的新型乡村社区的建设。在新社区建设中,要保持原有村落文化的延续性,包括邻里关系、风俗习惯、凝聚力、认同感与归属感等,实现促进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利用地形、地貌、水系及环境背景等自然生态条件,创造优美舒适人居环境。在规

25、划理念中不仅要处理好村庄居民出行方便、绿地率达标及建筑群间的合理间距等问题,而且还应从村庄内外部空间环境整体考虑,努力探讨规划组织结构与自然环境及地域文化特征的关系,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三、 规划结构布局 规划新村依据现有布局模式,科学合理利用空闲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整改与新建相结合,采用灵活式布局,以主要道路划分村内规划结构,形成“一轴、两心、三组团”的布局结构:“一轴”:为村内东西向主干道,规划对其两侧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广场,加强主轴绿色通道的建设,塑造良好的空间景观效果。“两心”:为两个公共服务设施中心,村西为行政办公中心,村东为教育科技文化活动中心。“三组团”

26、:即村内东中西三个居住组团,东部和中部为两个保留整治区,西部为新建居住组团。各个组团内部结合公建以及服务半径的要求,建设公共绿地和休闲广场,形成村庄公共活动相对集中的场所,是居民公共交往的中心以及灾害发生时防灾自救的中心;各个居住组团又以各道路网相互贯穿,形成完美的村落整体空间。四、居住建设用地规划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更要合理利用农村现状的土地性质,村庄住宅形式要依据浓重的地方特色,建设起适合当地人居住的住宅。住宅单体设计结合当地地形和地区气候,选择适宜户型,方便农民生活,并充分考虑居住功能空间关系,满足各功能空间的不同需要,减少相互干扰,实现“三分离”,即寝居分离、食寝分离、人畜分离,

27、同时考虑当地的生活文化特征、传统和居住习惯,注重保持地方特色,体现乡土气息。XX村住宅建筑沿村内主干路呈带状分布,整体建筑质量较差,受经济条件影响房屋改造处于初级阶段,结合建筑现状以及整体规划布局,对分布较整齐的部分房屋予以保留,分期改造。对分布零散影响整体规划布局,建筑质量较差的房屋,以近期改造为二层独体院落。新住宅户型设计为二层独院式联排住宅,每户占地179.6平方米,建筑面积192.16平方米,适合4-6人居住。建筑户型选用山西省新农村住宅设计图集(中部分册)中的第17个户型。住宅的布置方式采用联立式布置。为降低住宅建筑的成本,规划选用单一的户型设计,建筑材料也是统一购置。在住宅颜色的搭

28、配上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取多样式,构筑多样化的居住景观。居住总用地为8.16公 顷。五、公共建筑用地规划本规划立足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对村庄的公共设施采取集中布置与分散共享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绿地铺装广场的村民活动场所构成村庄公共中心。公共建筑用地包括行政管理设施用地、教育机构设施用地、医疗保健设施用地、文体科技设施用地、商业金融设施用地。公共建筑主要包括乡政府、村委会、卫生院、信用社、邮政所、小学、科技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店等一系列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公共设施总用地为1.38公顷 。六、道路广场用地规划村庄规划道路网结构为“外环内方格”。 道路分为干路、支路和巷路三级,干路控制红线为12

29、-15米,支路控制红线8-10米,巷路控制路面宽度3.5米。村内广场结合村民生活习惯在村中分散与集中布置,主体以绿化为主,结合园林小品的设置,保证各组团的村民都能享受到广场的各种休闲娱乐设施,为村民在闲暇之余提供一个休憩、聊天的地方,并以此形成村内的主要景观点,提升村内品位,规划在村内设置两处休闲健身广场。道路广场总用地面积为2.16公顷。七、环境绿化用地规划环境绿化力求创造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充分保护和利用村落原有的自然环境资源,综合利用多种绿化手段,结合村落原有的景观特色,突出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整个村庄通过植物配置、特色小品布置为居民创造清净、优美的生活环境,完善原有的绿地系统。规划绿

30、化总用地为0.65公顷。第五章 基础设施规划 一、道路交通规划1、对外交通村内对外交通为花固线,兼顾村内主干道,在新一轮X县总体规划中,花固线将进行改线,规划必须做好公路两侧建筑的改造,加强道路通道的建设。2、对内交通新村主路网结构为“一横两纵一环”,路网密度结合村内地形与现有建筑自由布置,以便有效的组织交通流,规划村内道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干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2米,路面宽8米,道路断面采取一块板形式。二级为支路,它连接着村庄范围内各个住宅群落,道路红线为10米,路面宽度6米,道路断面形式采取一块板的形式。三级为宅间路,主要是户间通行道路,路面宽度3.5米。二、绿化系统规划以“绿地均享

31、、线形贯穿,步移景异”为基本原则,辅以道路交通,使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有机结合起来。绿化系统主要包括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公建附属绿地、道路绿化、大环境绿地。1、中心广场中心广场位于村中部原戏台地块,结合休闲健身设施布置配以不同的树种,形成村级活动中心,形成村内景观主节点。2、组团绿地组团绿地的布置结合不同的使用性质,以骨干树种构成四季景色,同时以不同季节的花灌木为基调树种,以草坪为铺垫,并适当点缀园林小品,为村民提供宽敞、方便、优美的休憩活动场地。可保留村落四周的生产绿地,并适当增加乔木,丰富景观层次。宅旁绿地以绿化保持居住环境的宁静、美观。尤其结合独院住宅区,以矮小的花灌木和观赏性强的树木为主,进行开放式、自然式的布局。同时根据植物季相、色相的变化在各住宅前选用不同的植物,使村庄内一年四季都具有自己特色的景观,为村民提供切合自然的居住环境。为保证村落有良好的生态景观风貌,还要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生态环境卫生意识,鼓励居民在宅院中种植花木。3、道路绿化入村道路两侧绿化应以抗污染、抗风沙、抗病虫害、隔音、吸尘为特色,选用具有地方特色、且易于生长的树种。村庄内的道路绿化应有较高的遮荫性、观赏性和景观异质性。道路绿化应有较强的层次感。上层以小乔木为行道树,下层选用观赏性较强的花灌木,形成丰富的道路景观。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行道树株间距离以68米为宜。选择观赏性强、抗病性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