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75.66KB ,
资源ID:70325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0325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docx

1、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声音”的第4课。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设计制作的能力,本单元安排了设计制作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要求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寻找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可以发出高低、强弱不同声音的小乐器。本课属于 “设计与制作”课,为技术与工程的内容,对应课程标准技术工程领域主要概念为: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所以本课的核心是对科学知识的运用,在制造产品的活动当

2、中解决设计、制作等实际问题。二、学情分析动手做一直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四年级的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前面几课当中,特别是上一课活动2的内容,其实已经非常接近于本课要求学生制作的小乐器。学生了解了物体产生强弱不同、高低不同声音的科学原理后,应该可以有目的地进行乐器设计和材料收集。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困难,但只要教师指导到位,学生应该能够克服困难,完成作品的制作展示和评价。三、教学目标1能制作一个可以产生强弱、高低不同声音的小乐器。2能按照一定步骤进行设计、制作和调试小乐器。3对自己或他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提出意见和改进建议。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制作一个可以产生强弱

3、、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小乐器。教学难点:在制作过程中及制作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2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相关图片等。学具准备:制作小乐器的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工具等。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同学们用自制小乐器演奏。问题:前面几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能不能做小乐器?(二)活动探究1任务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自带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可以发出高低或强弱不同声音的小乐器。交流:分组汇报各自的想法,教师及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2设计媒体:展示排箫的照片,观察排箫的结构,并思考利用哪种材料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小排箫。交流:分

4、组汇报各自的想法,教师及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小结:以排箫制作为例,说明自制小乐器的环节、步骤及注意事项。活动:指导学生确定自制乐器的类型、选用的材料和工具、设计草图(学生活动手册)。3制作活动:指导学生根据设计图进行制作小乐器,强调动手、协作能力的培养。4测试活动:组织全班开展小小演奏会的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小乐器上台演奏。演示:学生轮流上台演奏,并介绍自己的小乐器结构与特点。演奏时其他同学根据学生活动手册的评价表进行评价。小结:教师对参加演奏的同学提出表扬。讨论:小组同学根据评价结果,思考各自的小乐器如何改进,并进行组内交流。汇报:请学生对有代表性的几个小乐器做出点评。小结:指导学生认识到

5、任何产品都有改进的空间,需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小乐器,才能让产品越来越完善。5改进任务:布置学生课后进行产品的改进。七、板书设计第16课 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设计 制作 测试 改进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1课岩石碎裂了教案教学设计第11课岩石碎裂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岩石”的第4课。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岩石碎裂的常见现象,激发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自主探究岩石碎裂的原因,并通过“科学阅读”,使学生知道土壤是由岩石经过漫长的时间变化而成的, 从而培养学生保护土壤资源的环保意识。本课包括情景图导入、活动1“岩石碎裂的现象”、活动2“探究岩石碎裂的原因”、

6、科学阅读“从岩石到土壤”等四个教学环节。情景图导入从学生常见的岩石碎裂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他们观察各种自然环境中的岩石,从而发现岩石碎裂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激发他们产生探究岩石碎裂原因的想法。活动2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岩石碎裂原因的假设,并进行模拟实验,了解多种自然因素会使岩石碎裂。“科学阅读”环节则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岩石一直受到环境中多个因素的联合作用,经过漫长的反复作用而不断产生碎裂,最终才能形成土壤,从而树立珍惜土壤资源的环保意识。综上所述,本课主要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二、学情分析岩石碎裂是一种非常普遍

7、的自然现象,是大自然中各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界里的岩石经过漫长的变化会逐渐碎裂,逐渐风化为碎石、沙粒、土壤。但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而漫长的,不易觉察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岩石是非常坚硬、结实的物体, 是不容易受到破坏的。他们对“岩石会不会变化、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几乎没有感性体验,特别是岩石变化过程的缓慢性和长期性,更是他们难以体会的。虽然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测能力和设计模拟实验的能力,但是在进行模拟实验的设计时,有效模拟各种自然因素对岩石作用的长期反复性,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还需要教师给予细致而有效的指导。三、教学目标1知道大自然中岩石的碎裂现象是各

8、种自然力量作用的结果。2能根据大自然中岩石碎裂的现象,猜想岩石碎裂的原因,并设计简单的模拟实验进行验证。3.对大自然中岩石碎裂的现象感兴趣并乐于探究。4.简单了解岩石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土壤的过程,认识到珍惜土壤资源的重要性。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多个角度探索自然界中引起岩石碎裂的环境因素。 教学难点:在设计实验时能模拟各种环境因素对岩石产生影响。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页岩、镊子、酒精灯、塑料瓶、PPT教学课件。学具准备:页岩、镊子、酒精灯、塑料瓶、学生活动手册。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出示本课的任务驱动场景图。讲述: 周末, 在家长的带领下, 彬彬和波波到郊区玩

9、。他们被山上一块岩石吸引了。提问:这块岩石有什么特点? 交流: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问题:这块大岩石怎么有一条这么大的裂缝? 出示课题岩石碎裂了。(二)活动探究活动2:探究岩石碎裂的原因(1)提出岩石碎裂原因的猜想。提问:裸露在外的岩石都会逐渐碎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各种关于岩石碎裂的猜想。讲述:大家认为长期的昼夜温度变化会使岩石碎裂;流水、风等自然因素会引起岩石之间互相碰撞和摩擦也会对岩石造成破坏,使其碎裂。(2)模拟实验验证岩石碎裂原因的猜想。提问:怎样做实验可以验证昼夜气温变化是否会引起岩石碎裂? 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模拟昼夜温度变化设计实验。讲述:加

10、热岩石可以模拟白天气温高而引起岩石的温度升高,让岩石冷却可以模拟夜晚气温下降引起岩石的温度下降。将岩石进行一热一冷的处理就是模拟每天昼夜气温变化对岩石的作用。引导:自然界中昼夜气温变化对岩石的作用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可能是成千上万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虽然难以觉察每天的昼夜温度变化对岩石的作用,但是长时间的影响就很显著。提问:在有限的时间里,怎样把自然界昼夜气温变化对岩石的长期作用体现出来? 交流:学生根据经验思考并回答。总结: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和加快温差的变化,将缓慢的细微变化在短时间内变得明显。媒体:视频展示模拟昼夜气温变化对岩石作用的实验方法和要求。方法:利用酒精灯将岩石加热到泛红,马上放

11、入冷水中冷却,用同样的方法加热、冷却,反复几次。注意事项:戴上护目镜,注意用火安全,做好观察记录。提问:水流、风等引起岩石的互相碰撞、摩擦是否也会使岩石碎裂呢?怎样做模拟实验进行验证?交流:学生根据经验思考并回答。指导:把岩石标本放入塑料瓶中,拧紧瓶盖,然后用力地摇晃一段时间,观察这些岩石的变化情况,并把观察发现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媒体:图片展示模拟实验方法。活动:分小组实验,模拟昼夜温差变化、岩石的互相碰撞和摩擦对岩石的影响。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各组学生展示并汇报实验结果和发现。教师引导各组互相补充,并尝试解释昼夜温差变化、岩石之间互相摩擦和碰撞造成岩石碎裂的原理。小结:通过模拟实验,我们

12、发现昼夜气温变化确实会引起岩石碎裂。这是由于各种环境条件,昼夜的气温变化造成岩石的热胀冷缩不均而发生碎裂。我们知道在大自然中由于水流、风沙等原因引起的岩石之间的摩擦和碰撞确实会引起岩石碎裂并不断地变小。提问:河岸边的鹅卵石是怎么形成的?讨论:小组内讨论,尝试解释河岸边鹅卵石的变化。小结:河中的岩石受河水搬运和冲磨,同时岩石之间长期互相碰撞和摩擦,不断发生碎裂、变小、变圆滑。经过漫长的作用,就形成了鹅卵石。(3)探究植物的生长是否会引起岩石的碎裂。提问:植物的根系在岩石的裂缝中生长,也会使岩石碎裂吗?怎样做模拟实验? 交流:学生根据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布置课外实践活动:用鸡蛋壳模拟岩石,在鸡蛋壳

13、里种植根系较发达的植物,随着植物生长,观察鸡蛋壳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三)总结与拓展问题:你能解释任务驱动中波波的问题吗?交流: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解释本课的情景问题。总结:昼夜的气温变化、各种环境原因引起岩石之间的互相碰撞和摩擦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长等自然因素都会引起岩石碎裂、不断变小。问题: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岩石越变越小,最后会变成什么呢?拓展:阅读教科书第30页的“科学阅读”资料,了解自然界中岩石的变化过程,然后用自己语言向同学介绍。活动:学生进行科学阅读,并向同组同学介绍岩石的变化过程及阅读心得。总结:通过科学阅读,我们知道了岩石在阳光、流水、风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慢慢地碎裂,

14、越变越小。巨大的岩石块会变成碎石,再由碎石变成沙粒,最终形成颗粒更细小的土壤。由坚硬的岩石变为疏松的土壤,通常都要经历非常漫长的变化过程,我们一定要珍惜宝贵的土壤资源。七、板书设计昼夜温差变化第11课 岩石碎裂了岩石之间互相碰撞、摩擦植物根系生长岩石碎裂 碎石 沙粒 土壤第22课灯泡不亮了教案教学设计第22课灯泡不亮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4课。本课活动是让学生在学习了前几节课的电路知识基础上,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并引导学生利用简易电路检测器判断故障电路中的故障在哪里。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活动1“灯泡为什么不亮了”,主要是灯泡不亮是因

15、为电路出了故障,分析其中原因,想办法通过检测电路的每个元件来确定故障出在哪里。活动2“检测电路的故障”是让学生会制作简易电路检测器,学会使用它来检测电路中的元件是否有故障。二、学情分析“电路出现故障了”,这种现象在生活中能常常看得到,学生也有经历过,但部分学生会认为是停电了,比较少会想到其他的方面。经过几节课的电路连接操作,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正确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因此能很快掌握如何组装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三、教学目标1知道电路出现故障后,其中的用电器就不能工作。2了解简易电路检测器,并能用简单的电路元件制作简易电路检测器。3能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尝试对检测结果作出判断。4养成乐于合作、交

16、流的习惯。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简单的电路元件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并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中的元件并判断故障出在哪里。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电路元件制作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并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中的元件并判断故障出在哪里。 2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故障电路、电路检测器、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等。学具准备:故障电路、灯泡、导线、电池、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等。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书房中,妍妍发现在桌面的一盏台灯不亮了。问题:是不是没电了?交流:对彬彬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任务: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各个

17、元件,并判断故障出在哪里。(二)活动探究 1活动1:灯泡为什么不亮了提出:电源、导线、灯泡、开关等电路元件形成闭合回路后,灯泡就能亮起来。在一个正确的连接的简单电路里,灯泡没有发光,可能是什么原因?交流:提出可能发生故障的地方:某个元件出问题或者连接不稳等。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电路哪里出故障了?交流:能从重新连接电路、查看每个元件等方面进行检查电路的故障在哪里。2活动2:检测电路的故障出示:简易电路检测器实物和图片。提出:电路检测器可以检测灯泡、电池、导线、开关等元件是否出现故障。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灯泡亮了说明电路检测器能正常使用。任务:尝试组装一个简易的电路检测器。要求:

18、组装好简易电路检测器后需要进行自检电路检测器是否能正常使用。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组装简易电路检测器。提出:将“检测头”连接到待检测的元件的两端,观察检测的灯泡是否发光进行判断元件是否有故障。任务:尝试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中的元件,判断是哪里出故障了。要求:每次使用电路检测器前都要先检查自己能否正常使用。但要明确的是禁止将简易电路检测器用于检测家用电器。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问题:怎样检测小灯泡?检测电池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呢?交流:能够从灯泡的连接点和可以直接更换元件到简易电路检测器中等方面进行思考。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使用简易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汇报:根据检测的结果判断故障的元件在哪里。拓展:在使用简易电路检测器中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任务:根据不方便的问题进行改进,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交流:能根据使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时不方便的问题进行改进。例如移动不方便可以用一块板固定,连接不牢固的问题可以使用胶布进行粘贴等。七、板书设计第22课 灯泡不亮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