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3.31KB ,
资源ID:69592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959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民党的组织及性质的演变.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民党的组织及性质的演变.docx

1、国民党的组织及性质的演变国民党的组织及性质的演变1.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创立,宗旨为“驱除鞑虏,创立合众政府”,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 2.中国同盟会: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联合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后阐发为三民主义。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国民党: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孙中山为理事长,实际由代理理事长宋教仁主持。政治目的是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1913年,被袁世凯下令解散。 4.中华革命党: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集合部分国民党成员成立。 5.中国国民党:19

2、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3年起,孙中山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中国国民党。1924年改组完成,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6.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48年1月成立,由原国民党中的爱国民主分子,因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独裁统治而组成,是我国现存的民主党派之一,简称“民革”。 中华民国政权的演变1.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后成立的地方革命政权。黎元洪任都督。国号为“中华民国”。 2.南京临时政府(1912.11912.3):1912年1月1日成立于南京。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这是一个以革命党人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3.北洋政府(1912.31

3、928.12):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政权建立;名义上还保持着“共和”体制和中华民国的国号,但实际上是以军权为核心的军阀政府。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结束。 4.广州军政府:1917年,孙中山为维护临时约法,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为大元帅。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大总统以后,组成陆海军大元帅府。 5.广东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孙中山逝世以后,1925年7月1日陆海军大元帅府改组成国民政府,通称“广东国民政府”。1927年初,随着北伐战争的进军,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通称“武汉国民政府”。1927年宁汉合流后,同

4、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6.南京国民政府和重庆政府: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9月,“宁汉合流”,确立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1928年底“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于1946年重返南京。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名政府覆灭了。 7.汪伪南京国民政府: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这是一个汉奸傀儡政权。1945年,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而被摧毁。 8.台湾政权:1949年2月,国民政府

5、迁移到广州,10月至重庆,11月至成都,12月至台北。1950年3月,蒋介石在台北复行“总统”职权,取代“代总统”李宗仁。从19492000年,台湾国民党当局历经李宗仁、蒋介石、严家淦、蒋经国、李登辉等人的统治。在2000年3月18日台湾大选中,国民党空前惨败,民进党主席陈水扁获胜。3月24日,李登辉宣布提前下台,国民党失去了在台湾的执政党地位。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及比较1、第一次:革命统一战线 原因:一战后列强加紧对华侵略,五四运动促使民族意识觉醒。必要性:中共吸取二七惨案的教训。可能性: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 过程: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

6、,合作正式形成。1927年四一二政变,初步破裂;七一五政变,完全破裂。 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重大事件: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如黄埔军校建立,国民会议运动等。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如五卅运动,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等。促使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如两次东征,革命革命政府成立等。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如广州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上海解放等。 参加阶层: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破裂原因:中共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中共对军事工作缺乏重视。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两党政治理念上的根本不同。共产国际指导失误 合作教训:必

7、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支持武装斗争。必须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 合作功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扩大了中共的影响。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 2、第二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意识再次被激发。中共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及时调整策略,促成了合作。抗日民族救亡运动的推动,特别是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的推动。英美在华利益及国民党统治受到日本威胁。 过程:九一八事变后,中共通电全国。中共由反蒋、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中共合作提出。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促成合作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后,1937年9月合作正式形成。

8、 方式:党外合作(双方各自有军队和政权) 重大事件:太原会战中的两党合作。中共开辟敌后战场,从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论持久战提出持久抗战方针。国民党由防御阶段的积极抗战到相持阶段的消极抗战。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中共为维护统一战线的斗争。1944年夏的局部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合作表面维持。1947年春,国民党关闭和谈大门,合作完全破裂。 参加阶层:全中华民族中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极少数的汉奸卖国贼除外) 破裂原因:直接原因是蒋介石奉行专制、独裁、反共的政策。根本原因

9、是两党政治理念的根本不同。日本投降,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美国势力介入中国内政(扶蒋反共)。 合作教训:全民族同心同德,浴血奋战是最主要的教训。群众运动必须有革命武装的支持和中共的领导。民族矛盾的尖锐以及中共的成熟领导。统治利益是国民政府参加抗战与发动内战的根本原因。美国支持取得重大成果是外部原因,也是合作破裂重要的外部原因。 合作功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924年到1949年,国共两党经历了大革命时期的“合作”、土地革命时期的“分裂”、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解放战争时期的“分

10、裂”四个阶段。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1)秦朝设御史大夫: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2)两汉的刺史制度:汉武帝把全国分为l3个州作为监察区,每州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3)北宋设通判:北宋在各州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 (4)明朝设都察院、六科给事中、按察使司:在中央,既设有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又设有六科绐事中,与六部相对应,进行业务监督,合称“科道”。在地方,省级机构还专门设有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司。古代监察官打击贪官污吏、澄清吏治,打击

11、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了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维护了政令的准确性。古代地方官员选任制度对政治的影响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既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保证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正常运转。 地方官的选任,不仅是一项文官管理制度,还关系到封建王朝的兴亡存废。从秦始皇废分封、行县制后,中国的政治问题,从结构上说,就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其中地方官的选任事关政治结构的稳定。首先,地方官由中央选任,是实现大一统国家的客观要求;其次,中央权威的树立是社会稳定的保证,中央掌握地方官的任免权,收回地方自辟僚属的权力,统一了官制;最后,制度化的选官标准,为维护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提供了高素质

12、的地方官队伍。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1.孔子与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孔子:(前551-前479年)(1)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2).政治思想: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克己复礼(等级思想);(3).教育思想:有教无类(4).伦理观:“性相近,习相远。”(5).文化贡献:晚年编撰文化典籍“六经”易、书、礼、乐、春秋;首创私学.了解孔子个人思想及儒家思想核心:论语;孔子思想研究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老子:春秋晚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1).政治思想:清静自然、无为而治,自西汉伊始,数朝开国之初多施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2)思想精华:辩证法思想(主张世界万物总

13、在不停的运动变化)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宗法制削弱阶级关系:“士”阶层崛起(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士自身想实现“治国平天下之抱负)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2)主要流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严刑峻法)墨家:战国时期的墨子(兼爱、非攻、尚贤)(3)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

14、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末期,孔子创立了儒学;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整,使其成为显学,自成一家,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融合阴阳家、和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根据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为加强君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进一步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提出相应措施,用以改变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提出为人处

15、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2.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家独尊地位的措施:(1)汉武帝兴办太学:公元前124年,太学兴办。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做官。作用: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入仕,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2)汉武帝其他确立儒家独尊地位的措施: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用儒者参政。确立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16、)三、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它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1)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2)二程的主张:“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世界的本源,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格物致知: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3)朱熹的主张:“三纲五常即天理”“存天理,灭人欲”2陆王心学:(1)陆九渊:南宋理学家,把“心”作为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即“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内心反醒即可得到天理

17、。(1)王阳明(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把理学发展到心学。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宣扬“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发挥儒家的“仁”的思想。知行合一【补充】宋明理学的评价:1、宋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后,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2、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明

18、清之际的儒学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1)李贽的思想主张:(明朝后期的思想家)著作有焚书藏书等对正统思想大胆提出挑战,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抨击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男尊女卑等)。(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读通鉴论)的思想主张共同主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黄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顾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王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君主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黄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顾、王都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

19、所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黄批判“君为臣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补充: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政治: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统治日益黑暗腐败,封建制度日趋没落。阶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思想文化:明晚期,科举制度使思想界因循守旧;理学家鼓吹的理论具有虚伪性导致知识分子逆

20、反。】2.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在这方面,明代后期的李贽,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都做了大量工作,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进,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具体表现是: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旧儒学“君为臣纲”的封建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崭新思想命题。顾炎武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钻研学问,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王夫之虽然坚持以儒家六经为自己的治学原则,但绝不盲从。他反对“天命论

21、”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补充】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儒家思想小结一、儒家思想演变脉络小结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汉代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明清概况: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秦始皇时期,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汉武帝时期,董仲

22、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二、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三、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四、儒家思想的现代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五、当代社会应取的态度对于儒家思想,既要继承其精华,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民族气节、注重社会责任感等;又要剔除其中封建糟粕,如君臣等级观念、男女不平等、专制等思想。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