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747KB ,
资源ID:727607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2760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近年通货膨胀问题分析报告(2016)Word文档格式.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近年通货膨胀问题分析报告(2016)Word文档格式.doc

1、-0.5201207101.8-2.9-0.8201206102.22.20%-2.1-0.72012051033.00%2.90%-1.4-0.4201204103.43.40%3.30%201203103.63.60%-0.30.3201202103.23.20%0.1201201104.54.60%0.7201112104.14.10%1.7201111104.24.20%4.30%2.7201110105.55.50%5.40%5.90%5201109106.16.10%6.60%6.5201108106.26.20%6.70%7.3201107106.56.50%7.10%7.520

2、1106106.46.40%6.00%7.00%7.12011055.30%6.8201104105.35.20%5.80%201103105.40.6201102104.94.90%4.80%7.20.8201101 4.9% 5.2%6.60.9201012104.64.6%4.40% 5.1%5.9201011105.1 5.6%6.11.4201010104.4 4.4% 4.7%201009 3.6%3.50% 3.9%4.3201008103.5 3.5% 3.7%0.4201007103.3 3.3%4.8201006102.92.9%2.80% 3.2%6.4201005103

3、.13.1%201004102.8 2.8%2.70% 3.0%1201003102.42.4%2.30% 2.6%0.5201002102.7 2.7%2.60% 2.9%5.4201001101.5 1.5%1.40% 1.8%(来自新浪网)(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来自百度和讯二、20102012年通货膨胀实例分析案例一 四万亿救市对2010年通货膨胀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政府在2008年执行的4万亿救市计划对经济增长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4万亿救市计划在经济领域仍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如导致了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造成社会流动性泛滥以及“国进民退”等。在反周

4、期的经济政策执行过程中,这些问题多多少少是无法避免的。财政扩张的挤出效应,以及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替代等,这些基本的经济规律在发挥作用时,使得在做决策时不得不对多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4万亿救市计划尽管在短期内稳定了GDP的增长率,但却使结构本已失衡的中国经济走向进一步的失衡。因此,4万亿救市计划被批评为向经济注入了吗啡,虽然短期内稳定了经济,但却带来了长期的隐患。 从消费的内部结构来看,4万亿救市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消费品市场供求格局。例如,20009年和2010年两年总投资万亿元的项目将会扩大对钢铁、水泥、建材等产品的需求,这将推动相关产品价格回升,发放消费券、“家电下乡”、“家

5、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等一系列刺激最终消费措施效果显现,将进一步刺激我国总需求的增长。4万亿救市计划虽然稳定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却并没有缓解我国经济的结构失衡,甚至使我国经济的结构失衡变本加厉,为我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和稳定埋下了重要的隐患。另外,国际经济复苏似乎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并且在这过程中不排除下一轮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因此,如果下一轮危机无法阻挡,那么,我们再也不可能并且也不能再动用大手笔的救市计划,否则,将很有可能陷入“滞胀”的泥沼。事实上,我国经济目前已经开始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潜在的“滞胀”风险。 四万亿刺激方案对经济运行起到了持久的影响,四万亿的投入使得市场流动性骤增,虽然政府

6、投资一向严格限制渠道,但经济领域各种行业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面对过剩的流动性,生产能力没得到配对的扩张。供求的失衡,引发通货膨胀或加剧通货膨胀势在必然。随着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的贯彻落实,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积极变化因素增多,影响2010年物价运行的因素,推动物价上行的因素多于抑制因素。2010年,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进一步夯实,扩大内需政策的效果进一步显现,世界经济开始复苏拉动我国外需增加,供求格局有所改善,加之货币流动性过剩的滞后影响,CPI月度上涨幅度较大,到11月份上升了5.1%,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但涨幅在可控的范围内。1.2010年通货膨胀

7、的成因第一,我国消费品市场供求格局将有所改善。首先,扩大内需的一揽子计划效果进一步显现,对需求形成较强支撑。扩内需仍是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2010年除了继续保持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8大消费政策和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之外,还在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拓展消费空间和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随着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推动价格总水平适度上涨。其次,外需形势将有所好转。201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逐步摆脱金融危机导致的衰退阴影。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出现复苏的积极

8、变化。受此影响,作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美国、欧盟和日本,消费需求逐步恢复,进口增速将有所回升,2010年我国对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增加,进出口总额比2009来了增加51074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增大,客观上改善了我国产能过剩的状况,从而对CPI上行形成支撑。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复苏对世界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也构成了上行支撑。在全球经济开始复苏的大环境下,2010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将有所回升,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将通过贸易渠道影响我国相关产品价格水平,从而对CPI形成上行压力。第二,流动性过剩对CPI形成上行的压力。2010年12月信贷新增5072亿,全年达到7.95万亿,突破7.

9、5万亿的信贷目标,符合预期,也验证了进口数据的较好表现。由于信贷增长依旧较快,导致12月广义货币M2增速继续上升0.2个百分点至19.7%。供应量的增幅大大高于实体经济增幅,但是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最终会通过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进而向消费领域传递。(来自金融界Http:/JRJ.COM)根据以上分析,我国经济的总量和供求都在发生积极的变化,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的趋势已经基本确定。国内农业生产形势向好有利于稳定物价,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和外需的恢复,产能过剩的局面将有所改善。同时,由于食品和居住价格仍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流动性过剩的滞后效应,加之国际上不确定因素

10、影响,使得2010年物价也面临较大上涨压力。2010年物价运行呈现缓慢上升的态势,价格总体水平可控。2010年11月,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创下我国28个月以来CPI的最高涨幅,通胀压力持续加大。年内,从“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到“糖高宗”“油你去”等一系列农产品价格的轮番上涨引发了各方关注。11月20日,国办出台“国16条”,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各部委及地方政府纷纷采取措施。12月份以来,蔬菜等农产品价格开始回落。2.2010年通货膨胀的类型2010年我国的通货膨胀属于需求拉动型。需求拉动的主要原因是

11、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而货币供给增长过快的原因又有两方面:首先是国家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使人民币新增贷款增加,导致流动性过剩。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扩大内需。2010年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之外,还在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拓展消费空间和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外汇流入过多。近年来,外汇流入已经成为我国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唯一途径。从2000年1月到2010年9月我国的外汇占款与储备货币(也就是基础货币)之比急剧上升。在2001年,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为43%左右,2006年初这一

12、比例超过100%,此后这一比例继续上升,最高时达到129%,目前维持在120%左右。这意味着我国的基础货币完全是由购买外汇投放的,不仅如此,中央银行还得通过其他途径回收因购买外汇投放的部分基础货币。3.2010年通货膨胀的特点我国2010年的通货膨胀有三个特点。首先,基本上是物价普遍上涨。2010年1月至10月,在8大类消费品中,除了衣着、交通和通讯两大类商品之外,其他各大类商品价格均上涨而且通货膨胀率有上涨的趋势;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两大类商品的价格指数也从年初的低于100逐步上涨到100以上。其次,食品价格的涨幅远远大于其他类商品,而且食品类价格的涨幅与其他各类商品

13、价格涨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10月份食品类价格涨幅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高出5.7个百分点。而在食品类价格中,蔬菜类价格的涨幅又远远高于其他食品价格的涨幅,10月份鲜菜价格的同比上涨率达到31%,鲜果价格的上涨率达到17.7%。第三,本轮通货膨胀是在资产价格飞涨之后发生的。与商品价格的上涨相比,资产价格在近几年的上涨更为引人注目。从2008年到现在,中国的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高速上涨,其中仅2009年,从年初到年末,北京的房价几乎翻了一番,而政府的房价调控措施几乎毫无效果。玉石、文物、古董、字画、高级酒等可以储藏的商品价格也大幅度上升。综上所述,我国2010年面临的是物价普遍上涨的局面,这种局面包

14、括资产价格的上涨和商品价格的上涨两个部分。其中,资产价格的上涨从时间上领先于商品价格的上涨,涨幅也远远超过商品价格的涨幅;而在商品价格的上涨中,食品类价格尤其是蔬菜类价格的上涨幅度有要远远高于其他商品价格的涨幅。 案例二 猪肉价格上涨对2011年通货膨胀的影响 近年来,“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事件屡屡发生,有些农产品价格遭到暴炒。猪肉价格也无法“幸免于难”。我们知道猪肉是我国重要的肉畜产品之一,也是我国居民消费量最大的肉类,猪肉价格的高低关系到国计民生。而自我们研究的2010年以来,猪肉价格直线飙升,无疑让老百姓的菜篮子变得沉甸甸的。2011年,生猪价格始终保持上位运行(“上位”指成

15、本预警线以上),生产经营效益一路向好。猪价高,猪肉贵,并牵动CPI升高1.5%左右,猪肉价格对CPI贡献巨大。甚至有网友戏称:中国的CPI变成了中国猪肉指数(China Pig Index)。鉴于猪肉价格波动对CPI的巨大影响以及其对我国通货膨胀现象的较好反映,我们选取了2010年一2011年我国猪肉价格的数据,对其波动情况进行了分析。2010年一2011年我国猪肉价格(单位:元/千克)如下表所示年份l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1019.3118.6717.3216.2116.0916.0417.5419.320.1120.4221.3321.94201122.1

16、722.9723.0923.3923.9726.7129.3129.8230.3529.7827.94表一2010年一2011年我国猪肉价格 数据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利用EXCEL软件做的分析图表如下 图一 2010-2011年我国猪肉价格通过图一可以看出2010年全国猪肉价格在1 6 月份出现较小幅度的下降,随后自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猪肉价格呈现持续性上扬,而接下来的三个月上扬幅度逐渐趋于缓和,基本保持在30元/千克左右;从十月份开始猪肉价格又开始回落,截至2011年12月其跌至22.17元/千克。图二 2010-2011年我国猪肉价格对比图二显示出2011年我国猪肉价格整体上

17、相对高于2010年,其各月波动趋势不尽一致,甚至有些月份还出现了此消彼长的现象。可见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对猪肉价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外我们又将2011年我国猪肉价格的波动情况做了分析,图表如下: 图三 2011年我国猪肉价格波动情况统计表图四 2011 年 1- 10 月份全国生猪价格波动(数据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猪价是价值规律、市场调节的多因素结果。它的变动与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有关。通货膨胀通常是指物价水平的全面持续上涨。我国主要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反映物价水平的变化,作为观察通货膨胀的指标。我国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的八大类商品中,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三大类都是农产品及其加工品

18、。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过程中,食品价格被赋予了较高的权重,大体占 34% ,远高于其他类商品。可见,农产品 价格和 CPI 之间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农产品价格上涨必将会导致 CPI 这一表征变量走高。而猪肉价格又是农产品价格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项内容,它的变动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我国CPI变动及通货膨胀情况。2011年我国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首先来说是受生猪价格的影响,由图四可以看出2011年我国猪肉价格波动是与这一时期生猪价格的波动是一致的。生猪的价格变动主要受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影响,如玉米价格,饲料价格等。其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是导致生猪价格变动的原因。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贬值

19、了,致使货币“不值钱”了,从而在居民对猪肉的需求情况有少许变动的情况下猪肉的价格出现了上涨。当居民收入达到一定经济水平时,居民对猪肉的需求量就会逐步增加,在居民的收入水平超过普通水平时,猪肉就成了普通的生活必需品了,当出现一个供不应求的情况时,猪肉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再者,猪肉替代品如牛肉、羊肉、禽肉等相对价格的变化也会对猪肉价格产生影响。最后,市场经济自身具有的盲目性、滞后性也会对猪肉价格的上涨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综合上述,可见此次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成本拉动性的。特别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了相应产品价格的上涨。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

20、率都维持在3.0%以上,并且时至今年四月份都在不断上涨,虽然个别月份增幅有下降,但仍然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上,从2010年11月开始都维持在4%以上,5月达到了5.5%。有专家分析6月份将达到6%以上,实质上,由于统计数据的滞后性,实际上CPI涨幅应该比所公布的数据还要高。从2010年国内商品价格的变化趋势看,市场上己经形成了强烈的通胀预期,给2011年尤其是上半年我国的宏观调控带来了很大挑战。2011年通货膨胀的成因(1)货币持续超额发行充足的货币供应使价格的上涨成为可能,也是通货膨胀形成的必要条件。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货币供应量更是快速增长,增长率年均 25%,超过此前几年年均,增长率近 7个

21、百分点。2010年 1 月 M1增长率达 38.96%的历史高位。2010年 11月份 M1和M21拍增长率仍然处 在 22.1% 和 19.5%的较高水平,过多的货币供应形成了潜在的通胀压力。我国货币超额发行主要源于外汇占款增加导致的基础货币的增加。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外汇占款一直持续增加,而基础货币的增加,再经过货币乘数的放大,货币和信贷大幅上升。(2)食品价格上涨是物价走高的主要推动力量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有很大关。2011年以猪肉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带动了其它行业物价的上涨,使得CPI同比增长幅度较大。物价上涨使得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

22、,居民生活成本增加,抵消了部分收入,而且物价的持续上涨会增大居民对物价上涨预期,进一步影响居民消费选择,不利于扩大内需的宏观基调。(3)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劳动力资源的稀缺将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使我国出现成本推动型的通胀。据统计,我国20-44岁的年轻劳动力总量在10年前就己达到顶峰,以往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优势己不复存在,面对的将是劳动力的短缺及相应工人工资成本的大幅增加。亚洲开发银行在其发布的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中警示,中国在劳动力方面面临三大挑战:人口老龄化带来 的人口红利消失,熟练和半熟练工人短缺制约企业制造水平,以及结构调整等问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虽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每年还在增加,但增加

23、的数量越来越少,理论预测 2015 年前后是我国的拐点。另外,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也里明显下降趋势。2011年通货膨胀的类型2011年的通货膨胀主要属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一方面,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增加了我国商品生产成本,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另一方面,随着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复苏,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商品市场供小于求,导致国际大宗商品涨价,从而使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也反过来促进货币的超发和市场流动性过剩。2011年通货膨胀的特点(1)从占CPI最大权重的食品价格走势来看,CPI在2011年仍有上行压力。(2)从CPI的新涨价驱动因素诸如成

24、本、供给面、资源品价格改革等方面来看,2011年的物价仍有上行压力。(3)各国的二次定量宽松政策导致大宗商品市场重新火爆,输入型通胀压力可能再度抬头。(5)抑制物价的有利因素主要在于需求面,国内方面流动性扩张减速、经济扩张放缓,海外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面临长期低迷的可能性。(6)流动性是决定通胀走势的根本背景,M2在过去十年间的扩张速度来看,未来广义货币供应量的继续膨胀将会给中国的CPI通胀及资产价格带来持续不断的压力,短期内则会因货币成本下降带来投机需求,引发价格的轮番上扬。(7)迫于人口红利消失和刘易斯拐点的临近,中国工资进入上升通道,对CPI构成供给端压力。案例三 2012年全球通货膨胀

25、对中国通胀的影响 受全球通胀不断升级影响,多个新兴国家步入加息周期,2012年加息的国家已达10个,包括巴西、瑞典、中国、泰国、韩国、匈牙利、印度、越南、以色列、俄罗斯等。韩国央行6月10日宣布启动今年以来的第3次加息,以对抗持续高企的通胀。考虑到韩国经济近期也出现了增长放缓的迹象,韩国央行此举多少出乎市场意料。当天,韩国股市大跌逾1%,韩元汇价则大幅走高。目前尽管全球经济形势生变,美国、欧洲和中国等主要经济体都出现增长放缓迹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于近期呈现暴跌景象(除农产品之外),但这并未缓和全球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日益凸显的通胀压力,受困于此的许多国家将对抗通胀放在了当下经济发展任务中的首要位

26、置。因受到天气、猪肉价格上涨以及房价因素影响,目前多家机构预测,5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继续上涨,达到5.5%到5.6%。同时,专家们对中国当前的通胀形势预期并不乐观,认为本轮通胀高点仍很难确定。据分析,按照近期每两月加息一次的规律计算,中国6月份继续加息将是大概率事件。在新兴市场忙于应对通胀压力的同时,仍在飙升的国际农产品价格却对各国的货币调控政策带来不利影响。今年上半年“世纪大旱”席卷北半球,包括德国、法国、英国、美国、中国等在内的重要经济体受到严重影响。美国中部和西部、南部有9个州的大部分地区遭遇20年至50年一遇的“极端干旱”;英国则面临了3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欧洲的北

27、部雨量也比往年少了五成,法国现在正历经1976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中国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也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面积干旱全球的大面积干旱使得国际粮食价格从2012年4月份开始逼近历史高位。目前,小麦价格上涨了67%,玉米价格飙涨98%,糖期货涨了44%,稻米期货也涨了25%。从中国来看,也是面临着很艰巨的挑战,中国的两大问题,一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二是要保证经济的增长,从通货膨胀来看,2012年原定的目标是4%,但实际上最高的月份都到了6.5%,影响通货膨胀的三大因素并没有消除。第一个因素,在国际上发达国家现在还都是处在低利率的情况下,如果中国加息,那造成的结果就必然造成热钱流入,这两年人民币略有贬

28、值,热钱在流出,这只是暂时现象。所以货币政策不可能收得太紧,既然货币政策不能收太紧,那通货膨胀也就不可能有比较大的下降,特别是从全世界来看,都是处在一个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甚至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第二个因素,大宗商品要是石油、铁矿石等的价格还是处在高位上。2012年石油最高的时候到了100美元,最近才降到90几美元,黄金最高到2000美元,现在是1600到1700美元,大宗商品的价格还始终处在比较高的位置。另外一点,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本来国家进行房地产调控,明年的钢材产量估计要下降,大概是7亿吨要降到5亿吨,这个消息一传出,铁矿石价格马上下跌,因为有些钢铁厂马上去买,他可以储存,甚至将来涨价可以卖给别的小钢铁厂,这一抢着买价格又上去了,所以大宗商品的价格看来要大幅度下降也不大可能。第三,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