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59.70KB ,
资源ID:73994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3994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区域经济展望亚太地区综述上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区域经济展望亚太地区综述上文档格式.docx

1、并且,对于经济运行下行的持续时间和深度的估计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亚洲地区出口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金融危机对国内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亚洲经济连同世界经济的增长预计将会十分缓慢。全球经济衰退持续不断深化,持续进行的去杠杆化使金融环境更为恶化,这使得经济前景更倾向于衰退。随着商品价格不断降低,通货膨胀率应会回落,这为各国决策者实施支持增长、稳定金融市场政策提供了空间。不断深化的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9月,随着雷曼兄弟和其他几个金融机构的破产及美国国际集团(AIG)向美国政府寻求紧急贷款,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市场参与者对这种单个援助解决企业破产以应对不断增加的系统风险的做法产

2、失去了信心。美国和欧洲的货币市场、银行间市场以及短期商业票据市场被广泛冻结。此外,银行信用违约掉期(CDS)和公司债券收益率价差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见图1.1 1.2)随着金融风暴威力的逐步升级,金融机构加快了去杠杆化的进程。另外,他们亦担忧金融危机会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从而导致全球股票市场的大量抛售,使股价出现历史上少见的剧烈波动。同时,由于世界各金融机构拒绝相互提供流动性,美元流动性将会枯竭(图1.3),而银行则由于大量依赖于中短期大额资金而深受影响。 不断加深的金融危机促使各国采取各种决定性的政策行动,包括金融机构财政注资和存款保障的进一步推广。中央银行也采取新措施向金融机构提供流

3、动性,或在某些情况下直接向货币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注入资金,造成了他们的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见图1.4)。所有这些措施使得货币市场利差明显下降,主要金融中心的流动性压力大为缓解(见图1.5)。然而,在一些工业国家,实体经济已经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并开始下滑,虽然近期金融市场稍微有些好转,但这并不能阻止下滑趋势。一些高频数据如工业产值增长率等仍处于复制区间(见图1.6),而一些领先指标则预示未来的经济形势更加严峻。随着金融危机在工业化国家的逐步深化,新兴市场国家也受了明显的影响。曾经一段时间,人们普遍认为,新兴市场与这场危机相对隔离。但如今,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投资者转而投向了更为安全的

4、领域,这使得新兴市场在蹒跚中前行。新兴国家的股票市场比工业化国家下跌更为明显,有些比2007年顶点时下跌了50%(见图1.7)。同时,随着对他们偿债能力担忧的加深,新兴市场的主权风险差额急剧上升(见图1.8)。不断深化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亚洲地区带来的主要风险相对其他地区,亚洲似乎具有先天优势来度过这次难关:巨大的官方储备,有不断改进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健康的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健全的银行体系作为缓冲。然而,由于亚洲与全球其他地区紧密的贸易和金融联系,亚洲经济亦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慌乱不堪,认为亚洲将会在这次危机中幸免的希望破灭。前瞻性看,亚洲地区主要的金融风险来自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更为严峻的外部融资环

5、境,以及对国内市场的破坏性溢出效应。这些都会导致信贷急剧紧缩,经济增长放缓。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股指大幅下挫今年亚洲股票市场被全球金融风暴“撞了一下腰”。相比2007年亚洲股票市场的高点,今年股价大幅下跌,主要是该地区经济发展前景已经大幅走弱。亚洲新兴市场指数与其他地区指数的下降幅度基本一致。从2007年末到2008年10月份该指数下降了49.6%,而美国的股票价格指数在相同时期也下降了34.1%,欧洲新兴国家的股价指数下降58.5%,拉美新兴国家也下降了41.3%。在大多数国家,外国投资者的大量的净抛售导致了股价的大幅下跌。但也有一些国家,如中国,当地居民也大量抛售股票。从2007年8月到200

6、8年10月,资金的净流出达到1600亿美元,而以亚洲为重点的对冲基金全球表现最差,其投资回报率始终低于其他新兴市场基金。随着赎回压力加大,一些主要服务商损失增加,再加上一些地区(包括澳大利亚,韩国,中国台湾)禁止卖空股票,所以,对冲基金,包括亚洲新兴市场的对冲基金,仍处于去杠杆化和减少头寸的紧张压力之下。外部融资可能会继续吃紧由于对全球经济风险的厌恶不断上升,外部融资条件明显吃紧。6月份以来,亚洲主权,公司和金融借贷者的信用违约掉期价差与全球趋势一样不断扩大。许多国家的外汇换汇交易的基准利差也在增加,这反映了交易对手风险不断上升,且对美元流动性产生巨大需求。大宗借贷尤其是外部负债的成本明显上升

7、。这影响了所有运用了这些资金的国家,尤其是澳大利亚,韩国和新西兰。受全球信贷紧缩的影响,美元和欧洲债券市场融资条件更为苛刻,亚洲公司转而向日本武士债券市场和马来西亚的林吉特市场融资。但是,全球主要银行作为主要承销商给予这些市场很大压力,致使这些市场也已经资金枯竭。2008年,亚洲新兴私人外部融资(债券,股票和贷款保险)直线下降,今年第三季度只达有1370亿美元,而2007年同期该数值为2110亿美元(见图1.9)。另外,国内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已经接近倒闭(见图1.10)。随着融资变得日益困难,亚洲企业也推迟了新债券的发行,转而发行短期债券,或向当地银行贷款融资。如果

8、目前的形势继续发展下去,在融资方面,这些企业将会面临更为严格的资格审查。特别是在2010-2012年,那时,一半以上的企业债券将会到期(见图1.11)。那些负有相当规模的短期外部债务的国家也将在再融资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资本的流动很可能继续保持剧烈的波动性2008年投资组合资金外流已经大大削弱了一些国家的货币支付能力。总体而言,一些2008年经常账户赤字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印度,韩国,新西兰和越南,其货币有效汇率经历了大幅贬值,与此同时,诸如中国,日本和新加坡等经常账户盈余国家的货币大幅升值(见图1.12)。一些国家面对资本外流的状况,大量干预市场以坚挺其本国货币,由此导致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大

9、量损失(见Table 1.1)。由于波动性的不断增加,日元套利交易也不断下降。在此种环境下,由于对全球风险喜好及经济增长前景预期的变化,资本流动预计仍会保持动荡。基于亚洲地区与世界经济的紧密融合及当地市场外国参与者程度较高,全球经济景气指数的不断恶化将会进一步导致资本外流,并进一步削弱该地区的货币购买力。国内信贷市场面临巨大压力在世界金融中心,如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东京,银行间拆借利差大幅上升,表明交易双方对交易对手风险上升感到担忧,亚洲各银行对向欧美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十分谨慎。这导致在一些市场上,价格波动性上升,流动性短缺。全球美元流动性短缺也影响到了当地货币市场,如货币互换市场和重构协议

10、,使这些市场作用不能完全发挥,国内融资利率高企。同时,发达经济体为保证经济安全,对存款担保的引进也挤压了亚洲信贷市场。亚洲各银行对高杠杆率海外机构的风险的担忧影响了市场信心。有谣言说一些银行存在受损害的海外资产和其他信贷损失的风险,受此影响,这些银行遭受了短暂的挤兑风潮。除了日本,亚洲的金融机构已经限制了海外机构产品的风险,包括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和单一险种保险人。尽管亚洲是主要的美国政府赞助企业(GSE)的债权人(2008年6月为7940亿美元,或者61%的非美元exposure),大多数的美国政府赞助企业债务是作为官方储备,商业银行只持有很少的一部分。在亚洲地区,日本的银行持有雷曼兄弟的债务最

11、多(约42亿美元),但这相对于它们在整个世界的资产而言并没有多大的规模。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公布了其海外证券投资损失,但这些损失目前来看依然在其资产和运营收益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亚洲地区各国决策者已经制定了多种措施来保持经济稳定。例如,香港金融管理局不仅为市场提供了特别的短期流动性,还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扩大担保范围,增加其流动性支持的吸引力和稳固性。在印度,储备银行不断降低银行现金准备金率以缓解银行间的压力。印度和韩国的中央银行也动用了国家储备金,通过当地外汇互换市场来支持美元流动性。还有一些国家通过与美联储签定一系列互换协议而获得了帮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宣布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涵盖了

12、国际市场上的批发银行融资(wholesale bank funding)。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也加强了存款保障,或实行了对银行资产的一系列保证措施(见表1.2)。表1.2 亚洲:对存款保险和债务担保采取了选择性的干预措施措施澳大利亚政府将为澳大利亚境内的所有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建筑协会,信用合作社,以及外资银行在澳的分支机构中存款少于100万美元的客户提供三年的免费担保。该项担保涉及所有的金融机构的所有币种的存款类型。政府为具澳大利亚的银行,外资银行在澳的分支机构,建筑协会,信用合作社中,合格的大规模借贷和存款高于100万美元的,提供有偿担保。这只是一个临时

13、举措,当市场趋于正常时,该措施将会撤消。外国银行分行也可以申请为他们的国内存款和大规模融资提供担保,但有一定的附加条件,包括所享受担保的数额的限制, 100万美元以下的免费担保不适用于其国内存款。香港政府将为所有的存款客户提供担保,至2010年.印尼政府已经将担保存款的数额从1000万印尼卢比提高到2亿,同时将最高存款利率从0.75%提高到10%。韩国政府将为国内银行在2008年10月20日-2009年中的外债提供3年担保,总额达100亿美元。存款担保范围也已经扩大到外币存款。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用担保也已经上升。马来西亚商业银行,伊斯兰教银行,投资银行和由马来西亚中央银行监管的存款吸收发展机构

14、的所有本地和外币存款,政府都将为其提供全面担保直至2010年12月。此项担保包括所有的国内银行以及在本地注册的外国银行。新西兰政府将保证民众在不同的机构里的存款,意思是如果具有资格的机构破产,政府保证存款者能够取出自己的存款。银行和其他有资格机构将在2年内受用该计划。所有新西兰注册的银行的零售存款机构,包括一些非银行的存款储蓄机构,比如建房互助协会,信用合作社,投资金融公司和现金证券投资公司。政府保证机构存款50亿以下将不收取担保费。大型机构如果存款超过50亿存款每年需向政府支付10个基点的担保费。新加坡所有银行,金融公司以及由新加坡金融监管当局发放执照的商业银行总的所有个人和非银行客户的所有

15、存款,包括新加坡元和其他外币,都将由政府提供担保至2010年12月31日。存款担保还将会包括在新加坡合作社注册局注册的信用合作社。此项担保由新加坡政府提供的150亿美元做后盾。中国台湾政府将为所有银行存款和银行间借贷提供无限额的担保泰国政府决定扩大银行存款担保,为所有当地和外国金融机构的所有国内存款提供担保至2011年8月。自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泰国一直实行存款担保制度。虽然全球金融危机依然没有结束,但是到目前为止,传统的银行贷款已经有所上升,主要是因为企业已经从市场融资转向国内银行信贷。该地区私人信贷虽有所减缓但仍然保持强劲(越南除外,越南的信贷扩张已经急剧减速,部分是由于实行紧缩政策)

16、。然而,在部分国家,当地融资市场正承受着压力,如商业票据和低息债券的利差已经扩大。由于投资者继续从证券化投资上转出,国内结构性产品的现货市场依然关闭。对该地区最担忧的是,其高度依赖于外部贸易,贸易融资可能会枯竭。例如,来自Swift(全球支付平台)的数据显示,新加坡的信用证数量在2008年1月到9月间下降了30%。前瞻性看,全球金融形势预计会更加严峻,迫使企业和家庭更多的依赖于当地市场和国内银行来融资。因此,国内银行能否提供融资以支持经济运行严重依赖于银行核心体系是否健康和健全。尽管各银行均有健全的资金头寸,但经济的持续下滑将很可能提高银行的信贷成本并缩减贷款。在那些国内需求已经减弱的国家,企

17、业违约率不断上升(见图1.13),这意味着将来银行会出现更高的不良贷款率,而在另外一些国家,不断降温的住房市场可能会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质量。总之,我们不期望该地区的银行业形势出现大的恶化,但随着全球金融压力的不断蔓延,国内外违约率的不断上升,亚洲地区明显面临着经济下滑风险,并可能触发经济增速超预期下滑。当地银行已经赢得了包括海外市场在内的市场份额全球金融风暴也为亚洲金融机构提供了扩大其海外投资和业务的机会。凭借着充盈的资金头寸,亚洲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欧美金融机构的注资行动。自2007年年中以来,亚洲金融机构向欧美金融机构注资了约570亿美元,约占欧美金融机构注资总和的15%。亚洲主权财富基金,尤其是来自中国和新加坡的主权财富基金,最初一马当先,但最近日本的大型银行和证券公司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与此同时,随着欧洲和美国的银行不断收缩,亚洲银行业在全球信贷市场上已逐步占据欧美银行收缩所留下的市场空间。尤其是日本的银行,他们通过银团贷款的形式,极大地扩大了其海外贷款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超20%(见图1.14)。展望未来,亚洲银行业扩张其海外贷款的能力将部分依赖于他们的资金头寸状况,依赖于其获取国际融资和/或对冲外汇风险的能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