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4.32KB ,
资源ID:74358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4358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粤教版必修5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新闻教案 粤教版必修5文档格式.docx

1、东方风来满眼春 教学目标:一、 明确新闻的概念和特点。二、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了解社会动态。三、学习新闻写作方法。教学设想:一、 提倡独立阅读,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整体感知,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在学生个性化阅读、形成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审美能力,心灵受到触动,思想得到启发。 安排两课时 教学重点:一、 欣赏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事理的写作手法。二、学习了解科学的奥秘。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新闻,掌握新闻的特点,并学习写新闻。教学方法 一、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二、以学生自行探究研讨为主,力求从课文写作思想指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接受以时

2、间推移为依据的写作方式。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介绍新闻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新闻: 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2 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3 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 “ 报道 ” 。二、课文学习 音乐欣赏春天的故事,品味歌词,回顾一代伟人邓小平。2 、邓小平对我国作出的重大的贡献,你知道多少?可作适当引导至邓小平与改革开放及 92 年南巡。3 、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意义何在?文章开头有什么特色?重点词语:东风、满眼春 统领全文,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南国春光,以及对小平同志到来的喜悦之情。(象征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城市蓬勃发展趋势) 4 、本新闻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特

3、点值得我们学习?(学生讨论分析) 按时间顺序以人物行踪为线索。(这样写有什么优势?) 三:深入探究 1 、如何理解文章中的富有深意的句子?“一月的鹏城,花木葱茏,春意荡漾。”“他,身体十分健康,炯炯的眼神,慈祥的笑脸。” 你能从身边的生活说一说自己对改革开放,对深圳、东莞的迅速发展的看法吗? 请借鉴本文的写作结构和语言特点,采访你身边的一位同学或老师,为他(她)写一篇人物通讯。“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了解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最新发展了解事件新闻和人物通讯的特点; 体会新闻报道中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习航天工作者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学习英雄人物的

4、为国争光的顽强拼搏精神。 两篇新闻不同的记述方式和表达侧重点。 抒情议论性句子在新闻中的作用 新闻报道的句式特点 教学方法:师生探讨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颗时 课时目标:预习课文,初步感知文章,搜罗学生问题 参考早晚练“合作讨论”与“阅读欣赏”自学课文。学习步骤: 限时速读课文,把握新闻概要。并适时做标记。 掌握生字生词,并对关键句尝试点评。 再读课文,写几句新闻简评 参考早晚练,进一步理解课文。二、探讨两篇新闻的异同,列成表格?三、提出你自己学习本文还想要解决的问题 . ,每位同学一至二个问题。心随飞翔与英雄潇洒走苍穹的比较阅读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配视频导入: 2003 年 1

5、0 月过航天史上出了一大新闻,引起世界关注,中国受到了来自各方的祝福。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欧洲航天局局长多尔丹等人都对中国航天事业的突破表示祝贺和赞叹。月日美国总统布什说,他认为中国 “ 正在开始成为一个拥有尖端科技的国家 ” ,有着 “ 巨大的潜力 ” 。 “ 我希望他们能够像我们一样在太空获得发现,(中国)从太空探索中获得的技术将会帮助全人类。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威胁。 ” 北京时间 10 月 15 日上午 9 时整,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西方通讯社开始争分夺秒发消息。法新社动作最快,于 9 时 0 分 47 秒发布第一

6、条消息,截至 10 时,共发布了 13 条相关新闻稿;美联社慢了一步,第一条快讯于 9 时 2 分 23 秒发出,但它以数量取胜,在 10 时前共发了 16 条有关新闻稿;路透社紧跟其后,于 9 时 3 分 6 秒发布快讯,在 1 小时内又发布了 10 篇稿件。世界各国的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对这一事件作出反应。一些大媒体的网站还开辟专栏,对发射过程进行跟踪报道。这些文章以正面的为主, 认为中国已处于世界航天科研的前列,中国航天的成功是一个经济大国蓬勃发展的象征,是人类一次历史性的壮举 下面我们一起进一步探讨同学们自学后的这篇文章 整体把握。 你是怎么理解“新闻”的“新”字?你认为“新闻”和“历史”

7、是什么关系?二者有什么共性? 请你对两篇新闻予以简要概括,点评。提示:第一篇应侧重时间、群体形象,事件意义,第二篇应侧重杨利伟的成功背后不潇洒。 两篇课文都是新闻,报道的内容都与同一事件有关。除此以外,二者有那些异同?先确立角度,再对比分析 如可以从标题,表达方式,时间跨度,记叙顺序,表达侧重点与宗旨等方面来分析。 深入探讨。 新闻顺序:跳读心随飞翔看全文写了哪些时间性短语?思考为什么这样写? 新闻表达方式:精读文段 7 18 段,思考:这些段落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宽敞、明亮的现代化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大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块巨幅液晶屏幕,上面显示着从我国西北大漠载人航天发射场传来

8、的壮观画面:高大的发射塔架拥抱着乳白色的巨型运载火箭,火箭上端承载着中国航天的新生代 “ 神舟”五号飞船。大屏幕上还清晰地标示着不断变化的北京时间、任务时间和飞行时间,排成五个阵势的数百台终端机上不断地跳跃着各种飞行控制理论参数。大厅里的各测控站(船)洪亮、清晰的报告声此伏彼起,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指挥控制台上,指挥决策者、工程技术专家正密切关注着发射前的各种状态。据北京航天指挥中心的同志介绍,在今天的参试阵容中,绝大部分是近几年 毕业的 博士、硕士和学士,他们的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时间正一秒一秒的向前推移,我们的心也随之怦怦直跳 8 时 59 秒,飞船发射进入一分钟读秒。指

9、挥控制中心大厅里的气氛非常紧张。“ 10 、 9 、 8 、 7 、 6 ” 扬声器里传来最后的读秒声。“点火!” “起飞!巨型运载火箭 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 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 直 苍穹。这一刻,我们的心也随之飞翔!这一刻,所有的语言是那样的苍白!喜悦与胜利的泪水夺眶而出!叙述与场面描写结合,抒情点睛。场面描写:突出科学工作者们的精湛的技术水平和紧密合作的团队精神,为国争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突出群体形象。抒情:短句为主,突出情感的激越和按捺不住抒发为民族航天事业的惊世之举自豪和狂喜,格调奔放高昂。 新闻价值:精读英雄潇洒走苍穹 10-12 段 “ 你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去做,你不喜欢的

10、东西,你必须要做,还要常年坚持,它确实是一个非常考验人的事情。 ” 战友翟志刚尤其佩服杨利伟这点。水上应急训练对有些人可能是很轻松的事情,但对杨利伟来说并不轻松。因为杨利伟每次跳水时都要呛水,半天缓不过劲来。但不管怎样,他都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每次都把自己呛得后脑根儿疼。杨利伟是一个喜欢吃肉的人,但为了控制体重,他从不敢多吃。晚上饿了,也没自己加过餐。 “ 要保证训练,你不得不坚持这样做,尽管是个很痛苦的事情。 ” 杨利伟对记者说。思考:以上内容有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这些细节和侧面描写有什么意义?杨利伟如何处理个人喜好与工作的关系的?你怎么评价?1 )、细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纤毫毕见;侧面描写

11、更能突出人物的超人意志的真实可信。2 )杨利伟把工作放在首位,以超常的意志克制自己的喜好。3 )天赋很重要,令人艳羡,但敢于超越实力的意志更重要,令人肃然起敬。每一个成功的新闻背后都是一段坚韧不拔遇挫愈奋的奋斗史。4 、自学质疑(问题来自学生课安排在第一颗时进行):心随飞翔 第九段结束时为什么要交待“他们大部分是最近几年毕业的”还介绍“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 “神五“升空,主角当然是杨利伟,为什么着重写大厅环境而不着重写杨利伟的情况? “这一刻,所有的语言是那样苍白!”为什么说语言苍白? 插入杨利伟与医监医生简短的对话有何作用? 新闻不是越简明越好么?为什么本篇祥写到每一句话?是否太过了?英雄

12、潇洒走苍穹 杨利伟为什么能被选中上太空? 杨利伟说“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力”,为什么课文还说“潇洒”?与前篇文章“感觉良好“矛盾吗?这里是不是文章太仓促出现的败笔? 两篇文章能否揉和在一起? 人一生要经历磨难才能成就事业么? 这两则新闻哪则更具新闻价值,哪则能上头版? 为什么有些新闻有图片而有些没有呢? 文中杨利伟被称为“当今年轻人真正的偶像”,这与当代一些中学生追捧的星有什么区别? 第十三段,既然说杨利伟与地面失去了联系,记者又如何知道杨利伟再飞船上的详细情况? 视野拓展:走进新闻人物 1 、思维训练:杨利伟是个除了工作一无所长的人么?对此你有什么感触?看下列一段报道:在 5 年多的训练中

13、,教练给杨利伟他们安排了古典音乐欣赏、诗词讲座等文化修养方面的课程,培养航天员多方面素质。而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杨利伟也有着许多普通人的爱好。杨利伟喜欢玩电子游戏,有时也玩到很晚,张玉梅就一直站在他的身后,看他如何 “ 深入敌后 ” ,如何克敌致胜。在航校时,他最喜欢弹的吉他曲是致爱丽丝。在航天员大队的乐团中,他的角色是黑管演奏员,最拿手的是古老出征。他擅长短跑,是研究所连续 5 年的百米冠军,在总装备部的青年演讲比赛中他还拿过优胜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珍惜,珍惜自己的资赋,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包括成功的,正朝向成功的,甚至步履维艰尚在征程上的;自强。争取把这些兴趣和天赋由汗水浇筑城丰碑,但绝

14、不以自己的某一成功而自满 , 更不以自己的一时受挫而裹足不前。 读图训练:李宇春与杨利伟 从图片看新闻人物的影响:杨利伟不愧为英雄人物,因为他为国家民族的航天事业而勇于献身。严格要求自己,苦学航天技术,克服超常困难,并出色的完成任务。对我们的影响更多的表现为精神境界、意志品质的令人肃然起敬。而一些明星则是更多是观感上的享受、听觉上的共鸣,外在潇洒给人的好感,除了她们得天独厚的个人条件外,不易找到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更不用说那些唯利是图、按酬付劳。五、表达训练:广东 2005 年高考语文试卷 用不超过 20 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 分 ) 2004 年 12 月 5 日 10 时

15、50 分。随着最后一组数据核对完成,我国自主研制的 SARS 灭活疫苗 I 期临床试验圆满结束。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宣布;临床试验中, 36 位受试者均未出现异常反应,其中 24 位接种疫苗的受试者全部产生了抗体,这表明我国自主研制的疫苗是安全的,初步证明是有效的。 I 期临床试验的完成,标志着 SARS 疫苗研究的难关已基本攻克,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条件,也具备了在紧急状态下保护高危人群的潜力。这是我国 SARS 科技攻关取得的一项标志性重大成果,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 I 期临床试验龄 SARS 疫苗。答案:我国 SARS 灭活疫苗的研制步入世界前列。喜看

16、稻菽千重浪 教学目的 :1. 了解学习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2. 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3. 学习本课选材和立小标题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了解学习杰出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2 、难点 : 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教学时数 : 2 课时 教学步骤 : 字词: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心上,永远不忘。也说镂骨铭心,铭心刻骨。) 掖 y (塞进衣袋或夹缝里) 蔸 du (相当于 “ 丛 ” ) 屏气静神 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 淤 y 泥 贬 bin 斥 ch (贬低斥责) 籼 xin 稻 分蘖 ni

17、(泛指植物由茎的根部长出的分支) 二、课文研讨 :(一)研读课文,总体把握。1 、正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 ,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引用了毛泽东 1959 年写的七律 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2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练习一) 2 001 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1960 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 “ 天然杂交稻 ” 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1964 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1992 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

18、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1993 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 “ 玉米稻 ” 持慎重态度。 1986 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 “ 绿色革命 ” 。2 、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 ? 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练习二) 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课文第 2 3 行: “ 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 “ 超级稻 ” 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

19、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 3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你认为本单元新闻中的人物,都是 “ 中国的脊梁 ” 吗?请说说理由。(练习三) 邓小平、杨利伟、袁隆平都是 “ 中国的脊梁 ” 。理由是: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在各自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各自的领域里,均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4 、阅读下面的课文,并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和先后顺序进行整理和压缩,把主要意思用两个复句表达出来。(练习四) 袁隆平对这蔸奇特的稻禾精心照顾

20、,收获时对其种子进行了观察分析,根据遗传学的分离定律,断定这株去年发现的稻禾 , 是 “ 天然杂交稻 ” 的杂种第一代。袁隆平经过反复计算,发现了真理,认定:只要探索出 “ 天然杂交稻 ” 的生长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 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篇通讯全面地记叙了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优秀事迹和重大成果,他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富有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四、活动练习 :1 、写一篇人物通讯。【教学后记】 本单元仍然体现学以致用。对于新闻(消息)、通讯(特写)、访谈等的基本知识讲解要到位,考试纲要中对实用文的阅读有要求。学生的活动有:新闻的写作、新闻的播报、人物通讯的写作、人物访谈写作。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