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73.18KB ,
资源ID:7081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081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docx

1、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传教士与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1010307410 邓飞阳 10级药学4班)摘要:传教士大批进入中国是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扩张的产物。但在传教期间,传教士们在医院、人才、著作等方面,均为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从事的医学事业进行分析,旨在阐明中国近代医学发展过程中,传教士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各项活动对中国医学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关键词:医学 传教士 近代 西医西方医学与中国古代医学均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两种文化的繁衍传播都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而西方医学与中国医学之间的交流也久有渊源,早

2、在古代,基督教的部分支派便有将西医传入中国的记录。但直到近代,西方医学才在传教士的推动下步在中国形成体系。其中的背景和历程,值得深入探究。一、传教士推动近代医学传入中国的背景明清时期,由于政府逐渐由开放转向保守,中西的交流逐渐被削弱。到了清朝前期,除广州外,中国再无其他与外界交流的门户。此间虽然有部分传教士登陆广州,并尝试将西方的教义与医学在中国进行传播,但囿于清政府对地域的限制,同时由于中国医学的体系已趋完整,治疗方法与经验著作积累丰富,西方医学彼时尚未占据明显优势,因而其影响非常有限。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逐渐卷入世界体系,在此后,一系列的条约使得中国不断开放通商口岸,更多的传教

3、士进入中国土地,并获得了更加自由的空间,此时“西医”“中医”的概念区别才逐渐的建立起来。由于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医学在解剖学、生理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体系逐渐完善,治疗方法更加多样,对中医无法解决的很多杂症有了较明显的疗效,因而逐渐被广泛接纳。二、教会医学初入中国最初的西医普及完全是由西方基督教主导的。在西方传教士的理念范畴中,中国土地上几亿人远离对上帝的信仰,是极其危险的,因此,要以极高的责任感为这些“处于地狱边缘的人们”传播上帝的福音。但军事上的胜利与文化上的征服往往并不同步。由于中国文化根深蒂固,且有着流传已久的神话图腾,西方传教士单一的理念灌输往往无法得到认同,而对于侵略者的敌视

4、情绪,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对于传教士和教会的冲击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传教士被迫调整方案。在贫瘠的广大地区,传教士很容易地发现,缺医少药的现状是他们可以从中找到转机的突破口,通过传播医学治病救人,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接纳,博得中国人的好感,同时也与中国绝大部分的传统观念并不冲突。因此,教会医院开始建立,相当部分的传教士原始只能开始削弱,逐渐转为专职医生。虽然在初期阶段,西方医学中的解剖学对于中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仍然遭到了广泛的抵制,但随着西医疗效在实践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中国人对西方医学有了重新的审视角度,逐步接纳了西方医学的治疗手段。西

5、方医学也便在传教士的推动下,在中国的城市中逐渐占据了领先地位,教会医院从初期的通商口岸逐步扩散到了传教士活动的广大区域中。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中国传统医学界的风气日下,高额的出诊费、药费成为了医生牟利的重要手段,两相比较,中国传统医学逐渐失去了更多人的青睐与信任。三、西医理论在传教士推动下的普及与教会医院建立、部分传教士逐渐过渡为专职医生的同时,西方医学的理论也逐渐步入中国。这其中,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仍然是传教士。1.西医文献资料的出现与发展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下,一批中国人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热潮,大量翻译西方文献资料。但从事医学编译工作的,仍然是专业知识较为丰富的传教士,这与医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有

6、着直接的关系。以丁韪良、德贞为代表的一批西方传教士,编译全体新论等体系较为完整、内容充实的医学著作。初期阶段,医学文本主要局限在部分小册子的发行上,与传教并行,意在成为一种辅助材料。但随着神职人员更多地向专职医生过渡,原有的辅助材料已不能满足医学知识扩展和宣传的需要了。因此,建立起具有影响力的长期医学宣传材料,成为了西医发展历程中不可回避的一项任务。作为北京地区第一本科技期刊,中西闻见录是西医在中国建立的的重要的理论阵地。虽然其内容不局限于医学,但始终保持着对医学相关知识普及的重视。该报纸由丁韪良发行,成为了当时北方较为重要的报刊,与宁波、上海等地逐渐缩小了医疗差距。其中刊登的诸多医学文章,基

7、本上属于科普性质的文章,内容浅显,通俗易懂,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其撰写人德贞,在北京是一名颇有威望的医师,同时更是受到官方认可的医学教授。在撰写过程中,德贞更正了部分中医对人体结构的错误认识,以细致全面的阐述和浅易通俗的语言,对西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有效地推动作用。在传教士译书著书的热潮下,一些华人也开始钻研西方医学,翻译著作,中国的近代医学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医学学校的建立 除了著述立作,翻译典籍,传教士还在中国兴建起了西医学校。古代中国的医学传承主要方式为民间家传与世医承继,虽造就了不少医学家,但很多技术、理念、配方都有着封闭性与局限性,在无医学著作传承时,往往会面对失传的危险。明清时

8、期太医院兴起,从各地招募医学生进行教育。这一手段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医学人才,有助于医学事业的交流与创新,但太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宫廷之内,广大国人并未享受到医学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在传教士推动下的新式医学学校的建立,培养了众多医学人才,为中国医学近代化乃至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尽管在教会学校中,教义或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灌输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性质带有文化同化的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西方教会学校的建立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医学的发展进程。由于清政府对于西方人在中国兴建学校,冲击传统理念持反对态度,教会学校的初期建立与发展举步维艰。初期的医学教学,是在医学院校尚未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多

9、由中国青年在教会中工作或学习,逐步了解西医的知识。由于西医在医学方面的领先地位,中国政府及民间人士逐渐对中医提高了重视程度,北洋西医学堂、北京协和医学堂等医学院校先后建立。但囿于传统观念,清政府对于西医教育仍持保守态度,在立案、奖励方面极为拮据,使得西医学校经费短缺,也有部分学校因学生对医学的偏见而难成规模,使得部分医学院校半路夭折。直到20世纪,医科育体制都是有力的冲击。同时,新的科学技术的引入与普及,在某些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古代关于科技的实用性为主,忽略研究性的思路,使更多中国学者注重理论,改变了科研方式。此外,在对人体治疗观念上,西方的解剖学也打破了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医学

10、的发展,是“西学东渐”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参考文献:1.晚清西医来华及中西医学体系的确立 (鲁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中国近代报刊传播西医研究 (潘荣华,安徽大学)3.碰撞与融合 (郭艳华,山西大学)4.中国高等教育西医学教育的发轫 (秦永杰,第三军医大学)5.美国新教传教士与晚清中国 (江宁,外交学院)老师:先说一下文章参考文献吧。由于是在cnki资源总库中查的学位论文,所有的文献都没有出版杂志以及卷期的信息,下载下来的文献甚至还有手写标题。所以没有办法继续完善参考文献格式了。关于这门课程,我觉得可能与预想的还是略有区别,没有想到会用过多的篇幅来强调北医和协和这两所院校的具体情况。由于课程时间比较有限,还是希望能够更多地从更大更广的角度来探讨医学与人文历史方面的问题,比如这篇论文中涉及到的宏观的医学教育、医学技术等等。春苗电影以小见大,尤其是能更加生动地体现出那个时代的医疗观念和医疗情况,这种方式是比较能够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这个环节强烈建议保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