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95.50KB ,
资源ID:711419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114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聆听****声音)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doc

1、第二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山东省滕州一中 赵汝常【考点明确】1、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主要山脉名称、走向、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和特征。3、中国的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分布。 【考点解读】高中区域地理课题教学首先应向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靠拢,整合高中地理原理、规律、方法和思想,而不是纯初中地理内容的复习,具体体现在“双目标”上体现高初中地理知识内容的有机整合与融合、体现高考四项考核能力的有效培养与渗透,使得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内容与高考地理考试内容密切结合。为此本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参照了以下原则:一是以区域为载体构建与本课题相关的高中地

2、理内容,二是以案例和试题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要重建中国的地形专题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构建与中国的地形相关的试题结构。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还要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题目,可以体现对专题知识内容的适当扩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说出主要山脉名称、走向、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和特征。3、了解中国的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分布。(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

3、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教学方法】案例探究、学案导学法、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的人口分布东多西少,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布不均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造成这种分布状况是由多种因素影响而成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地形,今天我们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中国的地形。以结合实际的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

4、。目标展示学习目标1、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主要山脉名称、走向、分布,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和特征。3、中国的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分布。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自主学习结合地图,自主复习,完成学案“基础知识自主学习”第一部分。(时间:2分钟)板书:第二节 中国的地形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展示平台,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多媒体:展示我国各类地形类型面积占全国的比例示意图,让学生总结出“地形类型复杂多样”的结论。展示“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沿32N)”引导学生

5、总结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结论。展示“中国地形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让学生找出三级阶梯的主要界线。利用图片等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自主进行归纳,提高学生读图能力。问题探究问题承转过渡:刚才我们分析了我国地形地势总体特征,那么,这样的特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为此,我们分三个小问题展开小组探究。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要求:以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讨论成果。(时间:8分钟) 问题探究1: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问题探究2:河流从高一级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问题探究3: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

6、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提问学生回答讨论的成果。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教师并点拨更正补充。过渡:刚才我们主要分析的是中国的地势特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复杂多样的地形类型也给气候、水文、土壤、农业、工业等带来很大影响。多媒体:展示地形特征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问题探究有助于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题目的把握上,应把高初中地理知识充分融合。二、中国主要的地形区过渡: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优势。那么,构成这一大优势的基本骨架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从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分析,得出: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 多媒体

7、:出示“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学生活动:读图思考我国山脉按走向大致分为几组?各组走向的山脉中分别有几列山脉?名称是什么?观察山脉的标注在图上有什么规律。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在山体上。教师补充: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界,海拔8 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其雄壮、神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教师小结:各种不同走向的山脉纵横交错,把我国地表分隔成若干个地形区;山脉常成为各地形区之间的界线。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探索与研究、发现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过渡: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复

8、杂多样,除了刚才研究的主要山脉以外,还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结合地图,自主复习,完成学案“基础知识自主学习”第二部分。(时间:5分钟)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展示平台,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巩固提升填表活动:(填写部分山脉两侧地形区名称)(见多媒体课件-幻灯片34)地形区图片欣赏:(见幻灯片35-40),巩固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三、中国的地质灾害过渡: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使得我国每年均有程度不同的地质灾害发生,那么,我国有哪些地质灾害呢?这些地质灾害的分布和成因有什么规律可循呢?结合地图,自主复习,完成学案“基础知识自主学习”第

9、二部分。(时间:4分钟)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展示平台,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探究问题承转过渡:刚才我们分析了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分布。在此基础上,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面两个问题。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问题探究4:你能解释我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吗? 问题探究5:泥石流多分布在西南地区,东部地区不会发生泥石流。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要求:以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讨论成果。(时间:3分钟)提问学生回答讨论的成果。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教师并点拨更正补充。利用合作讨论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多媒体:通过知识结构来总结,再次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利用知识网络示意图,帮助学

10、生理清思维。巩固练习【随堂练习与检测】1我国地形对环境影响的错误叙述是()A地势西高东低,使来自海洋的水汽能深入到大陆内部,季风气候区广布B地势阶梯分界处附近的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C地形多种多样,为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D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多种作物的生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下图为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2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塔里木河下游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云贵高原 D东北平原3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其作用形式分别为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读醉林示意图,完成45题。4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A崩塌 B滑坡C水土流失 D地震5下列地形区,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是()A内蒙古高原 B准噶尔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云贵高原当堂训练,当堂达标,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附-答案: 1.D 2.B3.B 4.B5.D课下作业布置作业【自主学习丛书本节内容相应部分】【板书设计】第2讲 中国的地形一、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二、中国主要的地形区三、中国的地质灾害第 5 页 共 5 页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