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257 ,大小:7.98MB ,
资源ID:7099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09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民俗学概论授课.pptx)为本站会员(聆听****声音)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民俗学概论授课.pptx

1、,立志立德立功立言,民俗学概论,1,第一讲 关于文化的诸问题,思考三:中国文化的范围、层次、多样性立志立德立功立言,思考一:文化的构成要素,思考二:孔子雕像及其论语语句彰显了何种文化,3,立志立德,一、文化的概念(一)中国语境中的文化阐释 1、关于“文”的本义、衍生义,(1)色彩交错的图形、纹理、花纹周易系辞“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礼记乐记,立功“五立色言成文则不乱”,各色交错图形,4,左转隐公六年“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语言文字尚书序“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礼乐制度朱熹:“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纹理花纹,5,立志,立德,立功,立言,(4)装饰、修养论

2、语,立志,立德,立功,立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5)审美、道德修养礼记乐记“礼减而乐进,以进为文”,6,2、关于“化”的本义、衍生义(1)本义“变易”、“生成”、“造化”,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2)西汉时期,“文”、“化”两词合而为一,指“文治”、“教化”西汉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7,(二)西方语境中的文化阐释,1、19世纪前期(1)中世纪晚期文化指“道德完美与心智、艺术成就”(2)18世纪中期文化指称人的精神活动。欧洲资产阶级想象的与体力劳动、农民、所谓的野蛮人相区分的、优雅的

3、心理和精神能力。,立志,立德,立功,立言,8,双击,2、19世纪末以来:多义的“文化”概念,立志,立德,立功,立言,“文化”的概念一直处于争议的过程中,并未达成一个完全一致的文化概念。,9,双击,3、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观,立志,立德,立功,立言,(1)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 体”。,10,(2)美国人类学家威廉双哈击维兰,“文化不是不可观察的行为,而是共享的理想、价值和信念,人们用它们来解释经验、生成行 为,而且文化也反映在人们的行为之中。”(3)

4、人类学家恩伯夫妇“文化就是生活中数不清的各方面。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文化包含了后天获得的,作为一个特定社会或民族所特有的一切行为、观念和立志立态德度”立功立言,11,立志,(4)阐释人类学家格尔茨双击,“文化是指从历史上沿袭下来的,体现于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由象征符号表达的传承概念体系,人们以此达到沟通、延存和发展他对生活的知识和态度。”(5)雷蒙德斯库平,“文化是特定社会中代代相传的一种共享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包括技术、价值观念、立德信仰以立及功规范立”言,12,双击,(6)罗斯曼,立志,立德,立功,立言,“文化是指人类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 的研究又要以整体、整合的总的生活方式

5、为研 究重点,它对包括人类行为、人类制造的物件、人类观念的研究”。,13,双击,(7)霍华德,立志,立德,立功,立言,“文化本身是一种习俗性的态度,按照这种态 度,人类群体学习如何协调其行为、思想及其 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因而,文化包含着行为、感知与物质三个方面。行为的要素是指人们如 何行动,尤其是指哪些与人们之间相互作用有 关的行动;感知包括人们的世界观以及一切人 类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方式与准则;物质则 是指人类所生产的物质产品”,14,双击,(8)拉尔夫林顿,立志,立德,立功,立言,“文化指的是任何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而不 仅仅是被社会公认为更高雅、更令人心旷神怡 的那部分生活方式。这样

6、,当把文化一词用到 我们的生活方式上时,它与弹钢琴和谈勃朗宁 的诗没有任何关系。对社会科学家来说,这些 行为只是我们整个文化中的若干组成部分而已。整个文化还包括诸如洗碗、开汽车等世俗行为,而且对文化研究来说,这些世俗行为与那些在 生活中被认为高妙雅趣的事物相比,并没有什 么高下之分”。,15,双击“这么一来,在社会科学家看来,没有 无文化的社会,甚至没有无文化的个人。每个社会,无论它的文化多么简陋,总 有一种文化。从个人跻身于一种或几种 文化的意义上看,每个人都是有文化的 人”。,立志,立德,立功,立言,16,双击,二、文化的构成,1、雷德菲尔德高层文化大传统低层文化小传统,立志,立德,立功,

7、立言,17,双击,2、顾颉刚,圣贤文化,民众文化,立志,立德,立功,立言,18,双击,3、钟敬文第一条:上层文化,第二条:中层文化,第三条:下层文化,民俗文化,立志,立德,立功,立言,19,双击,4、李亦园,物质文化/技术文化社群文化/伦理文化精神文化/表达文化,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20,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双击,可观察文化,不可观察文化,21,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双击,三、文化的特征,立志,立德,立功,立言,1、文化是共享的2、文化是习得的“濡化”过程3、文化是象征的,22,双击,4、文化是整合,立志,立德,立功,立言,5、文化是适应性的6、文化是变迁的,23,双击,四、关

8、于“文明”、“野蛮”的说明,立志,立德,立功,立言,(一)中国文化中的“文明”观1、文治教化、文德论语“夫如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杜光庭贺黄云表“柔远俗以文明,慑凶奴以武略”,24,双击,2、中原与四夷的区分,立志,立德,立功,立言,“文治教化”与“文德方面”礼记“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 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披 发衣皮,有不粒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而穴 居,有不粒食者矣.”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25,双击,3、华夏中心观,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左传“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9、”北宋石介中国论“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陈独秀法兰西与近世文明“文明云者,异于蒙昧未开化者之称也,civilisation汉译为文明、开化、教化诸义。世界各国,无东西古今,但存教化之国,不得谓之无文明”,26,双击,(二)西方文化中的“文明”观,1、欧洲“文明”的词源含义公民的、有组织的、社会生活规则、公民道德2、西方“文明”的变化过程中世纪后期:宫廷礼仪文艺复兴时期:礼貌18世纪: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行为准立志立德则立功立言,27,德国哲学家克里斯汀沃尔夫“野双蛮击国家”、“文明国家”“我们称一个国家是野蛮的,它几乎对心智的美德漠不关心,从而忽视智

10、力的完善。因此由于野蛮国家没有通过教育来培养他们的心智,他们的行为便遵循其自然秉性与好恶的引导”,,“一个有教养或文明的国家,培养心智美德,力求完善智力,以教育培养心智,这样的国家讲求文明,或者符合礼貌和理智的标准”思考陈独秀关于文明的论述,立志,立德,立功,立言,28,双击,3、欧洲的文明观强调一种经过教化、有秩序和有系统知识的社会状态,立志,立德,立功,立言,4、欧洲国家的“文明”观与其殖民扩张,29,双击,(一)文化全貌观,立志,立德,立功,立言,研究一个对象,需要从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和生物的、生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既有共时问题的视角,又有历时问题的观照。(二)文化整合观文化各方面存在相互

11、整合,协调。文化研究要从社会整体角度看待事物,把事物放在自然、社会环境中考察。,五、文化研究需要树立的几种视角30,双击(三)文化适应观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受周围环境的制约、影响。人类通过创造的文化来适应环境。(四)文化普同论与相对论,立志,立德,立功,立言,31,双击,立志,立德,立功,立言,32,1、文化普同论,反思殖民主义,反思种族灭绝,反思文化优越论,33双击世界上现存的所有人类都是同一种属,任何一个人群都不比其他人群更为进化。,立志,立德,立功,立言,2、文化相对论,双击,致力于不同文化间的理解,美国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提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创性和充分价值,应该用它所属的价值体系来评价

12、。一切文化的价值都是相对的,对享用它的族群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因此文化谈不上进步与落后。促进多元文化并存、多元文化主义,立志,立德,立功,立言,34,双击,反思人为对一些文化贴上 的“野蛮”、“原始”的标签。,避免民族中心主义的观念,35,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双击,六、思考探讨文明冲突问题,立志,立德,立功,立言,36,双击,阅读书目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主编: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立志,立德,立功,立言,37,双击1、当今世界各种文明能否做到共存?,立志,立德,立功,

13、立言,2、文明共存的路径在哪里?,38,第二讲 什么是民俗学,一、对民俗学的几点误解,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双击1、将民俗学等同于旅游。民俗学研究是猎奇与寻求奇风异俗、异国风光、偏僻山村。并将 此类旅游认为是采风、访谈、调查,田野调查。2、将民俗学者等同于行走江湖者。混入秘密社会组织,像间谍特工一样无孔不入,并且精通风水八卦等。,40,双击,3、民俗很“俗”。民俗“不俗”。民俗学关注常民、俗民、大众的民俗生活,挖掘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生存智慧。,立志,立德,立功,立言,4、民俗只有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存在。每个人都生活在民俗文化的大网之中。,41,双击,民间何在?,谁之风俗?,民俗学的学科

14、基础,立志,立德,立功,立言,二、民俗的外延与内涵42,双击英美学者眼中的“民”1、威廉汤姆斯:以乡民为主的国民英国学者威廉汤姆斯首创“民俗”(folk-lore)的概念。主张以“民俗”替代“大众古俗”的研究。,立志,立德,立功,立言,(一)民俗之“民”43,(3)大众古俗研究者对双“击民”的界定约翰布兰德论大众古俗“拥有古俗的民众是社会的大多数,他们处于人类政治结构的底层,这些人可被称为愚民”,(4)汤姆斯民是以乡民为主的普通民,众。,致使后世学者将民俗主体视为后进阶级或仅限于农民,立志,立德,立功,立言,44,双击,(1)民俗学史上第一个流派,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在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影响

15、下产生代表性人物麦克斯缪勒。神话语言疾病说神话是一切民间文学的源头,神话是民族的集体创造,反映了集体意识、集体心理。神话是民族的,民俗之民是整个种族。,2、比较神话学派:种族45,双击(1)爱德华泰勒开启了人类学派的民俗研究追溯人类历史到“野蛮人”时期提出了文化遗留物学说构拟人类文化进化的全貌,立志,立德,立功,立言,3、人类学派民俗学家:乡民、野蛮人46,双击指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搜集比较古代种族非实体的遗留物(故事、迷信、思想观念等)研究极少受到教育、极少取得文明进步的民间群体、大众等。民俗保留在进化上落伍的阶级、欧洲农民、受过教育人们生活中。,(2)安德鲁兰47,立志,立德,立功,立

16、言,双击什么是民俗及其功用民俗学是关于传统的科学研究对象:未受学校教育的那些人的知识整体衡量民俗之民的标准:欧洲学校教育,(3)爱德文哈特兰德48,立志,立德,立功,立言,4、纳特等人:农民,双击,(1)阿尔弗雷德纳特1899年田野和民俗,立志,立德,立功,立言,民俗是遗留物,民俗是关于民的知识。文明是城市生活的产物,民俗是乡村生活的产物。民俗之民是社会中那部分没有学问,又最落后的人他们一直与大地母亲处于最亲密接触中,双肩被压上使土地生长食物,并完成人类繁重和肮脏的工作的任务。,49,双击,(2)英国民俗学会,立志,立德,立功,立言,1914年民俗学手册民俗流行于落后民族、发达民族的不文明阶级

17、中。,50,5、多尔逊:乡下人和部分城市人,乡村乡土的农民的农民 文盲口头语言落后的 迷信的 巫术的 偏远的,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城市城市的工业的工厂工人 有文化的人大众传播媒介现代的理性的科学的中心的,51(1)批评传统民俗学对“民俗”的双界击定基于“城市中心的对比”形成,双击,(2)城市民俗研究的兴起、发展,立志,立德,立功,立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罗杰亚伯拉汉斯深入到流浪汉宿营地:费城街巷里的黑人民间叙事文学英国利兹大学唐纳德麦克尔维一个工业区的口头传承和信仰面面观一个英国城市工业区的口头传承的谚语成分,52,双击,(3)论证、拓展城市民俗,立志,立德,立功,立言

18、,1971城市有民俗之民吗:修正传统的民俗研究看法批评传统的对民俗研究的看法指出民俗研究呈现出现代性,面对城市中心、工业革命、时代问题与思潮。(4)民俗之民趋向于“匿名群众”真正意义上的乡下人、迁徙到城里的乡下人以及他们的部分后代,53,6、阿兰邓迪斯,双击,1977什么是民俗之民,(1)批评传统民俗学对民俗的界定不利于学科发展民俗学家将“民”等同于农民阶层、乡村群体,城市居民不属于“民”的范畴、没有民俗。民俗在遥远过去创造,民俗是遗留物。现代人根本不创造新民俗,而且越来越忘掉民俗,民俗不久就会荡然无存。,54,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双击,(2)民俗之“民”具有最广泛的内涵民(folk)可以

19、用来指任何人类的群体,只要这个群体至少有一个共同点。,至少有一个共同点的群体,有自己的传统,思考:校园有无民俗之民?,立志,立德,立功,立言,55,中国学者眼中的民,双击,1、愈之:不分阶层的民族全体,立志,立德,立功,立言,(1)1921年,论民间文学(妇女杂志),将folklore译为“民情学”提出民情学范围指出在民情学中,民间文学是最重要部分。创作群体是民族全体,56,双击(1)1918年,歌谣周刊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歌谣歌谣是“国民心声”,从民歌里能够考见“国民的思想、风俗与迷信等”自然属性的表现形式具有地域性、性别差异、职业差异等。,立志,立德,立功,立言,2、歌谣周刊:按自然属性分类的

20、国民57,双击(1)1927年11月1日,民间文艺刊物创办,董作宾为敬告读者:“从历史上演成的一种势力,使社会分 出贵族和平民两个阶级,他们不但生活 迥异,而且文化悬殊”,“一个是贵族 文化,一个是平民文化”。民间,不限 于汉族;凡属于中国领域内的一切民族,如苗、瑶、畲、蛋、罗罗,等等皆是。,立志,立德,立功,立言,3、民俗周刊:突出社会阶级属性的平民或民众58,双击,(2)1928年3月21日,民俗周刊,立志,立德,立功,立言,民俗发刊辞:我们要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来认识民众!我们要探检各种民众的生活,民俗的欲求,来认识整个的社会!我们自己就是民众,应该各各体验自己的生活。顾颉刚,1928年3曰

21、20日岭南大学演讲:“圣贤文化与民众文化”,59,4、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劳动人民,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双击(1)新中国成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2)1950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郭沫若:民间艺术的立场是人民,对象是人民,态度是为人民服务。(3)钟敬文口头文学: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劳动人民,60,5、钟敬文:以人民为主的全民族,立志,立德,立功,立言,(1)1979年,七教授建立民双击俗学及有关研究机构的倡议书(2)1983.5,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钟敬文民俗学的历史、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民俗之民是“民族全体”。民是一个历时与共时的动态概念。,61,(二)民俗之“俗”,立志,立德

22、,立功,立言,62习俗、风俗、民俗、土俗、低双俗击、伤风败俗中国典籍中关于民俗的记叙:礼记“礼从宜,事从俗”(孔颖达:宜方便,俗土俗)礼记王制“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礼记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双击,史记孙叔敖传“楚民俗,好痹车”,立志,立德,立功,立言,汉书董仲舒传“变民风,化民俗”管子正世“料事务,察民俗”,63,(一)汤姆斯:民众的知识 双击1、folklore的提出 1846年雅典风提出:贵刊发表文章对英格兰称之为“大众古俗”或“大众文学”的那种东西感兴趣。与其说这些东西是文学,不如说它是知识。用Folklore民众的知识来指称更为合理。,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外国学者关于“

23、俗”的界定64,双击,2、民俗的内容,旧时的行为举止、风俗、仪式庆典、迷信、叙事歌、谚语、传说、节庆、神话民俗包括语言、行为、精神。,不包含物质民俗、制度民俗,精神文化说之渊源,立志,立德,立功,立言,65,双击,3、提出民俗的中心任务,收集民俗,编成不列颠神话资料,理解民俗学的一些主张与文学的渊源关系,立志,立德,立功,立言,66,双击,1、EB泰勒民俗是原始文化遗留物,2、安德鲁兰风俗与神话欧洲民众的传说、故事、风俗、信仰,原始人的习惯、神话、思想观念,民俗是过去时代的产物,民俗只涉及精神文化现象,物质民俗方面留给考古学,立志,立德,立功,立言,(二)人类学派民俗学:古代遗留物67,3、班

24、恩民俗学手册,民俗是“文化遗留物”,包含双“击传统的信仰、风俗、故事、歌曲和俗语”,风 俗,故事、歌谣、俗语,信仰、行事大地和天空植物界 动物界 人类人造的东西灵魂和来生超人存在 预兆占卜 巫术疾病、巫术,社会、政治制度个人生活仪式 职业和生产依日历定的斋戒、节庆竞技、体育、娱乐,故事 歌谣 叙事歌谚语 谜语惯用韵语 地方性俗语,立志,立德,立功,立言,68,立志立德立功立言,(三)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口头文学,1、美国人类学家将folklore双等击同于“民间文学”2、威廉巴斯科姆民俗学和人类学(1953)民俗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对人类学家来说,民俗是文化的一部分,但不等于整个文化。民俗

25、包含:神话、传说、故事、谚语、谜语、,叙事歌谣等方面。,民俗不包含:民间艺术、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服饰、民间医疗、民间风俗、信仰,69,3、民俗、神话和传说标准双词击典,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在人类学用法中,民俗这个术语变得常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谚语、谜语、韵文和其他以 口头语言为媒介的艺术表现形式。民俗 可以被界定在语言艺术范围内。4、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弗朗西斯李厄特利:民间文学:一个操作性定义以前把民俗范围确定得过大,现在把民俗定义为民间文学,是一切口头传播的文学。包含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艺术,70,1、反对将民俗定义为“古俗双”击、“古董”趋向。2、提出用“口头文化”、“传

26、统文化”、“非官方文化”代替“大众古俗”。传统需要重新界定,传统具有变化性。3、民俗是口头的、传统的和非官方的民间文化,民俗所代表的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特殊部分。民俗文化也反映了时代精神,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四)多尔逊:传统民间文化71,(五)阿兰邓迪斯:传统民俗形式,立志,立德,立功,立言,1、解除了民俗是口头传承的限双击定。民俗形式并非只是口头形式传承,身体姿势、动作、墓志铭、传统书信等。2、解除民俗在阶级、阶层方面的限制3、强调传统的共时性,72,双击,4、列出民俗的形式,立志,立德,立功,立言,神话、传说、故事、脏话、驳词、打招呼套语、民间服饰、舞蹈、医药、民间命名(绰号)、题词

27、、墓志铭、厕所留言、玩笑行为、节假日 风俗5、贡献:摆脱了遗留物学说桎梏、使民俗学成为面向当代生活的学问6、局限:群体传统过于空泛,不易把握,73,(一)英国人类学派影响下的双俗击1、愈之,论民间文学,第一:民间信仰、风俗,故事:演义、童话、寓言、趣话,第二:民间文学,有韵文的歌谜、小曲,第三:民间文艺,片断材料:乳歌、绰号、地名歌,中国学者眼中的“俗”74,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双击,2、钟敬文,1931年信仰及行为,制度与习惯艺术与行为,75,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双击,1、江绍原,立志,立德,立功,立言,提出用“民学”称呼“民俗学”提出民俗之俗研究文化虽升至较高平面,然不是普及于一切

28、分子之社会中“民”阶级之 生活状况法则及其物质的经济基础、观念形态、情感表现等方面的内容。,(二)欧洲大陆民俗学影响下的俗76,2、杨成志,民俗学之内容与分类,介双绍击法国学者山狄夫民俗学概论、瑞士学者霍夫曼克莱耶民俗学文献录的内容。,通论 乡村 建筑物用具 象征物技艺一般艺术,人民心理现象惯习及其原物饮料、食料 惯性(仪式过程、会社、教会)民众法律信仰,家庭医药 一般民间文学理论 民间诗歌民间故事民间戏剧历法历书民间语言名号,立志,立德,立功,立言,77,(1)20世纪30年代,“民间文双击化”(2)1979年,重新思考“民间文化”内涵(3)1982民俗学及其作用,“生活文化”民俗学是一门社

29、会科学,是一门人文科学。研究对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立志,立德,立功,立言,3、民间文化到生活文化78,双击,(一)民俗概念,民俗即是“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二)民间与风俗1、民间民众中间官方民是所有人群。,三、民间何在,谁之风俗79,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双击,2、风俗,立志,立德,立功,立言,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相传,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80,四、“民俗”的范畴,811、学科发展史上对“民俗”双狭击义的理解文化遗留物学说民俗是已进化

30、到较高文化阶段的民族所残存的原始观念与习俗。精神文化说德、日学者对精神文化学说的推崇。认为从俗民生活中挖掘一种民族理念,民族精神的模式。这些东西是本民族最优秀的东西,然后将这些优秀的东西推广于整个国内民族中,整个民族那么也就成了最优秀的民族。产生文化优越论,看到被认为不优秀的民族文化,就希望对他们进行教化。,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双击,(3)民间文学说,(4)传统文化说将民俗仅仅限制在传统文化中,从而将当代出现的一些新兴民俗排斥在外,最终缩小了民俗学的研究范畴。拓展民俗学的视野:生活方式,生存意识、文化意识,民俗代表了不同地域、不同人类群体、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民俗的存在,就是民俗学研究的范

31、畴。,82,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双击,(1)物质民俗,立志,立德,立功,立言,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2、“民俗”的范畴83,双击,(一)民俗学的任务(二)民俗学的学科体系民俗学原理,民俗史民俗志 民俗学史民俗学方法论资料学,五、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84,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双击,1、对民族文化的认识,立志,立德,立功,立言,2、指导生活,移风易俗。3、实用价值4、颐养身心,(三)学习民俗学的价值85,双击,阅读书目,立志,立德,立功,立言,民俗学手册,班恩民俗学,关敬吾世界民俗学,阿兰邓迪斯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中国民俗学,乌丙安民俗学概论,陶立璠,86,双击,第三讲 民俗的特征

32、与功能,立志,立德,立功,立言,87,一、民俗的基本特征,双击,1、民俗的集体性全民性,社会性2、传承性与扩布性(时、空方面)(1)传承性传承时间上的延续性。传承的功能性,88,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双击,(2)扩布性扩布的选择与有条件,扩布的方式正常扩布,非正常扩布,89,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双击,(1)稳定性,稳定性与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的相关性(2)变异性内部原因文化变异(变革)外部原因,3、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90,立志,立德,立功,立言,双击,4、民俗的类型性(模式性),立志,立德,立功,立言,(1)类型性,民俗文化表现形式是一种民众共同遵守的标准(2)民俗类型大同小异5、民俗的

33、规范性与服务性规范性服务性6、民俗的民族性与族群性,91,二、民俗的社会功能,双击,(一)教化功能教育、模塑作用,立志,立德,立功,立言,(二)规范功能对社会成员行为方式的约束、软控(三)维系功能 凝聚力、文化认同(四)调节功能,92,双击,思考:民俗与伪民俗、新创造民俗,立志,立德,立功,立言,93,双击,第四讲 中国民俗学发展简史,立志,立德,立功,立言,94,双击,国际、国内大背景相关,立志,立德,立功,立言,(一)中国纳入世界体系与中国开明人士富国救民的探索1、中国成为殖民对象2、开明人士寻求救国富民之路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鲁迅,一、中国民俗学运动出现的背景95,(二)一战与民族资本主义、双工击人阶级1、一战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增强,立志,立德,立功,立言,2、1915年新青年杂志创刊3、1917年十月革命的影响李大钊蔡元培与北京大学4、国共合作与南方革命中心的形成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