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72.53KB ,
资源ID:69622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9622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泰安市肥城一中学年高三在线检测生物试题word无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一中学年高三在线检测生物试题word无答案.docx

1、山东省泰安市肥城一中学年高三在线检测生物试题word无答案山东省泰安市肥城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3月在线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选题() 1 .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构成的B生物大分子均由其各自的基本单位缩(聚)合而成C核酸的多样性是由碱基的数量、排列顺序决定的D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结构的多样性 () 2 . 下列实验中, 不经过染色或显色反应即可观察到实验结果的是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B观察叶绿体及细胞质流动C鉴定粗提取出的DNAD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 () 3 . 栖息于硫磺泉的一些细菌可以利用环境中丰富的硫化氢作为电子来源,将光

2、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反应过程如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O 2+2H 2S 光(CH 2O)+H 2O+2S A该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该类生物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C此过程的电子来源与植物光合作用相同D此过程发生在细胞的叶绿体中 () 4 . 关于酶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底物浓度有关B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C胰蛋白酶能水解不同组织,说明其无专一性D酶在细胞内、外均能催化相关化学反应 () 5 . 正在进行复制的DNA分子上的“Y”形交叉点称为复制叉。在每个复制起始位点处形成两个复制叉,它们朝相反方向移动,在“复制机器”的作用下沿途打开

3、母链合成新的子链。图示为果蝇早期胚胎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的电镜照片。以下说法 错误的是 ADNA多起点双向复制提高了合成效率B图中DNA上的可见颗粒可能是蛋白质C该图证明DNA子链延伸方向是从5到3D“复制机器”含有DNA聚合酶和解旋酶等 () 6 . 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会随着复制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在生殖系细胞和癌细胞中存在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能够将变短的DNA末端重新加长。端粒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 不正确的是 A人体生殖系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不含端粒酶基因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能够催化染色体DNA的合成C细胞衰老与染色体DNA随复制次数增加而缩短有关D抑制

4、端粒酶的作用可抑制癌细胞增殖 () 7 . 乳草产生的毒素“强心甾”能够结合并破坏动物细胞钠钾泵的功能,然而帝王蝶幼虫不仅以乳草为食,还能将强心甾储存在体内以防御捕食者。研究人员发现帝王蝶钠钾泵的119和122位氨基酸与其他昆虫不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果蝇钠钾泵基因,发现122位氨基酸改变使果蝇获得抗强心甾能力的同时导致果蝇“瘫痪”,119位氨基酸改变无表型效应,但能消除因122位氨基酸改变导致的“瘫痪”作用。根据以上信息可做出的判断是 A强心甾与钠钾泵结合后诱发钠钾泵基因突变B帝王蝶在进化历程中119、122位氨基酸的改变是同时发生的C帝王蝶钠钾泵突变基因的基因频率不断升高是乳草选择作用的

5、结果D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果蝇钠钾泵基因功能时设置了两个实验组 () 8 . 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如图所示。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AIgE抗体可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BIgE抗体的产生可能需要T细胞参与C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D过敏原再次入侵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抗体结合引发过敏症状 () 9 .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控制B植物激素极性运输是单侧光照射的结果C植物激素发挥作用依赖特定的受体分子D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生长发育 ()

6、 10 . 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如下。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846795MJ/hm2,是植物实际光合量之和B第一、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蚕和鱼同化量与植物净光合量之比C生产中用蚕粪喂鱼和塘泥肥田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该生产模式把单个生产系统优化组合,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 () 11 . 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恒定体积的培养液中,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做出的判断 错误的是 A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可使用血细胞计数板B6h前种群数量因种内斗争激烈而增长缓慢C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D12h后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是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

7、等 () 12 . 原产美洲的红耳龟为杂食性淡水龟类,通过贸易进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放生、养殖逃逸等原因扩散到野外,并已经在长江流域形成野生种群。它们耐受逆境的能力、繁殖和竞争能力均明显强于本土龟类,其携带的沙门氏杆菌可经变温动物传播给恒温动物,是典型的生物入侵物种。以下关于我国红耳龟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红耳龟与扩散区域的本土龟类形成竞争关系B红耳龟携带的沙门氏杆菌有可能传染给人类C红耳龟入侵能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D提高生态防范意识是防止生物入侵的重要方式 () 13 . 下列实验程序 不正确的是() A蔬菜加工+泡菜盐水加调料、装坛泡菜B挑选葡萄、冲洗、榨汁果醋果酒C动物组织制

8、备细胞悬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D离体细胞消毒、接种愈伤组织试管苗 () 14 . 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某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实验,是在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图示为培养的结果,其中抑菌圈是在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图示固体培养基上可用平板划线法或涂布法接种病原菌B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抗性变异C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D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二、多选题() 15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结构中重要组成结构,在其中进行

9、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B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重要原因C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种类和层次,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D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 16 . 科学家通过对氧气传感机制的研究发现,当人体细胞处于氧气不足状态时,会合成肽链HIF1,并与另一肽链HIF1组装为蛋白质HIF1,HIF1诱导肾脏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促进人体产生更多新生血管和红细胞,以携带更多的氧气供应组织细胞;当氧气充足时,部分HIF1被降解,EPO数量降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氧气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NADPH结合

10、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B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中的氧气感应控制的适应性过程可利用EPO产生大量新生血管和红细胞C慢性肾衰竭患者通常会因EPO减少而患有严重贫血DEPO可促进骨髓中红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三、单选题() 17 .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抑制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B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D普通小麦(6n=42)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形成的个体都是单倍体 四、多选题() 18 .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只受植物激素的调节B脱落酸和

11、细胞分裂素在调节细胞分裂的过程中起拮抗作用C枝条上部越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越大D植物激素一般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为调节细胞代谢提供信息 () 19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达到的种群最大数量B从种群“J”型曲线可看出,曲线底部种群数量增长缓慢,随后种群数量增长越来越快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一定是平衡的D群落中的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 () 20 . 研究者在同一片自然水域中获取了两种单细胞生物甲与乙,设计了物种甲与物种乙共培养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12、是() A两物种之间存在捕食关系B两物种在生存斗争中占优势的是甲物种C该实验的设计符合单一变量原则D物种甲与物种乙存在协同进化关系 五、综合题() 21 . 餐厨垃圾废液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微溶性物质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并利用,但由于初期有益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存在发酵周期长、效率低等缺点,极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1)为探究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处理某餐厨垃圾废液的最佳接种量比,来制备微生物菌剂,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将两种菌液进行不同配比分组处理如下表所示: 编号R0R1R2R3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1:00:11:12:1 将上表菌液分别接种于l00mL _ 中进行振荡培养,振荡处理的

13、目的是 _ 。本实验还需设置对照组为 _ 。 培养3天后测定活菌数,取一定量菌液进行 _ 稀释,然后分别取0. 1mL的菌液采用 _ 法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中培养。进行计数时,可依据 _ 对两种菌进行区分,并选取菌落数在 _ 内的平板。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 _ 。 (2)为进一步探究菌种比例对该餐厨垃圾废液中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测得15天内废液中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由实验结果可知分别选取 _ 的接种比对该餐厨垃圾废液中蛋白质、脂肪降解效果最好。废液中个别组蛋白质含量在后期升高,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_ 。 () 22 . 水稻抛秧育苗时,多数茎和根系平躺在田面

14、。科学家针对此现象开展下列研究。 (1)在横放的水稻幼根中,IAA因重力影响使近地侧浓度较高,导致近地侧细胞的生长速度比远地侧 _ ,根向地弯曲生长。 (2)将水稻根分成8组进行局部遮光和切除处理,放入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先将各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处理根尖的生长情况1黑暗中垂直生长2某处理负向光倾斜生长3遮住根尖以上的部位负向光倾斜生长4遮住根尖垂直生长5完全剥除根冠6不完全剥除根冠(残留根冠原始细胞)约在1天内失去负向光性,新根冠形成后仍负向光生长7切除根尖0. 5mm(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有限的伸长生长,无负向光性8切除根尖2mm(即切除根冠、分生区和伸长区

15、) 对28组应给予 _ ,第5组根尖的生长情况为 _ ,第8组根尖的生长情况为 _ 。根据上表推测 _ 是根的感光部位。 (3)光对植物生长的调控需要IAA作为中介,用不同光照条件处理水稻幼苗,由下图可知 _ 。 (4)用单侧光处理水稻根后,检测根尖4mm向光侧和背光侧IAA含量,结果如下表: 处理弯曲度向光侧(ngg-1FW)背光侧(ngg-1FW)光强(100molm-2s-1)63184498黑暗0418418 根据上表可知,单侧光照使水稻根IAA _ ,引起根的负向光性生长。 (5)推测发生负向光性的原因可能是 _ 。IAA的含量决定了根尖的生长方向,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16、 (6)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研究分析秧苗能够扎根直立的原因 _ 。 () 23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地衣是什么?这有关一个被颠覆的“真理” 1868年,瑞士科学家西蒙施文德纳揭示了地衣是由单一真菌与单一微型藻类结伴相生的复合生命体。此后的150年,生物学家一直试图在实验室里栽培地衣,但是徒劳无功。 2011年,斯普利比尔使用现代遗传学手段,研究当地的两种地衣,其中一种会制造狐衣酸的强力毒素,呈现黄色;另一种则缺乏这种毒素,呈深棕色。这两种地衣看起来截然不同,被分类为两个“物种”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研究表明,它们中的真菌是一致的,搭配的也是一样的藻类。它们为什么会呈现

17、不一样的颜色呢? 为寻真相,斯普利比尔分析了两种地衣所激活的基因,结果没有区别。他意识到,他的搜索范围太过狭隘了,地衣学家全都认为大型地衣中的真菌都来自子囊菌的类群,然后他将搜索范围拓展到整个真菌界。这时诡异的事情出现了,地衣当中大量被激活的基因来自一个完全不同的真菌类群担子菌。 子囊菌是真菌中的一个类别,平时见到的霉菌中就有一些属于这类。担子菌也是真菌中的一类,平时见到的各种蘑菇大多都属于此类。 一开始,他们猜测是有担子菌碰巧长在地衣上面,可能只是样本污染,样品上落了一点点细屑什么的,再或者也可能是某种病原体,感染了地衣导致其生病等等。这甚至可能只是假信号。 但是,当斯普利比尔从他的数据中移

18、除了所有担子菌基因后,与狐衣酸有关的一切也随之消失了。他开始怀疑担子菌实际上就是地衣的一部分,两种地衣都有,但是黄色地衣中担子菌的丰度和数量更高。 斯普利比尔收集了45000份地衣样本,批量筛查这些属于不同演化分支、来自不同大陆的样本,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型地衣中都能检测到担子菌类的基因。 在显微镜下,地衣由一层紧实的外壳包裹着绵软的内芯。藻类就嵌在那层厚厚的外壳上,子囊菌也长在那里,只不过它们的菌丝向内部分支,构筑成海绵状的内芯。担子菌在外壳的最外层,就在另外两个伙伴的周围。 然而就算是那些担子菌已经充分暴露出来,要鉴别它们也是困难重重,它们看起来跟子囊菌的菌丝横断面别无二致,完全没有理由认

19、为那里存在两种而非一种真菌,这也是为何150年来都没人意识到这点的原因。 或许用上这三种成分,地衣学家终将能在实验室里成功栽培地衣。 (1)一个世纪以来把黄色地衣和深棕色地衣分类为不同的两个“物种”,为什么有人提出质疑呢_?斯普利比尔寻找到的真相是什么?_ (2)斯普利比尔最重要的发现是_ A黄色地衣和深棕色地衣是不同的“物种”B担子菌和子囊菌的菌丝横断面没有区别C几乎所有大型地衣中都能检测到担子菌类的基因D黄色地衣和深棕色地衣的真菌和藻类是一致的(3)若你已经意识到地衣的共生生物,你可以通过怎样的分子技术和手段直观地观察到地衣的共生生物?_ (4)请概述斯普利比尔的研究前后,人们对地衣共生生

20、物的认识。_ (5)请结合本文和所学知识概括互利共生的概念。_ (6)本文中的研究对地衣学的概念进行了修正,你觉得还有哪些谜团有待打开呢?_(答出一点即可) () 24 . 图表示一个番茄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过程。其中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 【小题1】图中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 _ 和 _ 。 【小题2】图中,当环境条件适合且GI、DK时该番茄叶肉细胞的代谢特点是 _ 。 已知海藻糖能提高植物抗盐、抗旱能力。为了解高温环境下,海藻糖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番茄植株分为等量的4组。向其中3组喷施不同浓度(T 0.50.5%;T

21、 1.01.0%;T 1.51.5%)的海藻糖。第4组设置为对照组(CK)。对各组番茄叶进行处理,9天后测得番茄叶片胞间CO 2浓度及净光合作用速率分别如左图和右图。 【小题3】对照组实验条件是 。 A高温、无海藻糖喷施B正常温度、无海藻糖喷施C高温、0.5%海藻糖喷施D正常温、0.5%海藻糖喷施【小题4】本实验中还可通过测量 _ 来反映总光合速率的变化。 【小题5】根据图数据,能否得出“喷施海藻糖能提高番茄植株净光合作用速率,且是通过提高胞间CO 2浓度来实现的”这一结论?作出你的判断,尽可能多地写出判断的依据 _ 。 () 25 . 研究人员发现某野生稻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具有抗病基因H,1

22、2号染色体上具有耐缺氮基因T,而华南籼稻优良品种乙染色体相应位置均为隐性基因。将甲、乙杂交,F 1自交,用PCR方法检测F 2群体中不同植株的基因型,发现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如下表。 HHHhhhTTTttt127160549749 (1)耐缺氮性状的遗传遵循 _ 定律,判断的依据是 _ 。 (2)F 2群体中HH、Hh、hh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总是1:6:5, _ (选填“符合”或“不符合”)典型的孟德尔遗传比例。研究人员推测“F 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而带有H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请设计杂交实验检验上述推测,并写出支持上述推测的子代性状及数量比。 _ (3)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种乙7号染色体上有两个紧密连锁在一起的基因P 1和P 2(如图),P 1编码抑制花粉发育的毒性蛋白,P 2编码能解除该毒性蛋白作用的保护性蛋白。品种甲7号染色体上无基因P 1和P 2。 据此可知,F 1带有H基因花粉成活率低的原因是P 1在 _ 分裂时期表达,而P 2在 _ 细胞中表达。 P 1和P 2被称为自私基因,其“自私性”的意义是使 _ 更多地传递给子代,“自私”地维持了物种自身的稳定性。 (4)科研人员利用杂交育种技术改良乙水稻,获得了HHTT型乙水稻新品种。最终选出的植株中,部分个体含P 1P 2基因,部分不含,应保存其中哪一类?请分析说明理由。 _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