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7.81KB ,
资源ID:77157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77157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基础 病因 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基础 病因 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 A.气消 B.气上 C.气泄 D. 气下 23.劳则: A.气上 B.气下 C.气收 D.气耗 24.寒则: A.气结 B.气缓 C.气收 D.气泄 25.导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的原因是: A.恐则气下 B.惊则气乱 C.怒则气上 D.喜则气缓 26.七情太过首先伤及: A.肝气 B. 心神 C.肾精 D.肺津 27.疠气最主要的致病特点是: A.发病急 B.病势重 C.症状相似 D.传染性强 28.“百病多由痰作祟”是指痰: A.致病广泛 B.病势缠绵 C.阻滞气机 D.阻碍气血 29.痰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的原因是: A.痰可扰乱神明 B.痰可化火化风 C.痰可随气升降无处

2、不到 D.痰似风善行数变30.与痰饮成因关系较小的内脏是: A.脾 B.心 C.肺 D.肾 31.瘀血形成之后可致疼痛,其特点为: A.胀痛 B.掣痛 C.隐痛 D.刺痛32.瘀血引起出血的特点: A.出血量多 B.出血颜色鲜明 C.出血量少 D.出血伴有血块33.结石致痛一般表现为: A.胀痛 B.灼痛 C.刺痛 D.隐痛 34.痰饮、瘀血、结石在形成过程中均与下列哪项有关: A.寒凝 B.气虚 C.气滞 D.血热 35.下列哪项不属于寒邪的致病特点: A.寒为阴邪 B.寒性黏滞 C.寒性收引 D.寒性凝滞 36.下列哪项不属于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A.气候反常 B.环境污染 C.社会

3、因素 D.暴饮暴食 37.下列不属于水湿痰饮致病特点的是: A.致病广泛 B.变化多端 C.扰乱神明 D.局部刺痛 38.以下哪项不属瘀血致痛的特点: A.痛处固定 B.刺痛 C.疼痛喜按 D.疼痛拒按 39.风邪致病A.易耗气伤津 B.易损伤阳气 C.易袭阳位 D.易袭阴位 40.暑邪致病41.寒邪致病42.伤于风者 A.上先受之 B.外先受之 C.阴受之 D.阳受之 43.伤于湿者44.犯贼风虚邪者45.六淫中致病季节性最强的邪气是:A.风邪 B.湿邪 C.暑邪 D.燥邪 46.为百病之长的邪气是:47.易致疮痈的邪气是:A.风邪 B.湿邪 C.火邪 D.燥邪 48.悲则:A. 气消 B.

4、气结 C.气下 D.气收 49.劳则:A. 气消 B.气耗 C.气下 D.气收 50.寒则:51.湿滞于内则多:A. 困阻脾胃为主 D.留积于肠胃、胸腹、肌肤 C.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至筋 D.直接伤及脏腑 52.水饮停聚则多:53.痰形成后则多:A. 困阻脾胃为主 D.留积于肠胃、胸腹、肌肤 C.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至筋 D.直接伤及脏腑54.水湿痰饮致病属于:A.外感病因 B.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C.其他病因 D.内生五邪 55.饮食、劳逸、致病属于:A.外感病因 B.内伤病因 C.其他病因 D.内生五邪 56.药邪、医过属于:57.火热之邪致病可见:A.汗出恶风 B.皮肤干涩

5、 C.狂躁妄动 D.下利清谷,小便清长 58.湿邪致病可见:A.汗出恶风 B.下利粘液,小便混浊 C.狂躁妄动 D.下利清谷,小便清长 二、多选题1.寒邪、湿邪共同的致病特点是: A. 均为阴邪 B.易伤阳气 C.耗气伤津 D.粘腻重浊 E.易袭阴位2.热邪、暑邪皆有的致病特点是: A. 均为阴邪 B.均为阳邪 C.均可挟湿 D.均伤津耗气 E.均可致疮痈3.过度安逸可致: A. 伤津耗液 B.耗损肝血 C.全身虚弱 D.损伤肾精 E.气血运行不畅4.偏嗜饮酒可致: A.损伤心肺 B.损伤肝肾 C.损伤脾胃 D.内生湿热 E.气滞血瘀5.过食生冷寒凉之品可致: A. 内生寒湿 B.损伤脾胃阳气

6、 C.阴虚火旺 D.损伤心肺气血 E.损伤肝肾精血6.瘀血可致体内癥块,其特点是: A.时聚时散 B.柔软喜按 C.腹胀喜暖 D.位置固定 E.质硬拒按7.风性“善行而数变”主要是指: A. 病位游走不定 B.风为百病之长 C.风有向外的特性 D.风有向上的特性 E.变幻无常,发病迅速8.六淫中属阴邪的有: A. 寒邪 B.火邪 C.湿邪 D.风邪 E.暑邪9.易致人体上部(头面)发病的邪气是: A. 风 B.寒 C.湿 D.燥 E.火10.易使人体腠理开泄而汗出的邪气是: A.燥邪 B.风邪 C.湿邪 D.寒邪 E.暑邪11.劳神过度则耗伤: A.心血 B.肺气 C.肝血 D.脾气 E.肾精

7、1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 A.外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相兼性 E.变化性13.易耗伤津液的病邪有: A. 风邪 B.燥邪 C.暑邪 D.火邪 E.寒邪14.疠气的致病特点是: A.发病急骤 B.病情较重 C.症状相似 D.传染性强 E.易于流行15.饮食不节致病表现为: A. 脾胃损伤 B.饮食停滞 C.气血衰少 D.聚湿成痰 E.化生内热16.形成瘀血的原因有: A.气虚 B.气滞 C.血寒 D.血热 E.内外伤17.与痰饮形成有关的是: A.外感六淫 B.饮食不节 C.七情内伤 D.三焦水道不利 E.肺脾肾功能失常18.目前根据病因发生的途径及形成过程,将病因分为: A.外

8、感病因 B.内伤病因 C.外伤病因 D.其他病因 E.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19.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 热性干涩 B.热为阳邪 C.易扰心神 D.易生风动血 E.善行数变20.导致发病病程较长的病因有: A.湿邪 B.水湿痰饮 C.瘀血 D.七情内伤 E.结石21.疠气又称: A.疫气 B.戾气 C.异气 D.毒气 E.乖戾之气22.过劳包括: A.劳力过度 B.劳神过度 C.房劳过度 D.安逸过度 E.饮酒过度23.瘀血又称为: A.恶血 B.溢血 C.败血 D. 衃血 E.蓄血24.与水湿痰饮形成的相关脏腑是: A.肺 B.膀胱 C.三焦 D.脾 E.肾25.水湿痰饮、瘀血,结石致病

9、均为: A.导致疼痛 B.致病因素 C.阻滞气机 D.有形病理产物 E.致病广泛,病程较长三、判断题1.外感六淫、疠气、外伤等均属于外感病因。2.风寒暑湿燥火合称六淫。3.六淫致病与工作环境无关。4.“风为百病之长”是指风性主动而言。5.寒湿之邪只能伤阳,不能化火。6.暑邪伤人,易致气津两伤。7.燥性干涩,最易伤津耗气。8.“少火”即指阳气不足,温煦机能减退而言。9.火热、暑邪侵入,均能伤津耗气、扰神 。10.素问举痛论说:“悲则气下,惊则气缓”。11.饮食失宜,可致聚湿生痰。12.瘀血日久不去,可以影响血液的生成。13.结石属于病理产物,不属于致病因素。14.所谓药邪,是指医生的过失。15.

10、气虚之人,不会导致瘀血形成。16.“凉燥”多见于深秋近冬之际。17.房劳过度,多耗伤心血,损伤脾气。18.医生的过失也属于引起疾病的原因之一。19.燥邪易伤阴,尤以损伤肾为多见。20.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则为“伤寒”。四、填空题1._代_明确提出“三因学说”。2.目前根据病因发生的途径,形成过程,将病因分为_、_、_、_、_、_、以及_七大类。3.六淫之邪多从_、_侵犯人体而发病。4.自然界中具有_、_、_、_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5.自然界中具有_、_、_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6.湿性黏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_;二是_。7.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_、_。8.七情太过,可损伤相应

11、脏腑,从临床上看,以_、_、_三脏为多见。9.饮食失宜主要包括_;_;_三方面。10.燥易伤肺,肺为_脏,喜润而恶_。11.温为热之_;火为热之_。12.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包括有_、_、结石三大类。13.瘀血的疼痛特点,多为_,痛处_,_间痛甚。14.六淫致病具有_、_、_、_等共同特点。15.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_、_ 、_ 。16.病因就是引起疾病的原因,包括 、 、 、 、劳倦、外伤以及痰饮、瘀血、结石等。17. 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18.中医病因学的特点为: 和 。19.风性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 、 的特点。20.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为: 、 、风性主动,并为 。21风性主动

12、是指风邪致病具有 的特征。2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是:寒邪以 、 、 为基本特征。23.寒邪束表,阻遏卫阳,称为 ;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则称为 。24.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 、 、 。25.热(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是:火邪具有 、 、 、 、 、 等特性。26.热邪易生风动血,是指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易于引起 和 的病症。27.疠气的致病特点是 、 、 。28.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是: 、 、 、 、_。29.七情致气机逆乱主要表现为“怒则气 ;喜则气 ;悲则气 ;恐则气 ;惊则气 ;思则气 ”。30.饮食失宜包括 、 、 等。31.过劳包括 、 、 三个方面。32.病理产物形

13、成的病因包括有 、 、结石三大类。五、名词解释:1.辨证求因 2.六气 3.六淫 4.疠气 5.七情 6.痰饮 7.瘀血 六、简答题:1.中医学的病因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3.简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4.寒邪致病的原因有哪些?5.如何理解湿性粘滞?6.何谓疠气?其致病特点如何?7.六淫致病和七情致病有何不同?8.为什么说“燥易伤肺”?9.为什么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10.为什么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11.如何理解“风性善行而数变”?七、论述题1.何谓“六气”与“六淫”?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如何理解“风为百病之长”4.为什么说“暑性

14、升散,耗气伤津”及“暑多挟湿”?5.试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6.试述外寒与内寒的区别与联系。7.火热邪气与暑邪在性质和致病特点上有何不同?8.寒邪和湿邪在致病特点上有何异同?9.痰饮是如何形成的?有何致病特点?10.怎样理解“气有余便是火”?11.瘀血是如何形成的?其病证的共同特点是什么?12.试述痰饮、瘀血、结石三种病理产物之间的关系。13.何谓“五气化火”和“五志化火”?14.结石的致病特点有哪些?病 因 试 题 答 案一、单选题1.D 2.C 3.D 4.A 5.C 6.C 7.A 8.D 9.A 10.A 11.C 12.A 13.D 14C 15.D 16.D 17.D 18.D

15、19.A 20.C 21.B 22.D 23.D 24.C 25.D 26.B 27.D 28.A 29.C 30.B 31.D 32.D 33.A 34.C 35.B 36.D 37.D 38.C 39.C 40.A 41.B 42.A 43.E 44.D 45.C 46.A 47.C 48.A 49.B 50.D 51.A 52.B 53.C 54.B 55.B 56.C 57.C 58.B1.AB 2.BD 3.CE 4.CD 5.AB6.DE 7.AE 8.AC 9.AE 10.BE 11.AD 12.ABCDE 13.BCD 14.ABCDE 15.ABCDE 16.ABCDE 17

16、.ABCDE 18.ABDE 19.DCD 20.ABDE 21.ABCDE 22.ABC 23.ACDE 24.ABCDE 25.ABCDE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1.宋;陈无择2.六淫 疠气 七情内伤 饮食失宜 劳逸失度 病理产物 其他病因3.肌表 口鼻4.轻扬;升发;向上;向外5.重浊;黏滞;趋下6.症状的粘滞性;病程的缠绵性7.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8.心、肝、脾9.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10.娇;燥11渐;极12.水湿痰饮;瘀血13.刺痛;固定;夜14.外感性

17、;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15.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暑多挟湿16.六淫 疠气 七情 饮食17.辨证求因18.整体观念 辨证求因19.变化无常 发病急骤20.轻扬开泄 善行数变 百病之长21.动摇不定22.寒冷 凝滞 收引23.伤寒 中寒24.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其性重浊 黏滞 趋下25.为阳邪 趋上 耗气伤津 生风动血 扰心神 易致疮痈26.肝风内动 血液妄行27.发病急骤,病性重笃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特适性与偏中性28.与精神刺激有关 直接伤及脏腑 影响脏腑气机 情志波动,可致病情改变29.上 缓 消 下 乱 结30.饥饱无度 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31.劳力过

18、度 劳神过度 房劳过度32.痰饮 瘀血五、名词解释1.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推求病因,称为辨证求因。2.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3.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4.疠气是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邪。又称疫疠、疫气、疫毒、戾气、异气、乖戾之气等。5.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平时属于正常精神活动范围。但若七情太过或持久刺激而使人发病,则成为致病因素。因病由内生,故称“七情内伤”。属精神致病因素。6.是指人体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痰饮泛指一切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

19、痰和饮两大类。狭义的痰饮属于饮证中的一种,即与悬饮、支饮、溢饮并列为 “四饮”的痰饮。7.又称为蓄血、恶血、败血、-衃血。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的血液,均称为瘀血。五、简答题1.包括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等。2.中医探求原因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详细询问发病的经过及其有关情况,推断其病因;二是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推求病因,这叫做辨证求因。3.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4.不注意防寒保暖;淋雨涉水;汗出当风;贪凉露宿;饮食过于寒凉5.湿性黏滞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

20、理解:一是症状的粘滞性。指湿邪致病有粘滞不爽的症状。如湿滞大肠,大便粘滞不爽等。二是病程的缠绵性。指湿邪致病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程较长。6.疠气是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邪。其致病特点是传染性强,易于流行;发病急骤,病情重笃;一气一病,症状相似。7.六淫自肌表口鼻而人,侵犯人体,属外来之邪,故称“外感六淫”;七情是直接影响有关的内脏而发病,病由内生。故称“内伤七情”。8.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主皮毛,开窍于鼻,肺通于天气。所以燥邪从口鼻、皮毛侵入人体,最易伤肺。燥邪犯肺后可出现干咳,少痰,甚则胸痛的症状。9.这是因为湿类于水,水性趋下,故湿邪侵犯人体,多表现为下部的症状。如水湿内停

21、可见下肢水肿、下肢溃疡、泄痢,妇女带下等下部症状。10.这因为风为阳邪,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风邪侵犯人体,常伤及人体上部及肌表,出现头痛、鼻塞流涕、汗出恶风等症状。11.善行是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游移不定的特征。如行痹的关节痛游走不定。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如荨麻疹的皮疹,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1.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自然条件。六气对人体是无害的。人体在生活实践中,通过自身调节对六气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所以正常的六气不易于使人致病。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常因气候变化异常,

22、或太过、不及,或是机体的适应力下降,则风、寒、暑、湿、燥、火变成为致病之因,故六淫又称为“六邪”。“六气”和“六淫”都是指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现象。只要不使人得病,即使狂风暴雨,严寒酷暑,也应称之为“六气”。反之,即使微风细雨,气候变化正常,但因有人适应能力低下而得病,这时,对患病机体来说也应称之为“六淫”。可见,“六气”与“六淫”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2.外感性:六淫之邪多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而发病;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地域性:六淫致病常与居住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如西北多寒、燥,东南多湿、热等;相兼性:六淫之邪既可单独侵袭人体,又可两

23、种以上相兼同时侵犯人体致病,如风寒感冒等;转化性:六淫侵犯人体发病后,在一定条件下,其临床证候可发生转化,如寒邪人里可以化热等。3.“风为百病之长”即是说风邪是引发外感病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是其它外邪致病的先导。其可从以下方面理解:风虽为春季主气,但终岁常在,四时皆有。而风邪引发的外感病虽春季为多,但又不局限于春季,其它季节也可发生。风邪犯人,多从肌腠皮毛而人,又因风邪具有开泄的特性,侵袭人体,最易使肌腠皮毛疏松,毛窍开张,为其它邪气的侵入提供了侵入门户,由之而引发风邪兼其它邪气的一类外感病。如风寒、风热、风湿等。因风善动不居,善行而数变,故风邪犯人,病证范围广泛、病种繁多。可见风邪是六

24、淫致病中最多见的一种,古人甚至把风邪当作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故素问风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素问骨空论也说“风者,百病之长也”。4.暑为阳邪,易升易散,可使腠理开泄,汗泄过多而津液损伤,故见有口干渴、喜饮,尿短少黄赤等症状。 汗大泄,气亦随汗外泄,往往在津伤的同时,伴有气虚之症状,如气短乏力,甚则昏倒,不省人事,故说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季炎热,且多雨潮湿,热蒸湿动,空气中湿度增加,故暑邪致病,多挟湿邪侵犯人体。临床中,除见有壮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兼见胸闷呕恶、肢体困重、便溏苔腻等湿阻症状。5.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以下四点: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湿为水类,有一定的重量,所

25、以湿邪致病,多有沉重、重着的感觉。如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沉等。浊,即秽浊,指湿邪为病,可使分泌物、排泄物增多而秽浊不清。如湿病面垢多眵,下痢粘液脓血,小便浑浊,妇女带下过多等。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水湿之邪重着粘滞,侵人人体,留滞不化,易滞留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的升降。脏腑经络阻滞,气机不畅,故常见到胸闷脘痞、胀满等症状。外感湿邪,最易损伤或阻遏脾阳,导致脾阳不振,水湿内停,易见腹泻,水肿等症状。湿性黏滞。黏滞,即粘腻阻滞之意,湿邪犯人,其黏滞性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指分泌物或排泄物多表现为涩滞不爽,如大便里急后重,小便涩滞不畅等;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

26、,病程长,易反复等;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为病,多见于下部的症状,如下痢、带下、淋浊、下肢水肿等。6.外寒指寒邪外袭,为六淫中之寒邪,指病因而言。内寒是机体阳气不足,寒从中生,主要是指心、脾、肾的阳气衰微。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表现为,区别:主要表现为病因与病理反应的不同。外寒是损伤人体阳气的致病因素,内寒则是因机体阳气虚损而表现出寒象的病理反应。联系:外寒不解,损伤阳气,可导致内寒;而阳虚之体,抗邪无力,又易感外寒。7.火热邪气与暑邪虽同属阳邪,皆具有耗气伤津的致病特点,但二者仍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暑为夏季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有明显的季节性,独见于夏季。而且暑纯属外邪,而无内暑;火热虽旺于夏季,但无明显的季节性,火热为病有内外之分,一般多以温热为外感病因,火则多指内生,内生常因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形成。暑在致病时,往往兼挟湿邪为患,即暑多挟湿;火热致病常易生风动血和易致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