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6.56KB ,
资源ID:71484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1484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海南高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海南高考生物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培养早期,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空间资源充足,利于实现种群数量J型增长。感悟:对常考的生物材料(酵母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豌豆等)要进行综合复习。它们不仅是生物实验的常用对象,也是考查各种知识点的载体。3.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 B.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 C.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 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 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及水对呼吸作用影响,难度系数为0.71,答错的学生多选C。本题涉及的实例集中在课本95页的资料分析中,如果认真研读此部分,很容易做对。错选C的学生不了解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细菌,无氧条件下才能大量繁殖,

2、这也体现学生缺少生活常识。农业上种子浸泡后利于萌发,因为自由水增多,提高代谢水平,加快有氧呼吸,促进细胞分裂、生长;若贮藏种子则要风干,降低其呼吸强度。故A、C、D选项均错。要落实资料分析的功效,重在应用原理、分析实例。4.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和?或过程?或?B.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C.动物细胞内,过程?比过程?释放的能量多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产生H,过程?消耗H 在不同种类的细胞中考查呼吸作用的过程,且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难度系数为0.409,答错的学生大多数选A,几乎与答对的学生一样多,其次是D、C。 在图中,过程?表

3、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过程?表示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错选A的学生认为植物只有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其实植物两种无氧呼吸方式都有,如小麦种子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而玉米种子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产生乳酸的还有: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课本中提到植物的根、马铃薯块茎、苹果果实等植物器官的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但没有指出其无氧呼吸产物有何不同。故较多学生错选A。,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是无氧呼吸及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不能进行过程?(即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故B选项对;大量的能量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释放,故C选项对;乳酸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二阶段还原丙酮酸为乳酸,故D选项对。对同一生理过程

4、的复习,既要牢记其统一性,又要区别其多样性(差异性)。例如光合作用,除复习光反应与暗反应,还要区别光合作用在高等植物、低等植物、蓝藻、光合细菌里进行的差异。SPW,,5.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选D 以曲线的形式考查酶的催化作用。难度系数0.678,答错的学生多选C,其次是D。错选C的学生主要是没有认真审题,该题是讨论酶在不可逆反应中的作用结果,不是在可逆反应中的作用。酶能明显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故

5、反应物浓度下降的较快,由于该反应为不可逆反应,最终反应物会逐渐耗尽,其浓度为0。若为可逆反应,则反应结束时反应物的浓度将下降至一定水平就不再变化,不会耗尽至0,故选D。此题不难,但此条件改变,曲线也应随之变化。这对学生的应变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平时要重视变式训练,对一个问题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检测,使学生思维开阔,反应敏捷。6. 关于哺乳动物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机体缺铁时,血红蛋白的合成量会减少 B. 成熟红细胞中没有血红蛋白mRNA +C. 血浆中的氧和Na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D. 血红蛋白基因突变可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以哺乳动物红细胞为载体,考查无机盐的作用

6、、物质运输方式、遗传病的病因、转录等基础知识;涵盖了细胞的成分、结构、功能,综合性较强。难度系数为0.699,答错的学生多选B。部分学生由于不了解成熟红细胞的结构特点,而错选了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所以不能发生转录过程,也就没有血红蛋白mRNA的合成。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所以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正是由于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一个位点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所以A、B、D选项是对的。血浆中的氧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故C项错。以某一具体的生物细胞为例,辐射出相关的基础知识。复习时,对常用生物从不同知识层次进行归纳小结,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

7、网。7. 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 B. 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C. 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 D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考查下丘脑的感受、分泌和调节三大功能。难度系数为0.794,答错的学生多选C、A。有关下丘脑的知识分布在必修3的第二章,文中没有专门归纳下丘脑的功能,而是渗透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论述中。错选A的学生可能认为下丘脑属于神经系统的结构,不可能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重要环节,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多种激素,兼具内分泌功能,故A是正确的;错选C的学生可能

8、忽略了下丘脑作为渗透压感受器的功能,只清楚它是水盐平衡的中枢。D选项里三种激素的分级调节学生很容易混淆,从而干扰对正确选项的选择。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调控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三种激素的名称及其作用不能死记硬背,通过引导学生从理解的角度去区别,就容易记忆了。复习时,要对章节内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归纳,把课本读薄、读透。8. 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A. 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 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 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D. K

9、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答案:选A 考查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难度系数为0.159,是选择题中答对率最低的题目。答错的学生多数选C,少数选B、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原理是神经调节中的难点,要运用生物、物理两学科的知识来综合解决。四个选项的设置体现了出题者想考查学生是否能分清: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来自还是K+,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是进入突触后膜内还是突触后膜外,这三个模糊点课本讲清了两点,但Na+内流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课本没有涉及,要靠老师去补充。错选C的学生往往是根据必修1的学习,认定Na+的运输都属于主动运输,且不清楚Na+的运输方向而导致失分的。所以对这部分内容的复习要讲清讲透:

10、一是要补充拓展教材内容,二是要强调理解,不能死记硬背,只有理解其前因后果,才具有准确的判断力,不容易陷入出题者的圈套。因为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Na+浓度则是膜外高于膜内,当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通道打开,Na+顺浓度梯度被动运输进入细胞内,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故A项是正确的。对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知识,可以适当拓展,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提升空间。9.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

11、.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考查对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的概念区别及分级调节的理解与应用。难度系数0.717,答错的学生多选A或C。答错的学生主要是没有领会题意,题目要求选出的事例必须能体现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A选项中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脊髓是低级中枢,不能说明受高级中枢控制;C选项中H区是大脑皮层的语言区之一,其受损是高级中枢受损,与低级中枢无关;而短期记忆、长期记忆的形成都依靠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参与。故A、B、C选项均错。意识丧失的人能排尿,说明排尿在没有高级中枢参与下即可完成,而意识恢复后又可控制,进一步说明了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故D项

12、正确。加强概念的辨析,注重生物学原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10.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T噬菌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2B.蓝藻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C.通过诱变育种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可促进植物生长 考查部分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及生产上的应用。难度系数0.594,答错的学生多选C或D。高中生物没有专门介绍微生物的章节,但它在必修各模块及选修模块中经常出现,如它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是与人类生活非常密切的一类生物。该题选择三类微生物进行考查:非细胞类(噬菌体)、原核类(蓝藻)、真核类(青霉菌与赤霉菌)。选项C与D描述的事实均为课本上介绍的

13、实例,错选的学生一方面对书本知识没有领会,另一方面分不清噬菌体是DNA病毒还是RNA病毒。T2噬菌体应属于DNA病毒,A项是错的。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高产的青霉菌株是通过诱变育种获得;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故B、C、D项均是正确的。要重视以下几种微生物的复习:必修1的蓝藻、细菌、酵母菌、硝化细菌,必修2的肺炎双球菌、噬菌体、青霉菌、大肠杆菌,必修3的艾滋病毒、赤霉菌、酵母菌等,选修1的酵母菌、毛霉、乳酸菌等。11. B 【命题动向】本题考查能运用所学基因突变的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

14、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突变型大肠杆菌必须在含有氨基酸甲的培养基上生存,说明很有可能其自身已不能合成氨基酸甲,而野生型可以合成。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或者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造成的。11.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 B.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 C.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 D.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 考查学生运用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原理,通

15、过对突变前后的比较分析,进行合理的解释、推理和判断。难度系数0.529,答错的学生多数选A,其次是D。突变型大肠杆菌必须在含有氨基酸甲的培养基上生存,说明氨基酸甲是突变型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但它不能合成,可能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催化氨基酸甲合成的某种酶变异,故C、D是正确的。而野生型大肠杆菌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能合成氨其酸甲。 在平时训练中,关注对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的训练 12.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枫叶片不含叶绿素 B.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红光 C.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D.液泡中的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

16、答案:难度系数0.72,答错的学生多解析:考查植物细胞中的各类色素分布及功能。选D,其次是B。液泡中的色素是花青素,不能吸收光能用于光合作用,吸收光能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部分学生因对这两种色素辨析不清而错选D。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叶绿素大量分解,其他色素的颜色显现出来,红色主要来自液泡中的花青素(红色)的颜色,故D错。题中“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提示叶片仍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实叶绿素仍有少量存在,且还有类胡萝卜素,红枫叶片仍能吸收光能;部分学生由于不了解红枫叶呈红色的原理,而导致选错。复习中引导学生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注意在题干中寻找解题信息。13.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

17、,切除胚芽鞘尖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然后将胚芽鞘(近尖端向上)和幼根(近尖端向上)直立放置,分别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培养在黑暗条件下,幼根和胚芽鞘弯曲生长且方向相反,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合理的是 A.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B.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C.幼根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 D.幼根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 考查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及其运输方式。难度系数0.634,答错的学生多选A或C。生长素在胚芽鞘和幼根都是极性运输,即从

18、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题中胚芽鞘与幼根的放置方向正符合这一运输方向,可以由上向下运输。放在胚芽鞘切面左侧的琼脂块,其含有的生长素浓度是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所以向右弯曲生长;而这一浓度对于幼根是高浓度,抑制其左侧的生长,故它向左弯曲生长。学生错选的原因一是题目字数多,审题不清,二是没有分清极性运输与非极性运输的场所,三是对课本有关实验不熟悉,没有领会生长素作用的特点。对课本中的经典实验的复习有助于提高分析实验的能力 14.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的环境的改变无关 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

19、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考查酶的催化作用及影响其活性的因素。难度系数0.674,答错的学生多选A,其次是D。错选A的学生对酶催化原理不清楚,误以为酶能提供活化能,其实酶能提高反应速率,其作用不是为反应提供活化能,而是降低反应需要的活化能,让更多的反应物分子能够参与反应,故A错。温度、PH等因素会影响酶的活性,因而酶活性的变化与环境变化有关,故B错;酶失活即酶的活性丧失,常因其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引起的,故C正确的;酶与无机催化剂一样,反应前后酶的数量、性质不变,故D错。酶分子的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完整决定了酶的活性(结构决定功能C),环境因素通过破坏其结构的完整而影响酶的正常活性(B),酶催化效率

20、的快慢反映了酶活性的高低。复习时,不仅要弄清楚概念的含义,更要理解概念间的逻辑关系。15.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 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考查RNA的种类及功能。难度系数0.763,答错的学生多选D或C. 该题是综合必修1和必修2有关RNA的内容设置的。错答C的学生没有掌握密码子的概念,错答D是因为他们认为一种tRNA能转运多种氨基酸,tRNA与氨基酸的转运关系仍不清楚,当tRNA将一个个氨基酸搬运至核糖体上连成肽链时

21、,一种tRNA只能识别和转运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有一种或多种tRNA运输。所以选项D、C都是正确的。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故A项正确;B选项错在“都”,真核细胞内的RNA也能在细胞核内转录,且是主要的转录场所。加强对某一类物质相关知识的综合复习,从种类、功能、作用机理等方面。16.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B.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C.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SARS病毒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 答案:考查了核酸的结构、功能及检

22、测方法。难度系数0.735,答错的学生多选D。错选D的学生误以为SARS病毒既含有DNA又含有RNA,其实SARS病毒是RNA病毒,没有DNA,D选项是错的。B项显而易见是正确的,没有选B的原因可能是B选项中有“一定”的字样,从而怀疑碱基之间除了氢键还有磷酸二酯键在连接。这是由于平时的惯性思维及概念不清而导致错选。在细胞内能携带遗传信息的是细胞质与细胞核的DNA及mRNA,其余的核酸如rRNA、tRNA并无此功能,故A错。注意理解课本26页的一句概述:“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这里的核酸并不是指细胞内所有的核酸,主要指作为遗传物质的核酸,不是所有的核酸种类。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

23、酸的排列顺序,因此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未必有相同的遗传信息。故C也是错的。选项中有“一定”字样的未必是错的,要认真审题判断。17.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A.1/32 B.1/16 C.1/8 D.1/4 答案:考查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问题。难度系数0.618,答错的学生多选A或C。该题的解题思路是先分离再组合,具有五对等位基因的两亲本杂交,可以拆分为五个一对等位基因杂交,根据题目的要求再将结果组合。因为DDdd?Dd,即这对等位基因杂交后代一

24、定杂合,只要其它四对等位基因的杂交后代是纯合就满足题目的要求。因此所求概率就是其它四对等位基因的后代都为纯合体的概率:1/211/2=1/16。错选的学生可能没有从亲本基因型中发现这一规律,或是计算失误。有关生物计算题的复习要注重对基本方法与基本思路的指导 18.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代全为红花 1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代全为粉红花 1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

25、的F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2D.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 考查融合遗传与颗粒遗传(孟德尔)的区别。难度系数0.719,答错的学生多选A。融合遗传是指两个亲本杂交,双亲的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孟德尔则认为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消失,而是按一定的规律遗传下去。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若为融合遗传,则F1应表现为二者融合后的粉红色,若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则F1代全为红花或全为白花,因此A项是否定融合遗传方式,但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上还缺少另一可能的结果即全为白花,学生错选A的原因是考虑不周。

26、B项则是支持融合遗传。选项C中F2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这是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因为他强调遗传因子是按一定的规律遗传下去,在F2中有3:1的性状分离比,但在融合遗传中遗传物质的传递是随机的,在F2代花色分离并不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而D选项的结果在两种遗传方式中都有可能出现,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有关融合遗传的知识出现在课本中的问题探讨中,一般在复习中常会忽略对问题探讨、旁栏思考、资料分析、与生活联系等栏目的复习。可是,这些部分依然是高考的内容,要引起我们的重视。19.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27、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与数目变异对基因的影响。难度系数0.636,答错的学生多选C,其次是B。该题出现了课本上没有的名词“整倍性变化”“、非整倍性变化”、“倒位和易位”,学生选错的原因可能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有关。染色体整倍性变化导致的是基因数目增加,并不能导致种类增加;非整倍性增加只能导致个别基因的增减,但不会导致新基因产生,新基因的产生是基因分子结构必变,即基因突变引起的;缺失和重复也只能导致基因数目的增减;但倒位和易位肯定会使相应片段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该题探讨的是染色体变异为什么

28、会产生可遗传的变异,根本原因是改变了染色体上基因群的数量与排列顺序。在复习概念、原理、规律时,要从表面的现象挖掘其本质因素,才是理解到位。如光饱和点,学生不仅知道它是光合速率不再增加的最低光照强度,还要了解为什么此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因素是什么, 20.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 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考查捕食关系对生物进化的影响。难度系数0.645,答错的学生多选D或A. 错选D的学生一是对基因频率的概念理解不清,二是没有考虑保持基因频率不变的条件是什么。这些知识在必修2的第115页均有介绍。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某种群个体数长期稳定,不能说明其基因频率不变,如出现了迁入迁出,个体数不变,但基因的组成情况可能不同,还有可能出现新的基因,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故D错。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所以当一种物种灭绝的时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