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8.58KB ,
资源ID:69925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9925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文言文.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文言文.docx

1、中考文言文(一)陈禾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

2、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增戍:增加防守兵力。格:搁置。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抗疏:上书直言。宦寺:宦官。曹:辈,等。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弛担持刀(狼)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12B【解析】A.松弛/放下;B.有的人;C.佩服/动词,穿戴;D.根本/本来。13下列选项中加点

3、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C宋何罪之有(公输)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13B【解析】A.代词:指“这种景况”;B.助词:的;C.宾语前置的标志;D.音节助词,不译。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1)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2)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15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

4、哪一种?请阐述理由。(6分)(1)陈禾品质:有先见之明 忠于职守 敢于进谏 刚正不阿(2)进谏方式: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的讽喻。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3)开放题:赞成邹忌。原因:采用委婉地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赞成陈禾。原因: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三)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

5、。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既而辽以问羽(不久)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正 )1

6、7翻译下面句子。(2分)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译文:答案示例:曹操活捉关羽而回,任命他做偏将军,给他的待遇很丰厚。共2分18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答案:B共2分 )(2分)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百里溪举于市 D帝感其诚19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3分)答:答案示例:关羽集忠、义、勇于一身。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主周旋,不避艰险,为其忠;不念荣华,不背旧主,白马解围,知恩图报,见其义;力斩颜良,探囊取物,刮骨疗毒,言笑自若,知其勇。共3分三、(20分)阅读

7、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二)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5-19题。(14分

8、)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冯梦龙智囊知微)【注】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钱典:当铺。詈(l)语:骂人的话。事:量词。件,样。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尝舟行过市桥(乘船)B因好语遣之(打发)C某将衣质钱(抵押)D反出詈语(返回)17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

9、不获则移于他家耳。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2分)译文: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3分)译文:19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4分)答:16. D17.A18.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19.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物;从其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

10、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二)与王介甫第一书(15分)【宋】曾巩巩启: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

11、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巩再拜。(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注释】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区区:自称的谦词。潜:藏。开廓:开阔,扩大。相(xi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间 以 王 回 文 示 之 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 世 所 无有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及舟船侍从以西()(2)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3)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

12、其文()(4)余俟到京作书去()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译文:17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2分)答:18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3分)答:(二)14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15.(1)向西行进(向西前进)(2遗憾(3)稍微(4)等待,等到16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辉煌,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的啊!(假使像这样的好文章不为世人所知,是我们这些人的耻辱。)17不用生造的词语,不可盲目模仿前人的写法

13、,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应取法自然。18一方面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情况),表达与王安石的浓厚友情;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赏识及改进意义,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立联系。(热情推荐王安石(一)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2分】子犹曰:贫者,士之常也;俭者,人之性也。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故曰“性也”。然则俭不可乎?曰:吝不可耳。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郑余庆素吝。一日,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众皆怪之。侵晨赴之。日高,余庆方出,呼左右曰:“吩咐厨家蒸烂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但见每人前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

14、王罴性俭率。镇河东日,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择选,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原文有删改)【注释】子犹:即本文作者冯梦龙。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派出的使者。舂(chn):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爨(cun):生火做饭。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A)(2分)A忽召亲朋数人会食会:适逢B众皆怪之怪:觉得奇怪C皆匿笑强进匿:偷偷地D乃裂去薄饼缘缘:边缘9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答案】D)(2分)例句:贫不得不俭,而俭者不必贫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B中峨冠而多

15、髯者为东坡(核舟记)C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隆中对)10下列句子中,与“罴为设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答案】B)(2分)A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B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D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D)(2分)A一天,郑余庆请亲朋好友去吃饭,大家一早就去赴宴,结果直到日头高照,郑余庆才出来。B郑余庆让左右侍从叮嘱厨子“蒸烂去毛,不要折断它的颈项”,大家以为他要请吃蒸鹅蒸鸭之类。C王罴对使者浪费粮食的做法甚为不满,命令侍从撤去食物。由此可见他节俭直率的特点

16、。D子犹认为,节俭是一种品性,与生活贫穷毫无关系。他提倡节俭,但是反对过于吝啬。1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俭而吝,则虽堆金积玉,与乞儿何异?(3分)译文:(2)尔之择选,当是未饥!(1分)译文:【答案】(1)节俭但偏于吝啬,那么即使堆金积玉,和乞丐有什么区别呢。(1分)(2)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参考译文】子犹说,贫穷是处于人之常态;节俭是人之本性。因为贫穷而不得不节俭,而节俭不一定是因为贫穷,所以说是“本性”。然而这样节俭是不是需要推行?回答说,吝啬就不可以了。节俭但偏于吝啬,那么即使堆金积玉,和乞丐有什么区别呢。郑余庆清廉俭朴品德高尚。有一天。他忽然请一些与他关系比

17、较好的官员吃饭,大家都很吃惊。朝廷的官员们因为老丞相威望高的缘故,都在早晨就上他家去了。等到太阳很高了,郑余庆才出来,说了很长时间闲话,大家饿了。郑余庆对仆人说:“吩咐厨师,把吃的东西蒸得烂一些,要除去毛,不要把颈项折断。”大家相互交换眼色,以为一定是清蒸鹅、鸭一类的菜。一会儿,摆上桌子,放上餐具,酱和醋也都很新鲜很香。好一会儿才等到吃饭,每人面前只有一碗米饭和一枚蒸葫芦。宰相吃得很香,大家也暗笑勉强吃了下去。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命令随从将饭

18、肴撤走。使者大惊,十分惭愧。(一)文言文阅读(10分)赵惠王谓公孙龙曰:“寡人事偃兵十馀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孙龙对曰:“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今蔺、离石入秦,而王缟素布总;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秦得地而王布总,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此偃兵之所以不成也。”今有人于此,无礼慢易而求敬,阿党不公而求令,烦号数变而求静,暴戾贪得而求定,虽黄帝犹若困。【注】赵惠王:战国时期赵国国君。事:致力。偃:停止、消除。蔺、离石:地名,赵国土地。布总:用麻布束发。慢易:傲慢无礼。阿党:结党营私。号:号令,法令。9下列各选项,与“寡人事偃兵十馀年矣,而不

19、成”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D归而形诸梦10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兵不可偃乎兵革非不坚利也B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C齐亡地而王加膳河曲智叟亡以应D虽黄帝犹若困虽不能察,必以情11翻译句子。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译文:12用自己的话说说“偃兵不成”的原因。答:()文言文阅读(10分)9.A (3分)10. D(3分)11.消除战争(的想法),是兼爱天下人的思想。(2分)12.没有真正做到兼爱天下。(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2016山东省潍坊卷】二、文言文阅读(1

20、2分)(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1题。(8分)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

21、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节选自捕蛇者说)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君将哀而生之乎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C叫嚣呼东西从流飘落,任意东西D谨食之日食饮得无衰乎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饥渴而顿踣潭西南而望B时而献焉父异焉,借旁近与之C吾尝疑乎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D故为之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

2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译文:11我们现在对税收与作者对“赋”的认识有何不同?(2分)(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13题。(4分)孟子谓万幸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上论古之人。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上友也。”(选自孟子)【注】善士,品德高尚的人。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是以论其世也,是上友也。译文:13请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孟子交友的原则。(2分)答:二、文言文阅读(12分)(一)(共8分)8.A (2分) 9.D (2分)1

23、0.(共2分)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意思对1分,语句通顺1分)11.(共2分)我们现在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1分),作者认为“赋 ”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1分)。(意思对即可)(二)(共4分)12.(共2分)所以要讨论他们所处的时代(以 了解他们的为人),这就是和历史上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意思对1分,语句通顺1分)13.(共2分)结交天下善士,天下善士 “未足”结交古人,结交古人要论世知人。(答对任意两点满分)译文:(2)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3分)译文:17.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2分)答:(二)阅

24、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鹤色洁形清,能鸣善舞,卫懿公好之。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大夫石祁子,贤臣也。进谏屡次,俱不听。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谍报:“狄人入寇。”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计。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石祁子亲往街市,述卫侯悔过之意,百姓始稍稍复集。大夫渠孔为将,命鼓行而进。狄人诈败,引入伏中,将卫兵截做三处,你我不能相顾。卫兵原无心交战,见敌势凶猛,尽弃车仗而逃。懿公被狄兵围之数重。须臾,懿公与渠孔先后被害,全军俱没。(选自东周列国志,有删节)【注】即戎,指参军。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1)解释下列句

25、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能鸣善舞:即时敛兵授甲:百姓始稍稍复集:命鼓行而进:(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述卫侯悔过之意A何陋之有(陋室铭)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前入之述备矣(岳阳楼记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厚敛于民,以充鹤粮。(2分)译文:(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2分)译文:11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而文中卫国却全军覆没,其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8【答案】(1)擅长盔甲才擂鼓、击鼓(2)D【解析】 (1) 这四个字的意思虽然来自课外的材料

26、,但根在课内 , 如“善” 来自“齐人固善盗乎”(晏子使楚)“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甲”来自“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出师表)“始”来自“五代时始印五经”(活板)“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鼓” 来自“公将鼓之”(曹刿论战),蓝皮书 相关课文讲义及一词多意总结中这些字都有体现。平时要注意积累。(2)例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与“前人之述”的“之”用法相同。A项中的“之”是宾主前置的标志;B项中的“之”是代词,代“马”;C项中的“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这四个意项,知识清单四十四: 文言虚词归纳有详细的归纳。9.【答案】时卫懿公欲载鹤出游【解析】掌握句子停顿的规律, 并弄清楚句子的成分是做“句子停顿题”的前提。“时”是句首状语,“卫懿公”主语,“欲载鹤出游”是谓语。体现了停顿的两个规律,句首状语后要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文言文句子的停顿规律,见后面知识清单。10【答案】(1)(他)向老百姓征收重税,来充当鹤的粮食。(2)位高禄厚的人谋划这些事,你又何必参与呢?【解析】译准句子中关键词,如第(1)句“厚敛”“于”“以,另外要调整词序,要补主语。第(2)句的“肉食者”“间”“焉”。11曹刿论战中鲁国能以弱胜强是因为鲁庄公听从了曹刿的建议,做到了取信于民,把握了进攻和追击的时机;而卫懿公好鹤,“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