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261.52KB ,
资源ID:74544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4544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周测1 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周测1 含答案.docx

1、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周测1 含答案周测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周朝规定同姓不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2“在古代中国,宗族不但是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最基本的单位,而且与国家行政系统相结合,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下列能突出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周天子既是天下的共主,又是王族的大宗B嫡长子有主祭祖先的特权C封邦建国时主要是“授土”“授民”D宗法制以分封制为基础和保障3“(周)王室东

2、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诸侯势力上升 B王室势力衰微C分封制逐步崩溃 D政治中心东移4吕氏春秋载:“上计,战国、秦、汉时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项编造计簿,遣吏逐级上报,奏呈朝廷,借资考绩,称为上计。”这一制度()A保证中央控制地方财政 B提供了评定政绩的依据C促使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D避免了地方官弄虚作假5唐代柳宗元认为,西周“封建亲戚”式的封建制度有百害而无一利,并在封建论中阐发了郡县制的优越性。下列能够为此提供依据的是()A封建制度难以保证诸侯的地位 B郡县制废除了世

3、家大族C封建制度难以限制王权 D郡县制冲击权力家族化6通志略载:“秦灭六国,诸侯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而为一体也。”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有利于促进()A秦朝民族文化的统一 B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C秦朝郡县制度的推行 D官僚政治体制的建立7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下。监察官员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这反映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A权力的高度集中 B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澄清吏治,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D加强监督,防止地方割据8台湾学者许倬云在

4、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9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下列对这一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10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曾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

5、20个省进行试点。下面是秦朝至元朝地方行政建制简表,其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秦朝以郡统县,地方行政制度为两级制两汉逐渐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道、州、县三级制元朝形成路、府、州、县多层管理体制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朝到元朝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11元朝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扩大统治区域 B加强专制皇权C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D防止地方割据势

6、力的出现123月,26)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任宰相,却竟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场屋,曾赋诗说:“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科举制度的推行()A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 B打破了士族门阀势力对官职的垄断C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D为所有读书人提供了入仕的平台13根据下面示意图判断,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B元朝时行政制度改革C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 D清朝国家机构的设置14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

7、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A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B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C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D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15中国政治文化教程中提到:“官僚制度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 B专制主义C事君以忠 D尊君敬祖16入关之前,满人政权皇位的继承采取的是贵族推举制;后来,康熙帝继承汉人的制度采取摘长子继承和预立太子的做法;雍正帝则实行“秘密建储制度”。这种变化的实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消除了官员结党营私的现象

8、C推动了封建化的进程 D解决了皇权继承问题17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给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 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中央官署18清朝官员俸禄极低,一品官年俸才180两,官吏贪腐严重。雍正时实行“耗羡归公”,即征收赋税时“每两加耗羡五分”,从中提取“养廉银”,其数目远超官员正俸,督抚大吏每年可得一二万两。这说明清朝()A借惩治贪腐增加官吏收入B各级官吏的腐败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C注重

9、制度建设以澄清吏治D增加俸禄是杜绝官吏贪腐的最佳途径19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序主要体现了()A皇权至上、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发展20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A强化君主专制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B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目的C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24分,第23题12分,共50分)21纵观中国历史,中央和地方的关

10、系始终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围绕着“封建”与“郡县”之优劣利弊,自秦以来就多有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资治通鉴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汉书材料四顾炎武:“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

11、专在上。”刘绍攽:“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据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整理(1)根据材料一,从“封”和“郡”的字形结构来看,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主要区别?(2分)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影响秦、汉两代选择地方管理制度的共同因素。(2分)(2)根据材料四,概括清代学者对“封建”与“郡县”的认识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诉求。(6分)(3)有人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儒、法之争,试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以秦汉时期的郡县制为例加以说明。(4分)22研究历史首先要尊重历史的复杂性,不能用主观想象和假设将历史问题简单化、绝对化。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明史选举二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抨击八股文时说:“今之经义论策,其名虽正,而最便于空疏不学之人。唐宋用诗赋,虽曰雕虫小技,而非通知古今之人不能作。”又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廿一史废。”顾炎武认为“文章无定格,立一格而后为文,其文不足言矣”。材料三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

13、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摘编自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8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政府变革科举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背景。(8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的孙子。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曾经当过二十七天的皇帝,宣帝时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江西南昌)。材料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

14、大量五铢钱以及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丧葬制度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出土文物入手,解读西汉时期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周测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B注意限定信息“从政治角度看”。根据“与异姓贵族建

15、立宗法伦理关系”可知,贵族们的婚姻关系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结合的体现,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的统治,维护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C项与“政治角度”相悖。2A“家国一体”政治结构下君主既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又是家族的最高领导者,因此A项最符合题意。B项只体现了“家”;C项只体现了“国”;D项说法错误,分封制应该以宗法制为基础和保障。3C从“问鼎”“射王”等信息来看,周王已经不再被诸侯所尊重,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势力上升、政治中心转移等都只是分封制瓦解的体现,故C项正确。4B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所谓上计,即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报告地方治理状况。依据材料信息可

16、知,地方官于年终将境内户口、赋税、盗贼、狱讼等状况编造计簿,逐级上报至朝廷,朝廷据此评定地方行政长官的政绩,故B项正确。A、D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上计的实施是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C项逻辑错误。5D本题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柳宗元评述的“封建制度”是指西周的分封制,统治者分封的往往是自己的亲戚、族人,爵禄皆世袭,A项错误。郡县制废除不了世家大族,B项错误。“世卿世禄”意味着任何诸侯都不能随意任免,这对王权实际上是一种限制,C项错误。郡县制之下,皇帝掌控官吏的任免权,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取代,故D项正确。6D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姓氏的变化。材料意即秦国灭掉六国后,原来各诸侯国中的贵族被废为平民,这

17、些人有的以原来的国号为姓,有的以自己的姓为家族的氏,有的把原来的氏作为氏,姓和氏的差别自此消失,这反映了贵族阶层的没落。贵族阶层的没落有利于打破以贵族为中心的血缘政治体制,从而有利于官僚政治体制的建立,故D项正确。其他各项均与材料不符。7A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材料中的监察机构都是皇帝直接掌控的,体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故选A项。B、C、D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8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依据关键信息“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解答。君主专制下,君主是世袭的、终身的;实行官僚政治,中央与地方官员一概由皇帝任免,而封建社会是家国同构的,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无

18、从体现。9C本题考查郡国并行制的弊端。据材料“汉高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并结合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A项表述错误,排除;分封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D两项错误。10B从秦到唐末,地方行政制度层级处在二级与三级的不断变化中,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管理的矛盾心态。A项中的“反复无常”表述不准确,C项中的“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在材料中没有依据,D项中的“君主专制”在材料中未体现。11D元代实行行省制度,一方面为了提高管理广大疆域的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故选D项。12C从材料信息看,唐朝时期,许多人认为,只有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才能真正

19、展示自己,即科举入仕在士人心中地位至关重要,这说明科举制度的推行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士人崇儒入世”,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13C本题主要考查明朝中央和地方官制。由示意图中的关键信息“裁撤中书省”“废行中书省”可知,其改变的是元朝的行政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初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故C项正确。14A从材料信息可知,监察御史虽然品级较低,但由于“代天子巡狩”,权力较大。选A项。监察官员仅代表天子监察地方,并未掌握地方行政权,故B项与史实不符;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监察制度与提高行政效率无必然联系,故D

20、项错误。15B从材料信息看,官僚制度是君权统治的延伸,贵族和官吏拥有的权力只是从王权派生出来的,这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的产物,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家国一体、事君以忠和尊君敬祖,排除A、C、D三项。16A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满人皇位继承的变化历程由贵族推选到皇帝个人决策,这是为了防止大臣以及握有实权的满族王爷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时拉帮结派,形成割据势力,故选A项。B项错在“消除了”;封建化是指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这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17C材料强调清朝军机处起草的诏旨不经内阁、部院,可直达中央各部院,地方奏折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简化了

21、行政流程,政治决策带有简、速、密的特点,并且具有很强的封闭性,故选C项。18C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增加俸禄的目的是惩治贪腐,A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言过其实,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清朝通过制度建设来澄清吏治,故C项正确;增加俸禄不是杜绝官吏贪腐的最佳途径,故D项错误。19A宋代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如此排列百家姓的顺序体现的是皇权至上和皇权独尊。20A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加强。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再到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这些机构的设立和演变都贯穿着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理念,故A项正确;提高政府的办事

22、效率不是改革的根本目的,故B项错误;“缓和”一词不准确,明代直接废除了丞相,且国家稳定的基础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故C项错误;历代中央机构的演变没有体现出制度的完善,D项的评价过于笼统,故D项错误。21(1)区别分封制:封疆建国,割据一方。郡县制:由君主管理地方。(2分)共同因素:吸取历史教训;加强中央集权。(2分)(2)认识:郡县制与分封制各有弊端;调和郡县制与分封制之间的矛盾。(4分)时代诉求:顺应潮流,改革创新;批判君主专制。(2分)(3)说明:郡县制最初为秦朝法家所提倡,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汉代儒家地位日隆,适应了“大一统”的发展趋势。(4分)解析:第(1)问,“区别”根据材料一中“

23、封”的金文字形分析,左边像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又说文中载:“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守其制度也。”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分封制是封疆建国,割据一方。根据材料一中“郡”字的篆文字形分析,“君”从“邑”,由此可知,其与行政区域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郡县制是由君主管理地方。“共同因素”根据材料二中“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材料三中“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可以得出,吸取历史教训;根据材料二中“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材料三中“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加强中央集权。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

24、料四“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得出郡县制与分封制各有弊端,根据材料四“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得出调和郡县制与分封制之间的矛盾;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四“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二中“廷尉斯曰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得出郡县制最初为秦朝法家所提倡;据材料三中“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22(1)表现:内容专取四书五经,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表自己的见解;文体

25、采用八股文。影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许多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问题;加强了专制主义;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8分)(2)态度:反对(抨击)八股文(但不反对科举制)。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八股文不讲求实际学问,无法培养实际能力;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8分)(3)措施:增加考试内容,加重对政治、历史和时务的考试;同时还保留了对四书五经的考试。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剧;西方思想的传播;戊戌变法的推行;八股取士制度不利于人才的选拔;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8分)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第(1)问,第一小问据“专取四子书及

26、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等概括;第二小问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但需要注意答题的视角,如可从政治、思想、科技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抨击八股文”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需结合明清时期活跃的儒家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来作答,可从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据“国朝政治论五道”“时务策五道”等概括;第二小问需结合材料所提供的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作答。23海昏侯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资料。(2分)政治方面:高等级墓葬规格和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体现了海昏侯尊贵的政治地位。汉武帝颁

27、布的“推恩令”虽然削弱了王国势力,但仍保留了王侯尊贵的地位,政治上王侯们仍然享有诸多特权。(2分)经济方面:大量五铢钱的出土说明西汉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经过几代的休养生息,西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虽然实施“重农抑商”政策,但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还是得到了发展。青铜器、漆木器等证明了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高超,质量上乘。(3分)文化方面:从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可以看到西汉音乐的传承、乐器铸造技艺和礼乐制度。孔子屏风、成堆的简牍等反映了汉代儒学受到尊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尊重儒学蔚然成风。(3分)社会生活方面: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

28、馏器等既体现了经济的发展,也反映了王侯贵族生活的丰富多彩、豪华奢靡。(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表明观点,海昏侯墓的发现为研究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提供了大量的实物佐证。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从出土文物入手”对“西汉时期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高二(下)第一次模拟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M=0,1,2,N=x,若MN=0,1,2,3,则x的值为()A3 B2 C1 D02如图是

29、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为()A球 B圆柱 C圆台 D圆锥3在区间(0,5)内任取一个实数,则此数大于3的概率为()A B C D4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入x的值为1,则输出y的值是()A2 B3 C4 D55已知向量=(1,2),=(x,4),若,则实数x的值为()A8 B2 C2 D86某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600,400,800为了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该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三个年级中抽取45名学生进行座谈,则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为()A15,5,25 B15,15,15 C10,5,30 D15,10,207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

30、D1中,直线BD与A1C1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 B相交 C异面但不垂直 D异面且垂直8不等式(x+1)(x2)0的解集为()Ax|1x2 Bx|1x2 Cx|x2或x1 Dx|x2或x19已知两点P(4,0),Q(0,2),则以线段PQ为直径的圆的方程是()A(x+2)2+(y+1)2=5 B(x2)2+(y1)2=10 C(x2)2+(y1)2=5 D(x+2)2+(y+1)2=1010如图,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需要确定隧道的长度,工程技术人员已测得隧道两端的两点A、B到点C的距离AC=BC=1km,且ACB=120,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A km B km C1.5km D2km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11计算:log21+log24=12已知1,x,9成等比数列,则实数x=13已知点(x,y)在如图所示的平面区域(阴影部分)内运动,则z=x+y的最大值是14已知a是函数f(x)=2log2x的零点,则a的值为15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2BC,E、F分别是AB、CD的中点,现在沿EF把这个矩形折成一个直二面角AEFC(如图2),则在图2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