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7.76KB ,
资源ID:72771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2771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11、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人有认识能力 B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D是否承认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12、下列命题中属于唯物主义反映论观点的是:A自然科学是人的主观智慧所构造出来的知识体系B认识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C一切知识都是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D圣人是生而知之的1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A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14、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2、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15、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是:A目的性 B计划性C创造性 D摹写性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17、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A可知论 B唯物论C辩证法 D唯心论18、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 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19、对同一句格

3、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得广泛和深刻。这一哲学观点在认识论上说明了:A理性认识包含感性认识 B理性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老年人的认识在一切方面都超过青年人的认识D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一定能上升为理性认识20、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和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可知论 B不可知论C唯理论 D经验论21、过分强调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和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A唯理论 B经验论C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22、有些人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

4、似客观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23、霍尔巴赫认为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都起源于感觉,各种理智机能都是感觉机能派生出来的。他说:“只有物质才能对我们的感官起作用,没有感官就不可能有任何东西被我们所认识”。“经验要求人们活动,理性要求人们思考”。“认真思考过的经验则把我们引向理性,而理性是不能欺骗我们的。理性使我们认识事物的真正本性,推知我们期待它们发生的结果。”撇开他的机械主义的缺陷,就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而言,其观点是:A唯物主义经验论 B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C唯物主义唯理论 D唯心主义经验论24、人们常常不是先掌握了全部的事实材料再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而是凭借少量的事实的启发,通

5、过创造性联想,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幻想”,实现对这些复杂事物的本质、结构或规律的认识。这种观点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唯心主义唯理论的观点25、“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A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决定作用 B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C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D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指: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27、“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8、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

6、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C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D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29、概念、判断、推理是:A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30、真理是: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31、关于真理,正确的说法是:A真理即客观事物本身 B有用就是真理C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D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种不同的真理32、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A一元性 B多元性C实用性 D

7、相对性33、真理的绝对性是指:A真理不能继续发展 B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C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 D真理不需要检验3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A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 B客观的形式主观的内容C主观同客观相符合 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35、“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3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片面性37、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A真理的内容没有确定性 B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固定的界

8、限C没有确定的检验真理的标准D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38、牛顿力学是科学史上的重要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在指导人们的实践。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牛顿力学不能解释的新的科学事实,于是诞生了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这样的新的科学理论。这些科学发展事实说明了:A科学真理具有相对性 B科学真理是绝对的C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科学真理是人类永远无法认识的39、“当一个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

9、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40、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41、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A逻辑证明 B客观事物C科学理论 D社会实践4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A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决定的 D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43、逻辑证明是:A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B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标准C先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D优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4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10、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45、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表明真理具有:A相对性 B阶级性C主观性 D绝对性46、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4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D从实践回到理性认识48、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A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B真理既是感性的,又是

11、理性的C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D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错误因素49、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A是绝对确定的 B是不确定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50、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A任何实践都是有人的主观因素参与其中的活动B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C任何实践都是客观物质活动D有些认识任何实践都无法检验的51、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句话表明:A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12、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52、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有:A价值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 B价值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C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关系D价值是指是否值钱53、药物对于健康人并没有直接的价值,而对于病人则具有直接的价值,这突出地说明了价值具有的:A客观性 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54、马克思说过:“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说明:A人的认识能力和差别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B人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后天的主观努力程度C人的地位是由其出身决定的D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先天差异二、多项选选

13、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A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B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C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D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2、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包括: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 D主从关系3、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

14、现在:5、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A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经验材料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D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具有如下特点:A摹写性 B创造性C直观性 D被动性9

15、、反映的能动性具体表现在:A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够追溯过去和预测未来C不仅能够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而且能够塑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D不仅能够反映世界,而且能够创造世界10、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区别的有:A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整体C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认识成份,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D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1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

16、识为基础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12“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这段话的含义是:(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毫无关系 D归纳方法具有不完满性*13、为什么理性认识需要回到实践中去,这是因为:A实践需要理论指导B理论可以改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C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D理性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14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

17、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A人们的认识受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B人们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C人们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D人们一次性的认识往往是错误的认识15、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已能预测一切自然现象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16、解放后,我们按照李四光的学说勘探石油,在所谓“贫油”的中国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储藏。而在人口问题上,马寅初的理论而长期未予重视,致使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很大困难,这说

18、明: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C科学理论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使人们的行动少走弯路17、十六世纪,伽利略通过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关于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下落时,重物先落地,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学说是错误的,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相对真理中包含着错误18、“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A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

19、用19、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A生而知之(孔子) B不虑而知(孟子)C不行而知(老子)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苟子)20、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方法表明:A一切要从实际出发B一切结论应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C上级指示和决议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D书本知识对实际工作是不重要的21、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C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规律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22、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A真理中都包含着错误成分,需要修正B真理是对事物某些方面的正

20、确反映,需要扩展C真理是抽象的,需要与实践相结合D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23、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24、价值具有客观性,表现在:A人的需要是客观的B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C价值是客体本身所具有的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是客观的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2、人类不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因此世界是不可以完全被认识的。3、“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含

21、义是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与阶级立场无关。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的打“”)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所有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中都坚持反映论原则。3、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4、实践出真知,一个人要获得任何科学知识,都必须经过亲身实践。5、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6、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不同的实践标准。7、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的统一。8、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关于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范畴。9、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10、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不可知论。11

22、、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自发地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1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真理。五、简答和材料题:(简要回答问题,或阅读材料,分析并简要回答问题)1、试阐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试说明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何现实意义。4、下列是一组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问题的材料。材料1:笛卡尔:关于观念,“我觉得有一些是我天赋的,有一些是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在无数场合中,“我都发现外部感官的判断有错误”,“内部感官也是这样的”。他认为知识的可靠来源是理性,包括理性直

23、观和演绎推理;“所有其他途径都应该看作错误的和有危险的而加以拒绝。”只有清楚明了的“天赋观念”以及以它为基础的演绎推理的知识才是可靠的。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斯宾诺莎认为,知识有三种:意见,由传闻和泛泛经验而来;理性知识,由共同概念推理而来;直观知识,由理性直接认识事物本质得来。“第一种知识是错误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种知识必须是真知识”,“真理观必定符合它的对象”。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和斯宾诺莎伦理学材料2: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本来如同一张白纸或一块白板,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经验的”。他认为,理智通过综合、

24、比较、抽象而形成的复杂观念不反映事物的“实在本质”,只是“名义本质”和“一些标记”。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不仅构造知识,而且也构成物体。感官固然有错误,但“我们如果要努力以理性来改正这些,则我们会不知不觉陷入离奇的悖论、难关和矛盾中”。他认为人心有抽象作用是一切知识部门造成无数困难和错误的主观原因。贝克莱人类知识原理材料3:毛泽东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毛泽东实践论请回答:(1)材料1中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哲学观点

25、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点?(2)材料2中洛克和贝克莱的哲学观点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点?(3)材料3中毛泽东是怎样评价了哲学史上“唯理论”和“经验论”的?5、关于人的认识能力问题,科学家、哲学家们作出过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和局限性构成人的认识的限制。休漠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以感官所给予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材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不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须的足够的感官。(1)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3)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一、单选题15 D B C A A 610 A B D D B 1115 B C C B C1620 B B B A C 2125 B D B B C 2630 C C D A D 3135 C A B C A 3640 C D A D C 4145 D B A D A4650 B B A C B 5154 A C B A二、多选题1、ABD 2、ABC 3、ABC 4、ABCD 5、ABC6、ABC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