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9.61KB ,
资源ID:71127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1127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当前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难点与对策150508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难点与对策150508Word格式.docx

1、_ 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的停业、兼并、改革,造成大量企业职工下岗。这些下岗职工普遍存在学历低,年龄大,观念陈旧等特点,也正因为这些特点,使得他们再就业的问题难以解决。与此同时,失业与再就业问题困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促使下岗职工顺利实现再就业,政府部门想了许多办法,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也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为下岗职工提供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指导以及专门的职业介绍机构。全文内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下岗职工产生的原因,分析了下岗职工失业的现状。第二部分阐述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存在的难点,找出了下岗职工失业与再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

2、合第一部分总结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为第三部分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对策做了铺垫。第三部分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各主体对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培训方针,完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措施。本文对于下岗职工的失业原因和再就业培训问题作出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经验,提出我国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策略,以达到大幅度地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率的目的。关 键 词:下岗职工 失业 再就业 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D630.3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some companies

3、were out of business and reformed, a large number of employees were laid off. These laid-off workers generally have low degree and old ideas. Because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re-employment is difficult to solve, meanwhile, Unemployment and re-employment troubled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mote

4、 the laid-off workers re-employment, the government made a lot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spent power, financial and material resources as well to provide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career guidance, and specialized employment agencies.The full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

5、t part introduced the causes of the laid-off workers in our country, 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employment. The second part expounded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laid-off workers re-employment, found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between unemployment and re-employment, combined with the first

6、 part about the reasons, set the stage for the next part. The third par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ircumstance of the our country, putting forward the valid measure and actively perfect way in the re-employment training of the laid-off workers to each part.This paper discuss the reasons and problems

7、of the re-employment training of the laid-off workers, drawing lessons from foreign nation, putting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the re-employment training of the laid-off workers of our country, by attaining an exaltation of the re-employment rate.Key words:Laid-off workers, Unemployment, Re-employment,

8、 Problem, Strategy引 言随着企业改革,技术进步与产业机构调整的逐步深入,下岗职工日渐增多,能否妥善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国企改革的成败,而且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下岗失业与就业不足的问题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且必将成为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由来已久。下岗职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经常谈论和媒体上经常出现的一个名词,是市场经济、市场竞争、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产物。如果下岗职工得不到合理的安置,这不仅影响国家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更会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可以说在全面

9、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失业和再就业问题成了经济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个突破矛盾。大力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是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保证体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而探索解决再就业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已经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紧迫而重要的课题。由于下岗职工群体结构的复杂,既有行业企业的不同,又有下岗职工自身条件的差异,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需要根据下岗职工的年龄老少和就业能力的高低,难易不同指定因人制宜,因企制宜,因行制宜,因地制宜的各项政策。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每一个劳动者来说,就业是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小康的经

10、济基础,也是人们体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过程。处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面对较大的下岗群体和一定的就业需求,我们应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提供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政府优惠扶持政策,让下岗失业人员真正实现再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是老百信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重大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本文对于下岗职工的失业原因和再就业培训问题作出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经验,提出我国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策略,进而使下岗职工再就业率大幅度地提高。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国下岗职

11、工产生的原因失业下岗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讲早已不再是什么陌生的词汇。早几年,哪家有下岗在家的还曾经一度被人瞧不起,觉得肯定是在单位没有把工作干好。其实,造成下岗的原因很多,职工本身虽然也是一个原因,但大多数还是存在于人为不能控制的客观原因。(一)计划经济统包分配的历史遗留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制度造成的劳动力管理体制上的欠缺。在计划经济时期,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全部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包到底,而这种统包的趋向主要是分配到国有企业中去,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国有企业人员过剩,不言而喻也为日后企业出现大量职工下岗埋下了隐患。企业的劳动力只能进不能出,不能流动,致使企业人员越来越多。而劳动力进了企业也

12、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一直到死都由企业来管。在进入了市场经济后,原有的体制虽然已经打破,但有些由旧体制遗留下的弊端在有些企业还依然存在而没有得到解决。(二)企业改制等变革形成的分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探索寻求公有制实现和完善的形式,打破了原有计划经济中不合理的国民经济格局和秩序。一切从符合经济规律出发,一些在计划经济时在人们看来还不错的企业出现了“运转不灵”的情况。企业的领导层也手足无措,不知道下面该怎么办了。在无奈时,企业选择了资产重组或资产转让、兼并、拍卖、租赁、破产。企业的大幅度变革,无疑涉及到企业的劳动力,造成相当一部分劳动者被随之分流出去。(三)企业内部管理造成劳动者转行难职工在企

13、业中工作,一切由企业操心,由企业来管,长期以来一部分职工在企业中养成了一种惰性,在思想上也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职工的自身素质越来越低。有的职工的思想是只要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干别的都是不务正业。有的职工干一个工种,一干就是几十年。除了自己干的工种,别的什么都不会。一旦企业的设备换代或升级,职工掌握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就不能适应了。这种职工掌握的技术单一,造成转行非常困难。有的在企业内部几次调换岗位都不能胜任,最后不得不下岗。二、下岗职工再就业存在的难点正如希望工程是为了帮助失学的儿童再入学一样,再就业工程是政府推出的一项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尽管再就业存在着不少难点,但

14、如果政府及社会各界积极地发挥作用,综合运用政策的扶持和再就业服务的手段,尤其要重点帮助下岗失业6个月以上的职工和生活困难的企业职工,再就业现状也会变得越来越好,再就业率也会明显提高。(一)下岗职工的文化与技能整体水平不高文化程度一方面决定了下岗职工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下岗职工的文化程度由于其就业观念及职业类别存在着很强的相关,因此这两个方面可直接影响再就业率的高低。据有关部门一次关于文化程度影响就业率的调查,调查中将被调查下岗职工的文化程度分为小学、初中,中专及技校,非全日制大专(如:职大、函授等)、正规大专及以上学历。通过调查发现,具有正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明显高于其他学历

15、的人,其次是中专及技校这种有过专业方面培训过的职工再就业率也比其他学历的人略高,其他文化程度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率比较低。尤其对于女40岁、男50岁这类“4050”下岗人员,再就业更是难上加难。他们不光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思想观念滞后,长期的在企业内部工作,还造成他们的应变能力差。这类人群在企业中即使转岗也不一定能满足新的专业职业技能的需要,导致不少人员下岗,以及下岗后很难再就业。(二)下岗职工的男女性别及年龄差异大性别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也存在着难点。就有关部门调查,男性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为24.3%,女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为17.9%,比男性低6.4个百分点,可见女性的再就业难度比男性还要高一点。

16、造成女性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女性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但也应该看到,女性在就业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如一些商业、服务业等行业对女职工的需求量比男性更大。年龄与再就业率的关系与我们预想的恰好相反。我们设想由于年龄偏低的下岗职工缺乏工作经验,职业技能较低,而年龄较高的下岗职工其工作能力也有所下降,所以年龄偏低和偏高的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难度应该更大。然而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再就业率在年龄上呈现出两边高中间低的双峰态分布。年龄在18-34岁的再就业率为24.8%,年龄在35-45岁之间的再就业率为16.9%,年龄在50-59岁之间的再就业率为23.5%。由此看来,岁数介于40-50之间的下岗职

17、工再就业的机率较其他年龄段的人员低,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给予重视。(三)下岗职工的职业类别有局限性目前社会对各类职业的需求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下岗职工以前的职业种类对其现今再就业有着较大的影响。与许多新兴行业技术含量的提高有关,目前社会上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较其他职业更大,只懂得传统专业技能的职工远不能胜任。对于再就业的问题,据我们在基层工作中发现:一些下岗职工不愿意再次就业。他们有的有一定的经济来源,生活还算富足。有的生活并不宽裕,但也不愿意从事一些所谓的脏活、累活觉得无论是自己还是家人都很没面子。另外,下岗职工由于在企业时间比较长,他们再就业的求稳心态就比较严重,特别是在35岁以上的下岗职

18、工一般都处于“上有老、下有小”承上启下的时期,家庭负担较重,在再就业时会更加慎重,这一点让人理解。可是过分注重工作的稳定性使得他们对一些稳定物质的追求期望过高,这对于再就业也存在着较大的难点。尤其是“4050”人员即下岗职工中男年满50周岁以上,女年满40周岁以上的人员,这类人群不光由于年龄偏大,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劣势地位,对于职业类别的选取也是非常单一且有局限性的。所以,这一年龄段的下岗职工也是再就业比较困难的人群。三、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对策 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更重要的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从而解决我

19、国职工失业与再就业的问题。实施再就业工程,就必须依赖政府、企业、劳动者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国家为下岗职工特别是“4050”的再就业问题,相继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及自己的一技之长实现再就业。(一)职业指导是实现再就业的前提1.心理障碍问题的指导下岗后,由于生活的压力,社会的舆论,许多下岗职工心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存在一些心理障碍,这对他们的就业有不小的影响。他们想不清楚自己还能干点什么、什么样的职业适合自己,更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潜力和优势。以我们日常接触的某些下岗人员为例:一些人来求职,问他有什么特长?自己觉得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回答是:我什么工作都能干,什么工作

20、都能胜任。可一经给他介绍工作,则出现了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情况。技术性工作干不了,一些脏活儿、累活儿不愿意干。有的是“非国营单位不去”,有的是“只要伺候人的活儿不干”,还有一些下岗职工自卑感很强,不敢面对现实与竞争,“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有的想图轻松“吃低保”,以这样的心理状况来养活自己的后半生了。这种思想不仅错失了找到工作的良机,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再就业进程。要想使下岗职工尽快就业,顺利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最主要的是要解决他们思想上的问题,引导他们面对现实,了解和认识自己。通过职业指导解决失业人员心理方面的问题,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教育他们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21、,以再就业的典型例子说服他们逐步建立和抬高自信心,并拓宽就业门路。要引导失业下岗职工面对现实,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帮助自己决定选择什么职业,放弃许多模糊的认识和搓得不切实际的念头,选择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积极主动地进入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行动中去,开创自己再就业的新局面。2.针对特殊群体和个体的指导全面了解下岗职工中的特殊群体和个体的具体情况。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科学、客观地提供再就业的指导意见和有关用工单位的需求情况。“4050”人员是下岗职工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为了保证他们的生活,保持社会的稳定,帮助“4050

22、”下岗职工再就业,成为了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对这类人员的指导,要对“4050”人员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他的工作经历、现在的技能水平、家庭情况、心理的想法等。对“4050”人员详细讲解当前的社会形势、劳动力市场状况、政府对“4050”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解答他们的一些问题。对“4050”人员的心理起到了安抚作用。让“4050”人员体会到政府的关心和帮助,增强实现再就业的信心。对于能力方面,大部分“4050” 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和原来所从事工作单一性的特点,这些造成他们在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很难适应当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这些下岗职工自身素质低也是造成再就业比

23、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都以自己年龄太大、学什么都学不会了等一系列的理由,不去主动参加再就业培训,找理由不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但是为适应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根据下岗职工的意愿指导他们参加各种类型的技能培训才是最重要的。下岗职工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具有就业竞争的能力。我们应该利用职业指导的优势,让这些特殊的下岗职工群体充分了解职业培训的重要性,积极鼓励他们多参加此类培训,多掌握几门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再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进一步了解他们在再就业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政府会不定期的派人深入到社区居委会组织下岗职工中的特殊个体召开座谈会。对于他们其中有特殊情况的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一对一”

24、的职业指导。比如:对于有明确求职目标的就业困难人员,帮助他们分析目标的可行性,达到目标的方法,帮助其设计求职方案,教其求职的技巧。对于一些离异、身体上有残疾的就业特困人员,在感情上给予支持,给予他们鼓励,尽量帮助他们在社区或公益型就业组织实现再就业。对于在择业求稳心态过重的下岗职工,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宣传,增加他们的社会生存安全感,从而降低再择业方面的求稳心态。这些有针对性地指导,使下岗职工在择业观念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二)发展技术教育是实现再就业的根本1.理论知识与传统技术的巩固过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简单、规模较小、可模仿性较强,工人稍加培训即可上岗,且职业相对稳定。这种办法解决

25、了劳动就业中的劳动者数量的问题,对于劳动力供给的质量与结构问题无法解决,于是就会出现那种剩余与职位空缺并存的局面,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不完全在于物质资源的丰裕程度,而主要在于劳动者的智力程度。虽然当今社会涌现了不少新兴的行业,需要新技术新方法,但这些无疑还是要根据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传统技术,才得以创新新技术。所以,传统做法从劳动力需求角度来研究扩大就业的对策来讲,还是有它的合理性,虽然其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但在知识经济社会的今天,拥有牢固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传统技术,去开发新技术才是实现再就业的第一步。不要为了创新而忽略了最基础的东西,那样即使今天就了业,明天照样失业。2.新信息化技术的培

26、训由于下岗职工普遍存在技能水平单一或缺乏一技之长,凭借原有的技能无法适应再就业的需求,以至难以就业。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由政府的有关部开办了一些下岗职工的培训班,为下岗职工提供免费培训。以北京地区为例:各个区县都有一个或几个专为下岗职工开办的免费技能培训学校。根据下岗职工的情况,举办不同形式、不同专业的培训,特别是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让下岗职工都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提高求职的竞争力,促进其实现再就业。再就业培训对提高下岗职工的技能,提高再就业率的作用十分明显,政府相关部门应大力加强再就业特别是免费培训工作。将下岗职工中低质人力资源转化为优质人力资本。通过大力发展技术教育来提高下岗职工的持久就业

27、能力。所谓持久就业能力,就是指劳动者拥有一定的知识与技术和能力的前提下,离开人力资本投资是不可能的,这就决定了进行下岗职工培训、再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解决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主要是要更新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实行终身教育。(三)供求信息采集和职业介绍工作是实现再就业的关键职业供求信息是职业介绍和就业服务工作的灵魂,开展职业介绍工作和就业服务工作,要依靠充足的职业供求信息。职业供求信息的采集,既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工作环节,也是职业介绍和就业服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更是职业中介服务机构生存发展的根基和“生命线”。因此,求职者和用工单位两方面信息的采集和储备,特别是供需数量和结构变化

28、的相关数据,对及时掌握下岗和就业的动态状况,出台相关政策,保持社会稳定至关重要。1.做好供求信息采集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就业、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政策,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城镇失业人员实名制登记信息采集工作。根据就业市场的供求状况,对就业失业尤其针对55周岁以内女性和60周岁以内男性居民,即“4050”群体,实现实名制登记,这样不仅能够准确掌握和分析其现状,更能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再就业工作。信息采集的主要渠道参考如下:(1)成立专职和兼职的信息员队伍,改变在单位坐等服务,走出去到用工单位搜集信息,做好人力资源储备。社区可利用自身优势,加强辖区内空岗服务的实施力度。(2)建立空岗信息报

29、告制度,从方便用工单位的角度出发,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空岗信息的登记。用工单位可通过电话或传真的形式,把用人需求和愿望告知职业介绍工作人员;用人单位可亲自到职业介绍机构进行登记等等。(3)利用电脑网络低成本、更新快等优势采集空岗信息。通过网络更快地进行职业供求信息的采集和传递。2.健全职业介绍工作政府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将各相关职能机构结合起来,互通信息,共同为求职者想办法,最终实现顺利再就业。地市一级或规模较大的职业介绍机构应实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全方位“一站式”就业服务。还可以通过与职业培训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信息联网,并联合办公

30、等形式,切实保障求职者通过“一站式服务”能够尽快地找到工作。据了解,我国北京、上海、武汉、江西等省市已为下岗失业人员的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报、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实行“一站式服务”,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劳动市场供求信息。信息发布的主要形式参考如下:(1)利用电视台、报纸等多种形式发布空岗信息。(2)社区可以充分利用宣传栏、信息栏的功能作用,发挥灵活、经济、长期保留信息等独特的功能,是信息发布的一种有效手段。(3)在劳动力市场设置大屏幕及触摸屏,既方便求职人员,也方便用工单位双方及时了解及查询需求信息。(4)利用网络发布信息,使下岗职工及时了解空岗信息,是帮助求

31、职者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途径。帮助下岗职工尽早就业,为他们提供真实、准确的岗位信息。下岗职工也可以利用各种方式了解用工单位的用工信息、单位的基本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和能发现自己潜质的单位。实现人职匹配,使用工单位和下岗职工获得“双赢”。结 论失业现象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取决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再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解决就业特别是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改制的长期成果,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尽管目前面临着沉重的失业和就业压力,但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发展信息、克服困难,虽然政府不能完全解决下岗问题,但是政府可以适度增发需求量与政府调控政策,避免产生大量失业人口,将失业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总之,创造再就业机会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等各个方面都行动起来,这是治理下岗失业与再就业的根本。政府应该把握好宏观调控力度,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争取特殊的措施,改革就业制度,调整就业结构,完善市场机制,创造就业机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岗位的不断增加,再就业机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就业能力的不断增强,下岗失业问题一定会逐步得到妥善解决。参考文献1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