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7 ,大小:3.39MB ,
资源ID:76582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6582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工程地质复习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重点.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工程地质复习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重点.docx

1、工程地质复习资料 Microsoft Word 文档重点第一章一、地球的圈层构造1、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差异可将地球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其中,地壳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两个层位。2.肉眼鉴别矿物所依据物理性质主要有:1.颜色 2.光泽 3.透明度 4.条痕 5.硬度 6.节理、断口 7.特性(1)白色矿物形态呈菱面体,具玻璃光泽,存在三组完全解理,滴上稀盐酸后,出现强烈起泡现象,该矿物有可能是( C )。 A、石英 B、正长石 C、方解石 D、白云石(2)方解石和白云石:共同点:白色、菱面体、玻璃光泽,三组完全解理;不同点:方解石遇稀盐酸剧烈气泡;白云石粉末遇稀盐酸气泡,遇

2、浓盐酸强烈气泡。3、 矿物鉴定常用方法:4、岩石:是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由一种矿物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1.2岩浆岩一、根据冷凝成岩的地质环境不同,岩浆岩可分两类: 侵入岩 浅成岩、 深成岩 喷出岩(火山岩)二、岩浆岩的产状 岩浆岩的产状是反映岩体空间位置与围岩的相互关系及其形态特征。 受地质条件影响,岩浆岩的产状可分为:1.侵入岩岩基、岩株、岩盘、岩床、岩脉2.喷出岩熔岩流、熔岩被、火山口、火山锥三、岩浆岩的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岩浆岩的结构分类。P17、18.四、岩浆岩的构造: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分布,即岩石外表的整体特

3、征。主要取决于岩浆的冷凝环境。1、岩浆岩常见的构造: (1)块状构造:常见于喷出岩和侵入岩中 (2)流纹状构造:仅为喷出岩所特有(3)气孔状构造:多见于喷出岩中(4)杏仁状构造:多见于喷出岩中五、岩浆岩的分类1、P19,表13。记住其结构、构造及代表表岩。2、岩浆岩的简易鉴定方法。六、岩浆岩的特征(1)深层岩:岩性均一,致密坚硬,孔隙率小,透水性弱,抗水性强。为理想的建筑场地。如,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长岩等(2)浅层岩:颗粒细小的岩石强度高,不易风化。但当小型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部位岩性不均一时,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透水性大。如,花岗斑岩、闪长玢岩、辉绿岩等(3)喷出岩原生孔隙和节理发育

4、,产状不规则,厚度变化大,岩性很不均一。强度低,透水性强,抗风化能力差。如孔隙、节理不发育、颗粒细,则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也属良好建筑地基。 如,流纹岩、粗面岩、安山岩、玄武岩等。1.3沉积岩沉积岩: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环境下,各种既有岩石遭受外力地质作用下,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过程而形成的岩石。1.沉积岩的形成􀀹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阶段。成岩作用有三种:压固、胶结、重结晶。3.沉积岩的结构:指沉积岩颗粒组成、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4、沉积岩构造:指其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

5、的排列关系。层理是沉积岩最基本、最特别的构造。(1)层理构造:岩石各组成部分在颜色、矿物成分、碎屑颗粒大小等方面的差异变化所形成的成层现象。 层理是沉积岩最基本、最特别的构造,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常见层理构造: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2)层面构造:岩层层面上遗留的痕迹。 如波痕、雨痕与泥面干裂痕迹波痕:层面呈波状起伏现象,由流水或风引起泥裂:由滨海或滨湖地带泥质沉积物暴露水面失水收缩而成。(3)结核:成分、结构、构造及颜色等与围岩成分有明显区别的某些矿物质团块。(4)生物成因构造:由于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特征,在沉积物中形成的构造层理构造、层面特征和化石特征是沉积岩

6、区别于其它岩类的一个重要特征。5、沉积岩的分类见P26,表14。记住其结构、构造及代表表岩。石灰岩:常温下遇稀盐酸剧烈起泡泥灰岩:常温下遇稀盐酸剧烈起泡并留有白色泥点白云岩:常温下遇稀盐酸不起泡,但加热或研成粉末后起泡1.4变质岩变质岩:是原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由于温度、压力及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的作用,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变化后形成的新的岩石。 一. 变质岩的成因变质作用1、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 温度 压力 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2、温度引起变质作用的热源:(1)炽热岩浆带来的热量;(2)地壳深处的高温;(3)构造运动所产生的摩擦热。1、温度大部分的变质作用都是在

7、高温条件下进行的。(1)促使岩石发生重结晶,形成新的结晶结构。 石灰岩大理岩(2)促进矿物间的化学反应,产生新的变质矿物。(1)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变质作用的机理: 引起岩石部分矿物中的挥发成分(H2O、CO2、C等)的逃逸或获得。 A.原岩为沉积岩:如温度升高,引起 脱水反应 脱碳酸反应B.原岩为岩浆岩: 在变质温度、压力不太大时,岩浆岩中不含或少含H2O或CO2的矿物则吸水H2O 、吸CO2发生水合反应与碳酸化反应。2、压力(1)上覆岩层重量产生的静压力 (2)构造运动或岩浆活动所引起的横向挤压力。 3、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以H2O、CO2为主,并含易挥发的物质当岩浆侵入时,在侵入岩与碳酸

8、盐围岩之间易发生物质成分的交换。称为交代作用。二、变质作用的类型(1)接触变质作用(2)动力变质作用(3)区域变质作用(4)区域混合岩化作用接触变质作用:侵入岩与围岩的接触带或熔岩流附近的岩石在温度的直接作用下变质,形成接触变质岩。 如: 砂岩石英岩,石灰岩大理岩, 粘土岩角岩等。动力变质作用:地壳内,尤其沿断层线,发生大规模地壳变动时产生的强烈定向压力使原岩挤压破碎、变形并重结晶而发生变质。糜棱岩、压碎岩,并伴有蛇纹石、绿帘石等变质矿物。区域变质作用: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以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因素引起的变质作用。 粘土岩 片岩、片麻、板岩、千枚岩。区域混合岩化作用:原有的区域变质

9、岩与岩浆状的流体互相混合交代形成新岩石的作用。混合岩化作用的成因或方式有:重熔作用、再生作用混合岩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基体、脉体 三、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分为继承性矿物和变质矿物:(1)继承性矿物:原岩保留的矿物,主要为长石、云母、角闪石、方解石等;(2)变质矿物:在变质过程中产生的新矿物,如红柱石、硅线石、蓝晶石、硅灰石、刚玉、绿泥石、绿帘石、滑石、叶腊石、蛇纹石、石榴子石、石墨等。四、变质岩的结构1、变晶结构:原岩在固态条件下发生重结晶形成 的结构,几乎全部为结晶结构,主要由重结晶作用形成。2、变余结构:从早先岩石中保留的结构3、碎裂结构:岩石受定向压力作用发生破裂,形 成碎块或粉末后被胶结在一

10、起的结构五、变质岩的构造1.片理构造:矿物定向排列,是变质岩最常见、最具特征的构造2.块状构造:矿物均匀分布,结构均一。是大理岩、石英岩常有的构造3.变余构造:变质作用不彻底保留下来的原岩 构造。(1)典型的片理构造有下面几种: 板状构造 千枚状构造 片状构造 片麻状构造 片理构造是变质岩所特有的,是从构造上区别于其他岩石的一个显著标志。 六、变质岩的分类见P31,表15。记住其结构、构造及代表表岩。(地表出露的各类岩石均具有自己独特的特性,它们是野外岩石类别鉴别的主要依据。沉积岩最独特的特征是 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和生物化石 ,岩浆岩的 产状 特征与其它类岩石截然不同,而变质岩主要根据 变质矿

11、物、片理构造等 特征进行识别。)1.5岩石的风化作用1、分布在地表或地表附近的岩石,经受太阳辐射、大气、水溶液及生物等因素的侵袭,逐渐破碎、松散或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甚至生成新的矿物的现象,称为岩石的风化作用。2、根据风化作用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分为: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作用3、岩石的风化程度一般分为5等:全风化、强风化、中等风化、微风化、未风化。 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其内部圈层结构是根据 莫霍面 和古登堡面 两个界面将地球划分为地壳 、地幔 、地核 三个圈层。 沉积岩层间的接触关系为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 。 断层根据力学性质可分为张性断层;压性断层

12、;扭性断层三种类型。其中张性断层;扭性断层是具有透水性的断层。 4.褶皱构造组成要素中最不稳定的部位是 核部 ,理由是 核部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稳定性差,且易发生渗漏 。 形成沉积岩的主要作用为 压固;胶结;重结晶 ,形成变质岩的主要作用为 变质作用 。形成岩浆岩的主要作用为 同化混染;岩浆分异作用 。 地质图中岩层倾角有两种,地质平面图中标注的岩层倾角为真倾角 ,地质剖面图中画的岩层倾角为视倾角 ,两种倾角的关系式为 tg=sintg 。 变质作用的类型有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区域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当处于高温、高

13、压及化学活性流体的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岩石风化作用:分布在地表或地表附近的岩石,经受太阳辐射、大气、水溶液及生物等因素的侵袭,逐渐破碎或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甚至生成新的矿物的现象称岩石风化作用。 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及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1)地层: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层状或非层状岩层的总和。 (2)层理:由于沉积环境发生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4)地质构造:残留在岩层中的

14、、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各种变形或变位的现象,也称构造形迹。 (5)风化壳:覆盖在地表、具有一定厚度的由风化岩石构成的不连续层带。 岩体: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包括结构面及岩块两部分。 软弱夹层:坚硬岩层中夹有强度低、泥质或碳质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广厚度较薄的软弱岩层。 地表水流按其流动方式可分为片流、洪流和河流,通过地质作用均会形成自己的堆积物,其中,由河流形成的堆积物称为( B )。 A、坡积物 B、冲积物 C、洪积物 D、崩积物 (1)地壳岩石按照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类型,下列选项中,属于沉积岩的有( BC )。A、片麻岩 B、石灰岩 C、砂岩 D、花岗岩 (2)岩

15、浆作用是重要的内力地质作用之一,根据岩浆活动的方式,可分为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它们形成的岩浆岩体具有不同的产状特征,下列选项中,( AC )属于喷出岩的产状。A、火山锥 B、岩基 C、熔岩流 D、岩脉 (3)河流通过地质作用,会形成多种地貌形态单元,其物质组成往往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下列选项中具有二元结构的地貌单元为( ABC )。A、心滩 B、河漫滩 C、边滩 D、三角洲 地质学中,根据 地层层位法 、 古生物化石法 和 岩性对比法 可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而根据 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规律 可确定地层的绝对年代。 河漫滩与三角洲均为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其中,河漫滩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其特

16、征为 下部为较粗的河床冲积物,而上部为颗粒较细的河漫摊沉积物 ,三角洲具有典型的三元结构,其特征为 底部为底积层,颗粒细,产状水平;中部为前积层,颗粒较粗,产状倾向湖心;上部为顶积层,颗粒最粗,产状水平 。 根据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差异 可将地球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其中,地壳可分为 硅铝层 和 硅镁层 两个层位。 岩浆在侵入上升的过程中,主要通过 同化混染作用、结晶分异作用等 作用改变岩浆的成分,侵入岩主要的产状类型有 岩基、岩株、岩盘、岩盖、岩床和岩脉等 。 引起岩石发生变质的主要因素有 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的流体 等,根据其在变质作用中的主次作用,可将变质作用划分为

17、接触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 等几种类型。 沉积岩的特征性结构主要有 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 ,而特征性构造主要有 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生物化石 岩层产状的三要素是指 走向、倾向、倾角 ,其表征方法有两种,1350450属 方位角表示法 表示法。第二章 地质构造1.1 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的地壳组成物质、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2.地质作用类型: 内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1)内力地质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如放射性元素蜕变、地球自转等引起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等。 (2)外力地质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引起的,如岩石风化、搬运、沉

18、积等。3.内动力地质作用的形式: 岩浆及火山作用 地壳运动 (起主导作用) 变质作用 地震作用4. 地壳运动由地球内力地质作用引起的使地壳岩体发生位移和变形的作用,称为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在内力地质作用中起主导地位,它改变了岩层的原始产出状态,使岩层发生褶皱、断层和裂隙。残留在岩层中的这些变形或变位称为地质构造。5.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1)垂直运动:表现为地壳大面积整体隆起或下沉。(2)水平运动:表现为地壳岩层发生水平位移。6.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的各种不同的 变形或变位。如褶皱、断裂等。2.1 地史概要一、地质年代两种表示方法:绝对地质年代表示地质事件发生至今的实际年龄。相对地质年代

19、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1.绝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一般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蜕变规律来测定岩石和矿物年龄。即岩石中所含放射性元素每年按固定速度蜕变为某一质量的同位素元素。 蜕变过程稳定,不受物理化学环境的影响2.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A.地层层序法B.生物层序法(古生物化石法)C.岩性对比法(只使用于一定地区)D.地层接触关系法(不整合接触)(1)地层:是指在一定地质年代内形成的层状或非层状岩石。含有时间概念。A、地层层序法:根据地层层序确定岩层的新老关系。 是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基本方法。 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规律。B、生物层序法:古生物的遗体和遗迹保存在沉积岩层中,一般被钙质、硅质充填

20、或交代,形成化石。生物的演变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可逆地不断发展。因此,年代越老的地层中所含的生物越原始、简单、低级;反之,年代越新的地层中所含的生物越进步、复杂、高级。每个地质历史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生物组合。同一地质历史时期,在相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岩层常含有相同的化石或化石组合。 C、岩性对比法: 一般在同一时期、同一地质环境下形成的岩石,具有相同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岩性特征和层序规律。因此,可根据岩性及层序特征对比来确定某一地区岩石地层的时代。 确定了某地区的地层年代后,在另外的地区可通过岩性对比来确定那个地区地层的地质年代。 但因同一地质年代、不同地区,其沉积物的组成性质并

21、不一定完全相同;而同一地区、不同地质年代也可能形成性质相似的岩层。故岩性对比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D、地层接触关系法:分为整合和不整合两种类型。 整合接触:地层纵向分布与连续的地质时代一致,无间断。特征:岩层是互相平行的,时代是连续的,岩性和古生物是递变的。 不整合接触:沉积地层形成过程中,如地壳发生升降运动,产生沉积间断而缺失间断期的岩层,这种接触关系,称之为不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的类型:平行不整合(也称假整合) 角度不整合(即狭义的不整合):指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缺失一部分地层,彼此的产状也不平行,而是相交截接触二、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确定方法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侵入接触、沉积接触

22、2.3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熟记P46,表21中相对年代及时间顺序。一、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构造运动形成的产物,是构造运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褶曲、断层等)。二、岩层产状1.岩层空间位置的测定 地质上以岩层的产状来描述其空间位置,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称产状三要素2.岩层产状的测定 岩层层面的产状要素可以用地质罗盘测得,常见的产状表达格式如:走向、倾角、倾向象限: 如: N30E 70 SE 或 S210 W 70 SE 倾向 倾角。如:(120 70 )2.岩层产状的测定方法2.2褶皱构造褶皱构造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

23、 褶皱构造是岩层产生的塑性变形,地壳表层广泛发育的基本构造之一。1、褶曲的组成要素:核部、翼、轴面、轴、枢纽二、褶皱的基本形态向斜特征:地层中心对称重复出露。 核部地层时代最新 两翼地层时代渐老背斜特征:地层中心对称重复出露。 核部地层时代最老 两翼地层时代渐新水平褶曲:褶曲的枢纽水平展布,两翼岩层平行延伸。倾伏褶曲:褶曲的枢纽向一端倾伏,两翼岩层彼此不平行而逐渐转折汇合。当褶曲的枢纽倾伏时,在平面上会看到,褶曲的一翼逐渐转向另一翼,形成一条圆滑的曲线。褶皱构造的野外观察方法:小型褶曲构造:观察出露地面的基岩露头; 大型褶曲构造:穿越法、追索法; 穿越法:垂直于岩层走向观察。 追踪法:平行于岩

24、层走向观察。四、褶皱构造的野外识别(1)根据岩层是否有对称重复的出露,可判断是否有褶皱存在。若在某一时代的岩层两侧,有其他时代的岩层对称重复出现,则可确定有褶皱存在。若岩层虽有重复出露现象,但并不对称分布,则可能是断层形成的,不能误认为褶皱。(2)对比褶皱核部和两翼岩层的时代新老关系,判断褶皱是背斜还是向斜。若核部地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出现渐新的地层,为背斜;反之,若核部地层时代较新,两侧依次出现渐老的地层,则为向斜。(3)根据两翼岩层的产状,判断褶皱是直立的、倾斜的还是倒转的等等。(4)根据褶皱枢纽是否倾伏,确定褶皱是水平褶皱或倾伏褶皱。这时需沿同一地质年代岩层的走向进行追索,如果走向呈弧形

25、合围,表明褶皱枢纽倾伏。根据弧形尖端的指向或弧形开口方向的指向即可确定枢纽的倾伏方向。如果褶皱的两翼岩层走向平行,表示褶皱枢纽呈水平状态。1、简要比较褶皱、断层和不整合等地质构造现象所造成的地层异常。答:褶皱构造主要造成地层的重复,且重复属对称重复;断层构造会造成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但重复并不对称,缺失仅局限于断层带沿线。不整合会造成地层的缺失,且这种缺失广泛分布于较大的区域范围内。2.3构造节理节理: 也称裂隙(joint),是未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3.按节理成因分为: 原生节理: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裂隙。如泥裂。 次生节理:岩石成岩后形成的节理。如风化裂隙、卸荷裂隙等。 构造节理:由于地壳

26、构造运动而形成的裂隙。其中构造节理是所有节理中最常见的,它根据力学性质又可分两类:张节理和剪节理。 张节理岩石受张应力形成的裂隙; 剪节理岩石受切应力形成的裂隙。二、节理统计图 节理走向玫瑰图 节理倾向玫瑰图 节理极点图 节理等密度图简述张节理、剪节理的基本特征。剪节理:节理面平直,产状稳定,延伸较远,常有剪切移动后留下的擦痕,在砾岩中常见平直切穿砾石颗粒现象;节理面多呈闭合状张开度小;常呈“X”型成对出现,一般发育较密,间距小,常密集成带出现形成软弱带。张节理:节理面起伏不平,产状不稳定,延伸较短,在砾岩中常见节理面绕过砾石颗粒现象;节理面多呈张开状,张开度较大,其内常被后期次生物质充填;一

27、般发育较稀,间距较大,很少密集成带,但往往构成集中渗漏通道。2.4断层构造断层:有明显位移的断裂。一、断层要素: 断层面(带) 断盘 断距二、断层基本类型1、按断层形态分:(会判断) 正断层 逆断层 平移断层2、按力学成因性质分: 压性断层 张性断层 扭性断层3.按岩层产状与断层产状的关系分: 走向断层 倾向断层 斜交断层4. 断层组合形式地堑: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下降盘,两侧为上升盘,这样的断层组合叫地堑。地垒: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上升盘,两侧为下降盘,这样的断层组合叫地堑。简述断层构造的野外识别标志。对于走向断层,在平面上常造成地层的重复或缺

28、失现象;对于横向断层,沿岩层的走向方向,常出现不同岩性、不同时代的地层突然接触,在褶皱地区,常造成褶皱核部地层的出露宽度发生变化; 在断层带沿线常出现明显的断层破碎带或构造岩带;断层面上常具有明显的擦痕;断层带两侧的岩盘中常出现牵引现象和拌生节理;具有明显的地貌标志,如:河道突然改道、泉水呈线状分布等。2.5 地质图用规定的符号、线条和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各种地质现象、地质条件和地质发展历史的图件,叫做地质图。(1)普通地质图: 地层岩土性质、地质构造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地形、第四系沉积的土性和年代、各地貌成因类型(3)水文地质图: 着重描述地下水的发育情况(地下水位,各种水文地质现象

29、)。(4)工程地质图: 在普通地质图的基础上,描述各种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成果(比如勘查的内容、位置和性质,部分的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5)地质剖面图及柱状图: 地质剖面图:可以更加直观地表达地质构造,帮 助读图者理解;也有为专门工程需 要而做的地质剖面图。 柱状图:钻孔柱状图反映一个特定位置的钻孔 勘探揭露的地层岩土性质; 综合(地层)柱状图:是对一个区域地层岩土 性质的综合。三、地质图的构成1.地质图一般包括: 图名、比例尺、主图(即地质图)、图例、综合地层柱状图、图切地质剖面图、责任表等几部分。(1)图例,主要是的所表达地质条件的说明,自上而下或从左到右,地层从新到老排列。图例的主

30、要内容:地层和岩性; 地质构造、地质现象的符号(2)小比例尺 1/1万四、常见地质现象在地形地质图上的表现 水平岩层 倾斜岩层 岩墙和直立岩层 褶皱 断层 深成岩浆岩体 第四系沉积物 地层接触关系1.水平岩层在地面和地形地质图上的特征:地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者重合。2.直立岩层:地质界限沿走向呈直线延伸,岩层界限不受地形等高线影响。3.倾斜岩层下图为某地区地形地质图,认真阅读该图件,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中出现了哪些地层接触关系,分别说明各接触面出现在哪些地层之间。(2)分析图中F1、F2两断层的性质,并说明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该区域内出现了五种地层的接触关系,它们是:第三系地层(R)与白垩系地层(K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