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93.55KB ,
资源ID:730971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3097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微课的应用现状.docx)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微课的应用现状.docx

1、 班级:历史1401学号:20142502033 姓名:王永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论微课的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教育方式遭受到冲击,新兴的,现代化的教育形式正在兴起,而最引人关注的便是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常客,微课。虽说微课在学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究其内涵不外乎这样几点: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辅以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反思、拓展练习、教学反馈等。这种可视化动态化的知识呈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习的关注度;第二,小型化,微课持续时长较短,一般为十分钟左右,记录教师围绕某个重点或难点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主题突出内容精练;第三,便利化,学习者可以结合自己需求,通过移动终端

2、进行便利的、个性化的反复学习,教师也可借此进行教学观摩和教学反思。 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Mini course、Micro lesson开始在国外萌芽,早期是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与美国斯坦福大学为了推动学校资源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生的兴趣,分别推出的微型课程;进入90年代,美国阿衣华大学发表文章“有机化学中一种60秒课程(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提出了60秒课程设计;90年代后期新加坡教育部实施微课研究项目,涉及多门课程领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训教师构建微型课程;2004年,英国启动教师电视网,资源积累达到35万分钟的微课视频节

3、目,每个视频时长约15分钟,该网站得到教师普遍认可;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 首创“微型讲座”(Micro lecture)概念,主要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进行实际教学;以可汗学院为代表的基于大量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翻转课堂进一步触发了教师学者将微视频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讨。以上可以看出,国外对微课在教育方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也涌现出大规模开放的在线微型课程,有的课程针对老师,有的面向学生,也有的兼而有之。而国内的微课研究起步较晚,起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研究方向是对微课的概念,微课教学组织和设计的

4、关注,而到了二十一世纪,微课研究开始聚焦于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学科应用和教学模式构建上。近几年也建设了诸如“广东名师网络课堂”、“微课网”、“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对教师教学设计研讨提供了一定的资源,也满足了部分学习者的求知需求,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客观存在的问题,即目前国内出现的微课潮主要源于教育主管部门自上而下的推动,很多微课开发的初衷就是参赛获奖,为职称评审加分,缺乏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大赛落幕之后微课的应用几乎陷入停滞。胡铁生、周晓清在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通过调查指出:“面对全国高校微课参赛作品,参赛教师普遍比较认可的是以下几点:有利于同行交流借鉴,促进教师专业

5、发展(86.34%);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79.32%);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展现教师风采(65.46%);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综合应用能力(63.38%);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与研究水平(53.51%)。可以看出,以上几点均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对于微课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只有26.19%的教师表示赞同。”由此看来,微课资源主要还是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水平方面发挥作用,而对微课的应用模式,以及怎样通过微课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提高教学效益的关注远远不够。虽然微课的优点显而易见,但其存在的缺点,或者说缺陷也同样不能忽略。 目前制作微课的工具较多,比如录屏软件、PPT自带功能录

6、制、使用ipad中的educreations、showme或是explaineverything等APP录制,甚至使用手机也能够轻松录制微课,但从全国高校微课比赛的作品展示来看,这些微课都存在一个客观问题,即微课视频的展示属于单向线性播放,教与学行为缺乏交互性。教师在视频中无法感知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导致教学双方同步互动特质的丢失,即使为了配合教学设计,视频中安排了教师和学生的问答,但这些均带有明显的预设性和人造痕迹,并不能代表面对视频的学习者他们的真实学习效果。或者有些微课平台设有“问答”板块,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异步互动,但是缺乏对学习行为的跟踪记录与诊断分析。因此,微课交互性不足制

7、约了其应用效果。 好的微课不仅仅是教师将知识点讲授得好,而是要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在微课视频中融合各种表达方式,比如PPT、flash、音频、字幕、画中画、现场教学插入、消噪等。但是目前能够掌握这些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一线教师比较缺乏,这会影响到微课系列化制作的规模和速度。 我们可以合理地预见未来微课的应用并不仅是将其直接搬至课堂,更多的是将这种资源共享于社会学习者,作为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这就对网络环境的可用性提出了要求。但是经济发展区域性不均衡导致网络环境的发展也显现出区域性不均衡,比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在我国无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教育水平来讲,东西部差别、城乡差别都十分明显。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和相对封闭的农村学习者来说,网络资源的缺乏,从客观上直接制约了微课在这些地区的应用。所以,就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教学设备还是教师资源,都似乎还没有充沛到能够全面实现微课的教学方式,这也反映了我国的当前教育,虽然成绩显赫,但与国际其他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而且,教学方式也与当今的信息时代也有些格格不入,我们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要走,微课的发展只不过是我国当代教育的一个缩影。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