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8.63KB ,
资源ID:73476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3476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科院北大等遥感试题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科院北大等遥感试题汇总.docx

1、中科院北大等遥感试题汇总各院校设题汇总中科院1995年博士生(地学分析)入学试题一、简答题(分)遥感地学评价标准。andsatTM数据特征。我国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主要通道与特征。遥感信息处长合分析。二、问答题(任选二题,分)评述我国遥感应用的发展特点。遥感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举例说明遥感在地学研究中应用与作用。遥感监测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1996年博士生入学试题(遥感地学分析)(任选四题,每题分)遥感地学分析与其意义遥感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特点论述遥感在全球变化研究中作用遥感信息增强方法专题遥感信息提取的方法与应用2000年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RS)遥感概论一、简答与名词解释:1.混合像元

2、(98)2.高光谱(98)3.监督与非监督分类(97)4.最大似然法(97)5.纹理特征用于信息提取(98)6.主成分分析(99)7.TM的七个波段(97)8.高光谱遥感(99)9.遥感影象的特征(99)二、论述1.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公式与应用。(98)2.结合工作,谈遥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99)3.遥感地学评价基础。(97)2000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生入学考试RS试题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1.高光谱遥感2.空间分辨率3.大气纠正4.色度空间5.小波变换二、论述题(任选三,每个25分,共75分)一、微波遥感的成像机理二、多源数据复合的方法与关键技术三、遥感的发展与前沿综述四、结合

3、你的专业,谈谈遥感应用的关键技术2002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RS)一、名词解释(20分)五、波谱分辨率2. 密度分割3. 全球定位系统4. 遥感制图5. 监督分类二 简答(40分)1. 多源数据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2. 雷达遥感的主要特征3. 纹理特征提取的方法4. 遥感信息地学评价标准三 问答(40分)1. 成像光谱仪的基本原理2. 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标志3. 结合您的专业,谈谈遥感应用的关键技术中国院遥感所XX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遥感概论)一、 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地物反射波(光)谱 2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3基尔霍夫定律4瑞利散射5大气窗口6分辨率7辐射亮度8维恩

4、位移定律9高光谱10小波分析二、 问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六、简述遥感数字影像增强处理的目的,例举一种增强处理方法,说明其原理和步骤。(12分)七、比较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12分)八、利用雷达探测地物的机理与其优势。(12分)九、光机扫描成像与CCD成像的比较。(12分)十、晴空时大气对可见光遥感和红外遥感的影响有何特点?(12分)三、 论述题(30分)我国“风云一号”系列气象卫星是极轨气象卫星,其中“风云一号C星”与“风云一号D星”携带的多通道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MVISR) 有10个通道,各通道波长如下表。请谈谈这些探测波段在陆地地表遥感中的用途。(30分)表1:风云1-C

5、、D多通道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MVISR)各个波段的波长X围通道号波长(微米)备注1234567海洋水色8910水汽2004年中科院地理所考博试题遥感概论一、答题(10分/题)1、ETM影像的各波段特征2、监督分类的过程3、高光谱遥感与其特点4、植被指数与其计算方法5、干涉雷达遥感二、论述题(25分/题)1、遥感信息融合的方法与它们比较2、遥感图像分类的方法3、遥感分辨率与其地学意义华东师X大学2000年硕考RS试题一、遥感名词解释(4*10=40分)电磁辐射 黑体辐射太阳辐射地物光谱特性中心投影多光谱摄影静止卫星判读标志地面分辨率非监督分类二、问答题(60分))什么叫遥感平台?按其高度不同可

6、以分为那几种?各种遥感平台的作用是什么?)什么叫地物反射光谱?试述植被、水体、雪的反射光谱各有哪些特点?)何谓航空像片的比例尺、平均比例尺?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框图,说明它们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试述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大学199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遥感概论 考试时间:1月18日上午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试题: 一、遥感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选择性辐射体 2电磁波谱 3漫反射 4大气窗口 5中心投影 6真彩色合成 7数字地形模型 8静止卫星 9瞬时视场

7、角 10亮度湿度 二、问答题:(共60分) 1试述植被、水、岩石、雪的反射光谱具有哪些特点?(共10分) 2试述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的解译标志与目视解译的方法?(共10分) 3试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之间的关系?(共10分) 4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框图,说明它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共15分) 5试述可见光、热红外、微波遥感的物理基础与其数据的主要用途?(共15分) 大学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遥感概论 考试时间:2月1日上午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6分) 1 波粒二象性 2 辐射亮度 3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 4

8、 像点位移 5 合成孔径雷达 6 后向散射 7 太阳同步回归轨道 8 大气校正 9 植被指数 10遥感信息模型 11灰度波谱 12独立变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遥感技术具有哪些特点? 2推帚扫描(CCD)与光机扫描有何异同? 3什么是大气窗口?常用于遥感的大气窗口有哪些? 三、论述题(其中2、3两题任选一题)(34分) 1论述气象卫星的特点与其应用X围。(16分) 2遥感图象增强处理有哪些方法?请写出其中一种方法的算法。(18分) 3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设计一个遥感应用的实例(包括遥感数据获取、处理与结果)(18分) 大学2000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遥感概论 考试时间:1月2

9、4上午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试题: 一、遥感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共十二个题,可任选做十题) 1热红外遥感 2遥感平台 3成象光谱仪 4电磁波谱 5近极轨卫星 6光谱分辨率 7色调 8边缘检测 9真实孔径雷达 10纹理特征 11辐射传输方程 12数字影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微述遥感机理 2什么是高分辨率遥感影象,简述高分辨率遥感影象的具体应用? 3常用的遥感影象目视解译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明他们的应用? 三、论述题(30分) 遥感图像分类方法有哪几类?它们各有何特点?如何运用形状特征、纹理特征和地物空间位置来提高遥感图象分类精度?大学1998年(

10、遥感信息模型)简述遥感信息模型的概念和理论(20)试述遥感信息模型的理论与方法(40)举例说明遥感信息模型的应用(30)试论遥感信息模型在地理科学中的作用(10)大学1999年遥感信息科学(每题25分)如何获取遥感数据(成像原理)?如何获取遥感信息(解译原理)?试述遥感信息模型的理论、方法与应用。阐述国内外遥感技术与遥感信息的发展方向。你认为遥感信息科学应该包括那些内容?大学2000年遥感信息科学(每题25分)1试述下列物体的波谱特性与其在目视判读中的应用。(可以以TM片为例)植被(阔叶与针叶)、水体、土壤、冰雪、岩石。2试述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与微波波段的遥感机理,并阐述它们各自的特点。3大

11、气对遥感数据(遥感图象)有什麽影响?如何纠正?4试述21世纪遥感技术的发展动向。大学博士入学考试2001年遥感信息科学试述成像光谱仪成像特点与图象信息提取特征。遥感信息模型的理论、方法与应用。举例说明遥感信息与GIS的关系。你打算选择遥感的什么领域做你的博士论文?为什么?师X大学遥感试题 名词解释 1.大气窗口 2.亮度温度 3.地物波谱 4.视场 5.趋肤深度 6.综合孔径雷达 7.同步轨道 8.植被指数 9.图像增强 10.最大似然分类 问答题 1.应用陆地卫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覆盖来解释制图的方法和步骤 2.试述陆地卫星TM的波段划分与各波段的应用 3.试述气象卫星NOAA-AVHRR的波

12、段划分与各波段的应用 4.试述红外遥感中温度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的关系复习总结中心投影:投影面是平面、投影中心S在有限远处的投影称作中心投影。 摄影照相机就是中心投影。地面起伏引起投影误差;中心投影有两个问题:投影面P与地面E不平行; 也引起投影误差。正射投影:投影面平行于地面、投影线垂直于地面(S于无穷远处)的投影。 实际上的正射投影二次投影,即将起伏地面正射投影于一个基准平面上,再进行中心投影,且投影面与基准面平行。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对电磁波散射和吸收等因素的影响,使一部分波段的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透过率很小或根本无法通过,电磁波辐射在大气传输中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目前在遥感中使用的一

13、些大气窗口为:10.31.15m:包括部分紫外光、全部可见光和部分近红外光。其中: 0.30.4m:透过率约为70% 0.40.7m:透过率大于95% 0.71.1m:透过率约为80%21.41.9m:近红外窗口,透过率在60%95%之间,其中1.551.75m通过率较高32.02.5m:近红外窗口,透过率为80%43.55.0m:中红外窗口,透过率为60%70%58.014.0m:热红外窗口,透过率为80%61.01.8 mm:微波窗口,透过率约为3540%左右72.0 5.0 mm:微波窗口,透过率在5070%之间88.01000 mm:微波窗口,透过率为100%地物反射波(光)谱:指地物

14、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基尔霍夫定律:一个物体的波谱发射率等于它的波谱吸收率,即好的吸收体也是好的发射体。瑞利散射:由半径小于波长的1/10以下的微粒引起的散射叫瑞利散射(Reyleigh Scattering)漫反射:在物体表面的各个方向上都有反射能量的分布,这种反射称为漫反射。波粒二象性:电磁波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即所谓的波粒二象性。连续的波动性和不连续的粒子性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波长或频率依顺序划分成波段,排列成谱即为电磁波谱。地物反射波谱特性:地物波谱反射率随波长而改变的特性称之为地物反射波谱特

15、性。电磁辐射: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这就是电磁波,近代物理中,电磁波也称为电磁辐射。电磁波是横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满足:频率(f)波长光速(c) 能量H普朗克常数(h) *频率(f),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程辐射(Path radiance): 遥感传感器中接收到的入射光中,除了在视场内地表反射光和地面热辐射外,大气的散射与自身辐射的光也进入传感器,这部分的光能量称作程辐射。程辐射是背景噪声的主要来源。空间分辨率(地面分辨率)::指象素能代表的地面X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波谱分辨率: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

16、谱时能分辨的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光谱分辨率:即遥感工作波段的宽窄。原则上希望其越窄越好。辐射分辨率: 即遥感传感器将截获的光能量能够分出的等级。反映为图像的灰阶数,如 64 灰阶、128 灰阶、256 灰阶等。11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辐射传输方程:是指辐射源经大气层到达传感器的过程中电磁波能量变化的数学模型。 高光谱遥感:高分辨率遥感,它是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X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其成像光谱仪可以收集到上百个非常窄的光谱波段信息。成象光谱仪:通常的的多波段扫描仪将

17、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几个到十几个波段.对遥感而言,在一定波长X围内,被分割的波段数越多,即波谱取样点越多,愈接近联系波谱曲线,因此可以使得扫描仪在取得目标地物图像的同时也能获得该地物的光谱组成.这种既能成像又能获取目标光谱曲线的谱象合一”的技术,称为成像光谱技术.按该原理制成的扫描仪称为成像光谱仪. 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区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监督分类的思想是:首先根据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其中利用一定数量的已知类别的样本(称为训练样本)的观测值确定判别函数中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

18、值代入判别函数,再依据判别准则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别作出判定。非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的前提是假定遥感影像上同类物体在同样条件下具有相同的光谱信息特征。非监督分类方法不必对影像地物获取先验知识,仅依靠影像上不同地物光谱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再统计特征的差别来达到分类的目的,最后对已分出的各个类别的实际属性进行确认。在没有类别先验只是的情况下将所有样本划分为若干个类别的方法称之为非监督分类,也称聚类(clustering)。最大似然分类:是经常使用的监督分类方法之一,它是通过求出每个象素对于各类别的归属概率,把该象素分到归属概率最大的类别中去的方法。图像增强:传感器获取的遥感图像含有大量地物特征信息,在图

19、像上这些地物特征信息以灰度形式表现出来,当地物特征间表现的灰度很小时,目视判读就无法辨认,而图像增强的方法可以突出显示这种微小灰度差的地物特征,图像增强的目的时为了改善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视觉效果,以提高目视判读能力,它也是计算机自动分类的一种预处理方法。图像增强的实质时增强感兴趣地物和周围地物图像间的反差。图像增强的方法分为光学增强和数字增强方法两种。混合像元:遥感图像像元记录的是探测单元的瞬时视场角所对应的地面X围内的目标的辐射能量的总和。如果探测单元的瞬时视场角所对应的地面X围包含了多类不同性质的目标,则该像元记录的是多类不同性质的地面目标的辐射能量的总和,这样的像元称为混合像元。全球定位

20、系统:是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地点进行定位、报时和对地表移动物体进行导航的技术系统。遥感平台:遥感中搭载传感器的工具称为遥感平台,按高度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大气纠正:太阳光在到达地面目标之前,大气会对其产生吸收和散射作用。同样,来自目标地物的反射光和散射光在叨叨传感器之前也会被吸收和散射。入射到传感器的电磁波能量除了地物本身的辐射以外还有大气引起的散射光,消除这些影响的处理过程称为大气校正。校正的方法有:利用辐射方程进行大气校正;利用地面实况数据进行大气校正;利用辅助数据进行大气校正。密度分割:在一X黑白遥感图像上,随地物的反射(或发射)电磁波强度的不同将有

21、所不同的密度分布.如果在图像的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之间,人为地分成许多区间,并且将某一区间用同一种密度或同一种颜色表示,不同区间则用不同密度或不同颜色表示,我们称之为密度分割.中心投影:地物任一点 A 与空间固定点 S 的连线被某一平面 p 截获,其交点 a 即称为 A 在平面 p 上的投影。 注意:平面 p 称为投影面,s 称为投影中心,AS 为投影线。星下点:卫星与地心连线经过地球表面的点为星下点。 升交点与降交点:卫星轨道由北向南(下行)穿过赤道平面的星下点为降交点,反之由南向北(上行)穿过赤道平面的星下点为升交点。注意:太阳同步轨道决定着降交点可以保持永远是白天某一地 方时的固定时刻;而

22、升交点为夜晚某一地方时的固定时刻。近极地轨道:卫星星下点进入南北极圈内的卫星轨道为近极地轨道。真彩色合成图像:真彩色图像上影像的颜色与地物颜色基本一致,利用数字技术合成真彩色图像时,是把红色波段的影像作物合成图像中的红色分量,把绿色波段的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的绿色分量、把蓝色波段的影像作为合成图像的蓝色分量进行合成的结果。用地物基本相同的颜色表示地物,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便于目视识别。 假彩色合成图像:假彩色图像是指图像上影像的色调与实际地物色调不一致的图像。如彩色红外合成图像,他是在彩色合成时,把近红外波段的影像作为合成图像的红色分量、把红色波段的影像作为合成图像中的绿色分量、把绿色波段的影像

23、作为合成图像中的蓝色分量进行合成的结果。太阳同步回归轨道:卫星运行太阳同步轨道是指卫星轨道平面与太阳入射光的角度保持一定固定的角度色调:颜色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 趋肤深度skin depth:是指雷达信号功率从介质表面衰减到1/e倍时的深度(或降至37%的深度).趋夫深度提供了一种指示雷达信号随着物质穿透能力变换的方法.遥感影像信息融合(fusion):是将多源遥感数据在统一地理坐标系中,采用一定的算法生成一组新的信息或合成图像的过程。不同的遥感数据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和时相分辨率,如果能将他们的优势综合起来,可以弥补单一图像上信息的不足,不仅扩大了各自信息的应用X围,而且大大提高

24、了遥感影像分析的精度。合成孔径雷达: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是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侧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真实孔径雷达:以实际孔径天线进行工作的侧视雷达,称为真实孔径侧视雷达。要提高这种雷达的方位分辨率,只有加大天线孔径、缩短探测距离和工作波长。 侧视雷达(Side Looking Radar)的天线不是安装在遥感平台的正下方,而是与遥感平台的运动方向形成角度,朝向一侧或两侧倾斜安装,向侧下方发射微波,接受回波信号的。植被指数:对于复杂的植被遥感,仅用个别波段和多个单波段数据分析对比来提取植被信息是相当局限的。因而选用多光谱遥感数据经分析运算,

25、产生某些对植被长势、生物量等有一定指示意义的数值,即所谓的植被指数。主要用于突出遥感影像中的植被特征、提取植被类别和估算植被生物量。 维恩位移定律:给出了黑体的发射峰波长与温度的定量关系,指出随着黑体温度的增加、发射峰波长减小,两者呈反比关系 maxA/T。近极轨卫星:当卫星轨道面与地轴接近重合时,称为即轨卫星。 黑体辐射:能够全部吸收入射能量的物体叫作绝对黑体。绝对黑体必然是一个最有小的辐射体。辐射亮度:最大似然比分类法:求出像元数据对于各类别的似然度(likelihood),把该像元分到似然度最大的类别中去的方法。似然度是指,当观测到像元数据x时,它是从分类类别k中得到的(后验)概率。数字

26、地形模型 静止卫星 瞬时视场角 亮度湿度 像点位移 灰度波谱独立变量 边缘检测 纹理特征 色度空间纹理特征用于信息提取遥感制图:遥感影像的特征主成分分析小波变换小波分析亮度温度多光谱摄影高光谱后向散射: 热红外遥感:12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选择性辐射体普朗克热辐射定律:问答题:可见光多光谱遥感与雷达遥感的异、同分析? 工作光源可见光多光谱遥感用自然光源,包括太阳、大地辐射特点:波长短、太阳光能量大优点:无噪声、稳定、直接反映植被光合作用、地表温度缺点:受制于自然提供的条件,选择余地小雷达遥感用人造光源特点:波长长、瞬间能量大、可调节优点:利用镜面反射、散射可识别地物几何形状、有四种极化方式缺点

27、:噪声大、信息提取复杂 成象机制相同点:1)基本上都是在垂直于航迹方向上条带扫描成象(航空遥感一般用框幅式成象除外) 2)都可以数字成象 3)都是反映地物面状信息不同点:可见光多光谱是以分割视场立体角成像,投影为中心或多中心投影;雷达遥感是以严格区分电磁波回波的时序成像,投影为斜距投影,象元纵横尺寸受制于不同因素。 遥感平台相同点:1)都使用航空、航天飞行器平台 2)卫星轨道参数设置两者基本相同 3)对平台姿态都有严格要求不同点:可见光多光谱遥感对卫星轨道要求严格,通常必须太阳同步、近极地;雷达遥感可以不使用太阳同步、近极地,因为主动、侧视角可调节,不强调成象重复周期。 几何误差来源共同误差来

28、源:1)遥感平台姿态三个方位:俯仰、航向、滚翻 2)大气湍流折射偏差 3)地表起伏可见光多光谱遥感特点: 1)天气作用因素影响大 2)地表起伏、遥感平台姿态作用因素影响小,其原因是直视正射 3)镜头屈光度不线性,造成成象误差雷达遥感特点: 1)天气作用因素影响小 2)地表起伏、遥感平台姿态作用因素影响大,其原因是斜视、变形复杂 3)成象机理本身造成:入射角不同、脉冲调制不稳定、解调数据处理误差等因素雷达遥感几何误差校正较困难 辐射误差来源共同误差1)大气环境背景噪声误差2)系统本身噪声误差可见光多光谱遥感特点 1)大气环境背景噪声包括:米氏散射、瑞利散射噪声,这种噪声在可见光多光谱遥感中影响大

29、,但在一定情况下,这种噪声也表达为一种信息 2)系统本身传感器上热噪声误差小,因为只是接收传感器 3)太阳阴影(投影)造成图像辐射误差,这种误差在一定场合还有用处雷达遥感特点 1)大气环境背景噪声小 2) 系统本身噪音大,因为这个噪声是双程的、发射电磁波中就带有噪声。 3)因地形造成的叠掩、顶点位移、压缩、拉伸、雷达盲区造成对应象元亮度(灰度)不能完全反映地面单元的散射光能量。 光谱误差所谓光谱误差是指因工作光谱波段不稳定带来地物图像分类、判译的误差。由于可见光多光谱遥感光谱误差要求严格,因为可见光、红外光谱区域地物反射率变化梯度大,这种遥感光谱分辨率要求甚至为几个 nm。雷达遥感光谱误差要求低,其原因是地物散射系数对工作波长反映不敏感。 功能特点的差异可见光-多光谱遥感长于观测获取生物性状、地物化学组成方面的信息可见光-多光谱遥感可以通过同一景影像的多波段对应象元灰度的差或比提取信息可见光-多光谱遥感接近人肉眼观察的地物,可以制作自然色、假彩色合成影像。雷达遥感长于获取地物微几何起伏、物理状况信息,特别对金属地物十分敏感。利用雷达电磁波的谐振效应可以获取某些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