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92.94KB ,
资源ID:69802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9802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重点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重点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1、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重点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2017-2018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二(重点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恩格斯曾经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他所说的“物质的经济的事实”是指A. 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B. 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C. 工人生活状况的恶化D. 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剧【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是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的背景下产生的。材料

2、中的“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应当是指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中的“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的要求,排除BCD项。2. 马克思、恩格斯曾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这里的“他们”是指、A.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B.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C. 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D.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改造社会的途径最终设想无法实现,成为“空中楼

3、阁”。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都是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有关,与材料无关,排除ABC项。点睛:空想社会主义者针对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但这些设想根本无法实现,只能是“空中楼阁”。3. “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蕴含了A. 阶级斗争理论B.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C. 资本全球扩张的理论D. 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阶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

4、出被压迫阶级反抗压迫阶级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即阶级斗争理论,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考点:共产党宣言点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工人运动有了锐利的思想武器的指导,工人运动在一个更加深的层次发展起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巴黎公社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都需要掌握。4. 有人认为,世界近代史可以以巴黎公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这种分期所体现的史观应该是A. 革命史观B. 现代化史观C. 文明史观D. 全球史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世界近代史可以以巴黎公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这种分期的依据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革命实践丰富

5、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考点:巴黎公社点评:多元史观 阐释历史1、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2、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3、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6、;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4、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5、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5.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议应是A. 万隆亚非会议B. 日内瓦会议C. 第26届联大D. 朝鲜停战会议【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

7、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说明这次会议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有关,属于日内瓦会议的内容。故答案为B项。AC项没有涉及上述两个问题,朝鲜停战会议不会涉及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排除ACD项。点睛: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为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而召开的,中国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本题应当根据材料中涉及的问题来确定会议名称。6. 一位美国记者在时代周刊上评述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主要表现在会议朝着A. 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方向发展B. 团结

8、合作的友好方向发展C. 拥护和同情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D. 不结盟和非集团的方向发展【答案】B【解析】万隆会议召开前,帝国主义企图破坏会议,与会国家间矛盾重重。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得会议向团结合作的友好方向发展,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7. 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A. 日内瓦会议B. 万隆会议C.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D. “上海五国机制”【答案】B【解析】万隆会议倡导亚非人民团

9、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故答案为B项。日内瓦会议的内容是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排除A项;CD项与材料中强调“亚非人民”没有直接联系,排除。点睛: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亚非各国的命运,应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来掌握。本题的解答要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亚非人民”。8. “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应该是指A. 戊戌变法运动B. 新文化运动C. 国民革命运动D. 五四运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抓住关键词句,如材料中的“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

10、”,可知这场“斗争”是指五四运动。故答案为D项。戊戌变法运动不是反帝反封建斗争,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中“爱国主义精神”“反帝”内容不能体现,排除B项;国民革命运动是反帝反封建斗争,但“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不能体现,排除C项。9. “一时间,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垂暮老人到黄髫稚子,无不喊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根据上述表述,判断该时期应当是在A. 新文化运动时期B. 五四运动时期C. 北伐战争时期D. 土地革命时期【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来看,该时期应当是在北伐战争时期。北伐战争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故答案为C

11、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口号是“民主”“科学”,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土地革命时期的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排除ABD项。10. 蒋介石在日记中说:“吾愿死于青天白日之旗下,吾为国民革命而死,吾为三民主义而死,亦即为共产主义而死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蒋介石撰写上述日记的时间应该在A. 1926年前后B. 1937年前后C. 1945年前后D. 1949年前后【答案】A【解析】略11.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A. 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 依据宪法规定选举产生了国家的领导人C. 对新中国的国旗、代国歌、首都作出了规定

12、D. 规定人民政协的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答案】C【解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对新中国的国旗、代国歌、首都作出了规定。故答案为C项。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A项;当时尚未制定宪法,排除B项;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转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排除D项。12.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A. 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B. 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C. 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D.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答案】A

13、【解析】试题分析:结合“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等信息可知新中国的国体还处于民主革命后期和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而据所学可知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人民政协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权,故A项正确;人民政协成为人民统一战线是1954年人大会议召开以后,故B项;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彻底完成的重要标志是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故C项排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指的是三大改造,故D项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人民政协13. 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

14、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能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才有资格去确定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4.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A. 规定国

15、家的权力属于人民B. 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 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A、B、D是其相同点,而C只符合1954年宪法,因为共同纲领体现的为新民主主义性质,故本题选C。15.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A. 三大改造尚未完成B. 资产阶级已被消灭C. 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D. 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而三大改造完成前,我国国家政权还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16、在内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因此1954年宪法才将国家性质作此表述。16.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A. 互相妥协B. 互相竞争C. 互相合作D. 互相对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它们”主要是指战后初期在国际上形成的分别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由此可知,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是互相对峙。所以答案选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

17、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不结盟运动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德国(联邦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下列各项中,表明法德和解的最早的历史事件是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B.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C.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D. 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答案】D【解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但与法德和解无关;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于1952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于1958年,欧洲联盟条约签订于1992年,这三个事件与欧洲走向联合有关,但时间最早的是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故答案为B项,排除ACD项。18.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

18、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的这段话反映出A. 西欧国家的发展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B. 资本主义世界已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C. 欧盟的不断发展迫使美国调整全球战略D. “冷战”中的不利地位迫使美国调整政策【答案】B【解析】西欧国家走向联合之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大,材料中的“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反映出西欧国家的发展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故答案为A项。材料内容与日本的崛起无关,排除B项;欧盟成立于1993年,排除C项;美国调整美欧关系的主要原因是西欧实力的增强,排除D项。19. 世界史编年手册中记

19、载了发生于1957年的三则信息:“3月25日,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11月14日到16日,13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12月19日,北约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这表明,当时的世界整体局势是A. 美苏两国完全控制了世界B. 整体处在“冷战”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C. 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D. 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在美苏总体对抗“冷战”之外,罗马条约的签订表明出现了新的力量。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在1957年前已经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排除

20、D项。20. 观察以下两幅漫画,根据图1反映的政治主题,判断图2中走在送葬队伍最前头的人是A. 赫鲁晓夫B. 勃列日涅夫C. 戈尔巴乔夫D. 叶利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漫画信息的正确获取能力。图一反映的政治主题是苏联的解体,而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就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所以判读图二走在送葬队伍最前头的人应该是戈尔巴乔夫。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21. 日本是一个岛国,虽然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实力受到重创,但是它在战后却迅速勃兴,成为经济大国。二战后日本经济得以勃兴的原因有制定了一系列合乎

21、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外交上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国家十分重视国民的教育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A. B. C. D. 【答案】C【解析】二战后日本制定了一系列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外交上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国家十分重视国民的教育,导致在战后迅速勃兴,成为经济大国。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二战后在美国军事占领期间,日本被迫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说法错误,排除含有的BD项和说法不全面的A项。22. 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

22、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A. 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B. 北约建立C. 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D.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使得东西欧经济上造成了分裂。同时,西欧经济的紧密联系促进了一体化进程,D项正确。A项是欧洲一体化的内容,与欧洲分裂关系不大;B项是军事政治组织;C项是政治方面的内容。故选D项。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美苏争锋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3. 东欧和西欧的划分是不同集团之间划分边界最典型的例子。东西欧的划分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意义上的划分,而是政治地理意义上的概念划分。导致这种情况的主

23、要原因是A. 十月革命后两种制度对抗B. 二战后美苏冷战C. “社”“资”两大阵营对峙D. 北约和华约建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东欧和西欧的划分是不同集团之间划分边界,其中的不同集团指的是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这是因为二战后,美苏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冷战背景下,出现的划分,故选B;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故排除。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24. 阿尔德伯特在欧洲史中说:“欧洲国家曾建立起政治、经济和文化壁垒,今天这些边界毫无意义,人员和思想来往畅通无阻,而且在欧洲十五国内部,已经到了拆除边境哨所的时候了。”这些变化主要源于A. 冷战政策B.

24、 马歇尔计划C. 杜鲁门主义D. 欧洲一体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是考查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而不是考查冷战政策、马歇尔计划 以及杜鲁门主义,是强调欧洲加强合作的重要性,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25.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时说:“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表明A. 两极格局形成B.

25、 两极格局解体C. 单极格局形成D. 多极化趋势出现【答案】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出现26. 中国近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封建残余势力强大C. 统治者推行复古主义思想D. 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近代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皆由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其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遭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由于这两股势力的异常强大和民族资

26、本主义本身势力的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实践活动总是遭到挫折而失败,答案选A,B项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C 项与此并无直接关系,D项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挫的经济根源。考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点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错误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思想文化上则表现为西方的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27. 日本

27、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A.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B.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 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D.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答案】A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材料中论者观点所体现出的道路进程,联系所学选项中涉及到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容和特点来确定答案。28. 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

28、是A. 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 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 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 给予日本巨额赔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资本输出,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其他国家根据利益均沾也都享有了这项权利,所以C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马关条约29. 全球通史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A. 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

29、义经济确立B. 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C. 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D.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抓住题干材料主要信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及时间,自然可以得出这是指的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选D。A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B项中华民国成立是在1912年;C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近代中国的民主革

30、命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0. 新华社曾发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B.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C. 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D. 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日出东方:指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星火燎原:指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力挽狂澜:指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

31、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灯塔指引:指中共七大;进京赶考:指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这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故选B。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点评: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斗争的史实是高考命题的密集区域。如2012年新课标地区有6道题目。2011年有7道题目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以后高考可能仍将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方针、政策、革命斗争的策略等方面进行命题考查。复习时应注意分阶段进行梳理,突出民主革命发展的阶段特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 2016年是巴黎公社成立145周年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