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5 ,大小:200KB ,
资源ID:762411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6241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在农历的天空下”晨诵课程研究Word格式.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在农历的天空下”晨诵课程研究Word格式.doc

1、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农历课程”一、课程的概念与意义农历课程是以农历时间为线索,根据四季的变化,以24节气为线索,学习诗歌,以诵读四季、景物诗歌为主体,同时结合国画、民间故事、汉字、书法、考古、对联、民俗等,观察月亮与星辰及其他自然景物,学习古典诗词、农历、二十四节气、民间故事、民俗等。完成这一课程的时间是一年。每位学生从课程第一天起,要专门用一个本子记录“农历游记”,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农历天空下的诗词之旅,是一年漫长的穿越,在涉及唐诗宋词、农历绘画、书法、民风习俗等一个浩大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穿越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穿越华夏民族的历史,在穿越的过程中,学生慢慢了解,我们的先人是怎样憩息劳作的

2、,是怎样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以及,一个个伟大的灵魂是怎样发出自己的声音的,这声音为什么直到今天,还响彻在我们的头顶,敲击着我们的心灵。这是一个奇妙的课程一年中,我们将带着孩子们穿越二十四个节气,穿越四季:春天,我们将在杏雨柳风中欣赏梅花的高洁、桃花和杏花的娇艳,从一朵朵、一树树的花中领略古诗的美妙;夏天,我们将和荷花一起开放一起枯萎,我们的诗词也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从“接天莲叶无穷碧”到“留得残荷听雨声”,感受一个生命的轮回;秋天是最富有诗意的季节,我们从“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中,领悟诗人不同的人生态度;冬天,我们将走进雪的

3、世界,品味“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思念和质朴,感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恬静和温暖,体会“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和豪迈。同时,我们将走进李白,感受他的浪漫主义风格;我们跟着苏轼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成就的伟人,我们要在他的一首又一首的诗歌的吟诵中,触摸这一伟大诗人的伟大灵魂;同时,我们也要去看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体会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强烈责任心我们相信,在穿越这一个诗歌的四季后,在穿越诗歌中四季的芬芳和色泽后,在穿越诗歌中四季的心情和精神后,我们的生命也必定会丰盈而深邃起来。二、内容与安排(

4、一)农历课程的内容在常丽华老师的引领下,经过我县广大实验教师地不懈努力,农历课程的内容逐渐丰盈起来。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五类:1、节气诵诗系列。在农历24节气当天,以节气特征为主题,带领学生了解节气,走进诗歌。立春春度春归无限春雨水沾衣欲湿杏花雨惊蛰一雷惊蛰始春风青梅如豆柳如梅清明踏歌椎骨过清明谷雨茶香熏染谷雨花立夏一夜熏风带暑来小满麦穗初齐粒渐满芒种五月繁忙喜满仓夏至昼晷云极宵漏长小暑热雨纷纷小暑新大暑映日荷花别样红立秋一枕新凉一扇风处暑残暑消尽秋渐浓白露清露盈盈凉意生秋风秋风折桂月毕天寒露马穿山径菊初黄霜降草木摇落露为霜立冬冬到寒气至小雪刺梧犹绿槿花然大雪当年瑞雪多盈尺冬至冬至阳生春又来

5、小寒风劲雪寒孕新春大寒淡日寒云久吞吐2、农历节日诵诗系列。春节、元宵、三月三、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除夕等多个节日时我国传统的农历节日,各地都有浓郁的地方风俗来庆祝节日,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的优秀文化。这些节日诵诗也是农历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元宵东风夜放花千树三月三三月三日气象新清明(与24节气重复)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七夕惆怅佳期又一年中秋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阳岁岁重阳今重阳腊八谷粟为粥和豆煮除夕相守夜欢哗3、季节组诗系列。每一个季节都有许多诗人的咏物之作,每一个节气都有每一个节气典型的物候,为每一个季节安排一个季节诗之旅,为每一个节气选择其中一种花来进行吟诵。

6、春天诗词之旅斜风细雨不须归桃花诗词之旅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夏天诗词之旅也无风雨也无晴荷花诗词之旅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诗词之旅我言秋日胜春朝菊花诗词之旅此花开尽更无花冬天诗词之旅独钓寒江雪梅花诗词之旅曾为梅花醉似泥4、走进名人系列。诗歌总是与诗人紧密关联的,在一首首经典的诗词背后,究竟站着一位位怎样的诗人?而一位位诗人的性格也如同四季一样各不相同。因此,在每个季节中,选择一位与之气质相同的诗人,走进他的诗词,走近他的灵魂。春天走进陶渊明:但使愿无违夏天走进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秋天走进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冬天走近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5、实践活动系列。农历节气中有很多传统习俗,让学生跟随节日诵诗,进行一

7、些实践活动,在亲身体会中感受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农历课程。如:春风竖蛋清明踏青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重阳赏菊除此外,也可在“午读”中进行相关节气的文章、资料、故事的阅读,作为诵诗的补充。(二)农历课程的安排教师要根据季节与节气的变化,把上述五部分内容进行穿插搭配,合理进行。以春季为例,示例如下:季节节气(节日)内容主题春立春春度春归无限春雨水沾衣欲湿杏花雨春天诗词之旅斜风细雨不须归惊蛰一雷惊蛰始桃花诗词之旅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春风青梅如豆柳如梅实践活动清明踏歌椎骨过清明走进陶渊明谷雨茶香熏染谷雨花三月三三月三日气象新三、操作与建议(一)五种诵诗内容的课程操作。每种各举一例,仅作抛砖引玉。主

8、要包含“节气常识、农业(天气)谚语、诵读诗词、课程延伸”四部分内容,以“惊蛰”节气为例。“惊蛰”诵诗预案(安峪中心校曲良霞)一、开启黎明诵读二十四节气歌二、复习诗歌雨水诵诗释志南的绝句二、节气常识1、生谈对节气的了解。2、看相关视频。3、师小结: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是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

9、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在文学手法上是怎样表述这个节气的呢?我们来听听我国散文家苇岸对惊蛰的描述:“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这样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三、节气谚语苇岸说“惊蛰”是富有“革命”意味的节气,我们可以来看看惊蛰的谚语。“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各种植物都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惊蛰过,暖和和”。我们学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其实还不是春天本

10、身,而仅仅是春天这部辉煌歌剧的前奏或序曲,因为它明显地还带着冬天的色泽。而“雨水”这段日子,是冬天和春天交战最激烈的时候。只有到了惊蛰,春天才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对于农民来说,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日子,因为从这一天开始,春耕就开始了。四、诵读诗歌今天我们要学的观田家就详细地给我们描述农民忙碌的情景。观田家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yn,饮犊西涧水。饥劬q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bng无宿储,徭役yoy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lsh出闾l里。1、借助注音把诗歌读准、读通顺。2、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归来景常晏,

11、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注释1、田家:农民2、丁壮:健壮的人,指青壮年3、在野:在田间劳动4、场圃:场地和园圃;庭院。这里指菜园子。5、就理:收拾整理。6、晏:yn,迟,晚。7、劬:q,过分劳苦,勤劳。8、膏泽:滋润土壤的雨水。9、仓禀:bng,粮仓。10、徭役:y,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11、禄食:l,俸禄。12、闾:l,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春雨过后,所有的花卉都焕然一新。一声春雷,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都被惊醒了。农民没过几天悠闲的日子,春耕就开始了。自惊蛰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于农活了。健壮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干活了

12、,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门口的菜园子收拾收拾,准备种菜了。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经很晚了,还得把小牛牵到村子西边的溪沟里让它饮水。这样又累又饿,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润过的禾苗心里就觉得很是欢喜。可是即使他们整日这样忙碌,家里也没有隔夜的粮食,而劳役却是没完没了。看着这些,我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奉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4、了解作者。其实像韦应物的封建官吏有千千万万,但能像他这样自责的人却是很少的。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认识这位山水田园派诗人吧!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安史之乱起,玄

13、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观田家是他的代表作。这首诗通过对农民终岁辛劳而不得温饱的具体描述,深刻揭示了当时赋税徭役的繁重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5、各种形式的诵读。一声春雷,春耕开始了起早贪黑,又累又饿,但看到长势喜人的禾苗,他们就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即使这样的辛劳,家里还是没有隔夜的粮食劳而不获,获而不劳让诗人深感惭愧孩子们呢,无论我们以后是农人还是当官的,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接上楼)五、课外延伸推荐午读和其它节日一样,惊蛰日也有它的由来和习俗,让我们利用午读时间来了解吧:惊蛰的由来惊蛰的饮食习俗乡村惊蛰主要包括“节日知识、节日习俗、诵读诗词、节日

14、谚语、课程延伸”几部分,以“端午诵诗”为例。节分端午自谁言端午节预案一、导入:节气常识1、为何称端午。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与春节、清明、中秋并列的中国古代四大节日之一,它属于夏季的节日。现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假期为一天。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端午的别称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

15、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天中节、五月节等等。二、了解:节气习俗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1、赛龙舟: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

16、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2、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4、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

17、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5、饮雄黄酒:为端午节俗的药酒主要是蒲酒和雄黄酒。蒲酒也叫菖蒲酒、菖华酒等,古代民间常在端五制作、饮用,俗云可避瘟气。、用雄黄酒涂抹小儿面颊耳鼻俗称“画额”,通常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字似虎的额纹)以镇邪。6

18、、山西端午习俗运城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手腕或脚腕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三、诵读:走进诗词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注解】:(1)堪:可;能(2)渺渺:浩淼(3)直:正义,公正【诗人简介】:文秀,唐代诗人,大概距今1300年。其诗作传世甚少,均收于全唐诗。【诗意概述】:端午节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只是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于是我站在楚江上追思,眼前一片烟泼浩淼,空空荡荡,我轻蔑地笑了,为什么如此宽阔的大江,就不能包容一颗爱国的心,不能为敢于说真话的人洗刷冤屈呢?!【诗作赏

19、析】:端午节是大诗人屈原的生命,穿越岁月千年,大诗人用灵魂和着墨汁垒砌了离骚。千百年诗词歌赋的香甜从粽子里我们品味。纵身的一跃,在历史的瞬间,平静了汨罗江的风浪。千古奇冤岂是缈缈江水能洗得?深沉的慨叹道出了世人的哀怨,萦绕心头的思念久随滚滚江河!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注解】(1)讵(j):岂,表示反问。(2)殒(yn死。(3)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

20、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人简介】张

21、耒,(1054-1114),北宋诗人,字文潜,号柯山,淮安人。在“苏门四学士”中,他的诗作最富关怀人民的内容,而尤以乐府及古体诗描写农家生活、民生疾苦为突出。风格平顺晓畅,坦易自然,有唐人风,开南宋范成大、陆游清圆流畅之先河。为文则晓洁明快“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苏轼语)。词亦秀雅清丽。有柯山集63卷。兼习医,并有医书1卷。耒(li)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诗作赏析】北宋诗人张耒和端午诗说:“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此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

22、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何等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1)艾符:古俗,端午日悬艾蒿于门户,并黏贴符箓以祛邪恶。(2)祈:祈愿。(3)蒲:菖蒲,香蒲,草本植物,花密集成棒状,果穗成熟叫蒲棒,有绒毛,可入酒浸泡,饮则健胃。(4)榴锦:榴花(5)湮没:(ynm)埋没消失。意指平淡无奇,庸碌一生,不为世人所知。【诗人简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