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86.10KB ,
资源ID:75895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5895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584农村家庭迈向信息化的实现策略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584农村家庭迈向信息化的实现策略研究Word文档格式.docx

1、 Education , refers to the proces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characters is digital, networked, intelligent and multimedia, the basic feature is open, sharing, interaction, collaboration. Educat

2、ion normalization is the 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s a symbol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Community education,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is a historical necessity. In April 09, the official opening of the net lifelong learning in Shanghai, let the residents of information learning

3、 has a more broad platform, community education normalization and develop a convenient channel, it marks the Shanghai community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project has taken a substantial step. However, the Shanghai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to promote the work and less than peop

4、le expected so optimistic.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material obtain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the soft, hardware facilities to the platform of network education, cultur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talent, from information learning popularity way to the actual effect of educati

5、on, rural and city opened a significant gap in just a few years, not only restricted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comprehensive, in-depth to carry out construction and learning community, and has begun to gradually influence to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speed

6、and rural cultural life taste and quality of life. We determine the research strategy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rural community normalization a study of this topic, it is based on a realistic need, try to use several District Community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in Shanghai rural area wide promoti

7、on of extensive and in-dept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find out the development bottleneck of the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Shanghai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normalization to seek greater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also provides th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for the no

8、rm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 in other rural areas.Keyword: Rural households; Normalizati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目 录1.绪论 31.1本文研究意义和目的 31.2国内外研究现状 41.2.1国内研究现状 41.2.2国外研究现状 42.论文涉及的理论概述 52.1农村信息化概念 52.2农村信息化现状分析 52.2.1业务维度 52.2.2地域维度 62.3农村信息化需求分析 82.3.1需求特征分析 82.3.2需求内容分析 82.3

9、.3行业信息需求分析 92.4农村家庭信息化发展策略分析 92.4.1政府该成为农村家庭信息化的推动者 92.4.2政府应该制定标准化的信息发展模式 102.4.3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102.4.4搭建信息服务平台 102.4.5整合信息资源 112.4.6加强信息化培训 113. 当前农村农村家庭信息化进展状况 113.1信息化程度低 113.1.1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113.1.2农村居民上网技能缺乏 123.1.3资源整合和利用率低 133.1.4信息硬件服务落后 133.2区域发展不平衡 133.2.1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133.2.2区域内发展不平衡 144.制约农村家庭信息化进程的

10、瓶颈 154.1农民文化水平低 154.2农业信息匮乏 154.3 电信运营商不注重农村市场 164.4内容无特色,缺乏吸引力 164.5信息素养不高,高级人才系统性缺乏 175发扫除障碍,加快农村家庭信息化建设步伐展策略 175.1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增强农民信息意识 175.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 175.3 要做好农村信息应用示范家庭 185.4加强队伍能力建设 195.5完善激励机制 195.6发展综合服务,完善保障机制 206总结 20参考文献 20致谢 22附件 22绪论1.1本文研究意义和目的 目前,在国内学术界对“农村信息化”的概念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不同的作者所研究的

11、领域与认知有所差异,从而造成当今“农村信息化”的概念是众说纷纭,百花齐放。作者认为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中对“农村信息化”所做的定义通俗易懂,能较全面的反应事物的本质。即“农村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管理和农民生活的应用的程度和过程。在现阶段,对三农影响最大的信息技术是通信和互联网技术,故本文主要从通信和互联网领域来研究农村信息化发展对策。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著名学者张学认为,农村家庭要完全实现信息化,就须构筑和完善六大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比照城市的六大要素建设,

12、目前上海农村家庭信息化程度显然较低。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12年末我市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计算机46台,比上年末增长15.0%。其中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达40台,增长21.2%。随着3G智能手机的普及,年末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移动电话200部,增长7.0%。其中接入互联网的43部,增长22.9%历经多年发展积累,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地处中部的湖南成功跃上新的台阶。站在新的起点,如何构筑长远竞争力,在环境、能源、土地、成本等要素倒逼下,如何调优结构、提升发展质量,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决定牢牢抓住新一轮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机遇。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纷纷将经济振兴大计放

13、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国内发达省市也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战略选择。1.2.2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农业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50-60年代。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数字显示,20世纪50年代,电视已基本在美国农村地区普及。1954年美国农村居民电话普及率为49%,1968年达到83%。70-80年代, 电子计算机的商业化经营和实用化推广带动了美国农业数据库建设及计算机网络等方面建设。1985年,美国已有8%的农场主使用计算机处理农业生产,其中一些大农场已计算机化。2001年,包括农业电子商务在内的全美电子商务营业额上升到6153亿美元

14、,占当年全球电子商务营业额的43.7%。2003年,美国农业信息化强度高于工业81.6%。约2/3农民至少每户拥有一台电脑,因农事需要而上网的时间每周平均两小时;约1/3农民在调查中表示希望通过互联网出售农产品。 2003年以来,美国农业电子商务销售额每年以25%速度增长,而同期全美的增长速度仅为6.8%;2007年美国国家农业统计服务机构的数据表明,美国农场接入因特网水平上升到55%,从事在线交易农场的比重从2003年的30%上升到2007年的35%。2008年,美国20%的农场用直升机进行耕作管理,很多中等规模农场和几乎所有大型农场都安装了GPS定位系统。2010年以来,美国农业信息化在农

15、业信息多媒体传播大众化、农业应用软件专业化、农业信息应用系统化基础上,正大力开展农业科学的虚拟化研究,统领世界农业信息化最新发展潮流。美国农业信息化水平世界领先,进一步夯实了其世界第一农业强国的地位。仅占全美人口2%的美国农民,不仅养活了3亿多美国人,而且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农产品出口国。粮食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贸易量1/3,其中玉米和大豆占50%以上。美国农业每时每刻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信息影响,离开了准确、及时、权威的市场信息服务,美国农业将无所适从。所以,尽管有很多私人公司向社会发布市场信息,农业部仍然在全国建立了庞大的市场信息网络,构建了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并进行严格的组织化与法制化管理

16、。2.论文涉及的理论概述2.1农村信息化概念在现阶段,对三农影响最大的信息技术是通信和互联网技术,故本文主要从通信和互联网领域来研究农村家庭信息化发展对策2.2农村信息化现状分析2.2.1业务维度 截至2008年底,三大电信运营商当年直接为农村信息化服务投资共计122亿,全面实现年初预定的“村村通电话”工程、“乡乡通宽带”工程以及“信息服务平台”工程三方面各项指标。1、“村村通电话”方面2008年为30996个无电话自然村(20户以上,下同)开通电话,全国通电话自然村的比重达到92.4;为1322个无电话行政村开通电话,全国通电话行政村的占比达到99.7。2、“乡乡通宽带”方面 2008年为5

17、93个乡镇提供上网接入、601个乡镇开通宽带,使得目前全国98的乡镇能上网、95的乡镇通宽带,全国有27个省份“乡乡能上网”已成现实。2008为12364个行政村开通互联网,全国能上网的行政村比重达89,已有19个省份基本实现行政“村村能上网”的目标。CNNIC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较2007年增长3190万,增长率超过60%,增速远远超过城镇,其中西部青海、云南、贵州三个省份网民数增长较快。但从农村网民规模的大幅提升来看,城乡差距有望逐步缩小。3、“信息服务平台”方面 各地适农业务和平台推广迅速,农村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信通”、“农民用工信息平

18、台”、“信息田园” 等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扩大;“乡乡有网站”项目已在安徽等8个省份试点,免费建成乡镇政府网站1600多个,免费培训乡镇信息员2000余人。宁夏、四川等近10个省份推行了县信息中心、乡信息站、村信息员的农村信息网络模式。2.2.2地域维度 我们按照人均GDP把中国地域分为三类: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一般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分别对应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由于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各区域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也不一样。1、东部模式 东部地区模式北京的爱农信息驿站。该模式坚持以“政府搭台、企业运作、需求导向、科技支撑、农民受

19、益”为目标,以爱农信息驿站为经营、服务场所,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为实施手段,整合遍布郊区的农村信息资源,建立农村科技需求通道,探索农村信息化助农模式。爱农信息驿站设备具备上网功能,是由电信运营商将光纤通到京郊村镇的信息驿站,信息驿站再通过短信平台和呼叫中心,利用无线通信网连接到每一个农户,在发布农民所需信息的同时采集和整理农户需求的信息,以实现信息需求的反馈。驿站还装备了内容丰富的农村种养殖技术、林果管理、农药化肥使用安全知识软件数据库。 信息员将采取走村串户的服务方式,为农民提供交纳电话手机费、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等服务。爱农信息驿站的建立将有效地改变农村商品流通现状,既为农民送方便,又为

20、农民送科技知识,同时解决了部分人员就业问题,此项工程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2、中部模式 中部地区模式河北的“好日子”打造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该模式是企业主导,由河北好日子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就是将“连锁超市实体网络”与“电子商务虚拟网络” 相结合的新型商业体系服务平台,其服务对象主要在农村。好日子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立足河北中小城市、县、镇(村)市场,建设社区便利型商业网络,以经营快速消费品和餐桌食品、农资、农具为主,主要服务于城镇及农村家庭消费市场。利用其遍布在河北农村的连锁超市实体网络,好日子公司搭建了“产供销三者相结合的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的定位是,

21、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连锁超市业务、服务领域,使之进而成为遍布乡、镇、村的三农服务站;以店养站,并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真正做到需求与供应进行有效的对接。 由于该平台的渠道模型为一级渠道模型,乡村门店是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惟一渠道,也是最末稍渠道,所以它在为农民提供廉价、优质、安全、可靠的放心商品的同时,还进一步使假冒伪劣产品失去了生存空间。好日子店铺由此成为当地农民依赖的信息中心。3、西部模式西部地区模式宁夏模式。该模式已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家级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工作省域示范”牌匾,从而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

22、化工作省域示范点,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宁夏模式”。 宁夏模式是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三网”有效融合,确定以宽带作为多业务承载平台,利用电信数据传输网传输广电提供的高清晰电视节目,利用机顶盒等设备,在一条入户网线上为用户实现上网、打电话、看有线电视等多种业务的IPTV发展模式,政府通过恰当处理产业链核心的价值关联,使宁夏首先在全国突破“三网融合”部门网络资源分割的体制障碍,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政府主导搭建一个大平台,各厅局、各市县不再投资建设行业分平台。广电电视资源、中组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文化部文化信息资源等共享内容全部进行该大平台,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宁夏模式采用

23、光纤通信网络为主、辅以无线宽带Wimax的数字化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覆盖全区,因地制宜地选择网络接入方式。大部分行政村通过光纤和无线宽带Wimax方式实现宽带上网,对于特别偏远、用户数量少、电信宽带无法通达地区,采取450无线上网及新一代卫星天线接收等多种方式,以适当的成本真正实现农村网络全覆盖。截至2008年8月15日,宁夏电信共计投资2亿多元为全区2362个行政村通过互联网与外界联系,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村村通互联网的省区。2.3农村信息化需求分析2.3.1需求特征分析实用性:农民对与他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较为敏感,如农业政策,农业生产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劳务用工信息、致富信息等;他

24、们对娱乐、消费信息还不敏感;简单便利性:农民要求获取信息时,要求操作简单方便;价格便宜性:农村经济欠发达、农业落后、农民收入低,因而,农民在使用信息的时候对价格非常敏感,希望能以较低的价格或者免费获取信息服务。规范性: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渴望信息能够定时、准确、按照既定的格式展现出来;持续性:信息要不断更新,保证信息的可持续性;差异性:农村范围很大,各地域对信息的需求的内容不一致,同一地域不同行业所需求的信息也不一致,信息平台应该为农户提供差异化信息服务。2.3.2需求内容分析农村政务管理信息:政策法规发布、农情通报、劳动力信息、村务公开、土地管理、人口管理、治安管理、社保管理、农村招商引资;农

25、业生产环节信息:种养科技、产品信息、农业气象、病虫害防治、价格行情、育苗技术;农资产品流通需求:农资价格信息、农资市场、新产品发布、生意撮合配对、农产品市场分析、农产品供求信息;农民民生需求信息:教育信息、医疗信息、卫生保健、文化娱乐、务工信息、法律援助信息;2.3.3行业信息需求分析 2.4农村家庭信息化发展策略分析2.4.1政府该成为农村家庭信息化的推动者 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根本问题,政府责无旁贷的成为农村信息化的最主要推动者。政府应该投入专项资金,以解决农村信息化过程的资金困境。2.4.2政府应该制定标准化的信息发展模式 中国地域广阔,各省经济发展又不平衡,中国农村信息

26、化发展模式不能搞一刀切,各省应该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信息化发展模式。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农村信息化程度已大大提高,很多省份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发展较好,并逐渐成熟起来。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东、中、西部各选择1-2个发展较好的模式在相应的地区进行推广,以节约相关省份在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上摸索的时间,节约资金,加速农村信息化进程。2.4.3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农村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要尽量选择低成本的信息化模式,要避免重复建设。在推动农村信息化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管理,促进网络和信息资源共享。2.4.4搭建信息

27、服务平台 伴随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逐渐提高,虚假不良信息也在呈几何级数增长,网络信誉危机成为阻碍农民使用互联网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之一。目前,政府公信力在农民心目中是最高的。对于信息不对称的互联网时代,政府应该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种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真实即时信息服务。如新农村商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以收集、发布涉农政策信息和农副产品流通信息为主要内容,同时与其他相关部门开展信息合作。该平台点击率极高,其全球排名为3000位左右。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正在大力发展3G,同上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3G最明显的优势是带宽较宽,能快速传输数据业务。有专家预测,现代商业由传统

28、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迁移是大势所趋。因而,在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有必要融合移动互联网新技术,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新的实现渠道。要充分利用移动通信基础网和移动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加大无线宽带等接入网建设,以无线与有线结合的方式提高互联网接入能力,增强面向农村地区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向农村地区提供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2.4.5整合信息资源 政府主导信息服务平台要加强对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为三农打造定制系列产品,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实惠的信息服务。要与各农业部门开展广泛合作,利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面向农村的粮、棉、果、菜、畜等农业信息资源的建,强化科技兴农、农产品流程信息、农业保障信息、农村百事通信息等综合信息服务,让农民更快更准确的掌握政策信息、市场信息和供求信息。针对农业生产、农产品供销等整条农业生产链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一整套信息化服务。进一步帮助农民通过手机、短信及时掌握各类政策信息和经济信息,力求实现减少农业消耗、以信息引导生产、助农增收的目标。2.4.6加强信息化培训 要加强农民的信息化培训,帮助解决农民信息技术薄弱的问题,真正实现信息化的下乡、进村、入户。借助日益普及、方便快捷的移动通信传播手段,开展农民信息化普及工程,加快实现农业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同时,要以短信等形式向农民宣传党的农业政策,加强科技培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