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204.50KB ,
资源ID:7440656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4406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KL变换的人脸识别报告.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于KL变换的人脸识别报告.doc

1、模式识别大作业班级:09030901题目:基于KL变换的人脸识别姓名:黎 照 学号:2009302320姓名:陈升富 学号:2009302313姓名:益 琛 学号:2009302311日期:2012/4/25【摘要】本次实验论述了K_L变换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人脸识别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整个过程包括人脸图像的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到训练和识别。图像的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人脸识别一、基本要求从网上下载人脸图像,构建人脸训练数据库和测试数据库,采用K-L变换进行特征脸提取,并实现人脸识别。通过K-L变换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二、主要思想基于特征脸的人脸识别方法是基

2、于K-L变换的人脸识别方法,K-L变换是图像压缩的一种最优正交变换。高维的图像空间经过K-L变换后得到一组新的正交基,保留其中重要的正交基,由这些基可以转成低维线性空间。如果假设人脸在这些低维线性空间的投影具有可分性,就可以将这些投影用作识别的特征矢量,这就是特征脸方法的基本思想三、 实验原理1、K-L变换设n维随机向量其均值向量,相关矩阵,协方差矩阵,经正交变换后产生向量。设有标准正交变换矩阵T,(即 TT=I), (称为的K-L展开式)取前m项为的估计值 其均方误差为在TT=I的约束条件下,要使均方误差为此设定准则函数由 得 ,即 表明: li是的特征值,而是相应的特征向量。利用上式有:用

3、“截断”方式产生x的估计时,使均方误差最小的正交变换矩阵是其相关矩阵Rx的前m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构成的。2、构造参数模型使用K-L变换不仅能起到降维与压缩数据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每个描述量都有明确的意义,因而改变某一个参数就可以让图像按需要的方向变化。在没有使用K-L变换的原始数据集中对图像的描述量是每个像素的灰度值,而孤立的改变某个像素的灰度值是没有意义的。而在使用K-L变换后,每个描述量都有其各自的作用。因此通过改变这些参数的值就可以实现对模型的有效描述,这在图像生成中很有用。因此利用K-L变换构造出可控制的,连续可调的参数模型在人脸识别方面的应用十分有效 3、人脸识别利用K-L变换进行

4、人脸图象识别原理:第一步:搜集要识别的人的人脸图象,建立人脸图象库第二步:利用K-L变换确定相应的人脸基图象,再反过来用这些基图象对人脸图象库中的所有人脸图象进行K-L变换,从而得到每幅图象的参数向量并将每幅图的参数向量存起来第三步:先对一张所输入的脸图象进行必要的规范化,再进行K-L变换分析,得到其参数向量第四步:将这个参数向量与库中每幅图的参数向量进行比较,找到最相似的参数向量,也就等于找到最相似的人脸,从而认为所输入的人脸图象就是库内该人的一张人脸, 完成了识别过程。搜集人脸图象,建立人脸库确定基图象,并用基图象对所有人脸进行K-L变换对输入的图象规范化并进行K-L变换,得到其参数向量正

5、确错误将参数向量与库中参数向量比较比对四、 实验源代码1、特征人脸 function = eigface()allsamples=; for i=1:7a=imread( strcat( C:UserslenvoDesktop图 , ,num2str(i), .BMP ) ); b=a( 1:100*100 ); b=double(b);allsamples= allsamples; b ; endsamplemean=mean(allsamples); for i=1:7xmean(i,:)=allsamples(i,:)-samplemean;end;sigma=xmean*xmean;

6、v d=eig(sigma);d1=diag(d);dsort = flipud(d1);vsort = fliplr(v);dsum = sum(dsort);dsum_extract = 0;p = 0;while( dsum_extract/dsum 0.9) p = p + 1; dsum_extract = sum(dsort(1:p);endp=6;base = xmean * vsort(:,1:p) * diag(dsort(1:p).(-1/2);for ( k=1:p ) hape( base(:,k), 100,100); newpath = C:UserslenvoDe

7、sktoptest int2str(k) .jpg; imwrite( mat2gray(temp), newpath );endavg = reshape(samplemean, 100,100);imwrite(mat2gray(avg), C:UserslenvoDesktoptestaverage.jpg);save(C:UserslenvoDesktoptesteigface.mat, base, samplemean);2、识别allsamples=; for i=1:7a=imread( strcat( C:UserslenvoDesktop 图 , ,num2str(i), .

8、BMP ) ); b=double(b); allsamples= allsamples; b ; endsamplemean=mean(allsamples); for i=1:7 xmean(i,:)=allsamples(i,:)-samplemean; end;sigma=xmean*xmean; v d=eig(sigma);d1=diag(d);dsort = flipud(d1);vsort = fliplr(v);dsum = sum(dsort);dsum_extract = 0;p = 0;while( dsum_extract/dsum 0.9) p = p + 1; d

9、sum_extract = sum(dsort(1:p);endi=1;base = xmean * vsort(:,1:p) * diag(dsort(1:p).(-1/2);allcoor = allsamples * base; accu = 0; for j=1:3 a=imread( strcat( C:UserslenvoDesktoptest3 , ,num2str(i), .BMP ) ); b=a(1:10000); b=double(b); tcoor= b * base; for k=1:7 mdist(k)=norm(tcoor-allcoor(k,:); end; d

10、ist,index2=sort(mdist); class1=floor( (index2(1)-1)/5 )+1; class2=floor(index2(2)-1)/5)+1; class3=floor(index2(3)-1)/5)+1; if class1=class2 & class2=class3 class=class1; elseif class1=class2 class=class1; elseif class2=class3 class=class2; end; if class=i accu=accu+1; end; end; accuracy =accu/7 3重构f

11、unction = Reconstruct()load C:UserslenvoDesktoptesteigface.mat;a=imread(C:UserslenvoDesktoptest210.bmp); b=a( 1:100*100 ); b=double(b);b=b-samplemean;c = b * base; t = 2;temp = base(:,1:t) * c(1:t);temp = temp + samplemean;imwrite(mat2gray(reshape(temp, 100,100),C:UserslenvoDesktop1.jpg)t = 4;temp =

12、 base(:,1:t) * c(1:t);temp = temp + samplemean;imwrite(mat2gray(reshape(temp, 100,100),C:UserslenvoDesktop2.jpg);t = 6;temp = base(:,1:t) * c(1:t);temp = temp + samplemean;imwrite(mat2gray(reshape(temp, 100,100),C:UserslenvoDesktop3.jpg);五、实验结果给出ORL人脸数据库,共有400幅人脸图像(40人,每人10幅,大小为92*112象素)。其中第一个人的图像如下

13、图: 选取数据库中的部分样本(每个人的前5张图片)作为训练样本,其余作为未知的测试样本。从训练样本中得到KL变换矩阵,然后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都进行变换,用变换后的数据作最近邻识别,距离可以为对应灰度值之差的平方和,统计识别率。 通过取不同的前N个最大特征向量,如最大的10个表示为190:200,得到如下识别率的数据:190:200 识别率为: 0.9100180:200 识别率为: 0.9350170:200 识别率为: 0.9450160:200 识别率为: 0.9500150:200 识别率为: 0.9450140:200 识别率为: 0.9500130:200 识别率为: 0.9400

14、120:200 识别率为: 0.9500110:200 识别率为: 0.9450100:200 识别率为: 0.9450 50:200 识别率为: 0.950020:200 识别率为: 0.96001:200 识别率为: 0.9600当最大特征向量达到30个以后识别率已经固定在0.9450。再增加提高已经不大。六、心得体会人脸识别是当前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的研究热点,但同时人脸识别也是一个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模式识别问题。经过这次实验给出我的不少研究启发:第一,在研究课题之前,一定要选择好研究的图像目标。其实也可以是大家都在研究的一类物体,并不需要标新立异,当然如果你有针对这类目标的好的检测方法,那也是惟愿如此;第二,并不一定要求你的方法放之四海皆准,只需要对某一类目标有效果,同样是能力的一种体现;第三,多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理解图像的机理,从美术家的角度去理解图像的构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