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135.22KB ,
资源ID:7530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530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精编文档doc.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精编文档doc.docx

1、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精编文档doc【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GA 209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19990407批准 19990601实施前言 本标准等效采用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批准的EN403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面具。欧共体国家从1993年10月起实施EN403:1993标准。 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基本等同于EN403标准,其中一氧化碳防护性能、氰化氢防护性能、烟雾透过防护性能等主要技术要求与EN403标准一致,这样有利于我国的产品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尽快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标准中防护头罩的漏气系数、烟雾透过防护性能的试验方法没有采用EN403的

2、钠焰法,而是采用了国内技术上成熟且与钠焰法等效的油雾法。为了更有效地保证逃生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标准增加了防护头罩材料的抗辐射热渗透性能指标要求。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五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上海消防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戴国定、凌新亮、徐兰娣、金义重、李申。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以下简称呼吸器)的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发生火灾时空气中氧气浓度不低于17的场所中,人员逃生时为防止一氧化碳、氰化氢等有害气体及烟雾、热气流的侵害而佩戴的一次性

3、使用的呼吸器。 本标准不适用于工作型呼吸器。 本标准规定的呼吸器,基本设计尺寸为成人使用。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8911995 过滤式防毒面具面罩性能试验方法 GBT 28921995 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性能试验方法 GA 101991 消防员普通防护服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透过浓度 penetrating concentration 试验毒气通过过滤装置后的浓度。32 防护时间 protec

4、tive time 检验呼吸器防护性能时,从试验开始到过滤后的有毒气体的有关指标达到标准规定值的时间。33 吸气温度 inhalation temperature 检验呼吸器防护性能时,在距离试样的滤毒装置40mm处测得的吸气气流的温度。34 吸气阻力 inhalation resistance 检验呼吸器防护性能时,试验装置的吸气口与环境大气之间吸气时的瞬时压力差。35 呼气阻力 exhalation resistance 检验呼吸器防护性能时,试验装置的呼气口与环境大气之间呼气时的瞬时压力差。4 型式、型号41 型式 呼吸器分为存放型和随身携带型。 存放型用C表示,随身携带型用D表示。42

5、 型号 呼吸器型号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标记示例:XHZLC15表示防护时间为15min的存放型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5 技术要求51 结构511 呼吸器应由防护头罩、过滤装置和面罩组成,或由防护头罩和过滤装置组成。面罩可以是全面罩或半面罩。512 呼吸器应设计成使用人员不需培训,经阅读使用说明书后即能正确使用的形式。513 呼吸器应在防护头罩的额部设置环绕头部一周的反光标志。采用具有反光特性材料制造的防护头罩,可以不设置反光标志。514 过滤装置与防护头罩间的联接应牢固可靠,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应不易拆开。515 呼吸器的密封一经打开,应无法恢复原样。52 佩戴质量 呼吸器的佩戴质量应不大

6、于10000g。53 材料531 金属材料表面质量 呼吸器的所有金属零部件应耐腐蚀,其表面应无龟裂、皱折、毛刺等缺陷。532 橡塑材料老化性能 呼吸器使用的橡塑材料在高、低温试验后,不应出现明显的变形、破损、粘附、龟裂、硬化以及其他异常现象。533 材料阻燃性能 呼吸器在耐燃试验后,所有可能接触到火焰的材料均不应出现继续燃烧、熔融等现象,不应对人体产生附加的伤害。534 防护头罩材料抗辐射热渗透性能 呼吸器的防护头罩材料在抗辐射热渗透试验后,其内表面温升不应大于25。535 包装材料强度 呼吸器应密封包装,包装材料应有足够的牢度,在进行抗跌落、抗穿孔、撕裂性能试验后,不应出现穿孔、撕裂、破碎等

7、现象。54 抗机械碰撞及环境变化性能 呼吸器对于规定的机械负荷、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不应有裂纹、爆开、破碎等能导致失效的损坏,且仍应符合55510技术要求。55 防护性能 呼吸器的防护时间(厂方公布值)应不小于15min。551 一氧化碳防护性能 在防护时间内,任何单个10min过程中,一氧化碳透过浓度的时间加权平均值应不大于200mLm2,至防护时间终了,透过过滤装置的一氧化碳总累积量应不大于200mL。552 氰化氢防护性能 在防护时间内,氰化氢透过浓度应不大于10mLm2。有时在流出的空气中可能存在C2N2,但HCN和C2N2的总浓度在防护时间内应不大于10mLm2。

8、553 烟雾透过防护性能 用油雾法测定呼吸器滤烟装置的烟雾透过防护性能。在防护时间内,其油雾透过系数应不大于5。56 吸气温度 在防护时间内,吸气温度应不大于65。57 呼吸阻力 在防护时间内,吸气阻力应不大于800Pa,呼气阻力应不大于300Pa。58 防护头罩581 防护头罩漏气系数 防护头罩眼区的漏气系数应不大于20,呼吸区的漏气系数应不大于5。若呼吸器中不设面罩,则防护头罩的漏气系数应不大于5。582 视野 防护头罩的双目视野应不小于60,下方视野应不小于35。583 吸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按体积计算应不大于2。59 高浓度一氧化碳呼吸器机械结构完整性 在

9、高浓度一氧化碳条件下,呼吸器应保持其机械结构完整性,不对佩戴者形成危害。510 联接强度 过滤装置与防护头罩间的联接能承受的轴向拉力应不小于50N。511 人员佩戴性能 呼吸器的滤毒装置的密封,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应能快速打开;佩戴应迅速、简便;系带应能快速拉紧且脱卸方便;若设有面罩,则面罩与人员的脸部贴合应紧密、舒适。 人员佩戴呼吸器后,应对行动无明显影响;接触佩戴者皮肤的材料应不刺激皮肤,应不造成对健康不利的影响;接触佩戴者的部件均应无锐边、毛刺等缺陷;视窗不应因上雾而影响视觉,且视觉不应模糊不清。6 试验方法61 佩戴质量测定 用电子秤测定呼吸器的佩戴质量,结果应符合52的规定。62 材

10、料试验621 金属材料表面质量 用目测法测定,结果应符合531的规定。622 橡塑材料老化性能试验 橡塑材料应经过下列试验: a)在70土3环境中放置72h; b)在一30土3环境中放置24h。 结果应符合532的规定。623 材料阻燃性能试验 将整个头罩佩戴在图1所示装置的头模上,调整燃烧器喷嘴与呼吸器头罩外表面距离为250mm;调整燃烧气体的流量,使头罩外表面处的火焰温度为800土5;调整头模转速为5rmin,共旋转三周,结果应符合533的规定。624 防护头罩材料抗辐射热渗透性能试验 防护头罩材料抗辐射热渗透试验方法按GA 101991附录C的规定,试样表面在受到10kWm2辐射热照射3

11、0s后,其内表面温升应符合534的规定。625 抗跌落性能试验 将带包装的呼吸器以三维直角坐标的三个不同的起始方向从1.5m的高度坠落到水泥地表面六次,每个方向各二次,结果应符合535的规定。D型应做此项试验。626 包装材料抗穿孔、撕裂性能试验 试验装置如图2所示,安装臂和撞击针水平自由释放时的有效质量为100g。将单个包装的呼吸器放在试验装置上,使撞击针释放后能击中呼吸器。调整撞击针针尖至包装表面距离为100mm,释放撞击针,让撞击针保持和包装表面的接触;按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把呼吸器轻快地拉出。再重复上述过程二次,使撞击针击中包装表面不同的部位,结果应符合535的规定。63 抗机械碰撞及

12、环境变化性能试验631 抗机械碰撞性能试验 试验装置如图3所示,带包装的呼吸器应独立地放置在钢铁盒不同室中,试验过程中相互间不应碰撞,但允许其垂直方向自由移动,水平方向有6mm的移动空隙。试验装置的转速为100rmin,C型试验时间为20min,D型试验时间为100min,结果应符合54的规定。632 抗环境变化性能试验 单个密封包装的呼吸器应经过下列试验; a)在70土3环境中放置72h; b)在70土3、相对湿度为95100环境中放置72h; c)在-30土3环境中放置24h。 结果应符合54的规定。64 防护性能试验641 一氧化碳防护性能试验6411 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如表1所示。表1

13、 一氧化碳防护性能试验条件项 目数 值试验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0.25*,1.0*试验气体流量,Lmin100试验气体温度,25土1试验气体湿度,gm320.7呼出气体相对湿度,95100呼出气体温度,37土1呼吸频率,次min20呼吸量,Lmin30土0.6呼吸比1:1*0.25为一氧化碳防护性能试验时,试验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1.0为高浓度一氧化碳呼吸器机械结构完整性试验时,试验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6412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原理如图4所示。1一呼吸机;2一单向阀;3一增湿器(呼出空气);4一联接器;5一采样口(吸人空气CO含量);6一压力探针小孔;7一试验空气流量计;8一一氧化碳流量计

14、;9一增湿器(试验空气);10一试验箱;11一采样口,在过滤装置进口试验空气的CO含量;12一试验样品;13一压力计;14一温度计;15一一氧化碳分析仪(吸人空气);16一一氧化碳分析仪(试验空气);17一湿度计(试验空气);18一排气口;19一湿度计(吸入空气)图4 一氧化碳防护性能试验装置原理图6413 试验准备 a)用标准气标定一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 b)对试验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在1.96 kPa压力下,保持1min,试验装置压力下降值应不大于29Pa; c)标定人工呼吸机的呼吸频率和呼吸量; d)检查恒温增湿箱内的水量; e)标定试验气体流量; f)将试验用呼吸器在20土5环境内放

15、置2h以上。6414 试验步骤 a)将呼吸器的滤毒装置及面罩部分(设有呼气阀的呼吸器,应包括呼气阀)联接到试验箱内的试验接口上; b)当试验箱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上升至试验条件所规定的数值时,立即启动人工呼吸机并计时,连续检测过滤后的一氧化碳浓度。6415 记录 a)试验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 b)过滤后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 c)进入试验箱的气体温度; d)进入试验箱的气体湿度; e)呼气湿度; f)吸气温度; g)呼气阻力; h)吸气阻力。6416 结果计算 一氧化碳透过累积量按(1)式计算: (1)式中:M一氧化碳透过累积量,mL; P一氧化碳透过浓度函数; K换算系数; T试验持续时间。 计算

16、结果应符合551的规定。 吸气温度、呼气阻力、吸气阻力的结果应分别符合56和57的规定。 呼吸阻力也可在流量为95Lmin的连续空气流下试验。采用此方法时,被试验的样品应在完成一氧化碳防护性能试验后5min内进行,结果应符合57的规定。642 氰化氢防护性能试验 氰化氢防护性能试验按GBT 28921995中32的规定进行,试验气体中氰化氢浓度为400mLm3,结果应符合552的规定。643 烟雾透过防护性能试验 烟雾透过防护性能试验按GBT 28921995中311的规定进行,结果应符合553的规定。65 防护头罩性能试验651 防护头罩漏气系数试验 防护头罩漏气系数试验按GBT 28911

17、995中31的规定进行,结果应符合581的规定。652 视野试验 视野试验按GBT 28911995中33的规定进行,结果应符合582的规定。653 吸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试验6531 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如表2所示。表2 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试验条件项 目数 值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4.50.1呼吸频率,次min20呼吸量,Lmin300.66532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原理如图5所示。65,33 试验准备 a)用标准气标定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仪; b)对试验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在1.96 kPa压力下,保持1min,试验装置压力下降值应不大于29Pa; c)标定人工呼吸机的呼吸频率和呼

18、吸量; d)将试验用呼吸器在20土5环境内放置2h以上。6534 试验步骤 a)将呼吸器佩戴在标准头模上,使面罩与头模密合,必要时可以使用密封胶; b)调整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至规定值,开启呼吸机,连续进行试验并记录,至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稳定时停止试验。稳定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即为吸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试验结果应符合583的规定。1一呼吸机;2一采样泵;3一逆止阀;4一流量计;5一缓冲气囊,6一二氧化碳分析仪,7一单向阀;8一试验头模,9一吸入二氧化碳采样管;10一二氧化碳吸收器图5 吸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试验装置原理图66 高浓度一氧化碳时呼吸器的完整性试验 试验条件、试验装置、

19、试验准备及试验步骤同64116414;试验完毕,解剖滤毒装置部分进行检查,结果应符合59的规定。67 联接强度试验 用测力计按图6所示方向测定拉力,结果应符合510的规定。68 人员佩戴性能试验 只有已通过5558检验合格的呼吸器才可用于人员佩戴试验。 参加试验人员应身体健康,能熟练使用呼吸器,在发现呼吸器使用不正常时应能及时脱下呼吸器以保证自身安全。 在试验开始前应检查试验用的呼吸器,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不会对参加试验人员造成危险。 参加此项试验的人员不应少于五人。 参加试验人员佩戴呼吸器后应完成下列试验项目: a)在平地上行走5min; b)在平地上爬行5min; c)准备一只容积约

20、为8L的篮子;一只高度为1.5m、底部和顶上有口,可以把内中物品从底口铲出并从顶口倒入的料斗(图7);适量的橡皮屑或其他适当物品。 参加试验人员可俯身或下跪,从料斗中铲出物品装满篮子,然后举起篮子,把篮内物品倒回料斗。在5min内重复上述过程15次。 试验结束后,参加试验人员应按下列要求对呼吸器作出主观评价: a)呼吸器佩戴的方便性、舒适性; b)呼吸器视觉的真实性; c)佩戴呼吸器后,行动是否自如。 主观评价的结果应符合51和511的规定。7 检验规则71 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分别按72和73进行。72 型式检验7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产品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

21、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当正常生产的产品在原材料、设计、工艺、生产设备有较大变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c)正常连续生产一年时; d)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722 型式检验的项目为本标准技术要求规定的全部项目和811标志检查。723 型式检验每个项目的样本为三具。724 提供型式检验的产品批量应不小于200具。725 型式检验项目应全部符合本标准方为合格。73 出厂检验 产品须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方准出厂。731 出厂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项目为:结构、佩戴质量、抗机械环境变化性能、防护性能、吸气温度、呼吸阻力、

22、联接强度。732 检验批的形成 检验批应由同型号、同规格,且生产条件和生产时间基本相同的单位产品组成。但材料的检验批可由生产条件和生产时间基本相同,而不同型号、规格的单位产品组成。733 不合格分类 不合格分类见表3。表3 不合格分类不合格类别检验项目A 类B 类C 类结构无反光标志零件不齐全联接不可靠佩戴质量1200 g1100g且1200g1000g且1100g抗机械碰撞及环境变化性能有爆开、破碎等导致失效的损坏有裂纹但不导致失效的损坏防护性能未达到标准要求吸气温度8070且8065C且70呼气阻力400Pa350Pa且400Pa300Pa且350Pa吸气阻力1000 Pa900Pa且10

23、00Pa800Pa且900Pa联接强度50 N734 确定抽样方案 采用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和一般检查水平。不合格分类的AQL值:B类为AQL=2.5,C类为AQL10。735 样本大小的确定 样本大小按每一批量的大小列于表4中,其中破坏性试验项目的样本为三具。表4 正常检查样本大小批量范围样本大小B类判定数组Ac ReC类判定数组Ac Re915162526505190911501512802815005011200120132003201100005520203250801251251250 10 l1 21 22 33 45 67 87 87 81 21 25 65 67 810 111

24、4 152l 222l 2221 22736 抽样方法 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735所规定的样本大小。737 批质量的判定7371 A类不合格 在样本检验中发现一个A类不合格时,判该批为不合格批。7372 B类和C类不合格 在样本检验中当B类、C类不合格数少于相应不合格判定数(Re)时,判该批为合格批;不合格数大于或等于相应不合格判定数时,判该批为不合格批。738 检查不合格批的处理 样本检查不合格属设备故障、操作错误造成或不合格产品可筛选剔除、修复等情况,经过对该批单位产品逐只检查和返修,剔除不合格品后,允许再提交检查。再次提交批采取正常或加严检查,检查范围应由负责部门确定。739 检查严格程度

25、的转移73,91 从正常检查到加严检查 当进行正常检查时,若在连续不超过五批中有两批经初次检查(不包括再次提交检查批)不合格,则从下一批检查转到加严检查。739,2 样本大小的确定 样本大小按每一批量的大小列于表5中,其中破坏性试验项目的样本为三具。表5 加严检查样本大小批量范围样本大小B类判定数组Ac ReC类判定数组Ac Re915162526505190911501512802815005011200120132003201100008832323250801251251250 10 11 21 2l 22 33 45 65 65 61 21 25 65 65 68 912 1318 1

26、918 1918 19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81 标志811 单个呼吸器包装的明显处应有标牌,标牌上文字、图形应清晰牢固。标牌上应包括以下内容: a)应有“本产品仅供一次性使用,不能用于工作保护”字样; b)制造厂名称和注册商标; c)产品名称及型号; d)产品使用说明或使用方法简图; e)产品备用状态时的环境要求; f)产品(C型)备用状态时不得随意搬动、敲击、拆装等警示; g)生产日期和批号; h)生产许可证编号; i)产品有效期。812 包装箱表面应有下列内容: a)制造厂名称; b)产品名称和型号; c)生产日期和批号; d)数量; e)“怕湿”、“怕热”、“小心轻放”等文字或符号; f)生产许可证编号。813 产品使用说明书 产品使用说明书应含有下列内容: a)应有“本产品仅供一次性使用,不能用于工作保护”字样; b)制造厂名称和注册商标; c)产品名称及型号; d)生产日期和批号; e)产品有效期; f)产品使用方法; g)产品存放或携带时的注意事项。82 包装 a)产品包装时应有防止搬运过程中因碰撞造成损伤的措施; b)包装箱内应有装箱单、产品合格证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等文件。83 运输 运输时不能和油类、腐蚀性化学药品混装;要求有防日晒和防雨淋措施。84 贮存 产品应贮存在温度为040,通风良好的库房内;要远离热源,不准和易燃品、腐蚀物品存放在一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