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43.12KB ,
资源ID:74718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4718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煤炭的形成分类用途及指标.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煤炭的形成分类用途及指标.docx

1、煤炭的形成分类用途及指标第一节 煤炭介绍 21、形成过程 32、成分 43、伴生元素 44、分类 55、用途 66、采矿方法 77、储藏量 78、生态破坏 79、中国的煤炭资源 810、政策调整 10第二节煤的形成阶段 11第三节煤炭的种类及用途 161、煤炭的分类: 162、煤炭的用途: 19第四节 煤炭分类指标 25第一节 煤炭介绍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 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是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 主要由植物 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俗称煤炭。煤 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 工业的食粮, 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 使用的主要

2、能源之一。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 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 主要由植物 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俗称煤炭。中 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 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 就发现有 煤制工艺品,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 山海经中称 煤为石涅,魏、晋时称煤为石墨或石炭。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首次使用煤这一名称。 希腊和古罗马也是用煤较早的国家, 希腊学者 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约 300 年著有石史,其中记载有煤的性 质和产地;古罗马大约在 2000 年前已开始用煤加热。煤炭是一种可以用作燃料或工业原

3、料的矿物。 它是古代植物经过 生物化学作用和地质作用而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由碳、氢、氧、 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煤作为一种燃料, 早在 800 年前就已经开始。 煤被广泛用作工业 生产的燃料,是从 18 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开始的。随着蒸汽机的发明 和使用,煤被广泛地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 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 巨大生产力,推动了工业的向前发展, 随之发展起煤炭、 钢铁、化工、 采矿、冶金等工业。煤炭热量高,标准煤的发热量为 7000 大卡千 克。而且煤炭在地球上的储量丰富, 分布广泛,一般也比较容易开采, 因而被广泛用作各种工业生产中的燃料。煤炭除了作为燃料以取得热量和动能以外, 更为重

4、要的是从中制 取冶金用的焦炭和制取人造石油, 即煤的低温干馏的液体产品煤 焦油。经过化学加工,从煤炭中能制造出成千上万种化学产品,所以 它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 如我国相当多的中、 小氮肥厂都以 煤炭作原料生产化肥。 我国的煤炭广泛用来作为多种工业的原料。 大 型煤炭工业基地的建设, 对我国综合工业基地和经济区域的形成和发 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此外,煤炭中还往往含有许多放射性和稀有元素如铀、 锗、镓等, 这些放射性和稀有元素是半导体和原子能工业的重要原料。1、形成过程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 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 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 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 长期与空气

5、 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 成的黑色可然化石,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一座煤矿的煤层厚薄与这地区的地壳下降速度及植物遗骸堆积 的多少有关。地壳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遗骸堆积得厚,这座煤矿的煤 层就厚,反之,地壳下降的速度缓慢,植物遗骸堆积的薄,这座煤矿 的煤层就薄。又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使原来水平的煤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有一些煤层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有的又被排挤到地表,甚至露 出地面,比较容易被人们发现。还有一些煤层相对比较薄,而且面积 也不大,所以没有开采价值, 有关煤炭的形成至今尚未找到更新的说 法。2、成分煤中有机质是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主要由碳 、氢 、

6、氧 、 氮 、硫 和磷 等元素组成, 而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 95 以上;煤中的无机质也含有少量的碳、氢、氧、硫等元素。碳是煤中 最重要的组分,其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增高。泥炭中碳含量为 50%60%,褐煤为 60%70%,烟煤为 74%92%,无烟煤为 90%98%。煤中硫是最有害的化学成分。煤燃烧时,其中硫生成 SO2腐蚀金属设备,污染环境。煤中硫的含量可分为5级:高硫煤, 大于 4%;富硫煤,为 2.5 % 4%;中硫煤,为 1.5 % 2.5 %;低 硫煤,为 1.0 % 1.5 %;特低硫煤,小于或等于 1%。煤中硫又可分 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3、伴生元素指以有机或无

7、机形态富集于煤层及其围岩中的元素。 有些元素在 煤中富集程度很高,可以形成工业性矿床,如富锗煤、富铀煤、富钒 石煤等,其价值远高于煤本身。根据煤中伴生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可分为有益元素、 有害元素和 指相元素 3 类。有益元素主要有锗、镓、铀、钒等,可被利用。有害 元素主要有硫、磷、氟、氯、砷、铍、铅、硼、镉、汞、硒、铬等。硫是煤中常见的有害成分, 其他有害元素在煤中含量一般不高, 但危 害极大,如砷是一种有毒元素。煤在燃烧中,硫是造成城镇环境污染 的主要物质源。当然,对有害元素如果收集、处理得当也可变成对人 有用的财富。煤中伴生元素,有各自的地球化学性质,形成于不同的 沉积环境中。因此,可根

8、据元素的相对含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及 元素的比值,来判断相和沉积环境。4、分类 根据其碳化程度不同分类,可以依次分为泥炭、褐煤(棕褐煤、 黑赫煤)、烟煤(生煤)、无烟煤、亚煤 ( 褐煤的一种,是日本的特有 分类)。无烟煤碳化程度最高,泥炭碳化程度最低。根据其岩石结构不同分类,可以分为烛煤、丝炭、暗煤、亮煤和 镜煤。含有 95%以上镜质体的为镜煤,煤表面光亮,结构坚实,含有 镜质体和亮质体的为亮煤,含粗粒体的为暗煤,含丝质体的为丝炭, 由许多小孢子形成的微粒体组成的为烛煤。根据煤中含有的挥发性成分多少来分类, 可以分为贫煤(无烟煤, 含挥发分低于 12%)、瘦煤(含挥发分为 12-18%)、焦

9、煤(含挥发分为 18-26%)、肥煤(含挥发分为 26-35%)、气煤(含挥发分为 35-44%) 和长焰煤(含挥发分超过 42%)。其中焦煤和肥煤最适合用于炼焦碳, 挥发分过低不粘结, 过高会膨胀都无法用于炼焦, 但一般炼焦要将多 种煤配合。198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局发布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0,依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daf、粘结指数G胶质层最大厚度 Y奥亚膨胀度b、煤样透光性P、煤的恒湿无灰基 高位发热量 Qgr,maf 等 6 项分类指标,将煤分为 14 类。即褐煤、长 焰煤、不粘煤、弱粘煤、 12 中粘煤、气煤、气肥煤、 13 焦煤、 肥煤、焦煤

10、、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按终端用途,一般生产的煤炭可分为两种:焦煤与电煤,均属于 广义范围的烟煤与次烟煤。焦煤与电煤市场的经营彼此相对独立。品质鉴定 / 煤炭 编辑 对煤的品质鉴定,还要根据其发热量、灰分(不能燃烧的部分) 和含硫量等因素,根据起用途来确定。如果用做燃料,含硫高则会燃 烧产生二氧化硫污染大气,必须要增加脱硫的成本,用做炼焦,膨胀 系数也是一个主要因素。5、用途煤用于炼焦, 可以产生煤焦油及氨水。 焦碳是用于炼铁的重要原 料。煤焦油可提取多种工业用的重要化合物。 很多人以为煤气是从煤 制造出来的,但事实是煤气是从原油提炼出来的石脑油再加以提炼而 成的。煤也可以直接汽化,生成

11、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的混合物) , 直接用做清洁燃料。煤,尤其是烟煤(任何挥发分较高的煤)直接作为燃料会冒出黑 烟,浪费其中挥发分并造成大气污染,英国由于气候多雾,对污染尤 其敏感,早在 20 世纪初即颁布法律禁止将原煤直接作为燃料,只能 燃烧焦碳或半焦。焦碳作为炼铁的重要原料, 对生铁的质量有关键的作用, 如果含 硫高,会严重降低生铁质量,灰分高会降低热值。因此用于炼焦的煤 必须经过洗选, 以降低其灰分和硫含量。 炼出的焦碳必须选大块坚实 的,不能在高炉中被压碎,以便可以通风。选出的碎焦只能做燃料, 碎焦做燃料发热量大,不冒烟,是很好的燃料。6、采矿方法大部分烟煤和无烟煤均利用深度采煤法所取

12、得, 而近代技术已可 使用露天采煤法。 露天采煤法需动用每小时能移除数百公吨之大型挖 土机,移走数百英呎深之表面土层。虽然成本较低及较快扩挖速度, 但会破坏环境景观。 一般深度采煤法之深度为数百呎至数千呎, 通常 需要数个直井作为坑道通风,抽走甲烷并减少矿坑内部之热与湿度。目前大约90%以上的煤田利用机械方式采煤和输送,因而坑道 内之运输主要依赖输送带, 其将煤输送至直井, 然后再送出地面予以 清洗、分类等处理。7、储藏量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评估,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 4. 84 X 104 亿 t 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 668。据1997 世界 能源统计评论 统计,至 1996

13、年底,世界煤炭探明的可采储量为 1.03161 X 104 亿 t ,储采比为 224 年,其中七位储量最大的国家依次 为美国 、中国 、澳大利亚 、印度 、德国 、南非 和波兰 。8、生态破坏传统煤炭开采忽略其它共生、 伴生矿物的开采、 加工、利用, 造 成了资源的浪费。中国煤系共生、伴生 20 多种矿产,目前绝大多数 没有利用, 另外矿物的随意存放丢弃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 环境。煤炭开采破坏了地壳内部原有的力学平衡状态。引起地表塌陷, 原有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这种破坏使原有土地收益的减少或丧失, 同 时也造成地表水利设施的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 每年因开采引起的地 表塌陷面积已达40万

14、hm2且平均每年以1.5万hm2的速度增加。减少生态破坏, 可以关闭部分现有运行的燃煤电厂和防止建造新 的燃煤电厂。目的是减少会导致气候变化的高浓度温室气体的排放。9、中国的煤炭资源煤炭种类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 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 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 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 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 从低变及程度 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 按中国的煤种分类, 其中炼 焦煤 类占 2765,非炼焦煤类占 7235,前者包括气煤(占 1375),肥煤(占 353),主焦煤(占 58 1 )瘦煤(占 401), 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 (

15、占 055);后者包括无烟煤(占 1093), 贫煤(占 555),弱碱煤(占 1 74),不缴煤(占 13 8), 长焰煤(占 1252),褐煤(占 1276),天然焦 (占 019), 未分牌号的煤(占 1 3 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 106)。中国煤炭灰分普遍较高,秦岭以北地区,晋北、陕北、宁夏、两 淮、东北等地区,侏罗纪煤田为陆相沉积,煤的灰分一般为 10 %20,有的在 10以下,硫分一般小于 1,东北地区硫分普遍小于05。中国北方普遍分布的石灰纪、秦岭以南地区、湖南的黔阳煤 系、湖北的梁山煤系等属海陆交替沉积的煤,灰分一般达15%25%, 硫分一般高达2%5%。广西合山、 四川上

16、寺等地的晚二叠纪煤层属浅海相沉积煤, 硫分 可高达 6% 10%以上。据统计,中国灰分小于 10%的特低灰煤仅占探明储量的 17%左 右。大部分煤炭的灰分为 10% 30%。硫分小于 1%的特低硫煤占探 明储量的 435%以上,大于 4%的高硫煤仅为 228%。中国的炼 焦用煤一般为中灰、中疏煤,低灰和低硫煤很少。炼焦用煤的灰分一 般都在 20%以上;硫分含量大于 2%的炼焦用煤占 20%以上。中国 炼焦用煤的另一大特点是:硫分越高,煤的动结性往往越强,其可选 性一般较差。中国褐煤多属老年褐煤。褐煤灰分一般为 20% 30%。东北地区褐煤硫分多在 1 %以下,广东、广西、云南褐煤硫分相对较高,

17、有 的甚至高达 8%以上。 褐煤全水分一般可达 20% 50%,分析基水分 为 10%20%,低位发热量一般只有 1171 1 6 73MJkg 。中国烟煤的最大特点是低灰、低硫;原煤灰分大都低于 15%,硫分小于 1%。部分煤田,如神府、东胜煤田,原煤灰分仅为 3%一 5%,被誉为天然精煤。烟煤的第二个特点是煤岩组分中丝质组含量 高,一般在 40%以上,因此中国烟煤大多为优质动力煤。中国贫煤 的灰分和硫分都较高,其灰分大多为 15%-30%,流分在 15% -5 % 之间。贫煤经洗选后,可作为很好的动力煤和气化用煤。中国典型的无烟煤和老年无烟煤较少,大多为三号年轻无烟煤, 其主要特点是,灰分

18、和硫分均较高, 大多为中灰、中硫、中等发热量、 高灰熔点,主要用作动力用煤,部分可作气化原料煤。资源分布中国在地质历史上的成煤期共有 14 个,其中有 4 个最 主要的成煤期, 即广泛分布在华北一带的晚炭纪早二叠纪, 广泛 分布在南方各省的晚二叠纪, 分布在华北北部、 东北南部和西北地区 的早中侏罗纪以及分布在东北地区、 内蒙东部的晚侏罗纪早白垩纪 等四个时期。它们所赋存的煤炭资源量分别占中国煤炭资源总量的 26、5、 60和 7,合计占总资源量的 98。上述四个最主要 的成煤期中,晚二叠纪主要在中国南方形成了有工业价值的煤炭资源, 其他三个成煤期分别在中国华北、 西北和东北地区形成极为丰富的

19、煤 炭资源。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全国 30 个省、市、自治 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在全国 2100 多个县中, 1200 多个有预 测储量,已有煤矿进行开采的县就有 1100 多个,占 60左右。从煤 炭资源的分布区域看, 华北地区最多, 占全国保有储量的 4925, 其次为西北地区, 占全国的 3039,依次为西南地区, 占 864, 华东地区,占 57,中南地区,占 306,东北地区,占 297。 按省、市、自治区计算,山西、内蒙、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 6 省 区最多,这 6 省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 81 6。10、政策调整2014 年国庆,煤炭资源税改落定、进口煤关税

20、上调、山西省内县级及以下全部煤检站点年内撤销。利好煤企减负的政策逐一推出, 神华、中煤两大巨头甚至抓住机会,齐现了年内煤价的最大涨幅。2014 年 10 月 9 日上午,财政部发布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 调整煤炭进口关税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从 10 月 15 日起,取消无 烟煤、炼焦煤、炼焦煤以外的其他烟煤、其他煤、煤球等燃料等 5 个 品种的零进口暂定税率,分别恢复实施 3%到 6%不等的最惠国税率。 而此次调整未提到的褐煤,早在 2013 年 8 月就已经由国务院关税税 则委员会通知取消了零税率,恢复为 3%。1 第二节煤的形成阶段煤是一种固体可燃的有机生物岩;是以含碳、氢元素为主,同

21、时 含有少量氧、硫、 氮等元素的矿物燃料;是千百万年前远古时代植物 残骸经过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 地球化学、 物理化学作用缓慢的转变 而成的。一 煤的形成 从远古时代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为煤经过一系列的演化过程, 这个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泥炭化阶段 和煤化作用阶段。 成煤的原始物质主要是植物, 其组成不同是影响煤 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成煤植物不同可以划分出以高等植物为主形 成的腐植煤和以低等植物为主形成的腐泥煤两大类, 自然界腐泥煤很 少见,工业开采中绝大多数是腐植煤, 在以后的篇幅中提及的都是腐 植煤。1. 泥炭化阶段植物遗体是成煤原始物质的来源, 并不是任

22、何条件下植物遗体都 能够顺利地堆积并转变, 首先需要的大量的远古植物持续的繁殖、 生 长、死亡;其次是需要保存植物遗体的环境即原地堆积并且不至于完 全被氧化, 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便是沼泽。 植物残骸大量堆积在沼 泽浅部,在需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 一部分被彻底破坏分解成气体 和水,未被分解的稳定部分则保留下来,在沼泽水的覆盖下,植物遗 体逐渐和空气隔绝, 厌氧微生物利用植物有机质中的氧发生氧化分解、 去羧基和脱水作用,放出了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形成一种凝胶状、 含水分很高的棕褐色物质。这个过程就是泥炭化过程(阶段) ;形成 的物质也就是泥炭 (也称为泥煤)。随着地球地壳的不断运动、 下沉,

23、泥炭层被深埋于地下, 一泥炭层被无机沉淀物覆盖为标志, 泥炭化过 程结束。2. 煤化作用阶段当泥炭化过程终止后, 生物化学作用也逐渐减弱以至停止, 在物 理化学和化学作用下,泥炭开始向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转变,这个过 程称为煤化阶段。 由于作用因素和结果不同, 这个阶段可以划分为成 岩阶段和变质阶段。A. 成岩阶段 无定形的泥炭因受到上面覆盖无机沉积物的巨大压力逐渐的发 生压紧、失水、 胶体老化硬结等物理和物理化学变化,转变为具有生 物岩特征的褐煤过程。 这个过程发生在深度不大的地下, 泥炭上面覆 盖层大约为200400mm温度约为60C,在成岩过程中,除了发生 压实和失水等物理变化外,也在一定

24、程度上进行了分解和缩聚反应, 泥炭中残留的植物成分逐渐减少, 腐植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当地层 继续下沉和顶板加厚时,由于温度明显升高,压力继续加大,煤质的 变化转入变质阶段。B. 变质阶段具有生物岩特征的褐煤沉降到地壳深处, 在长时间地热和高压作 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其组成、结构和性质都在发生变化,引起这些变 化的主要因素为温度、时间和压力。a. 温度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热库, 巨大的地热使地温自地表常温层以下随 深度加大而逐渐升高, 由于地温分布的这种规律性, 在穿过含煤岩系 的深孔中发现煤的变质程度向深部依层递增。 大量资料表明, 转变为 不同煤化阶段所需的温度大致为:褐煤 4050 C;长焰

25、煤v 100C;烟煤v 200C ;无烟煤v 350 Cob. 时间这里所说的时间, 严格地讲不是指距今地质年代的长短, 而是指 某种温度和压力等条件作用于煤的变质过程的长短。 时间因素的影响 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指受热温度相同时, 煤的变质程度取决于受 热时间长短, 受热时间短的煤变质程度低, 受热时间长的煤变质程度 高;第二是指煤受短时间较高温度的作用和受长时间较低温度作用可 以达到相同的变质程度。c. 压力压力有促进煤物理结构变化的作用, 比如孔隙率减小、 水分降低 等。但是只有化学变化才可以对煤的化学结构有决定性影响。 因此目 前人们一般认为压力是煤质变化过程中的次要因素。根据煤化

26、过程中变质条件和变质特征的不同, 煤的变质作用可以 分为深层变质作用、 岩浆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三种类型。 深层变 质作用是指煤在地下深处, 受到地热和上覆岩层静压力的影响而引起 的变质作用; 岩浆变质作用是指煤层受到岩浆带来的高温、 挥发性气 体和压力的影响使煤发生异常变质的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是指由于地 壳构造变化所产生的动压力和热量使煤发生的变质作用。二 煤的分类根据成煤植物种类的不同, 煤主要可分为两大类。 即腐殖煤和腐 泥煤。1. 腐泥煤有低等植物和少量浮游生物形成的煤称为腐泥煤, 主要包括藻煤 和胶泥煤, 藻煤主要有藻类生成; 胶泥煤是无结构的腐泥煤植物成分 分解彻底,几乎完全由

27、基质组成,胶泥煤中的矿物质含量大于 40%即 称为油页岩,我国辽宁抚顺、广东茂名、山东黄县等地有丰富的油页 岩资源。2. 腐殖煤有高等植物形成的煤称为腐殖煤, 主要是因为植物的部分木质纤 维组织在成煤过程中曾变成腐植酸中间产物而得名。除非特别说明, 人们通常讲的煤就是腐殖煤。 腐殖煤是近代煤综合利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根据煤化度不同,可分为泥炭、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大类:A. 泥炭 泥炭是植物向煤转化过程中的过度产物, 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植物 组织;刚开采出来的泥炭含水量很高可达 85%-95%自然风干后可 降至25%- 35%干泥炭为棕黑色或黑褐色土状碎块。我国泥炭储量 约为 270 亿吨,主要

28、分布在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长白山、青藏高 原和燕山、太行山等地。泥炭有广泛的用途,经气化后可制成燃料气 和工业原料气; 经液化可制的人造液体洁净燃料; 经焦化所得泥炭焦 是制造优质活性炭的原料; 还可以直接用于土壤改良剂和高质量的腐 植酸肥料。B.褐煤 褐煤是泥炭沉积后经脱水、压实转变为有机生物岩的初期产物,因外表呈褐色或者暗褐色而得名。褐煤大多数无光泽,含水一般为 30%- 60%,空气干燥后仍有 10%- 30%,易风化破裂。外观上,褐煤 与泥炭最大区别在于褐煤不含未分解的植物组织残骸。 按照煤化度由 低到高,褐煤可分为土状褐煤、暗褐煤、亮褐煤和木褐煤。我国褐煤 储量约为 893 亿吨,

29、集中分布在内蒙古、 云南、吉林和黑龙江等地区。 褐煤适宜做气化原料; 褐煤干馏后可得热值较高的优质城市煤气, 同 时焦油产率可达 6.0%- 8.5%;褐煤制成油煤浆后催化加氢,成油率 可得 35%。褐煤易风化破碎,一般不宜长途运输。C.烟煤烟煤的煤化度较高于褐煤, 因燃烧时烟多而得名。 一般烟煤具有 不同程度的光泽,绝大多数呈明暗交替条带状, 比较致密,硬度较大。 烟煤是自然界分布最广、储量最大、品种最多的煤种。根据煤化度不 同,我国将其划分为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肥煤、焦煤、 瘦煤和贫煤。其中气煤、肥煤、焦煤、瘦煤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黏结性, 故统称为炼焦煤。D. 无烟煤无烟煤是煤化度

30、最高的一种腐殖煤, 因燃烧时无烟而得名。 外观 呈灰黑色,带有金属光泽,无明显条带。在各种煤种中,其挥发分最 低,硬度最高,燃点高达 360410C以上。无烟煤主要用于民用、 发电燃料、制造合成氨的原料。第三节煤炭的种类及用途1、煤炭的分类:煤主要有褐煤、烟煤、无烟煤、半无烟煤等几种。( 1 )褐煤:多为块状,呈黑褐色,光泽暗,质地疏松;含挥发 分 40%左右,燃点低,容易着火,燃烧时上火快,火焰大,冒黑烟; 含碳量与发热量较低(因产地煤级不同,发热量差异很大) ,燃烧时 间短,需经常加煤。( 2)烟煤:一般为粒状、小块状,也有粉状的,多呈黑色而有 光泽,质地细致,含挥发分 30%以上,燃点不

31、太高,较易点燃;含碳 量与发热量较高,燃烧时上火快,火焰长,有大量黑烟,燃烧时间较 长;大多数烟煤有粘性,燃烧时易结渣。( 3)无烟煤:有粉状和小块状两种, 呈黑色有金属光泽而发亮。 杂质少,质地紧密,固定碳含量高,可达 80%以上;挥发分含量低,在 10%以下,燃点高,不易着火;但发热量高,刚燃烧时上火慢,火 上来后比较大,火力强,火焰短,冒烟少,燃烧时间长,粘结性弱, 燃烧时不易结渣。应掺入适量煤土烧用,以减轻火力强度。1989 年 10 月,国家标准局发布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 (GB5751-86),依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daf、粘结指数G胶质层最 大厚度Y奥亚膨胀度b、煤样透光性P、

32、煤的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 量 Qgr, maf 等 6 项分类指标,将煤分为 14 类。即褐煤、长焰煤、不 粘煤、弱粘煤、 12 中粘煤、气煤、气肥煤、 13 焦煤、肥煤、焦 煤、瘦煤、贫瘦煤、贫煤和无烟煤。1.无烟煤:高固定碳含量,高着火点(约 360420C),高真 相对密度(1.351.90 ),低挥发分产量和低氢含量。除了发电外, 无烟煤主要作为气化原料(固定床气化发生炉)用于合成氨、民用燃 料及型煤的生产等。一些低灰低硫高HGI的无烟煤也用于高炉喷吹的 原料。2.贫煤:煤烟中煤级最高的煤, 它的特征是: 较高的着火点 (350 360C),高发热量,弱粘结性或不粘结。贫煤主要用于发电和电站 锅炉燃料。 使用贫煤时, 将其与其他一些高挥发分煤配合使用也不失 为一个好的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