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7.40KB ,
资源ID:75683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5683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9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9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提纲.docx

1、9年级上语文期中复习提纲初三上册语文期中测验提纲第一单元:沁园春丶雪-毛泽东1.所表达的主题? 通过描写北国雪景的壮美,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又通过评论历史英雄人物,表达诗人将超越历史英雄人物的坚定自信和伟大抱负,抒发作者对人民主宰历史的信念和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心。2.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的特点 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其壮丽。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如何理解 采用互文见义的写法,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它既表现祖国幅员广大,又反映诗人视野辽阔 4.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用来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作用: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突出群山

2、、高原的绵延起伏、与天相连的壮观高大形象。5. “欲与天公试比高”更深一层含义借“山”“原”的高大壮观来歌颂中国人民不怕困难,藐视敌人的伟大气魄 6.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这段评论以“惜”字为统领,含义非常丰富: “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巨大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有欠缺;“惜”中有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7.上阙重在描写,下阙写议论、抒情雨说-郑愁予.思想感情: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

3、”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全诗抒发了作者对儿童的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祖国未来的真诚的祝福星星变奏曲-江河思想感情: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以情景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梁启超1. 如何理解“敬业与“乐业”? 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即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经历集中到这件事上头,一点也不旁骛。乐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满腔热情睇去做,并能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2. 本文的中心论证?

4、我们既要敬业,又要乐业3.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讲道理。对比论证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1. 这篇演说词主题是?颂扬伏尔泰的丰功伟绩和非凡的人格力量,表达作者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两只的呼唤傅雷家书两则-1. 两封家书分别针对儿子服从什么情况来写的?分别针对儿子傅聪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情形来写的。2. 从中可以看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第一封家书,希望儿子能正确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冷静、客观睇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第二封家书,希望儿子在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时,保持谦卑,不惧怕孤独,勇于攀登艺

5、术至境。3. 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到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4. 两则家书表现了傅雷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展示出傅雷对儿子的舔犊深情,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5.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蕴含怎样的哲理?这样写的用意? 说明人生或事业过于一帆风顺或坎坷不平对于人的理想追求都有影响。形象地暗示儿子务必控制好自己的情绪。6.“赤子之心”的理解? 赤子之心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峰,而这种心灵的纯洁是人类共有的美好愿望。7.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

6、心灵的朋友!”赤子创造了怎样的世界? 纯洁美好、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第三单元:故乡-鲁迅1. “我”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深切感受到少年的好友与乡邻同“我”之间的巨大隔膜,引起“我”内心无法消除的痛苦的感情波澜,同时也激起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一年后,作者便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下了这篇小说。2. “故乡”这个题目,既交代了事情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地点,又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场所和环境3. 结构? 按时间顺序,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4. 闰土:在生活

7、的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表5. “我”是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6. 文中有几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第2自然段是景物描写。其作用是渲染了沉寂、荒凉的气氛,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 第12自然段描写的少年闰土月夜瓜地刺猹图。段是景物描写。景物色彩明快、艳丽。人物英俊、活泼,二者相映成辉。 其作用是展现了20年前故乡的太平景象。表明帝国主义的势力还没来得及渗透到南方农村。 结尾段再现海边奇异的图画是景物描写。 其作用是表明“我”对新的希望的想象、憧憬7. 本文结尾充满了哲理,怎样理解? 它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

8、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生活8. 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借代)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 (比喻)孤独之旅-曹文轩1.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名叫杜小康的孩子在陌生芦荡里孤独放鸭而逐渐成长起来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炼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 成熟2.景物描写(A)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

9、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突出划船赶鸭子的速度很快,衬托了父子俩对前途的茫然无助的心情。(B)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插回翅膀里。以鸭子“无家”“漂流”及对唯一的小船的依靠衬托出父子俩此时孤独、恐惧、无依的心理。(C)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

10、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以鸭子的成长象征着小康的成熟,深化了小说主题。(D) 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 这样无边无际的芦荡渲染了气氛,更增添了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害怕。(E)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

11、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可怕的暴风雨让本来孤独恐惧的主人公更加陷入恐慌之中,但也正是有了这暴风雨,让杜小康体验了真正成长的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莫泊桑1. 菲利普:自私、虚荣、贪婪、势利克拉丽丝:精细、冷酷、虚伪、自私于勒:行为不正的人、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的人、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有办法的人、贼、讨饭我:单纯、幼稚、纯洁、善良2. 主题? 本文通过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兄弟的前后不同的态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3. 句子赏析:我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含义理解:这句话强调了于勒和

12、菲利普之间是亲兄弟的血缘关系,表现出若瑟夫对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和不满。4. 选材以小见大 鲜明的对比5. 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家庭经济状况6. 第二自然段中用来表示家中经济状况不佳的一个形容词是: 拮据7. 为什么每星期日全家都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希望“无意”中迎接到于勒。8. 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心情。望眼欲穿。 9. “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惊喜”的原因是什么? 他回来了,就能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10. 父亲请吃牡蛎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一方面反映菲利普爱慕虚荣,故作高雅的心理状态; 另一方面,推动故事

13、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吃牡蛎、遇于勒做伏笔。11. “我怕伤胃吃多了要生病的”,说得冠冕堂皇,请加以评价。然后说明这表现出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但实质上是既照顾面子,又节省开支。 表现了她吝啬而又爱慕虚荣的特点。 12. “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母亲为什么说父亲是“胡说八道”?发财梦使她不愿相信真是于勒。 心声-黄倍佳第六单元陈涉世家:1. 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 书。4、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

14、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陈胜、吴广 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6、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7、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8、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9、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诸郡县)苦秦吏10、起义的导火线是 遇雨失期失期当斩。二、课文内容理解1、“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2、人物欣赏(1)从分析当时

15、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叛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1)抓住时机 (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三、课文阅读1.第1段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从姓名、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2.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说明陈胜年轻时就有伟大抱负,暗示陈胜的起义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他的阶级根源和思想基础的。3.陈胜、

16、吴广是怎样谋划起义的?怎样看待他们所采用的迷信手法?(1)正确分析形势:苦秦(2)提出“为天下唱”的主张(3)制造舆论4. 以记叙人物的对话为主,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5.“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戍卒的反应说明了什么?(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有组织领导才干6.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思想含义是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7.陈胜: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

17、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8. 一、通假字1適戍渔阳 通“谪”,强迫 2为天下唱 通“倡”,首发3固以怪之矣 通“已”,已经4身被坚执锐 通“披”,穿着5卜者知其指意 通“旨”,意图,用意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1.你如何评价唐雎? 忠于使命,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大义凛然分析第一自然段: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 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安陵君识破秦王的骗局而婉言拒绝。不亢不卑中透着坚定,“愿终守先王之地,弗敢易”,预示着将会有一场大风雨。

18、分析第二自然段1.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 有恩于安陵君2.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 实际上是对安陵君恩威并施。说尊其为长者而未吞并,是恩;粉饰欺诈让安陵君扩大土地及遭婉拒是逆寡人和轻寡人,是威。3.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先用语气极强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带有威胁意味的试问,然后正面回答秦王,最后在对比中用一反问语气句子否定秦王的无耻要求。4.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回绝了秦王的无耻妄想。 不同点:地点、背景,面对的人物不同。使唐雎回答较安陵君更为坚定有力。分析第三自然段1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即进行残酷的战争。2秦王为什么

19、要说“天子之怒”呢? 以武力威胁,想施以恐吓而让唐雎臣服。3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为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善于抓住斗争时机,视死如归,英气逼人,表现出他跟秦王拼命的决心。分析第四自然段1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 神色木然而道歉(色挠,长跪而谢)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欺软怕硬、内心虚弱、卑躬屈膝,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写法:1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语言。2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秦王:色挠内荏、外强中干

20、的纸老虎。先倨后恭: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唐雎: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伏虎英雄。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隆中对-陈寿:诸葛亮 1.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表现了诸葛亮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政治军事才能。 有远见卓识 /自信 好为梁父吟:忧国忧民却又淡泊名利 作者在刻画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了什么方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刘 备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总揽英雄,思贤若渴是一个胸怀大志、求贤若渴的明君,这正是诸葛亮辅佐他的原因。课文理解: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2诸葛亮的主要对策是

21、什么?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3.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 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出师表-诸葛亮1. 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2. 从全文看,这三条建议中,诸葛亮反复强调是哪一条?亲贤臣,远小人3. 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的话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词五首-望江南:这是一首闺怨词,以淡笔写出思妇不见归舟的惆怅之情,寥寥二十七个字,却写得情韵兼胜,音律和谐,形象鲜明生动,因而传诵人口,历久不衰。1.

2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结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为增其可感性,词人通常采取夸张性的比喻,使其物质化。 “愁”与“恨”,通过视觉艺术形象,化为可感的实体。 2. 望江南与武陵春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风格婉约;写法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感情离愁别叙,凄惨心境渔家傲 秋思:这首词是作者在西北边塞军中所作。词中表现了他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及战士们的思乡忧国之情1. 上片通过景物描写,写出边地的荒漠、凄凉和边塞将土时刻御敌之情。 2.“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是引用典故来抒发报国之志,写出了作者为国立功的远

23、大抱负,同时也是对戍边将土的激励鼓舞3.下片主要写边防将士戍守生活的艰苦与思乡、报国之情4. 词的上片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塞外边关图,这幅图雄浑沉郁,恰到好处的表现了主题。下片采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得作者的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现,苍凉悲壮,慷慨生哀。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破阵子1.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渲染了浓厚的战斗气氛,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从军中用餐、演奏军乐、检阅军

24、队三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军营生活。表现了词人豪迈的情怀和乐观的精神,既展示出一幅壮阔的画面,又渲染了悲壮的气氛,同时表露出作者壮心不已和杀敌报国的昂扬斗志。2. 上阕着重描绘了幻想中的军营生活,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3.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写了想象中的战斗场面,前句写骑马驰骋,后句写弯弓射箭,从形象(视觉)和声音(听觉)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极其概括而生动地写出战斗的激烈紧张,表达了自己能够驰骋沙场而冲锋陷阵的强烈愿望和战斗激情。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了自己凯旋而归,了却心愿的快感,表达自己恢复中原的壮志,使词的感情上升到了最高点。 “可怜白发生”。诗人从想象的幻境回到眼前的现实,从激昂豪壮跌落到深沉痛苦。表达了对朝廷屈膝投降、苟且偷安的强烈不满。4. 下阕是描写想象中的战斗场面,表现作者壮志未酬的极大悲愤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