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19.44KB ,
资源ID:71779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1779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研究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研究文档格式.docx

1、国内研究者大多认同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这一内涵,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真正兴起大致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主要得益于生活质量研究运动和积极心理学运动的推动。国外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始20世纪60年代,以Wilson(1967)撰写的第一篇综述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西方研究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财富、人格、年龄关系上的研究。除这些因数外还有社会事件、家庭支持、性别、心理健康等因数影响主观幸福感。可以说这些因素影响主观幸福感具有相关关系,同时具有交互作用我国现代从心理学视角、采用科学研究方法

2、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有学者关注幸福感的问题。在研究对象方面,我国早期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群,对成年人以及其他群体研究极少,90年代至本世纪初,其他人群的幸福感研究逐渐开展,有郑立新、陶开放(2001)的儿童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杨宏飞(2002)的教师幸福感研究,王艳梅(2002)的初中生幸福感的研究,以及徐慧兰、肖水源、陈继萍(2001) 下岗工人幸福感研究,等等。对大学生人群研究也逐渐开展。主观幸福感国外研究多建立在成年被试基础上,专门针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发现并不多见。而医学院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着及其重

3、要的现实意义。在研究内容方面,一是理论综述,这方面的文章较多,如段建华的(1996)幸福感概述,何瑛(1999)的主观幸福感概论,丁新华、王极盛(2004)的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朱琳(2003)的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等文献涉及有关的幸福感的概念、相关因素研究、理论发展、理论模型、跨文化研究、幸福感测量等内容,主要是对以往研究的整合。二是实证研究,包含了人口统计学因素、人格因素、经济文化因素、社会支持、生活事件等多个方面。而对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却很少见到而且已有的研究多是侧重于某一个客观因素或某一个主观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指人的内心世界

4、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明确提出“有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可见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是紧密联系的以往研究都表明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幸福感、生活满意度都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测量指标。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4条标准中就有一条是“具有幸福感”。王雁等对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作为健康的重要指标,影响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呈显著差异并且主观幸福感指数与SCl-90总均分及SCL一90各因子均

5、呈显著性负相关,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低下,主观幸福感水平也越低。对其他群体的研究也表明,心理健康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张利霞等的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及其三个成分都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说明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影响因素且主观幸福感对心理健康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杨海荣、石国兴等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发现消极情感、家庭满意度、自尊、消极应对方式、学校满意度对心理健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苗元江、引何树华的研究也表明幸福指数及各维度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且主观幸福感对心理健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从上述研究表明幸福感高,心理健康水平则高:反之,亦然。即主观幸福感是

6、从正向刻画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且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直接相关,对心理健康有较强预测作用。3. 发展趋势近十几年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我国也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科学中的热点问题。我国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在90年代中后期逐渐开展。主要涉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价值取向、家庭经济收入等影响因素的关系,以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在我国,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刚刚起步,在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我国目前的研究视野还显得较为狭窄。主要集中在个体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二、课题预期目标及主要工作(设

7、计思想、拟采用的方法及手段)1.研究的思路与提出假设本研究考察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医学院校大学生是作为特殊的研究群体,存在很多心理冲突和矛盾,所以要考量主观幸福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具体如下几点:(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通过哪些因数对心理健康有间接效应;(2)主观幸福感对心理健康有直接效应,如何体现;(3)医学院校大学生与其他院校大学生之间对幸福感理解存在的差距;2.主要工作 (1)熟悉课题,检索文献,深入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理解; (2)介绍当代大学生与医学院校大学生之间对幸福看法和差距; (3)说明医学院校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影响他们对幸福

8、理解的因数; (4)说明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存在关系; (5)最后分析结果,提出建议。3.采用方法及手段1.研究对象采用自评问卷的调查方法,在何氏医学院临床、护理 药学、视光专业的14年级在校大学生作为测试对象2.测量工具(1)采用自评量表调查形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主要调查被试的人口学特征,如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情况等。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该量表由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共33个题目采用国内段建华(1996)瞄1对该量表的修订版,即采用该量表的前18项对被试进行施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10个症状清单,采用5级计分制,每个测验项目最低分为1分,最高

9、分为5分。采用统一问卷和指导语,组织学生填写后统一收回。3.原始数据对比分析数据分析与统计在SPSSl00统计软件包上完成三、预计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研究条件:要通过网络查询、实地调查、图书馆查阅、走访等几种方式来收集信息,根据过去的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观点。1. 可能会遇到的问题:(1)对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了解得还不够全面。(2)系统的庞大,也许不容易在有限的时间里收集齐全(3)试在填写问卷时受主观个人因数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后进行分析时会产生一些误差,缺乏数据的真实性和可存在性。(4)写额论文时,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可能存在诸多问题。2. 方法和措施:(1)多

10、查资料,掌握基础知识开阔视野,了解对主观幸福现状分析状况(2)制定计划,多参考老师意见及各个相关的设计资料,建立总体的设计思路;(3)广泛的查阅与之相关资料,与同学和老师多交流。四、进度安排2014.11-201212 查阅资料,阅读相关文献 确定研究内容2014.12-2015. 1 系统概要设计 第一章绪论写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定义进行解释说明第二章研究假设目的和意义 ,分析两者关系。第三张结果分析第四张撰写研究成果的展望,并进行讨论。2015.2-2015.3 撰写论文报告 撰写全文中、英文摘要;论文全文排版,校核,填写答辩申请书,准备答辩201520154 论文答辩五、参考文献 1

11、张兴贵;何立国;郑雪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J心理科学 2004(05)2 张宁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SCL-90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20)3 仁刚;龚耀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激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01)4 雁;孙延超;李长江;梁虹,孙宏伟医学生学业成绩、人格、心理健康与其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04)5 元江幸福感与现代心理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 2003(03)6 陈倩.李辉硕士研究生精神智力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6)7 陈虹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的提升J时代报告

12、(学术版)2013(1)8 韦蔚幸福感视域下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 2013(3) 9 王中杰.耿耀国.王宇中预备留学本科生自尊、压力应对和幸福感特征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 10 李春燕广东地区民办高校大学生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宁学院学报 2012(8)11 陈树.马娟.朱金富高职新生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10) 12 ener E;Haviland J M Subjective Emotional Well-Being Lewis Handbook of Emotions 200013 nspoon P J;Sak

13、lofske D H Toward an integration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psychopathology外文期刊 2001(01)14Diener E;Suh E M Cultur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200015 gyle M;Martin M Happiness as a function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encounters 198916 nspoon P J;17 pez Shane J;Snyder C R Positiv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a handbook of models and measures六、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