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7.13MB ,
资源ID:75684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5684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XX城市通信基站分布专项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XX城市通信基站分布专项规划.docx

1、XX城市通信基站分布专项规划XX通信基站分布专项规划(2016-2030)2016年4月 第1章 概述1.1 规划背景1. 信息化发展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力支撑我国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产业变革推动通信业加速转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新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产业技术变革步伐,为构建“智慧化”、“智能化”城市奠定良好基础。在此关键变革期,信息基础设施作为信息化发展中最

2、重要的基石之一,有必要更好、更快发展。通信基站作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需要其快速发展。2008年9月,针对通信企业重组和新一轮网络建设启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本着节约土地、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保护自然环境和景观,减少电信重复建设,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利用率的基本原则,在全国大力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工信部联通2008235号)中明确规定,已有铁塔、杆路必须共享,新建铁塔、杆路必须共建,其他基站设施和传输线路具备条件的应共建共享,禁止租用第三方设施时签订排他性协议。此后,每年都下

3、达了共建共享考核指标。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上升到国家发展要求。2. XX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条件XX市位于云、贵、川、渝四省市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距成都270公里、距重庆175公里;XX市拥有XX省第三大航空港、正在修建中的XX云龙机场;市区距XX国际集装箱码头39公里,XX集装箱码头年吞吐量5万标箱,有1000吨级直立泊位,是集过境中转,贸易加工、仓储、保税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码头;距XX市神仙桥码头35 公里,XX市神仙桥港口是XX市长江北岸唯一的千吨级散货码头,沿江经重庆、武汉直达江苏、浙江、上海一带,海运东南亚。此外,从北经隆纳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和泸叙铁路、宝成铁路穿成都平原; 南

4、经西南出海通道可直达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甚至东南亚各国;东沿长江,可辐射长江中下游两岸,直至江、浙一带。尤其是随着XX市被规划为XX省重要的出海南通道、水陆联运港和能源基地,XX市是XX“北大门”、是XX融入成渝的桥头堡。2014年市委七届九次全会通过了关于抢抓长江经济带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我市要建设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推进信息化和产业化融合发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今年1月17日,XX市智慧城市建设概念性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通过评审。我市加快推进以智慧城市经济为载体的智慧城市建设,使XX成为中西部地区同等规模城市中“基础设施最先进、技术水平最高、城市数据最开放、信息服务创新

5、能力最强、智慧城市应用最普及、智慧产业最集聚”的城市。基础设施更加智能、数据更加开放,市民的生活品质将得到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社会管理更加精细、发展机制更加完善。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产业体系更加优化,信息经济市场取得显著进步。3. 全面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制式4G网络建设的必然2013年12月,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发放了4G牌照,XX移动2013年就启动了4G网络建设,2014年1月17日中国移动公司XX分公司举行了XX移动4G网络开通仪式,标志着XX进入全新4G时代,是XX通信发展史上里程碑意义的跨越。4G时代,在信息传播速度、质量、安全和用户感知等方面都将

6、大幅提升。同年6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获得4G通信网络牌照,标志着全国性的大规模4G网络建设的高潮到来。4G网络建设的快速推进,在大幅提升通信传播速度、为百姓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必将提升XX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改善XX的投资软环境,为XX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通信支撑。4. 现有通信基站布局与社会大众通信需求的矛盾目前我市旧城区无线信号覆盖相对完善,通信基站规模建设基本完成,处于网络优化和补点状态。旧城区老百姓通信需求越来越宽泛,加重了通信基站的承载量,另一方面人们又担心基站的辐射,基站建设与使用通信服务的矛盾日益凸显,甚至部分旧城区基站要求拆迁,给通信企业带来更大负担。5. XX现有通信

7、基站数量不足随着XX中心城区的发展,现有的基站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通信需求,随着县城区域的扩展,以及通信业务的发展,需要新建更多的通信基础配套设施才能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1.2 规划目标通过本规划实现以下目标:1. 在规划期内,以XX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为基础,随时跟进XX城市用地规划区域内的建设进度,提前做好通信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的规划工作,为电信企业后续的信号覆盖打好基础。2. 对旧城区更新计划涉及到的现状基站与城市规划不符的现状基站、现状基站距离较近的、位于同一建筑物或构筑顶部共建物理站点的、基站塔形主要是抱杆型、拉线塔型等的基站,进行迁建整合、改造、美化,以现网站址为基础,对通信企业基于通信需

8、求提出的新建站址进行规划整合,使XX中心城区内室外无线通信基站分布更加合理,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提供基础数据;3. 减少驻市通信企业无线基站建设难度,降低政府协调工作强度,加快通信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XX建设“无线城市”、“智慧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和“宽带中国”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地网络支撑; 4. 在XX中心城区内,实现无线通信基站的全面共建共享,以节省城市土地资源,保障城市发展和谐统一;1.3 规划期限根据XX省XX市XX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62030年,其中:基年:2016年近期:20172020年远期:

9、20212030年1.4 规划内容和范围本次规划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包括了XX城市用地规划区域和XX境内的高速、国道、省道沿线及境内行政村等区域。本次规划确定新建城区内无线共建共享基站大致地理位置,为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根据城市发展规划,以及规划站址附近的城市建筑空间分布特征,确定规划基站的站型外观,确保城市景观和谐统一;并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基站所承担通信业务发展需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确定共建共享基站相关技术指标,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依据。本次规划主要保证规划区域内的总体移动通信基站室外布局(机房、通信铁塔),实现网络整体覆盖,满足新建城区内移动用户的通信需求,具体采

10、用的网络通信设备和相关网络特性参数、未来各通信企业根据网络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的局部优化,由各通信企业进行网络深入设计优化。根据XX规划管理局提供新建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XX城市用地规划区的范围为XX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中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老城区及新开发区两个部分。通信基站共建共享分布区域如下图多边形区域所示:图 1.41XX中心城区通信基站共建共享规划区域本规划主要依据现阶段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对基站站址进行了规划。其中,XX城市用地规划区域内的基站站址及其配套基础设施是与市政建设相关的,对于后期因市政规划要求导致的基站迁改,需要根据市政规划对本规划进行相应调整,调整工作不属于本

11、次规划范畴。1.5 规划简要结论根据各通信企业报送的XX中心城区无线基站补点建设计划,新增共建共享基站135个,集中于移动、电信、联通3家通信企业弱覆盖重叠区域和新建城区。通过在新建城区共建基站,既保证了社会大众和城市发展对通信服务的需求,又有效控制了城区新增基站站址规模,减少了城市用地面积。为了更好的规范XX中心城区及新建城区今后的通信基站建设工作,根据XX规划管理局提供的XX中心城区资料,本次规划对XX中心城区通信基站进行了全新规划,在XX中心城区基站调整建设过程中可参考本规划进行相应的工作。XX中心城区共建站址规划情况如下:表 1.51XX中心城区共建站址规划情况汇总基年(2016)近期

12、规模(2017-2020)远期规模(2021-2030)站点规模合计254367135备注:如果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变动,建议同步调整本规划方案。表 1.52XX中心城区共建站址投资汇总(单位:万元)规划时间地面站楼面站合计基年5500550近期85848906远期1408361444总计2816842900本规划主要保障XX中心城区内的室外覆盖和室内浅层覆盖,对于小区和室内的深度覆盖由各通信企业根据新建城区建设进度逐步跟进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解决,例如引入微蜂窝基站、小区室外、室内分布系统、Femto等等;对于将来一些业务热点区域还可采用在路灯杆布放室外小型基站设备等措施解决局部覆盖和容量需求

13、。第2章 规划原则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城区通信基站建设、用地,统一协调、规划建设”的指示,基站建设的整体原则为:1. 基站合理布局,符合技术要求,同时确保消除信号盲区、实现信号深度覆盖;2. 站址符合城市管理要求,以公共场地为主,尽量避免扰民;3. 基站杆桅以美化灯杆、美化树为主其他美化手段相辅,外观必须与周边环境相合;基站建设共建共享,避免各自为阵、无序发展、重复建设。2.1 覆盖规划原则基站的覆盖规划原则主要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不同的典型站间距,进行规划站址选择和站点布局规划,规划中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无线传播环境、人口密度和业务需求。基站站址在满足网络结构要求的前提下应靠近业务热

14、点区域,站址分布与业务分布应基本一致,基站扇区方向应指向业务热点区域,以更好地吸收话务。站址应结合城市规划发展动态,满足中长期网络发展需求。覆盖区域可划分为密集市区、普通市区、县城、乡镇、道路、郊区和农村等几种主要区域类型。不同区域基站的典型站间距应根据不同系统的链路预算和容量分析及通信企业的建设策略确定。无线链路预算是对一条通信链路中的各种损耗和增益的核算。对收发信机之间信号传递过程中的各要素损益进行分析,获得一定场景下满足覆盖要求允许的最大传播损耗,选用合适的电磁波传播模式,可有效地评估基站的覆盖范围。以常见的Hata-Okumura模型为例:当移动台的高度为典型值为hr=1.5m时,按H

15、ata-Okumura模型计算路径损耗的公式为:Lb=69.55+26.16lgf13.82lghb(hm)+(44.96.55lghb)lgd其中Lb:市区准平滑地形电波传播损耗中值(dB)f:工作频率(MHz),hb:基站天线有效高度(m),hm:移动台天线有效高度(m),d :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距离(km),(hm):移动台天线高度因子。通过传播模型,可以计算出基站与手机的有效覆距离d,也就是基站的有效覆盖半径。链路预算可分为前向链路预算和反向链路预算,其中反向链路预算的各种因素为已知或准确估计,结果较为可靠,工程上一般通过反向链路预算对基站覆盖能力进行估算。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链路预算的

16、结果。上行链路预算计算公式如下:最大允许空间路径损耗移动台发射功率(dBm)移动台天线增益(dB)人体损耗(dB)馈线损耗(dB)基站接收天线增益(dBi)软切换增益(dB)建筑物或车体穿透损耗(dB)慢衰落余量(dB)功控余量(dB)干扰余量(dB)基站接收灵敏度(dBm)根据链路预算的结果,经过CW波采样测试,获取XX市各项参数的平均取值,再利用本地均值对模型参数进行校正:并结合目前国内城区建站的典型思路、站址规划经验以及单站可承载的用户容量,各典型区域类型的基站站间距和天线挂高参考如下:表 2.11基站站间距、发射功率及天线挂高区域类型GSMTD-SCDMACDMA2000(800MHz

17、)WCDMALTE天线挂高密集市区400600m400600m500650m400600m300-500m2535m普通市区600800m600800m8001000m600800m500-600m3040m郊区0.81.6km0.8km1.6km1.22km0.91.8km0.8-1km3545m发射功率40W20W15W20W20W-2.2 容量规划原则1、 在基站覆盖规划的基础上,各通信企业应基于市场用户预测和业务预测进行基站载频配置;2、 网络容量配置应有一定前瞻性,预留一定余量以满足下期网络扩容完成用户和业务增长需要,避免出现频繁扩容,影响网络稳定性;3、 对于市区容易选址和有机房资

18、源的区域宜采用室内型宏基站,采用高话务容量的站型配置,确保容量满足需求;对选址面积受限区域,可灵活采用室外型宏基站、BBU+RRU拉远型基站等站型满足需求。各种通信系统单站用户容量受基站配置、用户业务使用类型、使用习惯等因素影响而不同,以下为典型配置下单站语音用户容量参考如下:表 2.21典型配置下单站语音用户容量参考通信系统参考配置单站平均支持同时通话用户数单站支持用户数(每用户平均忙时话务量0.02Erl,网络利用率60%,阻塞率2%)备注GSMS444781890按平均每载频6.5TCH考虑TDSCDMAS333458102:4时隙配置,开通HSDPA,HSDPA(3G)载频6个CDMA

19、2000S222751575CDMA2000 1X配置S111,EVDO(3G):S111WCDMAS111721496开通HSDPA(3G)LTES11112002139带宽20MHz备注:SXXX指3个方向配置扇区,每扇区X个载频,载频数量受制于有限的频率资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移动数据业务大量增加,移动数据业务对基站载频的需求将更大,如果未来载频需求很多,在现有站距情况下载频扩容能力受限时,宜适当增加基站密度。2.3 本次规划原则2.3.1 XX城市用地规划区在XX城市用地规划区中,新建区域按照350m站间距新建物理站点,老城区根据需求进行适当补点,已有站点区域原则上以资源整合、

20、相互共享其他运营商基站资源为主,无法实现改造区域适度考虑新建物理站点。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以三大运营商实际需求为主。第3章 基站选址要求3.1 本次规划基站选址要求6. 市区基站宜选择公共绿化带区域或非居民住宅楼的民用建筑物楼顶。在公共绿化带建站时,应采用灯杆塔、美化树等装饰性塔桅形式。在建筑物楼顶时建筑物承重应符合建站要求,四周视野开阔,高度略高于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基站天线、塔桅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尽量采用美化天线。(民用建筑按功能可区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居住建筑可分为:住宅建筑和宿舍建筑,公共建筑可分为:教育建筑、办公建筑、可研建筑、文化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医疗建筑、交通建筑

21、、司法建筑、纪念建筑、园林建筑、综合建筑等)7. 对于市区道路附近的基站选址,尽量保证通信或电力管线规划和城市基站选址规划在道路同侧,尽量减少道路开挖工程量;对于不在同侧的情况,管线规划时在路口宜规划过街管道。8. 对于新建城区内的居住小区,宜根据建筑布局、人口密度等情况,在具体实施时适当增加基站密度并考虑多种措施完善小区深度覆盖。9. 严禁在民航航线上、军事管制区、军事航线上选择站点。10. 拟建地面塔的站点距离电力、加油站、加气站、铁路、其他建筑物等危险、重要设施的水平距离宜不小于地面塔高的1.3倍。11. 站址应选择在比较安全的环境内,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场所附近,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

22、生火灾、爆炸危险以及散发有毒气体、多烟雾、粉尘、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附近。12. 避免在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雷达站、生产强脉冲干扰的热合机、高频炉的企业或其他强干扰源附近设置基站机房。13. 随着通信设备建设技术的发展,以及城市景观要求越来越高,新建通信铁塔在公园、绿地、广场、路口等不同场景,根据需求可进行美化处理,和环境相协调并为所建站区提供照明、广告等附加功能,通信铁塔与城市景观相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3.2 本次规划基站选址案例分析4. 中心城区基站补充建设点位XX中心城区在已有现网基站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进行补点建设,该类建设点均为三家运营商共同弱覆盖区域,存在此类弱覆盖区域的原因有以

23、下三点:1 由于特殊山城地形引起的落差较大而导致覆盖无法满足。2 由于密集城区建筑物遮挡严重造成的弱覆盖。在密集建筑物群中,基站的覆盖会受到很大影响,需从不同的角度分散对该区域覆盖补点。3 由于原通信基站选址不佳、建设方式受限、天线高度不够等引起的覆盖不良。1. 选址为道路旁或道路节点的新建点位本次建设选点大部分位于道路旁或交叉口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在本次通信基站预规划阶段对于规划区内未来新建建筑物的情况(楼层高度、楼顶结构、楼房承重等数据)不能得到充分了解,所以优先采取按照地面建设方式规划;2 采取地面建设方式通常优先考虑在道路附近绿地进行,部分地点绿地面积较少或条件不允许下,则考虑

24、建设于人行道靠近车道侧,不影响行人通行为前提。3 由于地面美化塔的搬运工具为较长卡车(塔体每段68米),美化塔的安装也需要塔吊车完成,所以选址在道路附近方便施工,设置安全施工区域时也不会造成长时间拥堵,不会给周围带来困扰。4 基站建设还涉及到光缆的布放,选择在道路附近建设能减少光缆管道布放困难的问题(由于运营商的光缆管道大部分沿街有预埋)。5 目前大部分市州城区无绿地区域的,美化通信铁塔选址都会尽量考虑在十字路口,建设后照片如下:图 3.21成都市在十字路口人行道及绿化带内建设的美化塔基站十字路口建设基站的优势在于能利用十字路口地形避开可能存在的地下管网、能利用十字路口存在的绿化带进行建设、能

25、最大程度发挥基站三扇区的覆盖力度。图 3.22三扇区在路口与道路上覆盖比较不适合建设第4章 共建共享技术要求4.1 基站共建共享技术要求1. 无线系统要求铁塔的高度、平台数量及各平台的间距、直径等均应满足各通信企业的各无线系统的需求。1) 铁塔平台宜按层分配给各通信企业,不同通信企业间平台不交叉使用;2)条件受限时,各通信企业天线可以共用同层平台,但应保证满足各系统间干扰隔离相关技术要求;2. 其他配套要求交流引入功率:交流引入功率应根据各通信企业的设备和其它配套的功耗需求,并满足后期可预见性扩容的需求,三个通信企业外市电交流引入容量宜按30-50KVA设置。具体交流引入容量在设计时应结合各通

26、信企业使用设备的耗电量、蓄电池供电时间要求等因素确定,同时各通信企业应尽量采用新型节能型基站,并采取多样化的节能减排措施,减少能耗。直流电源容量:应根据设备功耗及蓄电池组容量确定实际配置直流容量。各通信企业的直流电源宜独立设置;条件受限时,经各方协商认可,也可共用直流电源。防雷接地:防雷接地应满足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2011)要求。走线架及其它:当多个通信企业的设备安装在同一机房空间内时,走线架、馈线窗宜独立设置,条件受限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与其它通信企业的协商结果,也可采取共建的方式。空调、烟、火、水、盗等告警系统宜采取共建的方式。在走线架上布放馈线、电源线

27、、信号线时,应三线分离、减少交叉。机房:机房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的规定。共建时,为保障安全和便于维护,各通信企业的机房空间宜互相独立。当条件受限时也可采用设备共同安装在同一个机房空间的方式,但应统筹做好设备安装、走线的安排,保证安全和便于维护。共建机房建筑面积宜按3050平方米进行规划;对于特殊区域用地面积有限的场景,各通信企业宜使用集成一体化小型机房、室外型基站或者BBU+RRU拉远型基站,减少用地面积需求。4.2 铁塔共建共享技术要求1. 铁塔平台间距在共建铁塔时,平台间距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天线长度、垂直隔离距离和冗余距离。平台的间距可按以下原则计算:平台间距=天线长度+垂直隔离距离+冗余

28、距离。2. 平台及天线数量正常情况下,一个平台可安装69 副天线,各通信企业的平台需求见下表,应根据通信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择平台和支架数量,满足业务需求。表 4.21平台数量估算序号通信企业需求平台数(个)1中国移动122中国电信123中国联通12合计36根据XX前期基站共建共享实践,宜建设4层平台,各通信企业分别使用一个平台,预留一个平台。具体各平台如何使用分配可在设计时由各通信企业协商确定。3. 铁塔平台直径平台直径应根据使用的系统情况和不同系统间的水平间隔离度要求确定。现网单管塔的平台直径一般为2.43 米,角钢铁塔的平台宽度一般为33.6 米,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比如采用双频、多频天线,减

29、少天线的数量,从而可减小平台的直径,有利于铁塔的建设。4. 铁塔高度共建铁塔时,铁塔最低平台的高度应能满足各通信企业的天线覆盖要求。由于城区内的环境差异,满足覆盖所需要的天线高度应根据当地环境和通信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在设计阶段给出具体的铁塔高度数值。4.3 不同系统间天线隔离度要求在共建中应满足GSM900M、GSM1800M、CDMA800M、WCDMA、CDMA 2000M 、TD-SCDMA、TD-LTE、LTE FDD等系统间的干扰隔离要求。各系统使用工作频段如下表:表 4.31各移动通信系统工作频段运营商制式上行下行中国移动 GSM 900M889-909 MHz 934-954 M

30、Hz GSM 1800M1710-1735 MHz 1805-1830 MHz TD-S/TD-L(F)1880-1900 MHz 1880-1900 MHz TD-SCDMA(A)2010-2025 MHz 2010-2025 MHz TDD LTE(E)2320-2370 MHz 2320-2370 MHz TDD LTE(D)2575-2635 MHz 2575-2635 MHz 中国电信 CDMA 800M825-835 MHz 870-880 MHz FDD-LTE1765-1780MHz1860-1875MHzTDD LTE2635-2655 MHz2635-2655 MHz中国联通 GSM 900M909-915 MHz 954-960 MHz GSM 1800M1735-1755 MHz 1830-1850 MHz WCDMA1940-1955 MHz 2130-2145 MHz TDD LTE2555-2575 MHz2555-2575 MHzFDD-LTE1745-1765 MHz1840-1860 MHz分析不同通信系统之间的干扰时,主要考虑下面三种类型的干扰:(1) 杂散干扰,射频分量除了在载波及其发射带宽附近处的调制分量外,在离散频率上或在窄频带内有一显著分量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