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3.91KB ,
资源ID:71720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1720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习资料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学问和智慧》教案 新版苏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习资料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学问和智慧》教案 新版苏教版Word文件下载.docx

1、1.熟读课文,画出每段的中心句。2.这篇文章主要观点是什么?3. 在课文中作者是如何论证观点的?4.摘录有关智慧与学问及其关系的名言警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理清学问与智慧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步骤:【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事们知道“纸上谈兵”,“庖丁解牛”和周总理答美国记者“派克”钢笔的故事吗?(请你探究上述故事中三个主人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纸上谈兵(只有学问,没有智慧)庖丁解牛(只有智慧,没有学问)周总理答美国记者“派克”钢笔的故事(既有学问,又有智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家伦的学问和智慧,看看作者是怎样阐述这两者的关系的。【学生活动二】预习检测1.

2、作者简介: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后赴欧美留学。1919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五四运动宣言是他所写。1920年被派赴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接着又到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的研究院,在四国五校研读7年,专治历史与哲学。1926年回国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31岁的罗家伦出任首任校长。19321941年担任中央大学校长。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驻印度大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他任校长的十年,是中央

3、大学危难深重而又有长足发展的十年,是中大也是他本人的“黄金十年”。1969年12月25日他病逝台北,享年73岁。2.谈谈对“学问”、“智慧”两词的认识。现代汉语词典对“学问”的解释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知识系统。现代汉语词典对“智慧”一词的解释是:辨析判断、创造发明的能力。两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不妨说学问是死的,而智慧是活的,“智慧”更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广阔的胸怀、渊博的知识是智慧;精明的头脑、机制的反应是智慧;敏捷的行动、幽默的语言也是智慧。智慧无处不在,又处处隐藏。不同的人,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事物,智慧的表现形式亦不尽相同。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现代著名学者、教育家罗

4、家伦的文章学问与智慧,相信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一定会树立一种全新的理念。3.成语解释:1、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2、无关宏旨: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3、鞭辟入里: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4、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5、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6、寸积铢累:一点一滴的积累。【学生活动三】朗读课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表明每段的中心句。1.找中心句方法:位置:段落的开头、结尾、中间。从理解内容入手,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区别中心句和支撑句,从而抓住中心句。利用文段中的提示性词语,如:第一、首先、总之、所以、由此看来、可见

5、从而找出中心句。从理解整个文段的意思入手,抓住某些分散的关键词或隐性含义组合出中心句 。2.课文每段的中心句:1: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2: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3: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4:著书、读书也要有智慧。5: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6: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3. 划分段落,理清思路 一(1-2) 解说“学问”和“智慧”概念的不同二(3-6)论述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第一层(3-4)学问不能离开智慧。第二层(5-6)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4、解题,进一步理清文章的思路。(标题“学问和智慧”是一个并列

6、短语,是全文的中心论题。在文中,作者对“学问”和“智慧”作出准确的解释,并阐述了“学问”和“智慧”两者的关系。最后,揭示中心论点,强调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可以说是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学生活动四】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1-2)1.读文章的第一节,理解文章是怎样来阐明学问与智慧的。运用一系列的精彩的比喻(喻证法)学问: 原料 铁 工具智慧: 熔炉 电火 透视、反想、远瞻这些比喻贴切形象,是因为对学问与智慧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准确。2.既然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那么什么是学问,什么是智慧呢?两者谁更重要?自读第1段思考。(即课后练习一)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智慧是能力。或者:学问指的是积累的知识,智慧指的

7、是发现和创造的能力。为什么一定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按人们的认识规律,即按照逻辑顺序排列。3.理解“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中三个词语的含义“透视”在这里的意思是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反想”是指全方面、多角度的思考与品位。“远瞻”则是指对事物的发展的预见。4.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如果只有学问而没有智慧,会怎么样,相反如果有智慧没有学问又是怎么样?第2小节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第一种则是“有学问的笨伯”或“两脚书橱”“冬烘先生”;第二种情况则可能不见得有很好的学问或者是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举例论证(有学问的笨伯、两脚书橱) 有智慧的人不见得有学问

8、举例论证(有一种人) 引用论证(“官知止”) 第二课时 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论证方法;语言积累;总结归纳全文。【学生活动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3节: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对比论证(从事研究而得不到结果/探骊得珠、映射的范围极大)举例论证(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引用论证(赫胥黎、爱因斯坦)4节:世间也有缺少智慧的书 读书也要有智慧对比论证(有智慧的书,“灿烂的书”/无智慧的书,“晦塞的书”)对比论证(读书得间、鞭辟入里、豁然贯通/讽诵高头讲章,有何用处)5节: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词语“肥皂泡”“探照灯”在文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肥皂泡:形容没有学问的智慧肤浅,瞬起

9、瞬灭,一触即破。探照灯:形容从学问中产生的智慧有深度,有广度。对比、比喻论证(无学问的智慧,肥皂泡/有智慧的学问,探照灯、泉水) 6节: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比喻论证(学问:建筑材料;建筑师的匠心) 【学生活动二】研读讨论 添加1、21.有知识的人一定有智慧。这一说法对吗?(通过研读课文第2节可知这一说法是错误的。作者以“有学问的笨伯、两脚书橱、冬烘先生”作比,证明有学问的人不一定有智慧。2.有智慧的人一定是有学问的人。这句话对吗?第六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在篇末指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也作为这篇文章的结论。结束语用“不但而且”句式对全文进行了归纳总结,使全文脉络更加清楚,结构更加

10、紧凑,形成一气呵成、不可辩驳的雄辩气势。(通过研读课文第2节可知这一说法也是错误的。作者以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为例,证明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学问。)3.课文3、4节先论述“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5节再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即先重点讲学问,再重点讲智慧,两者的顺序能否颠倒?(不能。因为学问是智慧的基础,智慧是帮助我们更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学问能力。作者强调我们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两者在逻辑上有轻重关系,所以不能颠倒。4.第四节谈论书,是否偏题? 能不能去掉?(书籍是学问的载体,既然“学问是离不开智慧的”,那么著书、读书也不能不讲智慧。这也正对上文论述的补充。5.有智慧的书

11、和无智慧的书有什么差别?(能否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6.著书的智慧指什么?读书的智慧指什么?(著书的智慧指:要使所著的书不但要有学问,而且要能启发人的心灵,开辟人的思想。读书的智慧是:善于选择有智慧的书,要能融会贯通,读书得间,)7.解释“读书得间”。 (意思是读书时既要获得新知识,还要有所新发现。8.“有智慧的书,是每字每句,都如珠玉般的晶莹,斧凿般的犀锐”何意?(只有智慧的书语言优美、思想深刻。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与“若是像讽诵高头讲章的读法,则虽读破五车,也是没有用的”矛盾吗?(不矛盾。前句从正面讲只要多读、熟读,自会有所领悟,下笔千言,如有神助。后句从反面讲,如果不能读

12、书得间的话,读再多得书也没用。【学生活动二】品味语言1.品味作者智慧典雅、丰富多彩的语言。学生找到自己欣赏的语句作评点,教师点拨总结。(比如文中多用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易于接受。)齐读第五段品味2.课后练习三:这里五句话论述学问对智慧的重要性。第一、二两句从反面说,说无学问的智慧是肤浅而不能长久的;第一句直说,第二句用比喻。三四五句从正面说,说以学问为基础的智慧有根底而牢靠;三四句用比喻,第五局做出结论。【学生活动三】小辩论:辩题开卷是否有益正方:开卷一定有益反方:开卷未必有益示例:古人说:“开卷有益”,对这种说法我不敢完全苟同。要知道,书,有好有坏。好书给人智

13、慧,给人良好的熏陶,坏书则不然。这如同交友一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英国作家菲尔丁告诫人们:“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杀害的。”一点不错,读坏书就会受到坏影响,甚至因此锒铛入狱的也屡见不鲜。这能说开卷都是有益的吗?即使一个人读的都是好书,也应当加以选择。书籍多如浩瀚的大海,而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在有限的生命里,怎么读得尽所有的书籍呢?所以苏东坡说:”“人之精力岂能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耳。”如果一味贪多求大,要么是浮光掠影,消化不良,要么是精疲力尽,精神恍惚,这不是反把人读傻了吗?【学生活动四】拓展延伸,能力训练。1.辨析下列标题是论点还是论题,怎么区分的?谈骨气(吴晗)求知如采金(约

14、翰。罗斯金)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事事关心说谦虚(吴晗)爱莲说(周敦颐)(论点:2、4、5、6 论题:1、3、5、7。如果题目明确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就是论点;如果只是提出了议论的话题或范围,就是论题。2.有人说“既然智慧比学问更重要,能力比知识更重要,那么我就注重自我能力的培养,知识的掌握多少是无关紧要的”,你赞成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不赞成。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取决于所掌握的知识的多少,掌握的知识越多,能力就越容易培养。因此我们只有重视知识的积累,才能更好的培养能力,从而成为一个博学多能的人。3.作为学生,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智慧?(如:在学习中不能只

15、是被动的接受,而应该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主动参与、深入探究、从而获得新知识,有所新发现,真正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4.新的学习理念:(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学生活动五】写作特色1.针对性强。议论文提出的论点要有价值,如本文所涉及的学问与智慧的关系,的确是一般学习者说不清或是没有一起重视的,积弊已久,为害不浅。2.辨证分析,说理透辟。文章紧扣中心论题展开说理,论据均来自于学习生活实际,例证有典范性,无可辩驳。3.形象地说理,语言充满智慧。说理最忌枯燥,说理也很容易流于枯燥,本文能受读者喜爱,除了拥有正确的观点,还在于充满了智慧的语言。【学生活动六】归纳全文这篇文章分析了学问与智慧的

16、区别与联系,指出 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学问与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进而提出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作业布置 思考:课文中说书有两类,一类是有智慧的,一类是无智慧的,你认为你读书的过程中,哪些书产有智慧的?哪能些是无智慧的?为什么?(用文字书面表达)板书设计:学问与智慧 罗家伦 板书一(区别) 学问 智慧原料 熔炉工具 透视、反想、远瞻(有) (无)有学问的笨伯(无) (有)不见得有很好的学问;能 通达事理人情 板书二(联系)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学问离不开智慧,否则便是死学问 更需要智慧 需要以智 智慧也不能离不开学问,必须以学问做基础 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 运用学问 教学反思:本文论述的学问和智慧的关系一向都是一般学习者说不清或是没有引起重视的问题,积弊已久。因此在学习这篇议论文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学问,了解“智慧比学问更重要”的道理,懂得不仅要重视学问,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