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1.21KB ,
资源ID:75688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5688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沭阳中学届高三历史选修选一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沭阳中学届高三历史选修选一复习试题Word下载.docx

1、年收入达300麦斗可以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年收入达200麦斗可以出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日佣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材料三 社会一天天成长,越来越超出氏族制度的范围,即使是最严重的坏事在它眼前发生。它也既不能阻止,又不能铲除了。但在这时,国家已经不知不觉地发展起来既然氏族制度对于被剥削的人民不能有任何帮助,于是就只有期望正在产生的国家。而国家也确实以梭伦制度的形式给予了这种帮助,同时它又靠牺牲旧制度来增强自己。迄今的一切革命 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它们如果不侵犯另一种所有制。便不能保护这一种所有制。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请回答 1、概

2、括材料一中梭伦改革的措施,并指出它保护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2、材料二中的改革措施是什么?它有何特点与作用? 3、根据材料三,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的实质是什么?贵族出身的梭伦为什么会在改革中触犯贵族的利益?二、商鞅变法1(10分)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材料二 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

3、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材料三 在生活方式上,人们出于政府的压力,穿西服、军服,养成吃兽肉、喝牛奶、喝啤酒之风。查常平明治维新:一半清醒一半醉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2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1分)(3)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和明治维新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三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3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孝公既见卫鞅,语

4、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卫鞅曰:“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公善之而未用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口之前於席也。语数日不厌。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秦本纪材料三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篇(1)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材料一中秦孝公不用帝王之道而用霸王之道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具体措施。(4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大夫”和“文学”两派对商鞅变法有何不同评价?(4)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3有学者认为,商鞅的强国之术堪称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最残酷和严厉的一种,是一次激进的国家主义试验。【材料一】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除庶子一人,乃得入兵官之吏。 商君书境内【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重,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材料三】战国的风气,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全社会的“免而耻”。虽然容易在短期内

6、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执行,如果仅能仰仗于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守法就只能是出于恐惧和贪欲。 程念祺商鞅的为人为政和战国风气(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军事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在秦国争霸过程中的作用。(2)据材料二,归纳商鞅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这种法制思想在秦国实行的效果如何?(3)据材料三,说明商鞅的“强国之术”对民风有何影响?(1分)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你对商鞅变法历史影响的认识。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马端临文献通考材料二

7、 洛阳之汉化愈深,而腐化乃愈甚,其同时之代北六镇保守胡化亦愈固,即反抗洛阳之汉化腐化力因随之而益强。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材料三 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往往有一度反动,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然亦须在改进中能善处反动方妙。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追难孝文! 钱穆国史大纲(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导致“魏之衰弱”的理由。(2)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改革带来的问题。(3)材料三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四、王安石变法1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改革。阅读材料,

8、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解释说,(青苗法)取息是不得已的,“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贷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为其来日之不可继也。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 叶坦大变法材料二 “青苗之法善而不可行,何也?且公在鄞(今天浙江鄞县)行之而效何也?曰:一县非全国之比也,一县者,公之所得自为也,全国者,非公之所得自为也而有司尽数表散(推广)为功,虽欲不抑配(摊派)焉而不可得也。” 梁启超王荆公传材料三 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端在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要)不外

9、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刻下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十一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材料一中,王安石解释了青苗法哪一方面的问题?他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青苗法在全国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中,黄仁宇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综合上述问题,分析王安石变法对今天的启示。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王安石对变法前后社会景象的描述:(一)河北民,生近

10、二边长辛苦,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二)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馀,龙骨长乾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获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代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王安石临川丈集材料二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

11、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l)据材料一,概括变法前后的社会变化,并对王安石的结论作扼要评价。(2)材料二、三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分)两者在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方面的共同缺陷是什么?(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王安石变法对今天改革有何启示?七、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一 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公元10681085年),王安石创立大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等,初入学为外舍生,经年考月试便能逐渐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可以免试授官,中等的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也可授官

12、,从而使学校教育与仕进的结合更加紧密。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1863年6月18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国务会议提交的大学章程,取消了教育部督学对大学的种种干预,恢复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学自治。1864年6月14日,颁布了关于初等国民学校条例,其中规定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1864年11月19日,颁布了中学章程。 根据这个章程,中学分为古典中学和实用中学(重点学习数学与自然科学)两类。刘祖熙改革与革命材料三 维新伊始,先破陋习,特广求知识于世界之卓见,一时取西洋之长,虽奏耳目一新之效,其流弊为轻仁义忠孝,徒以洋风是竟,恐终将招至不明君臣父子之大义亦不可测。此非我邦教学之本

13、意也。是故自今而后,应基于祖宗训典,专一阐明仁义忠孝,道德之学主述孔子。教育大旨(日本文部省,1879年)(1)材料一体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一项措施?(1分)实施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二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教育与改革的认识。八、明治维新1教育改革是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近代化进程。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改变了德川时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转而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宣扬学问是立身之本,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误区:“认为学问系

14、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不知学问为何物”。大力提倡教育机会均等,“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据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著新编日本通史材料二 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乎此。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者不独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显彰尔祖先之遗风矣。 教育敕语(明治二十三年十月三十日)(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教育改革在内容和对象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有利于这些变化的政治、教育改革措施。(6分)(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育改革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2明治维新为日本的

15、发展清除了障碍,开动了日本帝国的列车。材料一 日本秩禄公债(废除封建特权身份的补偿金)分配状况表金额(日圆)利率武士(18741876年)16,565,0008%大名(1877年)31,412,4055%大名和武士(1877年)108,242,7857%神主(1877年)334,050材料二 采用上下分权的政体,设立公会,以施公明正大的政治时,民皆怀其仁德,视朝廷如父母,万民相亲如兄弟,人和悉齐无疑。至此时,武备方面精神万备,故枪炮船舰方始成为真物,操练教阅也方始成为实用。因此即使有外患内贼也决不足患,国家永久太平,王室永久安全绝对无疑。加藤弘之邻草材料三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

16、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对日本封建贵族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变法措施。(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于日本社会的构想以及“国家永久太平”的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3.(10分)自古以来,重大改革都注重教育方面的改革。材料一 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石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其中的)“养之”,即优待和栽培人才。“饶之以财,约之以礼,

17、裁之以法”。“任之”,即任用人才。任用之道,关键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任人唯德。武玉环王安石变法失败错在用用人材料二 (明治政府)颁布法令,实施义务初等教育,因为国家需要有文化的公民。大批外国教育家来到日本创办学校和大学;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出国学习,回国后在新学校任教。1890年颁布的教育诏书告诫所有学生,“要勇敢地献身于国家,以此来保卫和维持我们的与天地同存的帝国王权的兴盛。” 材料三 康有为说:“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挽世变在人才,(成人才)在学术,讲学术在合群。”在广东南海主持万木草堂时,他所培养的学生“每轻视八股,于考据训话,亦不甚措意,惟喜谈时务,多留意政治,

18、盖有志于用世者。摘编自张玉山论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的人才观(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养之”和“任之”的特点。(2)据材料二,指出明治政府实行教育改革的措施。(3)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有关教育的观点。(4)据材料二、三,指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与康有为的教育思想的共同之处。九、戊戌变法1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材料一 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字林西报材料二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

19、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材料四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1)据材料一、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奏”持怎样的看法?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改革“节奏”?(2)你认为材料三中对于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

20、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历史依据。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与政治策略对戊戌变法的结局具有重要影响。材料一 窃顷者德人割据胶州,俄人窥伺旅大臣累上书,极陈时危,力请变法,格未得达。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皇上若决定变法,今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厉众志。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材料二 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 康广仁致易一书(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人士的变革心

21、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心态出现的社会背景,并说明材料中变法建议难以实行的原因。(5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戊戌人士“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施。谈谈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改革启示。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话之孔子矣。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材料二 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现当开创XX,事务繁多,度支岁入有常,岂能徒供无用之冗费,致碍当务之急需。如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均著即行裁撤,归并内阁及礼兵刑部

22、办理。旗丁生齿日繁,徒以格于定制,不得在外省经商贸易,遂至生计益艰,现当XX维新,自宜驰宽其禁,俾得各习四民之业,以资治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材料三 比年以来,皇上有意变法,而盈朝汹汹,不可向迩,亲贵抗违,耆老力诤,群僚面从而后言,举政始行而中废。乃至奉旨发议,乃推延而不议;明诏施行,乃束阁而不行。人心众论,缉缉仳仳。 杨深秀请告天祖誓群臣以变法定国是折 材料四 适应现代世界不断发展趋势而不断革新,是现代化的本质,但成功的现代化运动,不但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革新的阻力,而尤其在善于利用传统因素作为革新的动力。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1)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 (1分)该方式产生了

23、什么积极作用?(2)概括材料二中改革的主要措施。(3分)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的实施结果。(1分)这一结果的出现说明了什么?(3)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顺利推行变法。谈谈你的认识。4材料一(1644年,顺治元年)凡八旗壮丁、差徭、粮草、布匹,永停输纳。 刘墉清朝通忐食货略六 (清末满族大臣端方说)旗人则以兵之名额,坐领饷糈,有分利之人,而无生利之人”。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清未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材料二 (光绪帝)谕内阁:现当开创XX,事务繁多,度支岁入有常,岂能徒供无用之冗费,以致碍当务之急需。如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共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等衙门,事务甚简,半属

24、有名无实,均即行裁撤。 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材料三 (光绪二十四年,即1898年,清政府谕令)旗丁生齿日繁,徒以格律定例不得在外省经商贸易,遂至生计维艰,现当维新,允宜驰宽其禁,俾得各习四民之业,以资治生。 一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卷7材料四 戊戊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太仆寺自奉旨后,群焉如鸟兽散,阒其无人,匪特印信文件,一无所有,即厅事户牖均已折毁无存。 陈夔龙梦焦亭杂记第2卷 多失其所持,人心惶惶,更有与维新诸臣不两立之势。 梁启超戊戊政变记(1)据材料一、二,指出清政府财政面临的主要问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25、知识,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2)据材料二、三,指出戊戌新政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3)据材料四,概括上述举措导致的结果,并指出其主要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深刻认识?参考答案一、梭伦改革1、【答案】:(1)公平思想;财产等级制度。 (2)实质: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由其财产资格来决定。主要目的: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统治。 (3)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门第,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使其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总之,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

26、辟了道路。2、【答案】:(1)权利:人身自由、财产安全、法律维权。特点:人民主权、直接民主。 (2)废除债务奴隶制、建立财产等级制度。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 (3)激发并保障了公民的参政积极性;增强了公民意识;维护了城邦的安全与繁荣。1、【答案】(1)变化: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每点1分,共2分)措施: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2)实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3)商鞅变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加速民族融合进程。明治维新:有利于日本近代化。(每点1分,共3分

27、)(4)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2、【答案】(1)社会大变革,战争频繁;帝王之道不符合形势要求,霸王之道有利于富国强兵。(2)思想:法治、农战。 措施: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燔诗书明法令。(3)人夫: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和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基础;文学:导致秦朝迅速败亡。(4)把改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为标准;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为标准。(2分,任答2点)3、【答案】(1)奖励军功,对杀敌立功者重奖。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在六国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