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0.55KB ,
资源ID:72065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2065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成都七中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成都七中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1、成都七中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四川省成都七中2011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 文 试 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注意:第卷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第卷答在答题卷上,作文写在作文纸上。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载体/转载 讥诮/俊俏 哄堂大笑/一哄而散 B棱角/菱角 伺候/饲养 硕果累累/白骨累累 C强求/牵强 隽永/镌刻 刚愎自用/无裨于事 D入殓/眼睑 纰漏/霹雳 有恃无恐/两山对峙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临摹 煞车 化妆品 声名鹊起 B寒暄 剧增 拌脚石 防患未

2、然 C仓皇 宣泄 公积金 一如继往 D厮打 装璜 候车室 要言不烦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想当初,“芙蓉姐姐”以其夸张的造型风格成为网络媒体的焦点,曾几何时,还是被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这样的新兴网络红人所替代,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B生与死是人生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我们的文化中,死亡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人们不愿说死,更不愿讨论有关死亡的问题。 C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发射是一项精密、系统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偶尔出现的失误,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D面对群众的质问,这个假装残疾骗人钱财的“职业乞丐”意识到情况不妙,显得有些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灰溜溜地离开了。4下列

3、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透过近期频繁的“美韩”联合军演,我们不仅可以预见东亚及泛太平洋地区军事格局的发展脉络和走向,而且能解读出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 B在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政府迅速有序地展开了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的撤侨行动,这进一步激发了海外华侨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C“中国首善”陈光标赴台高调捐赠的行为究竟是行善还是作秀,香港时事评论员赵嘉一对此的评价是肯定的。 D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形势下,专家们认为,广大出口加工型企业只有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学会内销外销两条腿走路,才能逐步完善企业销售网络,实现自救。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

4、) 寻思是作文的第一步重要工作。思有思路,思路有畅通时也有蔽塞时。大约要思路畅通,须是精力弥满,脑筋清醒,再加上风日清和,窗明几净,临时没有外扰败兴,杂念萦怀。这时候静坐凝思,新意自会像泉水涌现,一新意酿成另一新意;如此辗转生发,写作便成了人生一件最大的乐事。一般“意兴淋漓”的文章大半都是如此做成。提笔作文时最好能选择这种境界,并且最好能制造这种境界。不过这是理想,有时这种境界不容易得到,有时虽然条件具备,文思仍然蔽塞。在蔽塞时,我们是否就应放下呢?抽象的理论姑且丢开,只就许多著名的作家的经验来看,苦思也有苦思的收获。唐人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传说,李白讥诮杜甫说“借问近来太瘦生,总为

5、从来作诗苦”,李长吉的母亲说“呕心肝乃已”。福楼拜有一封信札,写他著书的艰难说:“我今天弄得头昏脑晕,灰心丧气,我做了四个钟头,没有做出一句来,今天整天没有写成一行,虽然涂去了一百行。这工作真难!艺术啊,你是什么恶魔?为什么要这样咀嚼我们的心血?”但是他们的成就未始不从这种艰苦奋斗得来。元遗山与张仲杰论文诗说:“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大作家看重“苦心”,于此可见。就我个人所能看得到的来说,苦心从不会白费的。思路太畅时,我们信笔直书,少控制,常易流于浮滑;苦思才能剥茧抽丝,鞭辟入里,处处从深一层着想,才能沉着委婉,此其一。苦思在当时或许无所得,但是在潜意识中它的工作仍在酝酿,到成熟时可以“一

6、旦豁然贯通”,普通所谓“灵感”大半都先经苦思的准备,到了适当的时机便突然涌现”,此其二。难关可以打通,平路便可驰骋自如。苦思是打通难关的努力,经过一番苦思的训练之后,手腕便逐渐娴熟,思路便不易落平凡,纵遇极难驾御的情境也可以手挥目送,行所无事,此其三。大抵文章的畅适境界有两种,有生来即畅适者,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就已成功的作品看,好像都很平易,其实这中间分别很大,入手即平易者难免肤浅,由困难中获得平易者大半深刻耐人寻味,这是铅锡与百炼精钢的分别;也是衰简斋与陶渊明的分别。王介甫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是文章的胜境。(节选自朱光潜谈文学)5原文有画线句子“一般意兴淋漓的文

7、章大半都是如此做成”,不符合句中“此”字所指的一项是 ( ) A做好“寻思”这一作文的第一步的重要工作。 B精力弥满,脑筋清醒,周围环境宜人,适合创作。 C思想上没有杂念,外界没有影响、干扰的因素。 D凝神中新意不断地涌现,达到了写作最理想的境界。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人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传说,这说的就是“苦思”,正是这种苦思才有了作者的创作成就。 B思路太畅时信笔直书,缺少控制,就会流于浮滑;而苦思就能逐步深入,想得深刻,写出的文章沉着委婉, C人们所说的“灵感”大都是在苦思中酝酿,它会经过苦思的准备,一旦到了成熟的时候就突然涌现出来。 D苦思的训练

8、会使写作方法逐渐娴熟,思路不易不落平凡,即使极难驾御的情境也可以得心应手地把握和表现。7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思路畅通是作文的理想境界,但是这种境界不容易得到,一旦具备了思路畅通的条件,文思就不会蔽塞了。 B苦思有多方面的收获,它能使作文摆脱浮滑,为“灵感”的涌现做准备,可以打破作文中的难关,达到作文的最佳境界。 C作文的畅适境界有生来的,也有艰苦经营的,成功的作品虽然分别很大,但是它们具有共同点,那就是平易。 D由苦思获得平易的文章深刻耐人寻味,王介甫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9、梁彦光,字脩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兒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后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阴郡公,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后拜柱国、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隋文帝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宫监,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上嘉其能,下诏褒美,赐粟五百斛,以厉清正。后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州,如岐州法。鄴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

10、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

11、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造次必以礼 造次:匆忙 B未几,起令视事 视事:到职办公 C属帝崩,不之官 属:告诉,吩咐 D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坐:因此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彦光训喻而遣之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赐粟五百斛,以厉清正 敛赀财以送其行 C称其不能理政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12、D乃用秩俸之物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彦光极有孝心,母亲去世,他悲痛欲绝,超过礼法,皇上也为之感叹不已。 B梁彦光在治理各州县时,采用清静无为的治理方法,多次考核获得第一,深受老百姓欢迎。 C梁彦光崇尚教化,延请学者,广建学校,向学生传授圣人的思想,并赏罚分明,激励学生,风俗为之一改。 D梁彦光讲究教育方式,通过环境感染来启发没有孝心的人,效果极好,其他人也受到了正面的影响。第卷(共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前待罪相州,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3分)(2)彦光

13、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4分)(3)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3分)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阮郎归 秦观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注:此词作于郴州贬所;丽谯:壮美的高楼。小单于,唐曲调名。李益听晓角诗:“无数塞鸿飞主度,秋风卷入小单于。”(1)词的上阕主要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请作简要分析。(4分)(2)词的最后两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13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每空1分)(1)北海虽

14、赊,扶摇可接。 ,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越陌度阡, 。(曹操短歌行)(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推此志也, ”,抒发了对屈原的赞美之情;李密陈情表中“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叙述了家门人丁不旺的境况;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女娲炼石补天处, ”, 形容正在补天的女娲听李凭演奏箜篌入了迷,忘了自己的职责;苏轼赤壁赋中的“酾酒临江, ”,表现了曹操威风凛凛、蕴藉风流的英雄气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表现了对庄子生死观的看法。五、

1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22分)我听小商贩的叫卖声赵鑫珊 我的人生阶段居然可以由小商贩的叫卖声来划分,是我近来一大发现。 1953年我在家乡南昌读初中。当时家境贫寒,最小的妹妹刚出世不满周岁,那是母亲四十出头养的老女,因乳水不足,经常在晚上九点就饿得直哭。 初冬的故乡,常下着霏霏细雨。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薯啊,薯啊”的叫卖声。待声音过了家门,母亲才咬了咬牙发话: “鑫呀,去买一角钱的白薯给妹子吃,妹子饿了。” 我连忙起身,放下几何习题,穿过暗黑的前屋,将一扇清朝末年的破旧大门吱地打开,大声把卖白薯的叫住。只见一位五十开外的老汉萧缩着身子站在屋檐下,左手提着一盏马灯,左臂勾住一桶蒸白薯

16、,附带一把小秤,身上披一件蓑衣,像是与世无争的一位江边渔父。 待我重新回到书桌旁,那“薯啊,薯啊”的悠长舒徐叫卖声已渐渐微弱到了无穷小程度,最后终于完全消失在萧萧的风里和雨里,消失在清吉太平的时空中 “鑫呀,妹子吃不了,你拿去吃吧!” 母亲去世至今已有十年了。今天若遇上雨雪交加的寒夜,我就会幸福地记起“薯啊,薯啊”的悠长叫卖声,那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的空气振动,若浮若沉的飘忽不定,原就是一首散文诗篇。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段少年时光我从母亲手里接过妹妹吃剩下的半截白薯的情景。我觉得它比得上世界上最好的奶油蛋糕,因为它的夹心是母爱,是天伦之乐,是童梦。 我之所以怀念那段时光,还因为那是我的智慧启蒙时

17、期。我原是一个浑浑噩噩的晚熟少年,遇事从不问个“为什么”。初中平面几何却给了我启迪。圆的定义就煽动起我的无比热情:“与一给定的点成一给定距离的一切点所组成的集合称之为一个圆。”事后多年,我才领悟到,数学真理是最超脱的客观真理,它恒给人以逻辑美感上的最大满足,最值得我们去信赖,去呕心沥血。 后来,我便离开了母亲和那幢破败的古屋,去北京读大学,工作。魏公村的星期天。午睡时,我经常被一阵嘶哑的、不成调的破号声惊醒。然后我就懒洋洋地躺在集体宿舍向天花板私语,心里老是袭来一丝飘忽的惆怅和茫然。有一回我还特意向着窗外探头,追问那吹怪号的究竟是何许人,但始终没有侦察出结果。估计是老北京做理发生意的。 “文革

18、”一来,那窗外催人理发的号角声连同我屋子里的莫扎特铜管协奏曲便一块消失了。那竟是我的青年时代的悲哀结束。 迁居上海有年。此地窗外小商贩的叫卖声不论是内容还是风格或调调,都和故乡和北京的截然不同。最使我心烦意乱的,莫过于踏着黄鱼车手提小扩音器走街串巷、大张旗鼓叫卖甜酒酿的噪音了。因为分贝过量,加剧了城市的喧嚣扰攘,破坏了我的写作心境,所以我对它只有一个恨字。我恨这种由电子工业产品武装起来的小商贩,恰如我恨在大街小巷咆哮而过的“幸福”牌摩托。遇上这种情景,我就无限怀念起“薯啊,薯啊”的叫卖声,渴望在安宁的环境中写作。我怀疑,工业化未必会无条件地给人带来幸福。 没有安宁,到处是超分贝的世界,幸福从何

19、而来?我希望小商贩的叫卖声永远不要失去农业文明时代的徐缓风格。 我只祈求我将在桐间露落、柳下风来,“薯啊薯啊”的叫卖声中安度晚年。14请分析第自然段中“咬了咬牙”的艺术效果。(3分)15结合文意,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7分)(1)那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的空气振动,若浮若沉的飘忽不定,原就是一首散文诗篇。(4分)(2)我希望小商贩的叫卖声永远不要失去农业文明时代的徐缓风格。(3分)16作者祈求在“薯啊薯啊”的叫卖声中安度晚年,请你结合全文分点概述作者为何如此怀念童年时小商贩的叫卖声?(6分)17文章第自然段写到现今上海小商贩的叫卖声,请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六、(15分)18阅读下面一

20、段文字,请提取反映“货币幻觉”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3分) “货币幻觉”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于1928年提出来的,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他告诉人们,理财的时候不应该只把眼睛盯在哪种商品价格降或是升了,花的钱多了还是少了,而应把大脑用在研究“钱”的购买力、“钱”的潜在价值还有哪些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精打细算,花多少钱办多少事。19下列图表是某校高三语文组对学生三次模拟考试主观题得分情况的分项统计结果。请仔细阅读表格,用简明语言完成后面的题目。(不得出现数字)(6分)(1) 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

21、结论(50字内)(3分)项目名称(分值)一模得分二模得分三模得分三次平均得分比例古文翻译(10分)4575351%名句名篇默写(5分)4424786%文学作品鉴赏(33分)18222056%语言表达运用(15分)11261060%作文(60分)43454775%(2)针对结论,你给该校同学的复习建议是(40字内)(3分)40字20阅读下面这则寓言,请代蜗牛妈妈写一句安慰、激励小蜗牛的话。要求:有一定的哲理性,不超过40字。(6分) 小蜗牛:妈妈,为什么我们一生下来,就要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 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保护啊! 小蜗牛:毛虫姐姐没骨头,

22、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 妈: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也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 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40字七、(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海滩上蓝甲蟹分为两种,一种较凶猛,不知躲避危险,跟谁都敢开战;一种较温和,不善抵抗,遇有敌人,便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叼它,踩它,它都不理不睬,一味装死。经过千百年演变,强悍凶猛的蓝甲蟹越来越少,成为了濒危动物;而较弱的蓝

23、甲蟹,繁衍昌盛,遍布世界许多海滩。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要有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 (lng/lng;c/s;li/li。A项依次:zi/zi;qio/qio;hng/hng。C项依次:qin/qin;jun/jun;b/b。D项依次:lin/jin;p/p;sh/zh)2A(B拌绊;C继既;D璜潢)3A(A“曾几何时”指时间没有过去多久。B“讳莫如深”是指紧紧隐瞒,生怕别人知道。语境的意思是回避、避讳,而不是“隐瞒”。 C偶尔:与“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偶然:与“必然”相对,表示意外。由于句意是“意外”出现的失误,用“偶然”

24、合适。D原义:一丈二尺高的金刚(雕像),我们摸不着他的头脑(脑袋) ,比喻:(某件事情)令自己摸不着头脑。)4选D( A“不仅”和“而且”之后的内容互换。B搭配不当。激发爱国热情可以,激发民族精神不行。C有歧义。)5A(题干句说的是“兴会淋漓”的文章的写作,指已具备了思路畅通的写作条件,并非指尚在“寻思”之中。)6B(前半句,原文“流于浮滑”前有“常易”二字,意思不同于“就会”;后半句,原文用“才能”,而不是用“就能”,表意不同。)7B(A项,与原文“有时虽然条件具备,文思仍然蔽塞”不合。C项,原文“好像都很平易,其实这中间分别很大”中,有“好像”一词。D项,原文“由困难中获得平易者大半深刻耐

25、人寻味”中有“大半”一词。)8C(“属”,正碰上。)9B(均表示目的的连词,“来”。A,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的连词。C,代词,他;代词,他的。D,表示承接关系的副词,就;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竟然。)10B(治理相州时,他采用了严厉的手段。)11(1)我以前在相州效力,我自己料想会被您罢免,没有了再做官的愿望。(重点词:“分”1分;“衣冠”1分;大意1分)(2)梁彦光上任后,揭发那些坏人,就像神明一样(准确),狡猾的人没有不悄悄地逃窜的,(于是)全相州的人都深感惊骇。(重点词:“下车”1分;“擿”1分;“合”1分;大意1分)(3)(如果)有喜欢打官司、荒废学业、毫无成就的人,(梁彦光

26、)就让他坐在厅堂中,(为他)摆上粗劣的食物。 (重点词:“坐”1分;“草具”1分;大意1分)12(1)词的上阙以简练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寂静幽深凄冷的环境。初春季节,冷雨凄风,庭院深虚,寒夜闻曲,笛曲幽咽,衬托出长夜遥迢,思乡难眠。营造了乡思旅愁的足够氛围,传达出客地浓厚的孤独寂寞之感。(寂静 凄凉 幽深 答到两个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效果1分 氛围 孤独寂寞)(2)对比。郴州与衡阳相比,郴州更偏僻、离家更遥远,从而可以感知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凄凉;用典。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离家人借书信寄托的思念之情,然而作者在偏远的郴州,连传信的大雁都没有,这种思念之苦可以说到了绝望的地步。从而委婉曲折地透

27、露出他身贬郴州,离乡日远,久无家书的痛苦感情。(手法2分,分析各2分。如果答到一种给3分,两种4分)13(1)东隅已逝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烽火扬州路 钟鼓馔玉不足贵 枉用相存 (2)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石破天惊逗秋雨 横槊赋诗 齐彭殇为妄作。(任选两小题做答,每空1分,漏字、添字、错字、句序不当,该空不计分)14答: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了在贫寒的家境下,母亲当时的矛盾心理,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15(1)写出了悠长的“白薯”叫卖声飘忽不定,就像一首散文诗一样,优美,撩动人的情思。(答出“空气振动”的含义(“白薯”的叫卖声)以及特点(悠长、飘忽不定)得2分,答出“散文诗”的特

28、点优美、撩动情思得2分)(2)写出了“我”对逝去的农业文明时代单纯、朴实民风的深情怀念,对安宁幸福生活的渴望。(答出“徐缓风格”的含义单纯、朴实的社会风气2分,答出对安宁生活的渴望2分)16(6分) 答:它让我想起和母亲相聚的幸福时光,寄托着年少时最童真的梦。 听小商贩叫卖声的那段时光,是我智慧的启蒙时期。 它单纯、朴实,没有现今社会的喧嚣扰攘,能给我安宁的心境。(答到“让我想起和母亲的幸福时光”2分,答到“是我智慧的启蒙时期”2分,扣住文章的主旨,对单纯朴实民风的怀念,对现今社会喧嚣嘈杂的批判2分。大意对即可)17(6分) 答:行文结构上,和童年时小商贩的叫卖声形成对比,强化了“我”对后者的

29、深情眷恋之情。(3分) 思想主旨上,表达我对单纯、朴实民风的深情怀念,对工业化带来的嘈杂喧嚣的批判,对安宁环境、幸福生活的渴望。(3分)18(3分)名义价值 实际购买力 心理错觉19(6分)(1)该校学生名句名篇默写和作文题得分率较高,古文翻译、文学作品鉴赏和语言表达运用题得分率较低。(2)提高主观题的成绩,要在古文翻译、文学作品鉴赏和语言表达运用方面下功夫。20示例:我们才幸福呢!我们有壳,不靠天,不靠地,我们靠自己!评分标准:语意有鼓励之意2分,有安慰之意2分,有哲理2分。附:诗歌赏析: 这首词系秦观贬谪郴州时岁暮天寒的感慨之作。抒发的是思乡之情。词的上片,写除夕寒夜难眠闻曲,传达出客地寂

30、寞之感。起二句写所见,作者先勾勒了一个寂冷的环境。郴州在今湖南省,湖南古称湘,故称湘天。首句说湖南岁暮风雨交加,初次惊破寒天冻地,这意味着气候将由冷转暖。“破寒初”,即刚进入初春季节。天气还是比较冷的,所谓春寒时候。尤其在毫无复苏希望的词人枯寂的心房里,更是感觉凄凉。总之,给人透露出一股寂冷凄凉的情味。接着环顾所居,庭院深邃,空寂冷落,欲言无人,深沉而空虚,人世间除旧迎新的气氛,一点儿也看不见,闻不到。一个“虚”字,道出了词人心头郁闷寡欢况味,可见贬谪生活的寂寥。“丽谯”二句写所闻。“丽谯”,绘有彩纹的城门楼,后指谯楼,即城门上的更鼓楼。语出庄子徐无鬼中:“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小单于”,是当时的乐曲。李益听晓角诗云:“无数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徂”是往、流逝的反衬出人却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