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8.81KB ,
资源ID:72175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217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小车的设计【开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智能小车的设计【开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

1、2 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2.1 智能车辆技术智能车辆技术按功能可分为三层,即智能感知/预警系统、车辆驾驶系统和全自动操作系统4。上一层技术是下一层技术的基础。 (1智能感知系统,利用各种传感器来获得车辆自身、车辆行驶的周围环境及驾驶员本身的状态信息,必要时发出预警信息。主要包括碰撞预警系统和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碰撞预警系统可以给出前方碰撞警告、盲点警告、车道偏离警告、换道/并道警告、十字路口警告、行人检测与警告、后方碰撞警告等。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包括驾驶员打吨警告系统、驾驶员位置占有状态监测系统等5。6 (2) 辅助驾驶系统,利用智能感知系统的信息进行决策规划,给驾驶员提出驾驶建议或部分地

2、代替驾驶员进行车辆控制操作跟踪系统、准确泊车系统及精确机动系统。主要包括:巡航控制、车辆 (3)车辆自动驾驶系统,这是智能车辆技术的最高层次,它由车载计算机全部自动地实现车辆操作功能。目前,主要发展用于拥挤交通时低速自动驾驶系统、近距离车辆排队驾驶系统等。 智能小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自动行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地运用了计算机、传感、信息、通信、导航、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 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7。2.2 国外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国外智能车的研究历史较长,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8。它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是智能车研究的初始阶段。1

3、954 年美国 Barrett Electronics 公司研究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自主引导车系统AGVS(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System)。该系统只是一个运行在固定线路上的拖车式运货平台,但它却具有了智能车最基本的特征即无人驾驶。早期研制 AGVS 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仓库运输的自动化水平,应用领域仅局限于仓库内的物品运输。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传感技术的发展,智能车的研究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和突破。第二阶段从 80 年代中后期开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智能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欧洲,普罗米修斯项目于 1986 年开始了在这个领域的探索。在美洲,美国于 1995 年成立了

4、国家自动高速公路系统联盟(NAHSC),其目标之一就是研究发展智能车的可行性,并促进智能车技术进入实用化。在亚洲,日本于1996 年成立了高速公路先进巡航/辅助驾驶研究协会,主要目的是研制自动车辆导航的方法,促进日本智能车技术的整体进步。进入 80 年代中期,设计和制造智能车的浪潮席卷全世界,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公司开始研制智能车平台。第三阶段从 90 年代开始,智能车进入了深入、系统、大规模研究阶段。最为突出的是,美国卡内基海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一共完成了 Navlab 系列的 10 台自主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智能车的发展正处于第三阶段9。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当前国外智能车的主要

5、发展方向。荷兰鹿特丹港口的研究智能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工厂货物的运输。荷兰的Combi road系统,采用无人驾驶的车辆来往返运输货物,它行驶的路面上采用了磁性导航参照物,并利用一个光阵列传感器去探测障碍。荷兰南部目前正在讨论工业上利用这种系统的问题,政府正考虑沿已有的高速公路新建一条专用的车道,采用这种系统将货物从鹿特丹运往各地10。2.3 国内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相比于国外,我国开展智能车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 世纪 80年代。而且大多数研究尚处在针对某个单项技术研究的阶段11。例如:(1)20 世纪 80 年代,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采用地下埋线式导航技术,开始了我国的自动引导车辆(A

6、GVS)的研究。(1) 清华大学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也曾研究过一种采用图像识别来实现自动导航的智能车。(2) 国防科技大学进行过基于图像视觉导航的车辆研究。(3) 北京理工大学近年来也在进行用 GPS 与数字地图导航的智能车方面的研究。(4) 吉林大学智能车课题组 1994 年研制出第一辆模型车 JUTIV_I 型智能车,实现了自主驾驶功能。1998 年课题组又研制出 JUTIV_II 型智能车,实现了车道线作为导航路线的自动导航,车辆时速达 30km/h。虽然我国在智能车辆技术方面的研究总体上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且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但是我们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主要有:12(1)

7、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于 2003 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辆自主驾驶轿车。该自主驾驶轿车在正常交通情况下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稳定速度为 13 kmh,最高峰值速度可达 170 kmh,并且具有超车功能,其总体技术性能和指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 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院校联合研制了 7B8 军用室外自主车,该车装有彩色摄像机、激光雷达、陀螺惯导定位等传感器13。 智能车辆研究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关键技术14。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进行ITS关键技术、设备的研究。随着ITS研究的兴起,我国已形成一

8、支ITS技术研究开发的专业技术队伍。并且各交通、汽车企业越来越加大了对ITS及智能车辆技术研发的投入,整个社会的关注程度在不断提高。交通部已将ITS研究列入“十五”科技发展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15 可以预计,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实力将为智能车的研究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前景 。我们要结合我国国情,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对智能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为它今后的发展及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3.1 、研究内容 采用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利用光电传感器检测道路上的障碍,控制小车的自动避障,快、慢速行驶,以及自动停车,并可以自动记录时间、里程和速

9、度,自动寻迹、倒车、运料等功能。3.2 、研究难点方案的选择3.2.1 电源选择方案方案一:采用两节 7.5V 锂电池产生 15V 的电压,并通过 7812、7805 产生5V 和 12V 的稳压供给电路使用。安全性能好,锂电池厚度小,重量轻,容量大, 但是价格过于昂贵,会大大加大成本。因此本设计中不予使用。方案二:采用小型 9V 蓄电池,并通过过滤电路,通过 7805 采集 5V 的电压。因为 9V 的蓄电池其具有稳定的 9V 输出,可以正常的供给小车电机使用,且价格便宜,所以本设计采用这种方案作为电源。3.2.2 电机模块方案采用步进电机作为小车的驱动电机。步进电机有个非常好的精度, 有利

10、于控制小车的定位。但是步进电机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力矩不足,不利于小车这种需要高速度的使用。所以舍弃步进电机这个方案。采用直流电机作为小车的驱动电机,直流电机的转动力矩很大,使用起来也方便,其价格也比步进电机便宜很多,效果也很好,所以在选择电机上采用直流电机。3.2.3 电机驱动模块方案选择采用三极管驱动电机,滤波效果好,在单片机跟电机共用一个电源, 在电流较高的情况下,单片机仍能不受干扰而正常工作。优点:电路压降较小, 所以在大电流的情况下,发热很小。缺点:电路连接较为复杂,驱动功率较小, 不适于大功率驱动。该驱动电路的功率不能满足要求,故放弃此方案。使用专用芯片 L298 所组成的电机驱动电

11、路。驱动芯片 L298 是驱动步进电机的专用芯片,我们利用它内部的桥式电路来驱动直流电机。控制比较简单,电路简单,集成芯片简化了电路的复杂性,驱动功率大。电路发热较大,成本略高。结合设计要求,采用此方案。3.2.4 距离控制方案采用软件控制距离,即:根据小车的平均速度设定相应前进/后退时间,达到控制前行/后退目的。无需其他硬件支持,节约成本,制作简单。不易自动控制,距离控制不精确,多次循环后会导致小车偏离预定路径。考虑到设计要求的距离控制精度较高,放弃此方案。采用光电传感器测距,对固定在地面上的边线进行探测,通过固定边线之间的距离来达到距离控制的距离的目的,进而达到要求。增加成本, 增加软件设

12、计难度,制作较为困难。距离控制精确,易于自动控制。由于本设计对距离有较高的要求,故采用此方案。3.2.5 运料卸料方案手动加料。每次小车回到A 点时加入事先测定好的料。这样控制加料量精确,误差小。但是本次设计突出自动性能,故舍弃。自动加料。虽然精度比不上手动加料,但是实现了完全自动化运行, 与设计思想吻合,故采用了方案二。3.3 、预期目标本论文基于 STC89C52 单片机而开发的智能小车系统,从总体的理论构思到具体的软硬件的设计,元件的采购,PCB 板的制作,整机的焊接,系统的调试, 最终实现了小车的基本功能,即在传感器的感应下,实现了小车的自动寻迹、倒车、蔽障、运料,实现了无人驾驶的智能

13、化。如时间充裕,还可以进一步的拓展,使智能车实现更高要求的功能,比如语音功能、测速、计时、计费等。4 研究工作详细进度和安排2010年11月23日2010年12月5日 布置毕业设计任务,讲解毕业设计的方法和 步骤,查找、分析相关文献资料;2010年12月6日2011年1月10日初步拟定系统采取的研究方法、设计路线, 完成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的撰写;2011年1月11日2011年3月5日整理相关资料,确定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 绘制系统的流程图。完成开题报告;2011年3月5日2011年4月8日进行详细的系统分析,完成电路的设计,每 周汇总情况、问题和进度一次,各人随时可 通过电话、ICQ或E-MA

14、LL联系。开始撰写论文 大纲及初稿;2011年4月9日2011年5月3日系统开发、代码设计、系统调试、修改及优 化阶段;2011年5月4日2011年5月26日完成毕业论文并提交;2011年5月27日2011年5月29日毕业论文答辩。5 参考文献1党宏社,韩崇昭,段战胜.智能车辆系统发展及其关键技术概述J。公路交通科技,2002(4: 127128. 2尹念东.智能车辆的研究及前景J。上海汽车,20022: 2628. 3 徐国华,谭民移动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01(3):7144 王荣本,李兵,施树明,李斌.世界智能车辆研究概述 J。公路交通科技,2001(10)

15、: 93一97. 5 F. Cuesta, A. Ollero,B. C. Arrue and R. Braunstingl.Intelligent control of nonholonomic mobile robots with fuzzy perceptionJ. Fuzzy Sets and Systems,2003(1): 4764. 6 Nilson N.J, Shakey. The Robot Technical ReportR. Memo Park, Calif: SRI, Int ernational.1984(4). 7Wilcox,BH,DBGennery,A,HMis

16、hkin,BKCooperA vision system for a AGVsystemJMobile Robots,1987(5):1721798Lakshmanan S,Hero A OPavement Boundary Detection Via Circular Shape ModelsProceedings ofthe IEEE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 2000,2000 9Gregor R,Lutzeler M,Pelkofer MA Perceptual System for Autonomous Vehicles,Proceedings o

17、f the IEEE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 2000, 200010 白井良明日,机器人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1 储江伟,王荣本,郭克友,顾柏园,马雷基于机器视觉引导的两轮差速转向 AGV 控制问题的研究J12 唐李征,申功勋,孙茳基于地图匹配的高精度 GPS 自动引导车辆导航系统的实现J测控技术,1999,1 8(7):454713 H Choset,M Schervish,A Costa,R Melamud,D LeanA Path Planning for Robotic Demining and Development of a Test PlatformA Proceedings of the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ield and Service Robotics,2001: 16l16814EMNebot,SSchedingA design technique for aided land navigation applicationsProceedings 1st Australian Data Fusion Symposium,1996: 838915陈瑾智能小车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