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47.87KB ,
资源ID:74004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4004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史学理论方法.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史学理论方法.docx

1、史学理论方法史学理论方法 一、历史与历史学1、历史: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2、历史学(也常简称为历史):是指人们对历史比较系统的认识、记录和解释。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学,则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因素。 3、真实的历史:已经发生的历史,是真实存在的。但要认清真实的历史,困难重重。 我们所认识的历史永远是残缺的,有时还是被篡改的。原因在于:史料只能反映部分的过去;史书作者受制于环境、能力、素养等,不能使史书完全反映真实历史;政治权势篡改历史;史家各有侧重也各有所忽略,如古史侧重帝王将相,疏于记录民众。真正的历史学可以求真求实:历史工作者不可能求得过去的全部的真,但可以求得部分的真并逐步接近真相。这要求学

2、习和研究历史:谨遵求真求实的职业道德;依靠科学的历史观指导;视野开阔;方法多样;技术手段不断改进。 二、主要史观1、文明史观 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文明史丰富而多样的,他们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看,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从纵

3、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子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2、全球(整体)史观 整体史观认为,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

4、向整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整体历史观认为,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 3、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两种基本途径,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而整体历史

5、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 发展。 4、唯物史观 认为历史发展是具有其特定规律的,其核心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从生产力看,人类社会经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时代和信息时代;从社会形态来看,则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三、史料认识 史料:一切存储有关过去信息的资料,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1、史料的分类(1)分法一 文献(文字)史料:一

6、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 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书信等; 实物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这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证据,如遗迹、遗址、遗物、出 土文物等,它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验证文献的正误。但它只是历史的碎片,不能展现历史的全貌。口述史料:人们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主要通过调查采访获得(田野调查:通过实地调查获得各种史料的方法),离原貌可能差距大,需非常谨慎。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 图片、影像史料: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2)分法二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

7、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的资料,直接反映研究 对象的情况。第二手史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 实物史料一般是第一手史料;文献史料以二手居多,也有不少是一手资料;口述史料辗转相传,需仔细鉴别。一手史料相对价值较高,二手史料需要更加小心谨慎,但两者价值高低不能绝对化,当事者有可能“当局者迷”,甚至因利益驱动而捏造,研究者需要整合起来,对比研究,揭示原貌。 2、基本的史料处理(1)获取史料的途径 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采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现场考古(或

8、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 (2)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研究者的立场不同;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时代的局限性 等。 (3)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 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多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鉴别;对史料做到求真求实,综合分析,合理利用;坚持正确的史学观;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4)史料考证 就是依据资料对史料进行考核、证实和说明。史料考证一般分为本证,即指利用史料发现问题,求得证据,以达到考订史事的目的;旁证,即指利用史料以外的资料作为证据,考订史料的真伪问题,具体又分为书证、物证和理证。考证史料的原则主

9、要有:距离史迹发生时间最近的史料为最可信;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比间接史料(第二手或第三手史料)可信;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可信;判断史料价值以时间、地域、亲见或传闻为主;第二手史料不能代替第一手史料;不能依据孤立的史料下结论;注意记载人记载事实的动机和态度等。 四、西方史学史1、早期 古典史学:秉笔直书、意在训世;中世纪史学:“神学的一个卑贱的女侍”;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性、理性史观,历史哲学兴起。2、兰克学派(19世纪西方史学主流) 19世纪德国,实证主义史学流派,亦称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倡导秉笔直书,通过史料批判,如实地再现历史。兰克名言:“历史指定给本书的任务是:评判过去,指导现在,

10、以利于未来。可是本书并不敢期望完成这样崇高的任务。它的目的只不过是说明事情的真实情况而已。”“判定历史真相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原始资料,特别是档案材料。”3、历史哲学 即对历史进行哲学的思考。指的是人们对于历史不应该只以堆积史实为能事,还应该达到一种哲学的或理论的了解。(文明史观的代表) (1)以探讨人类历史发展终极原因为目标的思辨的历史哲学(思辨)文明形态史观 施宾格勒对文化的比较名著:西方的没落;名言:世界史“是一群伟大文化组成的戏剧,其中每一种文化都以原始的力量从它的土生土壤中勃兴起来”;他寻找出世界上有八种自成一体的文化系统,没有哪种文化比另一种文化更先进,但每种文化都有其兴衰历程。汤因

11、比对文明社会的比较名著历史研究;名言:“历史研究的可以自行说明问题的单位既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也不是另一极端上的人类全体,而是我们称之为社会的某一群人类。”他认为文明有三十多种,认为文明具有可比性,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 (2)奉行非决定论、强调主体认识作用的批判的历史哲学(分析)强调关注历史中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狄尔泰:历史即体验与理解。他认为既然历史世界是人创造的,而每个人的意志和主张各有不同, 那么只有从人的内心理解、重新体验历史才能获得历史认识的客观性。 克罗齐:“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他认为:“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 史就变成现在的。罗马人和希腊人躺在墓穴

12、中,直到文艺复兴欧洲精神重新成熟时,才把他们唤醒因此,现在被我们视为编年史的大部分历史,现在对我们沉默不语的文献,将依次被新生活的光辉照耀,将重新开口说话。柯林伍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是过去思想的重演”。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他认为,由于人类根本无法预知人类知识的增长,而历史进程又 受制于人类知识的影响,所以人类无法对未来的历史进行预测,以此所谓的“历史决定论”实际上是毫无可能的。“历史命运之说纯属迷信,科学的或任何别的合理方法都不可能预测人类历史的进程。” 4、年鉴学派(20世纪西方史学主流)(整体史观的代表,以年鉴杂志命名)强调历史是包罗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整体”,是在这些

13、 领域之间相互关联、彼此作用所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中得以体现的。要反映出这个“整体”,单纯的因果性的纵向思维逻辑是不可能胜任的,必须借鉴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方法,从横向关系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是“共时性的”,与传统史学的那种“历时性的”研究方法截然不同。创建:一战后。费弗尔为历史而战斗,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认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是人的力量,要综合考察人类的全部,重视对历史各方面各层次的有机联系的综合研究。反对传统史学迷信史学和史料的倾向;提倡“总体史学”,即强调历史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对历史研究以精英人物为中心,大力倡导“从下往上看的史学”,主张着重研究下层普通大众的历

14、史;坚持史学研究采取跨学科的方法,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方法来研究历史。 发展:二战后。布罗代尔时代。提出三个历史时段论:长时段(地理时间),稳定的结构性诸因素(如地理、生态、心态、社会、经济、文化等)组成;中时段(社会时间),影响人类生活的经济或人口变动的周期性变化;短时间(事件时间),眼花缭乱的的政治、军事与人物活动。他写历史先从地理环境出发,其次探讨社会经济形态,最后才以这些为基础,来说明当时的政治军事等事件,重大事件只是文明长期发展之中的一个小小的波澜而已。转型:1968年以来。继承了长时段理论,着重研究各种结构和变化缓慢但长期起作用的事物;重视历史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进一步拓宽历史研究

15、的领域,更潜心于细小的课题;重新强调政治的作用,承认事件的重要意义。影响世界,并派生出众多分支,如心态史学、计量史学 5、新史学新社会史:注重结构分析的整体历史观;注重普通人集团的历史;研究领域的扩大和学科间的交 叉。妇女史、家庭史、两性关系史都是重要分支。计量史学: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制作数学模式。它还引发出新经济史学、新政治史学。比较史学:从人类历史中挑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侧重探讨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特殊规律,即寻求历史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阐明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异同。心理史学:借助与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探索人

16、类过去的种种行为,进而更全面、更深刻地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6、马克思主义史学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以生产力发展为中心;社会是由各个领域和各种社会现象组成的有机体,有其基本社会结构,注重阶级社会的分析;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肯定人类的自我创造,肯定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五、中国史学史1、史书体例 (1)按不同的编排体例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事件;孔子修订的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纪传体: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以时间为纬,反映历史的体例;为中国古代史书主要体例,二 十四史均为纪传体。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南宋的袁枢读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将不同时期的有关专题

17、材 料集中在一起,组成通鉴纪事本末,开创新体例。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章节体:今天多数著作使用的体例,兼顾时间、事件和不同领域。(2)按不同的时间跨度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如史记跨黄帝至汉武帝(司马迁当代),资治通鉴跨 战国至五代。断代史: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二十四史的大部分。2、重要史家与史书 (1)司马迁独著史记司马迁:西汉武帝时人,中国最伟大的史学家,主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中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作为纪传体,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 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

18、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等,班固以后改称为“志”),共130篇,52万多字;作为通史,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2)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散文家;其编写意图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 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司马光和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历经19年编辑完成。资治通鉴: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后周世 宗显德六年(959)年,共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

19、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3)孔子编订春秋“春秋笔法”: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 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如同为战争记叙,用“侵”就是批评,用“伐”就是肯定,被誉为“微言大义”。春秋: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记载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242年间的史事。(4)二十四史 概要: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 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

20、213卷,约4000万字,皆用纪传体编写。乾隆时期定名为“二十四史”。二十四史的一些特点:体例都是纪传体;史记等少数是通史,大部分是断代史;官修史书为 主,也有私人修史;除了司马迁修至当代,其余皆是后代人撰史,其中八部修撰于唐。前四史: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 国志,均为高水平的私人修撰。 二十六史:民国时期,柯劭忞的新元史被列入正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 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5)梁启超的“新史学” “前者史家不过记载事实,近世史家必说明其事实之关系与其原因、结果。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

21、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近世史家必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体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梁启超具体指出“中国之旧史”有“四弊”:“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缘此四弊,复生二病”,一是“能铺叙而不能别裁”,二是“能因袭而不能创作”;“合此六弊”,又有三“恶果”,即“难读”“难别择”“无感触”。 专项练习题1、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

22、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作者的意思是(A)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2、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A)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

23、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B)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4、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C) A、进化史观B、文明史观C、整体史观D、现代化史观 5、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

24、,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布洛赫在此强调的是(D) A、鉴往知来B、以古讽今C、厚今薄来D、贯通古今 6、20世纪30年代蒋廷弼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B)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7、西方的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D)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

25、思想史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8、有学者认为,电视台“名家讲座”虽然办得好,但内容过于偏重帝王将相的活动和宫廷琐事。离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宗旨相去甚远。这里所说的“新史学”宗旨是(B)A、充当帝王的“政治教科书”B、让国民从中受益C、复兴传统史学D、宣传历史进化论 9、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 10、学习历史必然要接触史料。针对某一特定历史事物,目击者或者当事

26、人留下的实物、文字或者口头的陈述为一手史料,而非目击者或非当事人的文字或口头的陈述为二手史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一手史料都能真实地反映历史 B、二手史料都带有陈述人的主观因素C、只有一手史料才能真实的反映历史 D、二手史料的价值不如一手史料 11、美国历史学家鲁滨逊说:“我们所有关于过去事情和情况的信息必须来源于某种证据。这种证据称为史料”,“然而我们当中流行的历史知识不是来自第二手史料而是来自教科书的阅读百科全书、故事、戏剧和杂志上的文章。通行的手册和文章一般由对原始史料不知道或知之甚少的人写的。因此它们甚至即使依据最好的第二手的叙述,那至少也是第三手史料。”材料中鲁滨逊的观点是(

27、A)A、强调历史研究要重视史料B、第二手史料是可信的C、原始史料是不可信的D、流行的历史知识是可信的 12、与历史唯物主义不同的是,当代存在主义历史哲学强调人的存在决定于自己的努力,客观存在固然对自己的未来起到某种约束作用,但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实践。这表明该派历史哲学认为(B) A、历史唯物主义完全错误B、要充分关注人在历史中发挥的作用C、客观存在是历史研究的核心D、人只要努力就能创造历史 13、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比较而言,在下列四则资料中,你认为史学价值最大的是(C)A、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

28、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摘自史记夏本纪) 中学生应了解的史学观点和史学研究方法一、高中生应了解的史学观念1、唯物史观(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合理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进步、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来合理的生产关系也会逐渐落后,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这时,生产关系就必须作出调整或变革(表现为统治者的改革或剧烈动荡的社会变革)(2)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近代以来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三个方面,其中生产工具(科技)的进步

29、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例1:铁犁牛耕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奴隶制生产关系过渡到封建制生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导致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例2: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竞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垄断组织间的自由竞争加剧生产力与生产关间矛盾罗斯福新政。例3:斯大林模式的前期和后期例4: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工业进步;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生产力发展造成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生产关系,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2)阶级斗争理论(1)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的相应的对立阶级。(2)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立场;任何阶级的措施、观点都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注意选择题中的“根本目的”)例:分封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百家争鸣中的不同思想流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法家新兴地主阶级;孔子、道家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墨家小生产者、社会下层(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例1: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经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例2: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壮大市民文学、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思想出现。例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