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2.66KB ,
资源ID:71694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1694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种粮大户闵中云先进事迹共7篇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种粮大户闵中云先进事迹共7篇Word文件下载.docx

1、大家一致认为全家4个劳动力光种自家的三.四亩责任地劳动力有多的适当承包点土地耕种是可以的。二OO一年春节闵中云与外出打工回家过节的闵小平.闵学富.闵中和谈好以每年每亩200斤稻谷为租金签订了16亩土地5年的转包合同开始他专业生产粮食的征程。在没有增加机械设备的情况下一家突然增加16亩土地耕种谈何容易。全家4个劳动力披星戴月不辞辛劳农忙时季请来亲朋好处帮忙请零工。一年下来收粮食8060公斤平均亩产453公斤。粮食增产了单产也不低但一算经济帐大吃一惊纯收入增加不到一千元不如一个劳动力做两个月的小工。粮食自己吃不完但短时间也卖不出去。亲朋好友埋怨他“你种粮我达到你受累”村民热嘲冷讽他“想种粮发财到头

2、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面对这一切闵中云沉思“放弃粮食生产吧和乡亲们定的是五年转包合同自己违约。继续干下去得不偿失怎么办”闵中云再次拿起帐本算起了收入.支出帐发现在支出中人工工资过多化肥.农药实施量过大。自己种植的水稻都是一些常规的杂交水稻价格偏低。心想要是能够减少工人工资减少一些化肥农药的投入种优质稻还是可以赚钱的。但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提高机械化程度。3 二OO一年二月的一天闵中云带着期盼带着期望来到了江口县农业局。农业局领导根据他提出的问题组织农技.土肥.植保.农经.农机技术人员与闵中云一起开了个座谈会。会上闵中云提出请各位技术人员为他想出一个减少水稻生产成本增加收入的法子。

3、农业局各专业的技术人员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化建议。一是建议种植优质杂交稻二是采用抛秧三是实行平衡配方施肥四是实行病虫综合防治五是购买一台旋耕机六是采用机械收割七是冬季种植绿肥八是实行订单生产。闵中云带着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化建议开始了二OO二年的备耕工作拿出家里仅有的5000元存款向亲朋好友借了3000元购买了一台旋耕机以及抛秧育秧盘与农机中心签订了机械收割合同与梵净山优质米加工厂签订了8000公斤优质稻生产合同。万事齐备只欠东风。二OO二年三月农业局派出农技人员和农机技术人员为闵中云作技术指导各个环节按照技术规程办事。功夫不付苦心人二OO二年粮食产量达到10240公斤比上年增产14.6。纯收

4、入比上年增加4342元。尝到种粮甜头的闵中云逐渐扩大种粮面积二OO四年扩大到46.3亩总产24464.4公斤订单生产_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6840元成为江口县典型的粮食生产和销售大户。一诚心.热心.积极发展粮食生产。闵中云不是村长也不是村支书但他却不是村干部胜是村干部。每年农业局干4 部下乡蹲点他都热情欢迎。农技干部挨家挨户作宣传发动推广先进适用栽培技术他必定从早到晚陪同因为他心里想到的不仅是自己要科学种田更希望周围的农民朋友也能搞好科学种田。农技干部召集村民开技术培训会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坐在第一排的位置聚精会神地聆听。村民中有思想不通.不乐意接受新技术的他帮忙做动员工作有没领会技术要点的他用认

5、真听讲.勤奋实践得来的知识无私地帮助别人弄懂。在生产过程中他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土.肥.水管理不偷懒不懈殆。坚持良种良法优质品种覆盖率达100。由于他的勤劳加智慧获得粮食单产528.3公斤的好收成县农业局农机中心的领导也用免费帮助他机械收割水稻的方法来勉励他“学科技.用科技”争夺粮食高产优质的诚心和热心。二无私.诚信带动周边农户科学种田闵中云虽然已经50岁了但他却比许多年轻人相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年农业局安排在他那里的品比试验他都欣然接受在试验中有的品种因为适应性差或者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栽培条件而导致减产农业干部按惯例要对他进行补偿的时候他都说“我不要你们补钱那样就见外了。我把你们当

6、作亲人让我和你们一起做点事筛选出哪些品种适合我们这个地方哪些品种好我们老百姓照着买买到放心的品种我只有高兴的份哪儿会要你们的钱。”一席话说得农业干部们心里热乎乎的。还有农业局土肥站的同志想在他那里做点施肥试验旨在摸索出一套5 科学.合理的施肥模式避免肥料投入增大后由于用得不好带来的浪费和污染。他干脆地说“要得要得你们就象抓药一样拿个方子给我就行了我不用你们买肥料保证按你们的办法做不打折扣。”土肥站的同志觉得过意不去他又说“我相信你们你们也相信我嘛。这几年你们帮助我有了好收成收入增加了我就当是报答你们。看得起我呢就定下来了。”闵中云就是这样一个朴实.无私.诚信的人他良好的公德意识确实也感染了一些

7、村民大家纷纷消除成见乐意跟农技干部聊天了乐意跟干部们接近学技术了。挂扣村的粮食生产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产量上去了被县里评为“粮食生产优质高产示范村”。由于闵中云好学_意识新他在村里率先实行订单生产这样他一年就向订户出售粮食_0公斤保证了自己收入稳定增长用一个农民的脚踏实地为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中央一号文件贯彻实施后闵中云的干劲更足了他说“我是赶上了好时候。我现在恨不得一年多种几季粮食。让我们国家粮食吃都吃不完再卖到外国去。我明年还想种一些更好的品种现在我只能进行初加工我以后还希望有能力进行深加工生产出好的粮食产品卖个好价钱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我们祝愿闵中云早日成为粮食生产大户祝愿他的生产.收入

8、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二申报年粮食生产管理先进个人基本情况表 贵州省自治区.直辖区铜仁地市江口县市坝盘乡镇挂扣村 姓 名 闵中云 性 别 男 民 族 苗 出生年月1954年11月 政治面貌 文化程度 初中 家庭地址 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坝盘乡挂扣村 邮政编码554400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08566742228 家庭人口5人 家庭年收入万元5.65 承包地面积亩46.3 播种面积亩46.3 粮食面积亩46.3 粮食产量吨24.46 粮食单产公斤/亩528.3 粮食商品量吨20.5 农机拥有量台1 分品种粮食作物面积.产量亩.吨 水稻35.3亩19.46吨玉米11亩5吨。事迹简介 闵中云从二OO一

9、年开始转包外出打工人员承包地进行粮食生产二OO一年种粮食面积20亩二OO二年种粮食面积20亩二OO三年种粮面积42.6亩二OO四年种粮面积64.4公斤订单销售优质稻_0公斤人均纯收入6840元。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意见章 年 月 日 农业部审核意见章 年 月 日 三发展粮食生产大户审批表 申报单位贵州省区.市江口县市坝盘乡镇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1.户主姓名闵中云 家庭成员人数人52.年粮食播种面积亩46.3 年粮食播种面积亩42.6 不同粮食品种细分年水稻35.3亩玉米11亩年水稻35.3亩 玉米7.3亩。3.年粮食总产量公斤24464.4公斤 年粮食总产量公斤21830.4公斤 不同粮食

10、品种细分年水稻19464.4公斤.玉米5000公斤 年水稻18880.5公斤.玉米3217.6公斤。4.粮食单产公斤/亩年528.3 年512.55.本年度售粮数量公斤20500公斤 不同粮食品种细分稻谷18460公斤.玉米2040公斤6.所用品种名称及种植面积水稻金优725.两优363 玉米临奥1号.农大31387.家庭人均纯收入6840元8.新技术传播主要途径和效果自己首先采用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周边农民种植收到良好效果。第2篇种粮大户先进事迹马生科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回族汉子,引领一帮农民共同发展马铃薯产业,让山区农民种植的“土豆”走出家门,挤进城市,跨越国门,变成他们赖以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11、。1.情系农村,务农爱农。固原市原州区位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使马铃薯成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马铃薯产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仍不明显,农民想靠种马铃薯发财只是个梦带着这个问题,马生科没有沉默,他走南创北,进村入户,了解缘由,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地马铃薯品种单一且老化,产量偏低,加之外运渠道不畅,商品率价值很低,导致种植户增产不增收。做了多年小杂粮贩运生意的马生科深知,要想让马铃薯升值,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文章第一要提高马铃薯单产,提升品质;第二要疏通外运渠道,打开

12、销售市场。就这样,这位饱经风霜的回族庄稼汉子,本着吃苦耐劳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带着一方百姓开始做马铃薯文章,继而为六盘山区农民撑起了一方天地。2.科技支撑,典型带动。他在几年的组织运销中发现,六盘山区马铃薯品种单一,性能老化,抗逆性差,产量普遍较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买不上好价钱。XX年,他率先从甘肃.青海等地引进了 “陇薯6号”.“青薯168”等马铃薯新品种,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在原州区头营镇建立了千亩种薯繁育基地。当年繁育基地喜获丰收,亩产量达到XX公斤,比传统种植提高了2倍,且品质优良。几年来,他先后引进适合当地耕种生产的中.晚熟马铃薯优良品种20多个,年均推广优良品种种植面积4万亩,

13、亩均增产380公斤,增收912元;特别是引进的航天育种“黑美人”马铃薯种薯,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值,目前市场价10-20元/公斤,而普通品种马铃薯市场价1-2元/公斤,是普通马铃薯价格的10倍。同时,他先后组织农民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10余次,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发放技术培训资料17000多份,内容涉及脱毒良种选育推广.机械化播种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保鲜贮运等一系列推广体系。通过科技培训推广,有效提高了薯农的耕种管理水平为提升当地马铃薯产业升级增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带动促进农民科学种植马铃薯,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租赁土地XX亩,建设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当年产种植4000吨,

14、为广西福建提供优质马铃薯籽种1200吨。XX年,承担实施了原州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三级体系建设”项目,在原州区流转土地8100亩.订单种植XX0亩,生产原种300吨.一级种薯5000吨,为当地三级种薯繁育起到了带头作用。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中河村.丰堡村.高坡村流转土地4600亩,在彭堡镇闫堡村租用土地1000亩,自建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实验田及轮作倒茬用地;基地建设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测土培肥等进行田间管理。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流转土地8300亩建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种植品种以青薯168.青薯9号.庄薯3号.宁薯12号等优良品种为主,全部实行标准化.机械化及规模

15、化的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建成了集全程机械化作业.起垄化种植.配方化施肥.节水化灌溉.规范化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生产马铃薯鲜薯总产量达到3320万斤折主粮664万斤,平均亩产4000斤以上,粮食的商品率达到85以上,优质专用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机械化覆盖率达到100。基地先后被国家.自治区确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观摩点,XX年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基地”,XX年,该基地被确定为原州区第一家供港蔬菜基地,也被确定为全国马铃薯产业大会观摩点之一,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肯定和好评。3.开拓市场,助农增收。为畅通马铃薯销售渠道,创建外销网络,XX年,根据市场需求,他带头成立了固原市马铃薯

16、外运协会,发展会员148家人,其中,团体会员18家,经济人.种植大户130人;他多次前往国内外市场考察,陆续建起了马铃薯销售窗口,XX年,通过铁路.公路,向全国10多个城市.100多家市场,组织外运马铃薯鲜薯22万吨;XX年,向广西.福建供种3000吨,国内购销马铃薯外运马铃薯6000吨,出口德国4.5吨,马来西亚的58吨。如今,马铃薯产品已走出国门并远销马来西亚.中东.欧洲等国际市场,累计完成外销出口量7000余吨.实现创汇200多万美元。注册的“六盘山”牌马铃薯商标先后取得宁夏名牌产品证书和著名商标;XX年获得“绿色食品”证书,XX年获中国国际第一届粮油博览会金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艰

17、辛的创业历程,使马生科变得更加成熟和老练;成功的收获,使六盘山区的农民得到了实惠,也使固原市马铃薯农产品外运协会名声大振。XX年,他被自治区粮食局评为全区订单农业“订单粮食先进个人”; XX年,被科技部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授予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XX年,固原市人民政府授予“马铃薯销售大户”.被评选为“宁夏XX年度经济人物”;被宁夏回族自治区50大庆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12月被评选为政协委员;XX年,被中国穆斯林协会评为“中国杰出穆斯林企业家”.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固原市人民政府授予 “产业发展带头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面对荣誉,马生科没有骄

18、傲,而是默默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事业中。第3篇种粮大户典型先进事迹*县年度种粮大户*先进事迹*,男,*族,1950年5月2日出生,初中文化,曾任乡村团总支书记,于1978年至今一直务农,现在是*乡塔拉村村民。近几年来,他积极响应党的粮食安全生产号召,自年至今连续4年一直种植小麦,在他的的带领下,不仅自己跃上了种粮大户之列,而且带动全村15户,120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涌现出了年播种1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0户,粮食生产在该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抓规模种粮的新格局。年*一家靠种植小麦创下了家庭年收入达150000元的全村最高水平,450亩全部种植小麦,粮食总产高达202.5吨,均亩产450

19、公斤。*一家共4口人,由于自己忙于村里的事务,妻子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呢。其主要先进事迹表现如下一.该同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备了一个种粮大户应有的基本素质。该同志将450亩全部耕地全部从事粮食生产,得到了县乡两级政府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生产过程中村领导及时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通过平时的接触,我们也了解到*同志一直是一个工作勤奋.诚实可靠.遵纪守法.非常注重自身修养的人,他深知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搞好生产的重要性,遵循“与邻为伴,与人为善”的原则。他在生产上全部聘请当地农民,工价公正合理,及时兑付工钱,从没有欠过农民一分钱,使当地农民能得到一份不错的务工收入,近

20、年来,*同志与当地农民相处一直非常融洽,亲如一家。“大好人一个”-这是当地百姓对*的由衷赞叹。由于各项工作表现突出,规模种植效益和辐射效应显著,*同志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自1978年开始务农以来,近年来他清楚地看到,由于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明显较高于粮食种植,导致种粮面积不稳,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于是,他从自己做起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将450亩耕地全部用于小麦种植,由于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较低,近年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从此以后,他坚定了种粮的信心和决心,至年种植面积450亩,粮食产量达202.5吨,除少部份用于自食外,其余大量卖给国家,仅今年销售给本乡粮站达180吨。二.精选良

21、种,大力推广农业科学实用技术。种植面积确定后,最大限度追求产量是每一位种粮农户的心态。如何抓好粮食优质高产,*靠的是两点一是选种;二是农技措施。历年来,他通过向县农业局技术员讨教,选用的小麦品种,均为优质高产品种,分别为新春6号.新春17号等优质高产良种,并大力推行小麦高产攻关栽培等先进的农艺措施。大大提高了小麦单产,较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0,同时,所产出的小麦质量在全县处于上乘,市场畅销,实现小麦创收40余万元,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赞誉。该村由于*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从而促进了该村农户种粮的积极性,稳定了粮食生产大局,为本地粮食生产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三.加大投入,实施粮食生产机械化田间作业,

22、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张支书在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增多的情况下,为积极解决小麦收割时节劳动力严重匮乏和农机具紧张的矛盾,他主动找到农机部门联系,道出了规模种粮的苦衷,谈了自己想利用农机种粮的想法,农机部门的领导听后非常重视,立即派出技术人员到该村实地考察,推荐适合该村田间机械作作业的机具,*通过自筹资金,县农机部门补助,先后筹资38万多元购进了收割机2台,东方红1台,天托804.404各一台等机具5台套,进行田间机械化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缓解了劳动力匮乏的矛盾。探索出了适合农业生产田间机械化作业的新路子,机械化田间作业的推广运用,增强了该村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他把农户从高强度的体力

23、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经营水平,对助农增收具有分重要的意义。四.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重视粮食生产,更注重对土地的珍惜,每年除种小麦外,凡是能利用的麦田,还要种上冬菜和绿肥,不让土地闲臵。五.大力推行秸杆还田,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种粮成本。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在农机部门的技术指导下,每年收获后留下的秸杆就地粉碎还田,这样既疏松了土壤,避免耕地板结,同时腐烂的秸杆可提高土壤的有机含量,增强土壤肥力,从而降低化肥的施用量。他的这一举措,也获得了该村农户的积极响应,对提高粮食产量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种粮大户*的先进事迹,让我们悟出了这样一

24、个道理,中央历来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并相应出台了许许多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优惠政策,今年初,针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又出台了“一号”文件,其目的就是让广大农民像*那样走上致富之路。*乡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二月二三日第4篇种粮大户先进个人事迹种粮大户先进个人事迹材料刘XX,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一个再朴实不过的名字,人如其名,一个憨厚.少言.皮肤黝黑的普通农民,却有着颠覆农业生产方式的非凡志向“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且主要装中国自己的主粮;走出一条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服务社会的更大人生价值是他的志向写照。年时间,从一个外出务工人员变身时髦家庭农场主,成为拥有2600亩流转土地

25、的“大地主”,成立植保科技服务公司,无人机.大型自走式喷雾机等现代化装备应有尽有,年产量达到3280吨,产值630万元。XX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种粮大户”;XX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视察他的家庭农场并给予肯定和高度赞扬获;XX年荣获河北省农村青年拔尖人才。赶上国家好政策,土农民变身农场主45岁的刘XX,出生在有着“中国蔬菜之乡”美誉的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史堤村,这个美丽的村庄以耕种经济效益高的蔬菜为主,耳濡目染,刘XX也对种菜很在行,为了把蔬菜种的更好,刘XX年外出到山东临清租赁大棚育苗种菜,干了几年,挣了点钱,也开阔了眼界,也更加关注国农业政策。连续五年农业成为“一号文件

26、”,让刘XX隐约感受到国家对农业的不断重视,加上得知随着种粮相对效益的降低,农民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许多土地被搁置无人耕种甚至出现弃地撂耕现象。他看到了机会,“作为农民怎么能不跟土地打交道怎么能让土地撂荒呢那将来吃什么他得地租我得粮,还可以为国家粮食生产做贡献,一举三得的好事,为什么不做呢”正是怀着这样朴素的想法,XX年,毅然放弃外面的事业回乡干了5年蔬菜育苗后感觉服务面窄小的刘XX,又开始上门给人谈条件租地,集中流转土地,并方连片,征求农业局技术人员意见,良种下地,最后将刘营乡的200余亩耕地流转过来进行了规模种植,手中有了200亩地,刘XX对种地这件事更是上心,吃完饭就到地里溜溜看看查苗情

27、,看长势,就怕有大虫大灾,学管理,讲科学,就怕不能将耕种成本降到最低。正是这样一心扑在200亩的土地上,XX年总产粮食万公斤,XX年总产粮食万公斤,扣除租地.生产成本后纯收入10万余元。从规模种粮中尝到甜头的他,坚定了种粮的信心和决心,又把种粮赚到的钱投入到土地流转中,进一步扩大了种植规模,实现了良性循环。_大召开后,中央出台鼓励土地流转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刘XX瞄准机遇在永年县农业部门的协助下,XX年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注册成立“永年县自博家庭农场”,粮食产量达1313吨,年纯收入万元。XX年耕地达到1300亩,产值340万元,XX年达到2600亩,产值达到630万元,这时的刘X

28、X已然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大地主”.“刘大户”.“农场主”。一心只为粮丰产,创新管理成行家正可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饭碗稳稳的攥在了自己手里的刘XX,思想又开始活泛了。XX年底开始,如何走出一条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个问题在他脑海中萦绕不去这个想法在家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家人说“你个农民老实种地才是本分,想那么多干嘛那些大事让那些领导们去思考吧。”他听着只是一笑而过,而实际上,刘XX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他的大田里,如何才能让地块更高产如何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而且不降低耕地地力如何才能更加节约成本一个个问题在他脑海中飘荡着。有了一定的流转土地后,他就经常和朋友圈大户讨论如何丰产增收,还不停的跑

29、去外县.外地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创新采用了小麦无畦全密种植新模式,即全田不留垄沟和畦埂,比传统一家一户种植小麦提高土地利用率10以上,这样就相当于增产10,他深知要想使农业增产丰收,良法良法良肥一样都不能少,于是优种.高效低毒农药.优质化肥.移动式喷灌.秸秆还田等绿色新技术,在他的近三千亩地轮番上演,不但节水节药节肥,还培肥地力,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在耕种收环节更是一律采用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单就这一项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规模种植地面平整地块大,降低了机械调头和空转次数,非常适宜大型机械作业,这样不但农机合作社都愿意为我服务,而且还收费低,机收.秸秆还田.耕

30、地.播种等机械作业费比个户每亩节省167元,就这一项就省不少呢”。正所谓半路出家成行家,随着种粮规模的不断扩大,刘XX在生产中也遇到了难题。在粮食生产上植保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耕种收全部机械化后,唯独在病虫害防治上,还在沿用传统背负式喷雾器,需要人背手摇,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费用高,严重制约了生产的发展,如何实现病虫害防治现代化成为他的一块心病。为寻求解决办法,他自己尝试着改装三马车进行机动喷药,但防治效果和生产效率不太理想,后在植保站的帮扶下,多次外出考察后,率先引进了3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农场5个人,统一配药.统一喷施,日喷药面积300亩,不但省工.省药,还大大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获得了成功。正是由于他迈出的创新一步,使永年植保从“人背机器”步入“机器背人”的新时代,实现了粮食生产方式的新跨越。周边的散户.合作社等看着老刘把良种良法良肥在他租种的黄土地上发挥的淋漓尽致,再加上他的乐于助人,刘XX成了大家眼里的行家,哪家大田生灾了该用什么药今年玉米那个品种高产了今年打算施什么肥好大家有事就想起了刘专家,不过对这个称号憨厚的刘XX有时候会解释一下说“我只不过经历的多,把我知道的告诉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