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0 ,大小:51.74KB ,
资源ID:7234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234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如学生在第一次数的时候,把数直观的人民币与计数器上对数据的认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抽象能力的举措。通过计数器上珠子的拨一拨,促使学生能将直观的数数与抽象地数数统一起来。同样,后面两次的数数,也应与计数器上拨数结合起来。2.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经常可以接触到比较大的数。对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高学生感受的程度。接着,可以把学生收集的一组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的一些数据,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也可以直接

2、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本册教材将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然,在教学中,可以先突出读法,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然后再讨论写法。加强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身边的一些数据的意义是本单元着重渗透的思想。不论是数据的收集过程,还是解释数据的意义,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背景下进行学习,这一点在教学时需要格外地重视。如第6页上的“说一说”内容的安排,其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学生对这些数据的读写过程,既能巩固他们读写的方法,更能体会到数据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3. 结合实际背景,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一些比较大的数据,由于书

3、写的不方便,需要将一些较大的数据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这样既方便书写,又便于读数。教材中安排的“国土面积”中的一些数据都是比较大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改写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改写的必要性。因此,数据改写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安排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从而使学生体会改写所带来的方便。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对此,在改写过程中应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这样两者之间就会相差很大

4、。这些道理,可以结合具体的情景加以说明,以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减少错误。4. 在观察比较中,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近似数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数,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对于近似数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也已接触到,不过没有出现这样的概念。而本单元的学习是相对系统一些,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主要是以四舍五入法为主)。教材中安排的“森林面积”活动,是一些有关植树的题材,这些题材的数据中有些是精确的,有些是近似的。出示这组数据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并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近似数,从而让学生明白近似数产生的过程,以加深对近似数概念的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近似数。在学

5、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进行辨别,区分精确数与近似数的差异。求近似数方法教材采用观察思考的方法,把一组不同的近似数放在一起,根据不同的要求,得出不同的近似数。教学时,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将这一组数据整齐排列,然后请学生进行观察,接着再进行讨论。如精确到千公顷:约是224319千公顷,那么千位上的“9”是怎么出来的?通过一组数据的比较,相信学生能发现求近似数的方法。近似数在具体的运用中,将根据不同的需要取不同的精确值。教材第11页第2题安排的练习,就是一道根据实际情景需要选择不同的近似数。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然后再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一般说,是以对应的方法来确定。如

6、第题中,全国造林是以“万公顷”为单位,那么比较内蒙古自治区的造林也应用“万公顷”为单位。第题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造林是以“千公顷”为单位,那么比较2001年的造林数也应以“千公顷”为单位。第一节 数一数教学目标:1.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1. 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2.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个。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1. 出示1

7、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2. 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3. 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活动二:认识百

8、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1. 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2. 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活动三:练习活动 1. 说一说,拨一拨。让学生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通过学生的拨珠活动,既可以巩固对较大数的认识,又能使他

9、们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所以,这一活动应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2. 第2、3、4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3. 第5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4. 第5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活动四:实践作业 1. 阅

10、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2. 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3. 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教学反思:。第二节 人口普查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3.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1.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2.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计数器若干、学生课前收集的大数 读、写更大的数。1.学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2. 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根据大小进行

11、分类,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自己归纳读数的方法;接着与学生讨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学生在进行读数时,必须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同样,在写数方面,也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写“亿以内的数”,再写“亿以上的数”。3.如果学生收集的数据中没有特殊的多位数,如“级的中间零”、“级的末尾零”等,教师可以作一些补充,也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这些特殊数据的读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4.总结讨论。(1)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读数和写数的。(2)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完成试一试,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第6页“试一试”第1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说一说”时,可以

12、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有关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于学生能体验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如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的产值、城区面积等,通过一些具体的、可以感受的数据,了解较大数据的意义。第2题,在学生写数时,安排一些学生身边可以感受的具体参照物进行比较,对学生理解较大数的意义是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写数时,除了让学生掌握写数的方法,能正确写出各种较大的数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感受到较大数的意义。因此,组织一组组可以对比的数据,说说它们的实际意义是写数的基础。实践练习。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目,先独立完成,交流方法。第7页“练一练”第3题,比较数

13、的大小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万以内的数”时已经有了基础,所以在练习本题时,可以先安排比较一些“万以内的数”的大小,让学生自己总结比较数的方法。然后,出示一些数据比较大的数,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也可以安排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据进行比较,如地区的住宅面积的比较、地区的财政收入比较。经过学生自己的比较与交流,让他们自己概括出较大数的比较方法。第4题,本题的练习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接着让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一个数是对应的,然后用线连接起来。练习本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从较复杂的背景中会善于观察,懂得会用排除的方法寻找对应的数。如果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好,数据安排的干扰性可以更大一些,以

14、促使学生认真地观察,并让他们说一说寻找对应数的方法。第7页“实践活动”可以安排在新授学习前进行,也可以安排在学习了多位数的读写后进行,这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第三节 国土面积1、 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2、 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3、 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学生学具和计数器。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数。教学时可以从媒体中收集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2. 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

15、一读。(1)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2)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3)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第9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

16、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第四节 森林面积1. 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3.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学生学具,计数器。交流收集的数据。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

17、两类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近似数。2.出示“观察与思考”中的一组数据,重点讨论取不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的方法为止。然后,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第11页“试一试”第2题。1先出示三种近似数,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精确的程度,然后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时,重点突出选择的依据,让学生理解取近似数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懂得同样进行比较,需要用相对应的单位进行比较的方法。2.“讨论”,这是一题

18、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考虑原来精确数的范围,出示这些题目时,重点可以展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四舍的”、哪些是“五入的”,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原数有几种可能的特点。当然,这道题目主要是供学生在课堂中讨论,在单元评价时,不一定要作为学生必需掌握的内容。第12页第1、2题,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运用到各种近似数,本题的练习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运用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学生在练习第1题时,先让他们讨论,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体会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样,在练习第2题时,重点讨论为什么说“血管总长”、“电话的用记量”是一个近似数,学生只有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在今后的辨析中分

19、清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异同。第3题,说说数的范围是有多种方法,本题的要求是说一说“各数在几万之间”,因此,学生在比较时,首先就按要求把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精确到万位,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比较。教师在指导这些练习时,最好采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从图像上真正理解各数的范围。练习一对第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进一步体会大数的意义,熟练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整理与复习 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第13页练习一第1题,本题除了让学生会读写数据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渗透一些我国民族文化与国民经济的情况。所以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类似的图片材料,这样既可以作为多位数读、写数的

20、练习材料,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渗透一些教育。第2题,学生在认识多位数时,应该知道每个数据在不同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虽然,教材仅提出其中的一个问题,“5所表示的意义”。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让他们说一说其他几个数中每个数字在数位上的意义。第14页第3题,为提高每个学生课堂的参与机会,本题安排的内容可以在同桌学生间开展。活动可以分两步实施:第一步一个学生读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以交换角色;第二步一个学生写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学生练习的基础上,也可以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增强学生的兴趣。第5题,在开展“组数游戏”前

21、,可以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各人的数字除零的个数相同外,其他数字可以不同),然后请学生代表自己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学生都可以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看一看“一个0也不读”的数有什么特点?从中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第二单元 线与角 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渗透分类思想。2、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垂线;体会四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3、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课

22、时安排:内容 课时数 线的认识 3 平移与平行 相交与垂直 旋转与角 4 角的度量 画角 练习二 1 线的认识 学习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重难点: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课前准备:直尺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用孙悟空的金箍棒导入。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 线的特征 (1) 直线的认识 (2) 认识线段 (3) 认识射线 (4) 举生活中的例子 师:那大家看如果把老师的头发抻直,可以看作那种线呢?同学们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看,如果老师是个老寿星,头发可

23、以一直地长下去,那把它抻直了,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是 如果这样呢?(揪断一根头发抻直) 只要大家留心观察,其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把它们完整地画出来,可是直线和射线都是无限长的,不能完整地画出来,所以我们只能用没有端点来表示它们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出示平时画的这三种线) (5)猜谜语 听说大家学习了线的知识,机灵狗想出几个谜语考考大家。有始有终是什么段。有始无终是什么线。无始无终是什么线。今天和大家一起认识了三种线,更学到了学习知识的方法。老师对大家的将来充满了期待,希望大家今后能够象直线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习射线那种,一经出发就

24、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希望大家能成为一个做事有始有终的人。2、线的读法 (1)线段读法, 出示线段(若干条摆放杂乱无章的的线段),让学生找出最短的线段。学生说教师指。(故意指错) 一学生迫不及待上前面来指。同学们,在杂乱无章的这么多线段中,按要求找到指定线段并不难,但怎样才能让别人明白,要表示的是哪一条呢?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在数学上人们习惯用字母来表示线,下面老师要介绍的是两点表示法,也就是把线上的两个点用两个大写英文字母来表示,进而表示这条线。如这条线段我们把它的两个端点分别用两个大写字母A、B来表示。读作:线段AB(边读边指),也可以读作:线段BA(边读边指) (2)直线、射线的读法 直线我

25、们也可以用两点表示法把它表示出来,我们只要取直线上的任意两个点,然后用英文字母表示出来就可以了。试着读一读 那射线你能把它表示出来吗?也就是说射线是有方向性的,我们只能从它的端点向另一端来读。直线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这条直线也可以读作 直线 l (3)基本练习:巩固三种线的读法,重点强化射线的读法。(指导学生边指边说) 三种线的读法大家已经掌握了,那你能画出线来吗?3、点与线的联系 (1) 过一点画直线。现在纸上任意画一个点,1钟时间过这一点画直线。生画后汇报结果。看了大家画的,老师也想画一画,同学们帮老师数一数吧 过一点大家画了直线,也看了老师画直线,你想说些什么吗?过一点可以画无数

26、条直线。(板书) (2) 过两点画直线 过两点画直线,画好后把结论告诉大家。学生操作体会,总结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3) 两点之间的直线段最短。放假了,机灵狗可没闲着一直在补习功课,可第一天补课,它就起来晚了。从家到学校有三条路,请大家帮它选一选,走那条路能最快到达?为什么?好就听大家的,机灵狗选择了三条线路中最短的,一路狂奔跑到了学校,可它还是迟到了。机灵狗很伤心,大家帮他想一想,从家到学校还能不能画出更短的线路呢?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 既然机灵狗走的已经是最短的线路,可还是迟到了,那该怎么办呢?机动练习:比眼力(比较下面四条水平线段的长度) 练一练的第2题 同学们请你先估一估,说一说

27、。大家刚才对观察到的,进行了大胆的猜测(板书),更让老师感到欣喜的是这名同学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声音,其实在科学面前是人人平等的,我们不应该迷信任何人,应该用学到的方法去验证知识。观察到的与验证的结果可能不同,所以我们不要被表面的现象干扰, 平移与平行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2、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认识平行线,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直尺,三角尺,一张长方形的纸,水彩笔,小字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平行。1、移一移,画一画 让学生在纸上用铅笔移一移,用直线画出前后铅笔的位置。小组交流有多少种画法。2、作品展示,引导分类 1 2 3 4 5 6 让学生分一分类,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引导学生根据相交与否分有两类:1、2、3、4、6和5,理解2和3延长后相交,体会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3、说一说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