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16.69KB ,
资源ID:70432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0432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媒体课堂学习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媒体课堂学习设计.docx

1、历史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媒体课堂学习设计历史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媒体课堂学习设计汉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班级: 2010级历史3班姓名: 王莉萍学号: 41003148内容: 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目 录前言 3一、 课程分析 3二、学情分析4三、 学习目标 4(一) 知识与能力 4(二) 过程与方法 4(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四、 学习重、难点 5五、 学习思路设计 5(一)课程目标的确立上 5(二)学习内容的调整上 5(三)教法和学法的设计 51.教法方面 52.学法方面 53.学习流程 5七、 学习软件设计 6八、 学习准备 6九、 课时安排 7十、 学习程序设计

2、7(一)学习流程图8(二)详细学习程序 9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92.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0 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2【前言】多媒体技术,是信息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印刷技术的组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然而,多媒体技术最令人振奋的发展莫过于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集视觉与听觉等多感官作用于一体,丰富了学生知识积累和感性认识,使其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透彻;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担当更为主动的角色,从而使其学习变得更赋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多媒体技术还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经验的总结、积累 ,延长知识的存储期限。基于上述原因,本人在学习中尝试将高一历史必修一中的汉的思想大一统这节课的

3、相关内容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一起进行学习,既避免了学习的重复和浪费,又能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课程分析】本课是高二历史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岳麓版)第一单元的第3课。经过西汉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的新的儒学体系。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根据课程标准对于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的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本课程在整本书的知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学好这节课。【学情分析】关于所要教授的学生目前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认知水平:学生对历史的大致脉络已有初步的了解,通过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与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的

4、学习,为教授本课的思想文化内容奠定了基础。并且正直高中二年级,学生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想较为活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也应该看到学生对思想文化的掌握比较感性,本课理论性比较强,抽象思维较多。因此根据本课的特点,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历史资料、图片,进行情景模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这节课。【学习目标】 本节课教学所要达成的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识记汉初黄老之学盛行的原因、条件与影响,逐步学习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 2.着重熟记新儒学的主要观点,加深对新儒学产生的原因、条件与影响的分析,从而熟悉汉代思想

5、大一统的过程,继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电教手段(投影、多媒体),为学生直观展现董仲舒及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从而加大对学生的刺激强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2. 设疑讨论,通过探讨黄老之学与董仲舒新儒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疑问中探究,在讨论中完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黄老

6、之学、新儒学分别盛行于汉初和汉中期,对汉代不同时段的发展都起了推动作用。通过对汉代社会由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相连的,从而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影响【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的影响【学习思路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2012年岳麓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人民版和人教版以及对汉的思想大一统的学习理解,在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内容的调整,教法、学法的设计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一)课程目标的确立上:在原有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使理论知识联系现实社会,使学生认

7、识到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相连的,从而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二)学习内容的调整上: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学习内容调整为两个个部分:西汉初的“黄老之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每个部分内容中,在学习实践中一直受到忽视的是中国政治和当时社会的思想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就很难培养学生形成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在这节课中,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以及这种思想对中国千百年历史的深刻影响成为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对于教师对中国古代思想的研究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三)教法和学法的设计:1教法方面:通过多媒体设置情景,增强课堂气氛和趣味性,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现有资料回答问题,展开讨论。2学法方面:

8、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性,自主性。要求学生通过本课训练两种主要的学习方法,其一,课前收集董仲舒、汉武帝相关资料,课中根据提问分析讨论回答,进行自主性学习,训练如何收集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知识点来针对性的回答问题的能力。其二,通过分组合作方法,联系现实,让学生在讨论探究过程中全方位多角度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和能力运用程度。 3学习流程:课前搜集资料情景导入教师讲授小组探究归纳小结反馈评讲。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小组讨论来组织整个教学过程。【学习软件设计】整堂课采用了现代多媒体软件进行授课。课前利用office2007,根据学习内容制作了汉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课件,并将学习中要利用的知识

9、内容,通过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学习准备】1.网络资源的配置: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室、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office2007。【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程序设计】(一) 学习流程图图形说明:活动教师 学生活动 媒体选用【详细学习程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列国纷争,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随着战争的结束,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统治者开始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秦始皇选用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方略,实行暴政,焚书坑儒,结果严刑酷法导致人民起义,帝国覆灭。代秦而起的是西汉王朝,西汉统治者又将如何吸取

10、秦亡史训,实行什么样的文化政策,会对当时以及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解决这些疑问。二、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0分钟)设计思路:通过导入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掌握黄老之学的含义及基本观点。设置问题情景,指出为什么西汉初采纳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便为导入下一目标作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展示):阅读史料: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

11、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汉书食货志 请问:面对汉初这样的社会现实,如果你是西汉的统治者,你会采取怎样的治国方略?1.什么是“黄老之学”?(2分钟)“黄”: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作用:?(就其作用我们讨论之后再做总结)2.西汉初年为什么要用黄老之学来治国?(3分钟)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12、。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汉书食货志(1)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材料二:“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陆贾作新语十二篇,指出秦亡是因为暴政和酷刑,建议实行“宽和”、“中和”、“无为而治”的政策,具体讲就是“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减轻刑法,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发展生产。他的建议被刘邦采纳并付诸实践。(2)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黄老之学适应了政治上的需要。方法点拨 思想的选择是三方面作用的结果:学术文化自身的发展。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统治者的需要。3.黄老之学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钟)材料: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

13、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汉书.食货志作用: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 ,国力增强。4.黄老之学在西汉初年的地位是怎样的?(2分钟)地位: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板 书:(1分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 “黄老之学”的内容2.坚持“黄老之学”的原因3.“黄老之学”起到的作用4.黄老之学在西汉初年的地位(以下材料2分钟)材料

14、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材料二:西汉前期形势图材料三:七国之乱图材料四:西汉及其周围国家形势图材料五:刘细君出塞和亲请问:如果你是汉武帝,当你所统治的国家处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时期,而此时“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匈奴威胁,边患不止”,你还会继续采取“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任由“诸侯坐大”、“匈奴威胁”吗?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0分钟)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理解新儒学为什么会被汉武帝采纳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董仲舒是如何形成其新儒学体系,以及新儒学的内容、评价和影响。并从总体上分析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知道儒家思想能成为封建社会的

15、正统思想的原因。并活跃思维、迁移深化 ,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古为今用,以古鉴今。汉武帝时代是古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了,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多媒体课件中展示)1.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的原因(3分钟)1.“无为而治”不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匈奴南下侵汉;诸侯“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七国之乱) 2.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吸收大一统的思想。3.汉的强大使其统治者不满足于“无为”,推崇 “有为”而治。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2分钟)1.思想来

16、源: 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可见,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中国思想学术界实际上在互相交叉渗透,互相吸取改造,以适应社会政治的需要。)2.理论基础: “天人感应”学说。3.思想核心: 大一统(“新”所在)3.新儒学的内容(5分钟)(1).阅读材料,请你总结新儒学的内容: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

17、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材料三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就是“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夫妻之间 ,尊卑秩序是永恒不变的 。内容: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仁政”3.“三纲五常”请问: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新儒学”的认识,并且在其新儒学思想中,哪些可取其精华,哪些可去其糟粕?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18、,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推动作用,而统一的核心文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思想专制做法是不可取的,后期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请问: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家思想的有什么区别?先秦之儒董仲舒之儒著作论语春秋繁露理论基础仁、礼天人感应思想来源儒学儒学、阴阳、黄老、法家与统治者关系批判时政维护专制集权政治4.对新儒学的评价(2分钟)主要内容评价“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

19、治的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仁政加强君权,抑制暴政,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三纲五常”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5.新儒学的影响(3分钟)(1)政治上: 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有利于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2)思想文化上: 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儒学的独尊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后世科技文化的发展。6.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2分钟)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而董仲舒的新儒家理论满足了他的需要,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以儒

20、家经典“五经”为学校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兴办太学,学生毕业即可任官,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体系,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的地位。7.请问: 汉武帝是以“雄才大略”而著称的帝王。在我们学过的历史知识中,你能够总结出汉武帝有哪些突出的历史成就?(3分钟) (展示七张图片)“卫青、霍去病三击匈奴”,漠北之战基本消灭了匈奴的有生力量,实现的疆域的大一统。 “昭君出塞”,已经不同于细君和亲,此时的昭君和亲是西汉与匈奴之间友好的性质。“张骞出使西域”, 开辟了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广泛传播。板书:(1分钟)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 新儒

21、学取代黄老之学的原因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3.新儒学的内容4.对新儒学的评价5.新儒学的影响6.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7.汉武帝的成就【课堂总结】(2分钟)多媒体课件显示:【课堂练习】(6分钟)一选择题1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 ) A.社会十分贫困 B.秦朝灭亡的教训 C.大臣陆贾的建议 D.刘邦的远见卓识2黄老之学( A ) A.“黄”是指黄帝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 B.强调“无为”,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没有用的 C.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一直统治者的指导思想 D.这一学说的推行是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和发展的根本原因3汉初统治者奉行“黄老”的无为思想其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C

22、 ) A.黄帝的权威和影响力大 B.法家学说没有可行性 C.它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D.当时政治家的推崇4黄老思想的基础是( B ) A.黄帝的学说 B.早期的道家理论 C.墨家思想 D.阴阳家的思想5贾谊(前200前168年)著过秦论总结秦亡教训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认识与当时西汉的哪一政策相呼应 ( A )A.休养生息 B.重农抑商 C.尊儒尚法 D.独尊儒术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B )A.它是封建社会的一种进步思想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的需要C.儒家经典是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D.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7西汉时,“大一统

23、”概念的核心含义是( D )A.到汉武帝时期实现国家疆域的大统一 B.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加以发展而形成的C.适应当时统治者需要的一种思想主张 D.皇权神授代表上天统治天下所有臣民8董仲舒的新儒学包含( A )孔子的儒家学说 公羊春秋的大一统主张法家思想 黄老之学和阴阳家 A. B. C. D.二、解析与探究材料一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

24、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汉书食货志概述汉初至武帝时社会经济的变化,并分析这与汉初统治思想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回答:汉初经济凋敝残破,统治者只有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发展生产力,巩固统治秩序,因此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汉武帝时经济恢复发展,出现繁荣景象,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缓和社会矛盾,因此黄老思想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思想必然要发生变化。 补充:课后作业(1分钟) 1.汉初黄老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是什么? 2.试分析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并谈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