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46.91KB ,
资源ID:69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9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好教育高二下第一次月考仿真卷历史A解析附后.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好教育高二下第一次月考仿真卷历史A解析附后.docx

1、好教育高二下第一次月考仿真卷历史A解析附后 2018-2019好教育高二下第一次月考仿真卷历史(A)解析附后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安徽省黄山市一模)在春秋经传中,秦国九世以上世袭贵族世家不过两家,五代以及三至四代世袭贵族居然为零,远逊于周室,以及齐、楚、晋等东方诸侯国。这种现象A反映了商鞅变法的成效B制造了诸侯之间的对立C便利于秦国政治形态转型D加速了西周分封制的瓦解2(2019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春秋时期,南方的吴楚称王,而北方的齐晋仅称霸。周朝衰弱,自古相沿称王,北方诸侯既不反对,也未取而代之;齐桓

2、、晋文等称霸,倒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这种现象说明A分封制在南方率先被根除B宗法制在北方根深蒂固C春秋时称霸均借天子名义D传统礼乐制度逐步瓦解3(2019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秦代置吏律规定:官吏的初次使用和提拔,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官吏只有得到中央正式任命后才能行使职权,否则依法处罚。此规定A杜绝了政治腐败发生B体现了依法治国原则C保证了皇帝的任免权D规范了官吏任用程序4(2019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礼仪政治”到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材料中“现代化”内涵理解准确的是A郡县制取代分封制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3、C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享5(2019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巡抚始于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宣宗时,由于地方动乱,开始常设巡抚。巡抚职权不断扩大,不仅掌政,而且掌军,实际上已成为地方军政首长;但其中央官性质未变,还必须经常上京汇报军政事务。关于明代巡抚的设置说法正确的是A明代巡抚已正式演变为地方长官B明初地方“三司”制不利中央集权C设置的最初目的是镇压地方动乱D利于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6(2019河北省武邑中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7(2019广东省揭西县河婆

4、中学)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认为:“法律是某种凭借允许禁止之智慧管理整个世界的永恒之物存在过源自万物本性、要求人们正确地行为和阻止人们犯罪的理性,它成为法律并非始于它成文之日,而是始于它产生之时。”该材料表明A罗马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B罗马法至今仍有其适用性C罗马法以自然理性为基础D法律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8(2019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在每年冬天的一次公民大会中,都会在每个部落提供的多名人选中,选出些官员,然后对其进行入职前训练及测试。这一做法A强化了贵族对官场垄断B有利于提升官员的基本素养C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征D确保了民主政治的顺利实施9(2019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1

5、791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这一规定A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B加强了州政府的权力C削弱了联邦政府的权威D维护了民主共和体制10(2019江苏省扬州中学)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部门年份农林渔牧业工矿建筑业商业运输业地产房租业18017550543040501220183179501171059002200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C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D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11(2019福建省龙海二中

6、)1937年8月,国民政府南京国防会议上,一致通过以持久消耗战略作为中国抗战的战略指导方针。即利用我方优势之人力与广大国土,采取持久消耗战,一面消耗敌人,一面培养国力,伺机转攻势,击破敌人,争取最后胜利。据此可知A此指导方针受到了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影响B国共两党在抗战路线上基本一致C此指导方针直接导致了相持阶段的到来D此指导方针有利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斗争12(2019江西省南昌二中)1927年9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对这一重要战略口号的改变,认识合理的是A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B

7、说明党组织思想混乱的状况C反映出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方向D体现了对俄国革命道路的照搬13(2019四川省南充市)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C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D标志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立14(2019天津市静海一中)“1954年宪法以1949年的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1954年宪法A明确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8、C明确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明确规定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15(2019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贸易额由1950年的3.6亿美元提高到1957年的7.67亿美元。这一变化主要在于A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封锁放松B中国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C中国优先发展与亚非国家关系D万隆会议拓展了中国国际空间16(2019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华侨高级中学)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此后,他的北京之行A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B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C加快了海峡两岸实现三通D使得中美两国迅速建交17(201

9、9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据统计,从1946年到1986年,联合国安理会共行使否决权223次,平均每年5.57次,其中95%以上是美苏两国使用的。这说明A美苏两国争霸斗争激烈B美苏两国控制了联合国事务C联合国失去了公平正义D联合国成为美苏斗争的舞台18(2019四川省棠湖中学)与下图所示主题直接相关的背景事件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北约组织的建立C马歇尔计划的实行D铁幕演说的发表19(2019福建省龙海二中)学者仲富兰在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中写道:“唐代以后,特别是宋代市民生活的繁荣,使一向带有神秘色彩的岁时节日逐渐世俗化,民间节日向着民众休息和娱乐的方向发展。”导致宋代节日世俗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繁

10、荣的市民生活B宋词的推波助澜C发达的商品经济D宽松的文化氛围20(2019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西汉初年一度“纵民铸钱、冶铁、煮盐”,汉武帝时期,国家设盐铁丞,各郡县设盐官或铁官,专门负责经营盐铁的制造和销售。这一变化A确保了盐铁生产的质量B削弱了豪强的经济实力C减轻了民众的生活负担D开启了盐铁官营的先河21(2019山西省太原五中)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A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B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C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D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22

11、(2019山东省夏津一中)在18001870年间,按当年的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增长了6.7倍,如果扣除价格下跌的因素,实际贸易额增长了9.6倍,而在17201820年国际贸易额仅增长了1.74倍。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电气时代世界经济快速发展B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剧变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D工业文明开创了世界市场23(2019吉林省长春实验高中)1936年,国民政府计划在5年内投资2.7亿法币兴建30余座大中型重工业厂矿,还签订了中德信贷合同,所借资金全部用于购买德国军火、兵工和重工业设备。国民政府推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B引导实业救国思想的发展C建立备战的物资基础D改善民生以

12、实现三民主义24(2019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1860年至1862年,江浙一带的地主、富商及官僚纷纷涌向上海租界,上海租界人口由1860年的30万增加到1862年的50万。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房租、地价开始上升,房租收益可获30%40%的利润。一些贩卖鸦片的老牌洋行,也兼营房地产。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事件带来连锁反应B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C租界利于吸引列强资本D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第II卷本卷包括三大题,共计52分。第25题2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2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作答。25(2019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中华民国政治形式与内容的分

13、割迫使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深入到思想文化的深层中去寻找国家富强的出路,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不论是新文化派,还是文化保守主义,都对“民主”持有肯定态度,同时,他们对民主的理解和追求方向又不完全相同,可分为激进民主主义、自由派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五类。新文化运动时期,从西方文明寻找到的科学旗帜已超越了自然科学领域,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宇宙人生领域。科学主义作为一种时代思潮取得了舆论上的胜势。出现科学可以解决一切的论调。摘编自穆允军文化比较视域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再思考材料二 17世纪时,近代自然科学家大都反对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神学世界观;同时,他们又借鉴古代一些自然哲学

14、的思想理论,推陈出新,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理性和科学在一切人类社会活动的主导地位。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们和社会科学家们不承认任何的专制权威,不论是宗教信仰和自然观,还是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都经受了挑战和审判,一切都需要“理性的法庭”去审查、裁定。社会科学家们提出的许多科学的、理性的观点推动了当时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的全面发展。摘编自张丽敏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科学思想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与科学的发展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科学发展的不同之处。(10分)26(2019天津市静海一中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辛亥革命在中华民族振兴的进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100年来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不断深化。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仅仅推翻了满族的统治,丝毫没有侵犯到帝国主义在华的权利,因此没有解决中华民国立国的根本问题之一:国家独立与统一”“除剪了一些辫子和挂上一块民国空招牌外,别无所谓成功”。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16、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中认为:“辛亥革命离五四运动只有七年多,中间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便没有五四运动,便没有以后历史的发展。这不是过甚其词的夸张,而是历史前进必经的阶梯。”点评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27公元前6世纪,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公元前4世纪,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可以说,这是东西方不同国度在几乎相同历史时期实行的变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0分)材料一 (梭伦的诗歌)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其二:我手

17、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最重大的成果。(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之后,“秦无敌于天下”的原因。(6分)(3)两次变法都涉及“法治”,两者内涵是否相同?各造成了怎样的影响?(8分)2019届好教育云平台高二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历 史(A)答 案第卷1【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国在世

18、袭贵族方面较之前有很大的变化,由此可知,秦国在政治上世袭世家逐渐减少,所以是在政治上进行了转型,故C正确;商鞅变法是在战国时期秦国实行的变法,而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到商鞅变法,故A排除;材料中并没有强调秦国诸侯之间的关系,只强调了世袭世家越来越少,故B排除;材料只强调世袭世家减少,西周后期诸侯争霸,加速了西周分封制的瓦解,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答案】C2【解析】根据材料中“南方的吴楚称王,而北方的齐晋仅称霸”“齐桓、晋文等称霸”,可以知道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衰微,礼崩乐坏局面出现,D正确。列国存在就表明分封制没有根除,排除A。材料与宗法制无关,排除B。春秋争霸并不全借天子名义,排除C。【答案】D3

19、【解析】根据材料“官吏只有得到中央正式任命后才能行使职权,否则依法处罚”可知体现了对官吏秩序的规范,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防止政治腐败,但不能杜绝,排除A。材料中的“依法处罚”不等于依法治国,因为当时最高权威不是法律,而是皇权,排除B。根据材料“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说明对官吏的任免不一定是皇帝进行的,排除C。【答案】D4【解析】A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信息,失之全面,排除;郡县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免,不得世袭,实现了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的转变,政权向各阶层民众开放,体现了“公天下”的“现代化”特征,故选B;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实行的都是“人治”,法律制度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排除C;西周不

20、是君主专制,秦代也不是君民共享,排除D。【答案】B5【解析】结合题干可知,“巡抚”由中央所设,实际上已成为地方军政首长,其权力有利于制约地方官员,“必须经常上京汇报军政事务”说明“巡抚”亦受中央节制,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正确。“巡抚”为中央官性质,有实际权力但非地方官员,排除A。材料与三司是否有利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巡抚”最初由明太祖令太子朱标“巡抚”陕西时产生,排除C。【答案】D6【解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明生产关系的调整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封建政治制度走向极端而非完善,排除AC;君主专制的强化必将表现出更大的消极性,因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本身就是封建制度逐

21、渐衰落的一种表现,故选B;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表明依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经无法维持封建统治。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只是表面特征,排除D。【答案】B7【解析】根据材料“法律存在过源自万物本性、要求人们正确地行为和阻止人们犯罪的理性”可知西塞罗认为法律源于自然中固有的最高理性,故罗马法以自然理性为基础,C正确。材料中未体现罗马法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完善,排除A。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题干材料未体现罗马法律的继承性与发展性,排除D。【答案】C8【解析】对官员进行入职前训练及测试,显然有利于提高官员的基本素质,从而使其适应新的工作岗位,B正确。各部落提供的人选并非来自贵族,排除A。

22、这些官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并不是轮番而治,排除C。对官员进行入职前训练及测试,与确保民主政治实施无关,排除D。【答案】B9【解析】修正案是说:合众国以外的权力,除了被禁止的,各州都可以行使,这就扩大了地方和人民权力的权力。而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是对立的,所以也同时限制了联邦政府权力。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A正确。美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相结合的原则,各自依据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力,加强了州政府的权力说法错误,排除B。材料体现的各州有一定的自主权,削弱了联邦政府的权威说法错误,排除C。宪法修正案体现的是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无关,排除D。【答案】A10【解析】材料数据反映出工矿

23、建筑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上升,这表明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实力上升,地位日益重要。他们要求更多的民主权利。在这种形势下,1832年议会改革势在必行,C项正确。表格无法体现出阶级矛盾的趋于缓和,A错误;王权开始受到削弱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材料没有体现,B错误;责任内阁制度出现是18世纪中期,D错误。【答案】C11【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主张通过持久战来消耗敌人,对于正面战场的作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D正确。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在1938年发表的,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合,排除A。国民党抗战依靠政府和军队,共产党依靠全民族抗战路线,二者的抗战路线不一致,排除B。相持阶段到来是193

24、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后,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排除C。【答案】D12【解析】从“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到“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说明中国共产党逐渐摆脱国民党控制,独立领导革命,故C正确;A是1935年遵义会议,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是1927年8月7日的八七会议,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中“照搬”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答案】C13【解析】从1954年到1982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都是落后的生产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间的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1954年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1982年宪法则构建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没有改变基本的法律架构,排除B;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

25、建设的目标,这两部宪法都没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立,排除D;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无论是1954年宪法,还是修订后的1982年宪法,都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答案】C14【解析】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这三条内容,不论在共同纲领还是在1954年宪法中都有规定,所以不符合发展的要求,排除BCD;在共同纲领中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而在1954年宪法中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明确了社会主义性质,故选A。【答案】A15【解析】根据材料“1950年1957年中国与亚非国家贸易总额显著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万

26、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赢得亚非国家认同,会后中国打开了外交新局面,因此贸易额显著上升,D正确。结合材料所给时间可知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封锁放松说法错误,排除A。中国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未体现中国优先发展与亚非国家关系,排除C。【答案】D16【解析】尼克松访华是1972年,新中国1971年重返联合国,排除A;尼克松总统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故选B;1972年大陆与台湾是敌对状态,排除C;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是1979年,时间不符,排除D。【答案】B17【解析】联合国实行大国一致原则,只有中苏美英法有一票否决权,美苏两国使用

27、否决权是彼此斗争的体现,说明两国以联合国为舞台进行斗争,D正确。材料时间跨度较长,两国在此期间使用否决权不一定为了争霸,排除A。美苏两国控制了联合国事务不符合史实,排除B。联合国失去了公平正义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答案】D18【解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材料是美国采用经济手段的马歇尔计划,A项是政治表现,排除;B项是军事上冷战表现,排除;根据所学知识,战后西欧经济普遍出现衰落的局势,经济衰退导致国内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不稳定,当是美国正在实施冷战政策,为了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实行了马歇尔计划,用经济援助西欧,帮助西欧各国

28、渡过难关,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趁机控制西欧,通过美国的援助,西欧各国大部分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材料中的货币符号和“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和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相符,C项正确;D项是揭开冷战的序幕,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答案】C19【解析】根据材料“民间节日向着民众休息和娱乐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市民阶层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增加,C正确。繁荣的市民生活源于发达的商品经济,不属于宋代节日世俗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宋词与宋代节日世俗化无关,排除B。宽松的文化氛围不属于宋代节日世俗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答案】C20【解析】盐业、冶金和铸币在中国古代是严禁私人操作的,因为三者关

29、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汉武帝盐铁官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打击豪强的经济实力,加强中央集权,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盐铁专营的垄断性,使其内部缺乏竞争,不利于技术的改进和推广,产品的质量不一定能得到保障,排除A。盐铁官营并不能减轻民众的生活负担,排除C。战国时期齐国管仲改革也涉及到盐铁的官营的问题,排除D。【答案】B2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读材料和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A项错误,“垄断”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从材料“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绞尽脑汁来开发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中可以看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使用导致煤

30、炭消耗增多,使用工人的数量减少,反映了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B项正确;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中只是说明了“多消耗煤炭”,没有说明对煤炭的依赖,D项错误。【答案】B22【解析】据材料可知,180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C项正确;19世纪70年代,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开始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际贸易状况,与政治格局无关,B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D项错误。【答案】C23【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日本全面侵华爆发前夕,国民政府“兴建30余座大中型重工业厂矿、购买德国军火、兵

31、工和重工业设备”,由此可知,国民政府在为战争做准备,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面向市场的工商业经济,题干中的措施与其关系不大,A项错误;实业救国指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错误;题干中的措施并不能改善民生,D项错误。【答案】C24【解析】根据材料中时间信息“1860年至186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好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军在江浙一带活动,受其影响,江浙一带的地主、富商及官僚纷纷涌向上海租界,导致上海租界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故A项正确。B项,大量中国人口涌入外国租界,不能说明民族矛盾激化,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租界吸引列强资本,排除。D项,人口涌入租界、租界房地产行业发展与重农抑商没有关系,且这一时期清政府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排除。【答案】A第II卷2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