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75.24KB ,
资源ID:75895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5895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计划及培训记录全年.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计划及培训记录全年.docx

1、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计划及培训记录全年2015年外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计划时间培训内容一月份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二月份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三月份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四月份归档病历质量管理五月份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六月份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七月份死亡、危重病例讨论管理制度八月份手术管理制度九月份医患沟通管理制度十月份转院、转科制度十一月份危急值管理制度十二月份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时间2015.01.15地点外科医生办公室主持人贺志忠参加人员签到:主要内容: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200938 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

2、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发 200848号)下发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区医疗机构 抗菌药物应用比例有所下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一步规范。为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 应用,根据2008年度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现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 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

3、染的状况。对具有预防使 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也可以根据临床 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控制。I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 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抗菌 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术前 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 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 ,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 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二、 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

4、用管理,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 量。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 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 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已有严 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要慎重遴选,使用中密切关注安全性问题。三、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 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根据抗菌药物

5、临床应用监测情况,以下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类别管理。医疗机构可根据本机构具体 情况增加“特殊使用”类别抗菌药物品种。(一) 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二)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 /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三) 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等;(四) 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液、注射剂),伏立康唑(口服剂、注射 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等。“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 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

6、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医师在临床使用“特 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 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 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三 级医院要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定期分析报告本机构细菌耐药情况;要根据全国和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适时对全

7、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进行调整。我部将根据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的管理,逐步建立、健全本辖区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管理体系,开展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评价和指导。医疗机构要建 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合理用药工作,保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落 实。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时间2015.02.19地点外科医生办公室主持人参加人员签到:主要内容: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手术名称抗菌药物选择颅脑手术第一、二代头抱菌素;头抱曲松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第一代头抱菌素经口

8、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第一代头抱菌素,可加用甲硝唑乳腺手术第一代头抱菌素周围血管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抱菌素腹外疝手术第一代头抱菌素胃十二指肠手术第一、二代头抱菌素阑尾手术第二代头抱菌素或头抱噻肟;可加用甲硝唑结、直肠手术第二代头抱菌素或头抱曲松或头抱噻肟;可加用甲硝唑肝胆系统手术第二代头抱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抱曲松或头抱哌酮或头抱哌酮/舒巴坦胸外科手术(食管、肺)第一、二代头抱菌素,头抱曲松心脏大血管手术第一、二代头抱菌素泌尿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抱菌素,环丙沙星一般骨科手术第一代头抱菌素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 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 )第一、二代头抱菌素,头抱曲松妇科手术

9、第一、二代头抱菌素或头抱曲松或头抱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剖宫产第一代头抱菌素(结扎脐带后给药)注:1.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疋。2.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 ;头孢拉定1-2g ;头孢呋辛1.5g ;头孢曲松 1-2g ;甲硝唑0.5g。3.对3-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匍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 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咼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 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10、。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时间2015.03.15地点外科医生办公室主持人参加人员签到:主要内容: 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卫生部出台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意见 (全文)卫生部昨日出台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促进公立医院在改革发展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 量,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在总结各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现就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改革公立 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提出以下意见。一、坚持推进预约诊疗服务(一) 继续推动在公立三级医院实行预约诊疗,稳步向二级医院扩

11、展。探索门诊和出院病人复诊实行中长期预约,有条件的地方试行门诊 24小时挂号和预约服务。(二) 制定统一的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规范,把预约诊疗与病案管理和医疗保障制度有效衔接,不断提高患者预约就诊的比例。探索建立以城市或全省 (区、市)为单位的预约平台,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同时,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三) 制定改善门诊服务、方便患者就医的绩效考评和分配政策,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从事晚间门诊 和节假日门诊。(四) 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基层医院建立分工协作关系,做好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以及医院间的预约转诊服务。二、 优化门诊流程,增加便民措施(一 )修订完善门诊管理制度,保障医务人员按照既定

12、安排出诊。加强门诊信息公开和咨询服务, 帮助患者预约诊疗和准确挂号,提高患者有效就诊率。(二) 探索医务调度管理制度改革,妥善安排医疗资源,根据就诊病人数量和峰谷及时调配。做好 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流程控制和衔接,加强门诊各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三) 优化门诊布局结构,合理安排患者就诊过程,增加便民措施,减少就医等待,改善患者就医 体验。三、 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一) 合理安排急诊力量,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标化配置急救设备和药 品。(二) 落实首诊负责制,与 120建立联动协调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建立急诊、 急救转介服务制度。(三)

13、 加强和改进执行急诊分区救治、绿色通道进入住院救治和手术救治。改善急诊“绿色通道”, 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密切科室间协作,确保患者获 得连续医疗服务。(四) 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修订完善急诊标准,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 者。(五)对全体医师、护士进行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定期培训、合格上岗制度。四、 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一) 修订患者转院、转科工作制度,修订入院、出院服务管理制度和标准,改善入院、出院服务 流程,方便患者。(二) 为患者办理入院、出院手续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帮助。做好入院、出院患者的指示

14、、引导工作, 入、出院事项实行门诊交代或床边交代。急诊入院患者实行病人由急诊科诊疗过渡入院或直接进入科 室抢救与办理入院同步方式。(三) 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对于转科 病员要做到内部精细化管理。(四) 对转院、住院诊疗提供预约,逐步实现转院诊疗服务从床边到床边,从社区到床边的标准化 连续服务。做好入出院手续办理及结算时间预约安排,避免病人等候。(五) 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重要患者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对出院后医疗、 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五、 改革医疗收费服务管理与医保结算服务管理(一) 改革公立医院收费服务管理,减少患者医

15、药费用预付,方便参保参合患者就医。(二) 与医疗保障管理机构协作配合,探索实施总额预付、单病种付费 (收费),与预约诊疗措施相结 合,识别患者医保身份,逐步实现患者先诊疗后结算。(三) 逐步推行持卡就诊实时结算,患者在定点医院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除个人应缴的部分外, 其余均由医疗机构和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和各种结算制度、经办机构直接进行结算。六、 规范临床护理服务,实施整体护理模式(一 )落实护理人员配置标准,健全护理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二)提供与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相适应的护理服务,确保基础护理与分级护理措施落实到位。(三) 注重人文关怀,实施整体护理模式,为患者

16、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等多方 面需求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减少并逐步取消患者家属陪护。(四) 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认真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不断改进护理工作。七、 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绩效(一) 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切入点,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二) 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合理配置和利用医疗资源,逐一解决影响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各个瓶颈 环节,减少患者预约检查、院内会诊、检查结果等方面的等候时间。(三)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流程管理和科室合作,有效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为患者提供便捷、满意 的医疗服务。(四)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探索单病种质量控制和单病种付费改革,推动医院提高绩效。八、 落

17、实患者安全目标,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一 )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开展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支持中国医院协会在全国各医院开展年度 患者安全目标活动。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保护患者、医务人员及其他来院人员安全。(二)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和术 式错误。(三) 落实临床药师制和处方点评制度,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四) 改善医务人员沟通,正确、有效执行医嘱。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 制度,防范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九、 开展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有效减轻患者负担(一)选择常见恶性肿瘤、肾功能衰竭、小儿白血病、先心病等发病率

18、高、疾病负担重、社会影响 大的重大疾病,借鉴发达国家的肿瘤诊治经验,立足我国国情,制定符合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和基本药物供应原则的规范化诊疗指南,开展重大疾病的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二) 探索基于规范化诊疗的单病种支付与收费办法,控制医疗费用,有效减轻重大疾病患者医药 费用负担。(三) 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逐步建立病理远程诊断和会诊系统,逐步解决县医院病理诊断问题, 保障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的基础质量。十、加强投诉管理,积极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一) 加强医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实行医疗工作“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 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

19、答复投诉人。(二) 根据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开展医疗服务的持续改进。(三) 积极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工作,完善“大调解”,与司法、医疗责任保险 等部门紧密配合,在县(市、区)设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培训专职人民调解员。(四) 组织公立医院统一加入医疗责任保险,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 医患关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把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减轻群众经济负担纳入公立医院改革发展 的重要内容,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完善政策制度,对医院的工作 制度进行清理,做好废、改、立工作。要教育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加强医德

20、 医风建设。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技术标准,搭建统一平台,为做好各项工作打好基础。有关工作 进展情况请及时报我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时间2015.04.11地点外科医生办公室主持人参加人员签到:主要内容: 归档病历质量管理(一)建立健全医院病历质量管理组织,完善医院“四级”病历质量控制体系并定期 开展工作。四级病历质量监控体系:1、 一级质控小组由科主任、病案委员(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科护士长组成。 负责本科室或本病区病历质量检查。2、 二级质控部门由医院行政职能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对门诊病历、运行病历、存档病案等,每月进行抽查评定,并把病历书写质量纳入医务人员

21、综合目标考评内容, 进行量化管理。3、 三级质控部门由医院病案室专职质量管理医师组成,负责对归档病历的检查。4、 四级质控组织由院长或业务副院长及有经验、责任心强的高级职称的医、护、技 人员及主要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院各科室病历质量的评价, 特别是重视对病历内涵质量的审查。(二) 贯彻执行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的各项要求,注重对新分配、新调入医师及进修医师的有关病历书写知识及技能培训。(三) 加强对运行病历和归档病案的管理及质量监控。1、 病历中的首次病程记录、术前谈话、术前小结、手术记录、术后(产后)记录、重要抢救记录、特殊有创检查、麻

22、醉前谈话、输血前谈话、出院诊断证明等重要记录内容, 应由本院主管医师书写或审查签名。 手术记录应由术者或第一助手书写, 如第一助手为进 修医师,须由本院医师审查签名。2、 平诊患者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在 8小时内查看患者、询问病史、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和处理医嘱。急诊患者应在5分钟内查看并处理患者,住院病历和首次病程记录原则上 应在2小时内完成,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完成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在抢救结束后 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3、 新入院患者,48小时内应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查房记录, 一般患者每周应有 2次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并加以注明。4、 重危患者的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病情

23、发生变化时,随时记录,记录时间应具 体到分钟。对病重患者,至少 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患者至少 3天记录一 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至少 5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5、 各种化验单、报告单、配血单应及时粘贴,严禁丢失。外院的医疗文件,如作为 诊断和治疗依据,应将相关内容记入病程记录,同时将治疗文件附于本院病历中。 外院的 影像资料或病理资料,如需作为诊断或治疗依据时,应请本院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写出书 面会诊意见,存于本院住院病历中。(四) 、出院病历一般应在3天内归档,特殊病历(如死亡病历、典型教学病历)归 档时间不超过1周,并及时报病案室登记备案。(五) 、加强病历安全保管

24、,防止损坏、丢失、被盗等,复印病历时,应由医护人员 护送或在病案室由专人复印。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时间2015.05.29地点外科医生办公室主持人参加人员签到:为了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 、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 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一、 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 *医院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二、 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科室合

25、理用药第一负责人,具体负责对本科合理用药、大处方进行督导管理,及时纠正本科室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三、 医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使用药物, 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 用药方案。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管 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

26、中 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四、 医师在使用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时应告知患者,并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使用肝、肾毒性药品前应先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查,使用中应定时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根 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使用贵重药品、自费药品和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 未取得患者同意引发用药纠纷的,其经济赔偿由责任医师承担。五、 中、西药剂科应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对药品进行拆零调配,并加强管理,杜绝药品质量事故的发生。 中、西药剂科必须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 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

27、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报告。六、 严格控制门诊大处方门诊处方注射剂为 1日用量,口服及外用制剂为 3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一日用量;慢性病口服制剂处方用量可延长到 1530日用量,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除抢救病人和抢救药品外,门诊处方每张处方金额不得超过 150元;如超过必须经过科主任审批,并在病程记录中有使用目的的记录。违反上述规定的处方,药师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重新开具处方。如果医师拒绝重新开具处 方,药师有权拒发,并向病人说明情况。七、 实行处方点评和病历点评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 ,每月由医院合理用药专家

28、督导组抽查处方和病历,对不合格处方、不合格病历进行汇总分析,尤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每 月点评和院内公示。合理用药指标如下:(一) 处方指标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2每次就诊人均药费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4.就诊使用注射药物的百分率5.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二) 抗菌药物用药指标1.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2.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3.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5.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6抗菌药物特殊品种使用量占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百分率7.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检查百分率(三)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1.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2.清洁手术预

29、防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3.接受清洁手术者,术前 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4.重点外科手术前0.5-2.0小时内给药百分率具体指标由医院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另行制定。八、 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医院每年根据药品和诊疗价格的调整情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诊疗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从而确保抗菌药物等药品使用趋于合理。继续执行关于控制药品占医疗业务收入比例的暂行规定 ,各科室要把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 (简称药占比,下同)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全院控制药占比低于 42%。各科室药占比由财务科统计。药占比超额部分按金额的 20%从处方医生的效益工资中扣除。九、 实行药品超常预警

30、与动态监测制度每月对医院使用量排名前 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 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进行公示,对监测到的不合理用药积极进行干预。每月对药品使用量前 50名的医生中药占比超标的前 10位医生在院内公示。对第二次进入前 10位的医生进行诫勉谈话,三次进入前 10位的医生暂停处方权一月。十、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工作临床用药中一旦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必须报告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并按规定填写“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表”,发现漏报或隐瞒不报者,扣当事医生一次 50元。医疗质量与安全教育/培训记录时间2015.06.12地点外科医生办公室主持人参加人员签到:主要内容: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一、 输血原则1、 临床输血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2、 输血科必须优先、重点保证每次输血量在 600ml以上的大型手术用血或急救治疗用血。3、 对一般性输血,可输可不输的一般不输,非输不可的要通过患者自体输血或动员家属、亲友 互助献血或输血液代用品.4、 对血红蛋白在9克以上或手术用量在 400ml以下者,除家属亲友互助献血外,原则上不得申 请用血。5、 晚期肿瘤、脑死亡患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濒临死亡的患者,如家属要求输血,原则上由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