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6 ,大小:1.48MB ,
资源ID:69708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9708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六章应急管理.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六章应急管理.docx

1、第六章 应急管理第六章 应急管理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能有效地辨识和提取隐患信息,提前进行预测警报,使企业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事故发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 23号)指出,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发现事故征兆要立即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因此,建立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已成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途径。第一节 预警的基础知识预警是指在事故征兆前进行预先警告,即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事先的预报,提请相关当事人注意。机制,根据古今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机

2、体的构造、功能特征和相互关系等;二是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方式。”现常用来指有机体或其他自然和人造系统内各要素的构建、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条件,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所产生的双向作用。预警机制则是指能灵敏、准确地告示危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使机构能采取有关措施的一种制度,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风险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事故发生对生命造成的侵害、对财产造成的损失。完善的安全生产预警机制是建立在预警系统基础之上的,而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由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

3、系统等组成。预警分析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分析,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未来的趋势做出初步判断,当判断结果满足预警准则要求时,就触动报警系统,报警系统根据事先设定的报警级别发出事故报警。预控对策系统可针对不同报警级别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一、安全生产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预警的目标是通过对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安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预警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完成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与控制。安全生产预警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基础上,还要体现与其

4、他预测工作不同的特征。1快速性。即建立的安全生产预警系统能够灵敏快速地进行信息搜集、传递、处理、识别和发布,这一系统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建立在“快速”的基础上,失去了快速性,预警就失去了意义。因为预警尚未发出,事故很可能已经发生,根本来不及发布警报,也不可能实施预控。事故征兆预警这个“报警器”就没有发挥任何作用。2准确性。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复杂多变,预警不仅要求快速搜集和处理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对复杂多变的信息做出准确地判断。判断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预警的成败。要在短时间内对复杂的信息做出正确判断,必须事先针对各种事故制定出科学、实用的信息判断标准和确认程序,并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判断

5、,避免信息判断及其过程的随意性。3公开性。即发现事故征兆,这一信息一经确认,就必须客观、如实地向企业和社会公开发布预警信息。由于事故的发生取决于人、机、环、管等多种复杂因素,控制事故发展和应急救援需要企业、社会的力量,落实相应的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而公开发布预警预报信息无疑是上述措施有效实施的先决条件。4完备性。预警系统应能全面收集与事故相关的各类信息,进行安全生产的风险分析,据此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过程地分析事故征兆的发展态势。5连贯性。要想使预警分析不致因孤立、片面而得出错误的结论,每一次的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应以上次的风险分析为基础,实现预警预报的闭环,紧密衔接,才能确保预警分析的连贯和准

6、确。预警机制作为一种制度,需要利用高科技手段,将监测到的各种异常信息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告。这就要求明确报警、接警、处警的部门和第一响应队伍,以及工作要求与程序,明确预警的方式、方法、渠道和监督措施。在构建预警机制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要处理好点与面之间的关系,既要做到重点突出,又要防止顾此失彼;二是要处理好社会敏感与实际危害之间的关系,虽然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社会敏感的突发公共事件未必就是危害性重大的,反之亦然;三是处理好高风险与高危险之间的关系,有些事故发生概率很高,但危险性却未必高;而有些事故危险性很大,未必风险大,两者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四是处理好预警机制的硬件与软件

7、之间的关系,任何有效的预警机制都必然是由设备、设施等构成的硬件与由技术、制度、政策、管理等构成的软件组成,实际建立中需要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五是防止重复投资,造成资源的浪费。二、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原则和要求构建预警机制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和引导的原则。(一)及时性原则实行预警的出发点是“居安思危”,即事故还在孕育和萌芽的时期,就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防微杜渐,提早做好各种防范的准备。预警系统只有及时地监测出异常情况,并将它及时地报告,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二)全面性原则预警就是要对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各个领域的异常情况,进行安全风险

8、分析,尽最大努力保证生命、财产的安全,这是建立预警机制的宗旨。全面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监测、识别、判断、评价和对策等方面。(三)高效性原则鉴于事故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预警机制必须以高效率为重要原则。惟有如此,才能对各种事故进行准确预告,并制订合理的应急救援措施。(四)引导性原则预警的基本功能根据事故征兆,预测事故的发生和发出警示,不能说考虑到可能引起社会动荡就隐匿有关信息。预警正是在某种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降临之前,提醒或引导人们应该怎么做或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去应付和处理,这样既减少了因盲从、跟风带来的被动和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又是尊重公民基本权利的体现。三、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由于事故的发生

9、和发展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的缺陷等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为了实现对事故的预警作用,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从安全管理战略的角度出发,应针对事故特点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预警管理体系。各种安全生产事故类型预警的管理过程可能不同,但预警的模式具有一致性。在构建预警管理体系时,需遵循信息论、控制论、决策论以及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科学建立标准化的预警体系,保证预警的上下统一和协调。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预警管理体系应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管理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构成。各要素关系如图6-1所示。外部预警体系中的外部环境预警系统主要由自然环境变化、国家法律、法规变化、

10、企业内部技术工艺、装备等物的因素变化预警构成。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主要由质量、设备管理预警,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构成。事故预警系统主要任务是当事故难以控制时,做出警告并提出对策措施及建议,因此其业务隶属预警信息管理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与专家系统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系统,它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完成信息收集、处理、辨识、存储和推断等任务。(一)外部环境预警系统1自然环境变化的预警生产活动所处的自然环境发生变化的导致企业安全生产事故主要是自然灾害以及人的生产活动所造成的破坏。自然灾害的破坏往往是一天甚至一时之间,对它的预警只能是被动的。人的生产活动造成的破坏往往引起环境的突变(例如环

11、境污染、社会治安等),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愈来愈多。对这些对象进行监测和警报是预警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之一。2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国家有关政策与法规的变动,对生产管理的影响是直接的。国家对行业政策的调整、法规体系的修正和变更,对安全生产管理影响是非常大的,应经常予以监测。3技术工艺、装备等物的因素变化预警现代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依赖越来越大。例如大型复杂化工生产线,不仅涉及到各种化工技术,而且也需要有防火防爆技术、计算监测技术、辨识、诊断技术等。因而预警体系也当关注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变动和工艺流程变化的预警。(二)内部管理不良预警1质量管理预警企业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12、(工程),基本任务是确定企业的质量目标,制定企业规划和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预警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质量水平提高过程中的不当、错误、失误现象进行预警。质量管理预警系统应当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技术以及质量安全监控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之上。2设备管理预警设备管理预警对象是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设备的维修、操作、保养等活动。该系统主要功能是对设备资料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和评价、设备维修及时性评价、设备检修质量合格率的监督、设备工作时对环境污染的安全度评价、设备管理的预警对策等。3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事故发生诱因之一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

13、行为活动预警对象主要是思想上的疏忽、知识和技能欠缺、性格上的缺陷、心理和生理弱点等。该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收集有关人的活动信息,进行识别与选择,对人的行为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对人的不良行为进行预警。(三)预警信息管理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以管理信息系统( MIS)为基础,专用于预警管理的信息管理,主要是监测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信息。预警信息的管理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辨伪、存储、推断等过程。信息流动及其预警部门的运转模式如图6-2所示。预警系统是建立在安全生产预警机制的基础之上,它是在预警原理指导下,以事故的成因、特征及其发展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系统理论和预警理论,构建一种对同性质灾害事故能够起

14、到“免疫”,并能够预防和“矫正”各种事故现象的“自组织”系统。预警系统也是一种以警报为导向,以矫正为手段,以免疫为目的的防错、纠错系统。第二节 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实现建立预警系统需要遵循以准确、客观的统计资料为基础,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系统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为出发点,兼顾硬件系统建设与软件系统结合的原则。一、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一)预警系统的组成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监测系统是预警系统主要的硬件部分,其功能是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预警信息系统负责对信息的存储

15、、处理、识别;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主要完成指标的选取、预警准则和阈值的确定;预测评价系统主要是完成评价对象的选择,根据预警准则、选择预警评价方法,给出评价结果,再根据危险级别状态,进行报警。预控对策系统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其中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完成预警功能,预控对策系统完成对事故的控制功能。(二)预警系统的功能1监测系统此系统通过采集监测对象(如温度、压力、液位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将信号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后形成数字信号输出,或数字式传感器直接输出信号,这些信号通过传输设施(同轴电缆、控制线、电源线、双绞线等)送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处理结果经由输出接口

16、输出或通过人机接口输出到操作控制台的显示器、LED显示器、监控系统大屏幕、记录仪、打印机等外围设备上。监测系统主要完成实时信息采集,并将采集信息存入计算机,供预警信息系统分析使用。2预警信息系统事故预警的主要依据是与事故有关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原始信息。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原始信息包括历史信息、现实和实时信息,同时包括国内外相关的事故信息。预警信息系统主要由信息网、中央处理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信息网的作用是进行信息搜集、统计与传输;中央信息处理系统的功能是储存和处理从信息网传入的各种信息,然后进行综合、甄别和简化;信息推断系统是对缺乏的信息进行判断,并进行事故

17、征兆的推断。上述三个系统有机地结合完成预警信息系统以下的活动:(1)信息收集。通过对各种实时监测信息来源进行组合和相互印证,使零散信息转变为整体化的具有预报性的可靠信息。(2)信息处理。对各种监测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与统计分析,使之成为可用于预警的有用信息。(3)信息辨伪。由于某些信息只反映表面现象而不能反映实质,因时间滞后而导致信息过时;系统的非全息性使部分信息不能完全反映整体;信息传输环节过多导致失真,造成伪信息的出现。伪信息往往会导致预警系统的误警和漏警现象发生,它所产生的风险比信息不全所产生的风险更加严重。因此对于初始信息不能直接应用,必须加以辨识,去伪存真。信息辨伪的方法有五种:1)进

18、行多种信息来源的比较印证,如果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则必定信息来源有误。2)分析信息传输过程,以弄清信息所反映的时间点,并分析传输中可能出现的失误。3)进行事理分析,如果信息与事理明显相悖,信息来源有误。4)反证性分析。即建立信息与目前事件状态之间关系,然后由目前事件反证原有信息,若反证结果与原有信息偏误较大,则证明信息来源有误或过时。5)不利性反证。即假定信息为真,然后分析在这种假设下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若这种不利情况很多很严重,则这种信息应慎用。(4)信息存储。信息存储目的是进行信息积累以供备用,应不断更新与补充。(5)信息推断。利用现有信息或缺乏的信息进行判断,并进行事故征兆的推断。由于预警

19、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因此要求信息基础管理工作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规范化。每个工作岗位都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和定量的要求,信息来源符合一致性要求。(2)标准化。采集信息过程中的计量检测等都应有精确的技术标准。(3)统一化。各类报表、台账、原始凭证都要有统一格式和内容,统一分类编码。(4)程序化。数据的采集、传递和整理都要有明确的程序、期限和责任者。3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建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目的是使信息定量化、条理化和可操作化。预警指标按技术层次可分为潜在指标和显现指标两类。潜在指标主要用于对潜在因素或征兆信息的定量化;显现指标则主要用于对显现因素或现状信息的定量化。但在实

20、际预警指标选取上主要考虑人、机、环、管等方面的有关因素。(1)预警评价指标1)建立预警评价指标的原则所谓预警评价指标就是指能敏感地反映危险状态及存在问题的指标。建立预警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指标标准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是预警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之一。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灵敏性。即指标能准确敏感地反映危险源的真实状态。科学性。即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确保指标既能满足全面性和相关性要求,又能避免之间的相互重叠。动态性。事故发生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因而要求评价指标应具有动态性,综合反映事故发展的趋势。可操作性。

21、尽量利用现有统计资料及有关企业、行业的安全规范和标准。引导性。评价指标要体现所在行业总体战略目标,以规范和引导企业未来发展的行为和方向。预见性。预警指标应选定能反映现状和预示未来的指标。2)预警评价指标的确定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技术因素。其中生理因素包括年龄、疾病、身体缺陷、疲劳、感知器官等;心理因素包括性格、气质、情绪、情感、思想等;技术因素包括经验、操作水平、紧急应变能力等。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包括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包括作业环境和内部社会环境,作业环境包括作业场所的温度、湿度、采光、照明、噪声、振动等,企业内部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

22、环境。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包括自然灾害、季节因素、气候因素、时间因素、地理因素等,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家庭环境、社会风气等。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包括安全组织、安全法制、安全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资金。其中安全组织包括安全计划、方针目标、行政管理。安全法制包括安全生产相关法规、规章制度、作业标准等。安全信息包括指令信息、动态信息、反馈信息等。安全技术包括管理方法、技术设备等。安全教育包括职业培训、安全知识宣传等。安全资金包括资金数量、资金投向、资金效益等。机(物)的安全可靠性指标。包括设备运行不良、材料缺陷、危险物质、能

23、量、安全装置、保护用品、贮存与运输、各种物理参数(温度、压力、浓度等)指标。该类指标选择时,应根据具体行业确定。(2)预警准则的确定1)预警准则预警准则是指一套判别标准或原则,用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是否应当发出警报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警报。预警准则的设置要把握尺度,如果准则设计过松,则会使得有危险而未能发生警报,即造成漏警现象,从而削弱了预警的作用。如果预警准则设置过严,则会导致不该发警报时却发出了警报,即导致误警,会使相关人员虚惊一场,多次误警会导致相关人员对报警信号失去信任。预警准则根据不同预警方法,具有不同形式。2)预警方法根据对评价指标的内在特性和了解程度,预警方法有指标预警、因

24、素预警、综合预警三种形式,但在实际预警过程中往往出现第四种形式,即误警与漏警。指标预警。指根据预警指标数值大小的变动来发出不同程度的报警。如要进行报警的指标为X,如图6-3,它的安全区域为Xa,Xb,其初等危险区域为Xc,Xa和Xb,Xd,其高等危险区域为Xe,Xc和Xd,Xf,则预警准则如下: 当XaXXb时,不发生报警; 当XcXXa或XbXXd时,发出一级报警; 当XeXXc或XdXXf时,发出二级报警; 当XXe或XXf时,发出三级报警。因素预警。当某些因素无法采用定量指标进行报警时,可以采用因素预警。该预警方法相对于指标预警是一种定性预警,如在安全管理中,当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

25、缺陷时,就会发出报警。预警准则如下: 因素X出现时,发出报警; 因素X不出现时,不发出报警。 这是一种非此即彼的警报方式。当预警指标X属于不确定(随机)因素,则须用概率的形式进行报警。综合预警。即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并把诸多因素综合进行考虑,得出的一种综合报警模式。误警和漏警。误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而该事故最终没有出现;另一种是系统发出某事故警报,该事故最终出现,但其发生的级别与预报的程度相差一个等级(如发出高等级警报,而实际上为初等警报)。一般误警指前一种情况,误警原因主要是由于指标设置不当,警报准则过严(即安全区设计过窄,危险区设计过宽),信息数据有误。漏警是预警系

26、统未曾发出警报而事故最终发生的现象。主要原因一是小概率事件被排除在考虑之外,而这些小概率事件也有发生的可能,二是预警准则设计过松(即安全区设计过宽,危险区设计过窄)。(3)预警阈值确定预警阈值确定原则上既要防止误报又要避免漏报,若采用指标预警,一般可根据具体规程设定报警阈值,或者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报警阈值。若为综合预警,一般根据经验和理论来确定预警阈值(即综合指标临界值)。如综合指标值接近或达到这个阈值时,就意味着将有事故出现,可以将此时的综合预警指标值确定为报警阈值。4预测评价系统(1)评价对象从安全系统原理的角度出发,事故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良状态以及管理

27、缺陷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因此,预警系统中评价对象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机、环、管等方面的因素。从事故的发展规律来看,评价对象亦是生产过程中“外部环境不良”和“内部管理不善”等方面因素的综合。这些因素构建了整个预警的信号系统。(2)预测系统预测系统的功能是进行必要的未来预测,主要包括:1)对现有信息的趋势预测,其预测方程是:y=f(t),式中y是预测变量,t是时间。2)对相关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行预测,其预测方程为:y=f(x1,x2,xn。)。式中y是预测变量,X,X2,xn为影响变量y的一些相关变量。3)对征兆信息的可能结果进行预测。4)对偶发事件的发生概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作用高峰期以及预期

28、影响进行预测。(3)预警系统信号输出及级别对评价对象经过监测、识别、诊断、预测等活动过程后,预警系统需要对整个生产活动的安全状况做出评估,即预警系统信号输出和预警级别的给出。它是预警活动的重要成果之一。预警信号一般采用国际通用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安全状况,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四种级别(、I级)。四级预警如下: I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红色表示。 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 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 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用蓝色表示。对于预警管理活动,蓝色和黄色应

29、用价值最大。一般信号输出和预警级别表示方法有以下两种。1)时序性预警信号输出时序性预警级别反映了连续而且全面的预警信息波动趋势,例如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物理参数监测的数据变化,直接反映了危险性的大小和级别。该级别确定是以时间为横向坐标,一般设定生产周期或季、月为规定的间隔区,纵坐标设定为预警信号数值的定时输出。如图6-4所示。2)安全风险预警信号输出通过对生产活动过程中的以实体形态存在的第一类危险源(如油罐、锅炉等设施设备)状态信息和第二类危险源(如人、机、环境条件的不符合或隐患状态)状态信息,进行信息的识别、诊断、评价,然后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给出安全风险预警级别。如图6-5所示。严重程

30、度等级根据有关行业标准和实际情况可分为多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根据历年有关统计和生产状况不同设定不同级别。二、预警系统的实现完善的预警系统为实现事故预警提供了物质基础,预警系统通过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实现对事故的预警和控制,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功能,而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和治错的功能。(一)监测监测是预警活动的前提,监测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同时收集各种事故征兆,并建立相应数据库;二是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技术的比较。即通过对历史数据、即时数据的整理

31、、分析、存贮,建立预警信息档案,信息档案中的信息是与整个预警系统共享的,它将监测信息及时、准确地输入下一预警环节。监测过程的主要工作手段,是应用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实现监测过程的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监测活动的主要对象是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二)识别识别是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以识别生产活动中各类事故征兆、事故诱因,以及将要发生的事故活动趋势。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应用“适宜”的识别指标,判断已经发生的异常征兆、可能的连锁反应。所谓“适宜”,是针对本企业(或行业)事故的基本情况和事故的发展趋势而建立起来的识别指标,它既不是简单的企业(行业)已发生事故的历

32、史纵向比较,也不是简单的同其他企业(行业)发生事故情况进行的社会横向比较,而是在横向、纵向比较的双重评价之下,针对生产在特定条件下应该实现的事故控制绩效,结合企业外部环境的安全状态,综合判定生产过程是否发生或即将发生事故现象。(三)诊断对已被识别的各种事故现象,进行成因过程的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以明确哪些现象是主要的,哪些现象是从属的、附生的。诊断的主要任务是在诸多致灾因素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害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对发展过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定量的描述。诊断的工具是企业特性和行业安全生产共性相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四)评价对已被确认的主要事故征兆进行描述性评价,以明确生产活动在这些事故征兆现象冲击下会遭受什么样的打击,判断此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