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531.02KB ,
资源ID:75109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5109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学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学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汇编.docx

1、心理学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汇编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感觉和知觉的含义及意义。 2了解感觉和知觉的分类。 3理解感觉与知觉的关系。4理解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像、联觉等术语。 5理解刺激的物理强度和心理强度的关系。 6了解一些重要的视觉和听觉的现象,如颜色视觉、浦金野现象、闪光融合、马赫带等。 7能正确理解和举例说明知觉的基本特征。8理解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的主要规律。9能说明似动现象的种类及产生的条件。10能够把感知觉规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 【重点与难点】 1感觉和知觉的含义及两者的关系; 2绝对

2、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等术语; 3刺激的物理强度和心理强度的关系。4知觉的基本特征。5感知觉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教学建议】尽量结合有关案例和实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关键概念】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适应、感觉对比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 导入:王玲和家人高兴地吃着年夜饭,这时,爸爸端着一盘水饺进来,并放在饭桌正中央。王玲夹开一个饺子,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她感到肚子饿得咕咕叫。看着餐桌周围的家人,闻着喷香的饭菜,尝着美味的饺子,王玲感到非常轻松愉快。假如你是王玲,请设想以下的情形:如果你是盲人,看不到家人的笑脸或美

3、味的饭菜,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如果你没有听觉,听不到家人的谈笑会怎样?当你闻不到年夜饭的香味,或不能品尝出食物的酸甜苦咸,又会怎么样?刚才的假想可能已让你体会到,感觉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多么重要。拥有健全感官的人与感官受损的人所感受到的世界完全不同。那么,我们拥有哪些感觉,这些感觉是怎样产生的?感觉和知觉具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在感知觉的过程中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本章将会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第一节 感觉一、感觉的概述(一)感觉的含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我们可从以下3方面来理解:1感觉认识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2感觉所认识的事物必须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如果事物不在眼前

4、,如提起某样东西你知道,则不属于感觉。3感觉是人脑的认识,是人脑对事物的加工,离开人脑就谈不上感觉。人脑是通过接受和加工事物的个别属性进而认识其整体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通常是从认识事物的一些个别的、简单的属性开始的。例如,粉笔,我们用眼睛看,知道它是白色的,形状是圆柱体;用手摸一摸,知道它表面是光滑的;用手掂一掂,知道它有一定的重量。白色、圆柱体、重量就是粉笔这一事物的一些个别属性。眼睛与手表面的皮肤是人的感官,我们将感官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人的大脑对之进行加工,于是就形成了颜色、重量、光滑度等感觉。(二)感觉的作用感觉虽然简单却很重要,它在人的心理发展及工作生活中意义重大。首先,感觉

5、为我们提供了体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我们能够了解宇宙万物,通过感觉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如冷热、饥渴。其次,感觉保证了有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人们从周围环境获得必要的信息,是机体保证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反之,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对机体带来严重不良的影响。如大城市信息超载,造成信息污染,会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相反,如果“感觉剥夺(Sensory deprivation)”造成信息不足,也会使人痛苦不堪。Bexton,Heron & Scott 于1954年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见图3.1),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尽管每天可以得到20美元的报酬,但他们难以在这种实验室里呆

6、23天以上。 图3.1 感觉剥夺实验,Bexton,Heron & Scott,1954再次,感觉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离开感觉,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现象就无从产生。(三)感觉的生理机制我们的感觉器官是怎样接受外界的刺激进而产生感觉的呢?这就涉及到感觉的编码。感觉编码(sensory encode),是指将外部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的过程。所谓编码就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说,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例如,发电报就是通过编码,将文字转化为线条和点。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如光波和声波。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

7、官和神经系统对其进行能量转换,将其转换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转换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感觉编码。大脑直接加工的材料是外部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人脑对神经冲动(信号)的加工是一种译码的过程,人脑通过这种译码、加工某种神经冲动所代表的现实刺激物的特性,帮助人们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感觉编码不仅发生在感官中,而且发生在神经系统的不同层面上。近年来,关于感觉编码的研究有两种代表性理论。一种叫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 theory)。这种理论主张,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类型的神经元传递信息的。如有些神经元传递红色信息,有些神经元是传递甜味信息的。当这些神经元被激活时,中枢神经系

8、统就把它们的激活分别解释为“红”和“甜”。另一种理论叫模块理论或模式理论(module theory)。这种理论认为,编码是由一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如红光不仅引起某种神经元的激活,而且引起相应的一组神经元的激活。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整组神经元的某种激活模式才产生红色的感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感觉系统中,神经系统同时采用了特异性编码和模式编码(Goldstein,1996)。二、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可以将感觉区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内部感

9、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和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下面主要介绍几种重要的感觉:(一)视觉视觉(vision)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它是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睛而产生的。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中有80%是来自视觉。 1视觉的适宜刺激世界中充满了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人眼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光波,即380780毫微米的光波,这就是视觉的适宜刺激。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接受的光线主要是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2视觉器官眼睛是视觉的器官,人的眼睛是一个直径约为2.4厘米的球体。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 人的眼球壁分三层:外层为巩膜和角膜,中层为虹膜、睫状肌和脉络膜,内层包括视网膜和视

10、神经内段。视网膜是眼球的光敏感层,分为三层,按照光线传入的方向依次是,神经节细胞、双极细胞、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 人的视网膜上有1.2亿个棒体细胞和600万个锥体细胞,它们是视觉的感受器。棒体细胞又称视杆细胞,或杆体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它只对光的强度起反应,但不能分辨颜色。因含有夜晚视觉所必须的视紫红质,故又称夜视器官。锥体细胞又称视锥细胞,或锥体细胞,主要分布在网膜的中央。它对光的波长反应敏感,在光亮的条件下,使人能够细微的分辨颜色。因含有昼视觉所必须的视紫红质,故又称昼视器官和颜色器官。当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中的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是细胞中的视紫红质分解

11、和合成。视紫红质感光后分解成视黄醛和视蛋白;在暗处视黄醛和视蛋白又合成视紫红质。分解和合成时所释放的能量,激发视神经细胞的神经冲动,从而引起相应的视觉。在眼底视网膜的中央有一小块碟形区叫中央窝,其间含有密集的锥体细胞,具有敏锐的视觉辨别能力。在离中央窝150的地方,是神经节细胞在此聚集成束形成视神经进入大脑之处,它是无视觉区,称作盲点(blind spot)。3视觉现象(1)色觉色觉即关于颜色的视觉。在一定强度下,一种波长的光引起一种颜色感觉,颜色就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日常生活中,颜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颜色包括非彩色(白、黑、灰色)和彩色;狭义的颜色仅指彩色。颜色有三个基本

12、特性:色调 、明度、饱和度。色调(hue),主要取决于光波的波长。由于占优势的光波的波长不同,色调就不同。例如,700nm的波长占优势,光源看上去是红的;510nm的波长占优势,光源看上去是绿的。如果物体反射光中长波占优势,物体呈红色或黄色;如果物体反射光中短波占优势,物体呈绿色或蓝色。明度(brightness),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色调相同的颜色,明暗可能不同。颜色的明暗决定于照明的强度或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光线的照度越大,或者物体表面的反射率越高,物体看上去就越亮。饱和度(saturation),是指某种颜色纯杂的程度。高饱和度的颜色是纯的,是单一波长的光,如鲜红、鲜绿等。完全不饱和的颜

13、色是没有色调的,如黑白之间的各种灰色。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看到的颜色大多是由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人们对颜色混合而产生的视觉现象有以下三个定律:互补律:每一种颜色都有一种与它混合而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如绿色和紫色、蓝色和黄色、红色和青色等,它们按一定比例混合都可能产生白色,因此它们是互补色。间色律:混合两种非互补色会产生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颜色。如混合红色与绿色,根据混合比例不同,会产生橙色、黄色、橙黄色等。替代律:不同颜色混合后可以产生感觉上相似的颜色,可以互相替代。(2)视觉对比视觉对比(Visual constrast)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包括

14、明暗对比和颜色对比。明暗对比是指对某个物体反射的光量完全相同,但由于周围物体的明度不同而引起不同的明度经验。这是由光强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造成的。例如,从同一张灰色的纸上剪下两块方形纸片,将其放在一张白纸和一张黑色纸上,你会发现,在白色纸上的灰色纸片的颜色要比黑色纸上的深。颜色对比是指一个物体的颜色会受到它周围物体的颜色的影响而发生色调的变化。例如,将灰色方块放在红色背景上,灰色方块会略显绿色;放在绿色背景上,灰色方块会略显红色。也就是说,物体的色调向着背景颜色的补色方向变化。(3)视敏度视敏度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也叫视力。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大小来表示。所谓视角,即物体通

15、过眼睛节点所形成的夹角。视角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及物体离眼睛的距离。当你能够看清一个物体时,所对视角越大,视力越差;视角越小,视力越好。影响视敏度的因素很多,如视网膜受刺激的部位、背景的照明、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眼睛的适应状态等。(4)视觉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5)闪光融合连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在中等强度刺激下,一个闪烁的光源每秒闪烁超过10次,就会产生闪光融合现象。刚刚能够引起融

16、合感觉的刺激的最小频率,叫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它表现了视觉系统分辨时间能力的极限。融合临界频率越高,即融合阈限越高,对时间分辨作用的感受性也就越大。(6)马赫带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从刺激物的能量分布来说,亮区的明亮部分与暗区的黑暗部分,在刺激的强度上和该区的其它部分相同,而我们看到的明暗分布在边界处却出现了起伏现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实际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二)听觉1听觉的适宜刺激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人耳,并在人耳中产生听觉。用音叉和示波器,我们就

17、可以从示波器上看到声波的形状。 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频率指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它决定音高(音高,pitch)人耳能听到的频率是16Hz20000Hz。不同声音,频率不同。成年男性声音频率低,女人和儿童的声音频率高。工地上夯土机的声音频率低,汽笛的声音频率高。振幅是指振动物体偏离开始位置的大小。 它决定音强(音响,loudness)声音的振幅不同,对空气产生的压力就不同。振幅大,压力大,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强;振幅小,压力小,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弱。测量声音强度用声压水平,单位是分贝(dB)。声波最基本的波形是正弦波。由正弦波得到的声音叫纯音,如用仪器(音频信号发

18、生器)和音叉发出的声音属纯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听到的声音大多是复合音,是由不同频率和振幅的正弦波叠加而成的。声波的这些物理特性,决定了听觉的基本特性:音调(音高,)、音响(音强,loudness)和音色(音质,timbre,主要指复合音的质量特征)。 2听觉器官耳视听觉的器官,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其作用是收集声音。耳位于头部两侧,主要是便于确定声音方向。动物可通过肌肉控制外耳运动,主要是有助于对声音定向。中耳是鼓膜、三块听小骨、卵圆窗和正元窗组成。由于鼓膜的面积与卵圆窗的面积是20:1,因此,声音经过中耳的传音装置,其声压大约提高2030倍。内耳由前庭器官和耳

19、蜗组成。声音经过磴骨(三块听小骨之一)的运动产生压力波,引起耳蜗液的振动,由此带动基底膜的运动,并使毛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实现能量转换。听到不同的声音,基底膜上的各个毛细胞的物理形态的变化不同,改变了神经细胞的电活动,因此传向大脑的就是带有对声波频率和振幅编码的信号,从而形成具有音高和音强的声音听觉。3听觉现象(1)音调由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频率不同,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就不同。音调是一种心理量,它和声音的物理特性频率并不是完全对应。在1000Hz以上,频率与音调几乎是线性的,在1000Hz以下,频率与音高不是线性的,音高的变化快于频率的变化。音高不完全由频率决定,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如声

20、音持续时间、声音强度和音强等。(2)音强由声音强度决定的听觉特性。它由振幅决定,振幅大,压力大,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强,响度就高;振幅小,压力小,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弱,响度就低。例如,喷气飞机低空飞行的音强是150dB,摇滚乐是140dB,汽车是100dB,普通谈话是80dB,安静的办公室是40dB,耳语是20dB。音强还与频率有关。不同频率声音的响度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声压水平却可以产生同样的音响。(3)听觉适应听觉适应所需时间很短,恢复也很快。在刺激作用最初几分钟内有所下降,随后很快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听觉适应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平衡过程。听觉适应有选择性,即仅对作用于耳的那一频率的声音发生适应,对

21、其他未作用的声音并不产生适应。 (4)听觉掩蔽听觉掩蔽是指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一个可听声由于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发生困难,因此必须增加强度才能重新听到,这种阈限强度增加的过程和强度增加的量就叫声音的掩蔽效应。(三)其他感觉1味觉味觉的感受器是位于口内舌头表面的味觉细胞。味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化学物质。人类有四种基本的味觉:酸、甜、苦、咸,它们的不同组合可以产生出难以数计的味道。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后对苦最敏感,舌中和舌两侧分别对咸和酸敏感。味混合是有规律的。已发现两条规律。一是味道独立,即不同的味道混合后各自保留着独立的味道。例如,糖醋菜,又甜又酸。一

22、是相互抑制。当两种或多种味道混合时,味道强的可以掩盖弱的。如菜中有苦味时可以加糖加以掩盖。 2嗅觉嗅觉的适宜刺激是容易在空气中挥发的化学物质,感觉器官是鼻腔内的嗅觉细胞。挥发性的化学物质通过口腔或鼻腔传入到鼻腔内的嗅觉细胞,然后经嗅神经直接传入大脑。嗅神经是人的各种感觉传入神经中,唯一不经过丘脑中转直接进入大脑的一条传入通路,而是通过大脑底部的嗅球,嗅觉神经活动发散到脑的各个部位的。 嗅觉与人的情绪关系密切。 3皮肤觉皮肤觉简称肤觉,当人与外界接触时,覆盖身体表面的皮肤向大脑传递着压力、温度和痛疼放面的信息,统称皮肤觉。根据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1)触压觉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压力梯度)在

23、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叫触压觉。 触压觉分触觉和压觉两种。外界刺激接触皮肤表面,使皮肤轻微变形,这种感觉叫触觉;外界刺激使皮肤明显变形,叫压觉。 触压觉的感受器是分布于真皮内的几种神经末梢。如迈斯纳触觉小体、毛囊神经末梢和环层小体等。皮肤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触压觉感受性,指尖、嘴唇、脸和眼,触压觉感受性最高。 (2)温度觉温度觉是指皮肤对物体表面的冷热感觉。一种温度刺激引起的感觉,是由刺激温度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来决定的。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生理零度。皮肤对冷、热刺激的接受,分别由不同感受器来完成。罗弗尼氏小体接受温的刺激,克劳斯氏球接受冷的刺激。身体的不同部位,生理零度不同,因而对温度刺激的敏感程

24、度也不同,面部最敏感。(3)痛觉引起痛觉的刺激物很多。任何一种刺激,当它对有机体具有损伤或破坏作用时,都能引起痛觉。痛觉的感受器是皮肤下各层中的自由神经末梢。 背、膝盖、颈、喉对痛觉较为敏感。痛觉的适应是很难发生的。例如,只要用针稍微扎一下,你马上就会感到痛。正是痛觉适应的这一特点,它才成为伤害性刺激的信号而具有保护作用。4内脏觉内脏觉也叫机体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内脏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是告诉我们内部各器官所处状态的感觉,如饥、渴、胃痛、恶心等;机体觉缺乏准确的定位,所以又称“黑暗感觉”。5运动感觉运动感觉主要反映机体本身的运动状态,主要有平衡觉和动觉两种。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做加速

25、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产生的。它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包括半规管和前庭两部分。半规管是反应身体旋转动作的器官,前庭是反应直线加速或减速的器官。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个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三、感受性及其变化发展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觉器官引起的,但是,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只有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能引起人的感觉的这个刺激范围,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人们对这个范围内的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 (一)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觉器官引起的,但是,只有当刺激物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例如

26、,当灰尘落在我们的皮肤表面时,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平常我们也听不到戴在手上的手表的嘀哒声。只有当刺激物达到一定强度时,我们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心理学规定,刚刚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刺激的最小量,叫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 )。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小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绝对感受性可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即用人能感受到的刺激量的大小来衡量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的刺激量越大,感受性就越小。相反,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的刺激量越小,感受性就越大。因此,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

27、成反比关系。用符号表示为E=1/R在上式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研究发现,绝对感觉阈限值并不是一个固定值,不是绝对不变的,只是一个模糊值,接近阈限值的声音有时听的到,有时听不到。在不同条件下,同一感觉的绝对感觉阈限值可能不同。人的活动的性质,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个体的注意、态度和年龄等,都会影响阈限的大小。人类各种感觉的绝对感受性是很高的。如在黑暗而空气清新的夜晚,人们可以看见48公里外的一支烛光;在安静的环境中可听到6米外的手表的嘀哒声。 (二)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在现实生活中,当两样物体差别很小的时候,你感觉不到它们之间的差别,只有当它们之间的差别达到一定量的时候,

28、你才能感觉到它们之间有差别。人们能够觉察刺激之间微小差别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那种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sensary differential threhold) 。差别感受性越高的人,引起差别感觉所需的刺激差别量越小,即差别感觉阈限越低。相反,差别感受性越低的人,引起差别感觉所需的刺激差别量越大,即差别感觉阈限越高。研究发现,为了辨别两个刺激是否有差异,所需差异大小与刺激本身大小有关。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韦伯(Weber)发现,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的感觉差异,所需的刺激变化量与原刺激量的大小之比是常数。从刺激方面讲,需要出现的最小差异量叫

29、差别阈限。从感觉方面讲,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叫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efference,JND)。用公式表示是JND=kI或者k=I/Ik是常数,I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增量,即JND,I是刺激本身的强度或数量。这一公式叫韦伯定律(Webers law)。1860年,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G.T.Fechner,18011887),对韦伯定律作了进一步发展。他提出当刺激量越大时,产生一个JND所需的变化量越大,或者说,在物理量不断增加时,心理量的变化逐渐减慢。即在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这一规律称为费希纳的定律或对数定律(logarithmic

30、law)。用公式表示P=klogI+CP:指感觉量,I:感觉量,k、C:常数。根据该公式可以这样认为,当物理刺激强度是按几何级数增加时,人的感觉强度是只按算数级数增加。这一公式叫费希纳定律。 (三)感觉性的变化 1感觉的适应感觉的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的作用于某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或者使感受性提高或者使感受性降低。其中,视觉适应是最常见的感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例如,我们从阳光照射的室外进入电影院。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明适应进行很快,在5分钟左右,明适应就全部完

31、成;而整个暗适应大约持续30-40分钟。“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嗅觉的适应。长时间接受辣味刺激,导致对辣味的感受性降低,以至后来吃辣的食物时感到不是很辣;厨师由于连续地品尝咸味,到后来做出来的菜愈来愈咸,这些都是味觉的适应现象。触压觉的适应也较明显,平时几乎觉察不到身上衣服对我们皮肤的接触和压力。 2感觉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感觉的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同时对比:是指两种不同的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的现象。例如,同样的灰色方块在白色的背景上显得暗,在深黑色的背景上显得亮。继时对比:是指两种不同

32、的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的现象。例如,先吃黄连后吃糖,会觉得糖特别的甜。 3多种感觉的相互作用多种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因其他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颜色有“暖色”和“冷色”之分,暖色:深红、亮黄、深紫等颜色;冷色:湖蓝、天蓝、浅绿等颜色。研究表明,微弱的光刺激能提高听觉感受性,强光刺激则降低听觉的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则降低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4有机体本身的机能状态有机体本身的机能状态,如意识倾向、情绪与动机、知识经验、行为习惯等,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感受性。通常,人们在疲劳、倦怠、焦虑和不健康状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